今日农民生存实录之十:担保高利贷的风险
程建国虽然是一个有三十多年教龄的农村小学老师,但他的妻子和所有亲朋好友是农村人。所以他和普通的农村人生活习惯一样,唯一的不同是,他喜欢看新闻。每当看到中国又从别国高价进口了粮食,这让他经常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自己国家生产的粮食又多又便宜,为什么要从别国高价进口呢?如果能把高价进口的钱来买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粮价不就上去了吗?
当然,不解归不解,粮价依旧上不去。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便因此少了许多,这让他们下定决心推进工业化进程。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办厂、创业的路,银行也开始配合,大力推行个人贷款。
可银行的贷款条件十分苛刻。农村的住房不能做抵押,如果某人想贷款一万元,必须有城市住房、有工厂、有一万元以上存折、固定工作等等的人给予贷保。也就是说,如果贷款人逾期不还,可以没收城市住房、工厂等等,如果担保人有固定工作,则每月从工资中扣除。也就是说,银行名义上是大力推行贷款,实际上是把全部风险转移到担保人身上了。
农村人,哪里有城市住房和工厂呢,甚至于一万元以上的存折也是少见。于是,农村有固定工作的人便成了贷款担保人的首选,这其中,小学老师最多。所以,程建国家也一度热闹起来。
这种事,乡里乡亲的,既然对方开了口,一般不好拒绝。好在虽然有固定工作,每次也只能贷款一万元,尽管担保了不下十余人,倒还没出什么乱子。
因为银行贷款的门槛过高,每人一次性最多只能找十个人贷款十万元,这让很多想发大财的人很不满意。于是,高利贷便应运而生。甚至渐渐成为农村贷款的主力军。
就在这时,程建国多年前的一个学生史学明找到他。印象中,史学明上学时成绩很好,也很懂礼貌。后来父母陆续去世,只好退了学。现在,史学明快到三十岁了,却还一事无成,连老婆孩子都快养不活了。这让程建国很为他惋惜,原本是那么有前途的一个学生啊。
但当得知史学明想通过高利贷贷二十万元投资钢厂时,他立刻就踌躇了起来。二十万别说对普通农村人,就是对他这个教了一辈子书的小学教师,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放高利贷的人都有黑社会背景,养着不少打手,风险太大,他不想招惹是非。
但史学明却拍拍胸脯保证,不出一年,他一定会赚回来。钢厂现在很赚钱,但投资很大。他这二十万,也不过只能有五分之一的股。而村支书沈旺才他们几个前年投资钢厂时,也是借的高利贷,半年就还上了。
程建国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知道史学明说的是事实,沈旺才他们,确实赚了很多钱。但无论怎样,二十万不是个小数字,他没有答应。史学明却不气馁,从那以后,不但自己每天到他家干活,还让妻子时不时上门走动,增加程师母的感情。
在一次喝酒时,史学明再一次提到让他担保借高利贷,并拉着妻子双双跪了下来。善良的程建国心一软,终于答应了。因为他有正式工作,史学明很顺利地借了二十万高利贷,并真的投资了钢厂。每天看到农田中那个钢厂上方冒出的滚滚浓烟时,程建国心里就能稍稍松了口气,盼望钢厂早点盈利,把钱还回去。
但这口气还没松下来,钢材却在短时间内迅速跌价。一度热火朝天的钢材市场转眼间成了废铜烂铁,再也卖不出去了,新建起的钢厂被迫停止了生产。
眼看离还贷的日子越来越近,程建国日日坐立不安,只好一次次跑到史学明家,请他想办法早点还钱。开始,史学明还好言好语安慰他,保证一定会想办法还钱。可次数久了,史学明便不耐烦起来,连见都不见,最后直接在村里消失了踪影。
程建国彻底急了,只好一次次去找程建国的妻子,甚至给她跪了下来。但男人逃走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别说还钱,就连生活都难以为继。可怜的女人卖光了家里一切能卖的东西后,也凑不到五千块钱。她含泪把这钱交给程建国,便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程建国欲哭无声。
很快到了还高利贷的日子,程建国知道指望不上史家了,只好自己回家凑钱。但小学老师的工资也不过两千块钱,还要养活一大家人,他根本没有任何积蓄。被逼无奈,他只好给放高利贷的人下跪了。
但没有钱,下跪有什么用呢?因为他迟迟不还钱,有一天放学后,放高利贷的开来一辆面包车,从车上下来几个穷凶极恶的人,把他堵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然后一脚踹倒在地,劈头盖脸狠揍了一顿,强行塞进面包车拉走了。
整整两天两夜后,程建国才被放回家,青头紫脸的,差点没有了人型。身为小学老师,在村人面前还是有一定地位的,现在却当着众多乡亲和学生的面被打得颜面扫地,这让他连寻死的心都有了。
但想到倘若死了,没有了工资来源,不但家人的生活成问题,二十万债务也许还要压在家人身上,他还是强忍着羞愧,给学生们继续上课。只是从此以后,脸上再没有了笑容。
程建国算了一下,他还有五年就退休了,就算工资不用来吃喝,二十万也要十年还清,再加上那如天文数字一样的利息,真真是生不如死!
注:在肥沃的农田上实行没有任何规划的所谓工业化,并将发展中的贷款压力转嫁到普通人身上,当地政府真是太聪明了。由此滋生的高利贷,让多少人走上绝路呢?欲哭无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