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对近几年粮食总产数字的疑问

望远镜 · 2011-04-11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对近几年粮食总产数字的疑问  

望远镜2011-4-10  

2010年中国的粮食连续7年增产了,但笔者却从2003-2008年中国粮食的价格、消费、进出口及库存变动情况,对粮食总产量数字提出了疑问,现将旧文上传,以供网友批评。  

目录

1、近5年统计公布的中国粮食产量连年增加

2、间接推测全国粮食产量的思路

3、2003-2008年中国粮食的价格、消费、进出口与库存变动

4、粮食产量数字是怎样得来的

小结

2003年粮食产量跌入低谷后,2004-2008年连续5年增产,人均占有粮食也从2003年的333.3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398公斤(见表1)。公布的粮食产量数字是否可靠呢?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做些探讨。  

2004年以来统计公布的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同时粮价又在上涨。经查近几年统计年鉴发现:多数年份粮食消费价格指数,大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由此对粮食产量增加的真实性产生疑问。限于资料、权限及精力等条件限制,只好采用间接推测的方法来判断粮食产量的真实性,以供网友们批评指正。  

一、近5年统计公布的中国粮食产量连年增加  

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跌入低谷,2004-2008年连续5年增产,即从2003年的43070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52850万吨,比1998年的历史最好水平还多1620万吨,如表1。  

表1-1995-2008年粮食总产及人均占有量表  单位:万吨,万人  

年份  

粮食总产量   

人口   

人均占有公斤/年  

1995  

46662  

121121  

385.2  

1996  

50454  

122389  

412.2  

1997  

49417  

123626  

399.7  

1998  

51230  

124810  

410.5  

1999  

50839  

125786  

404.2  

2000  

46218  

126743  

364.7  

2001  

45264  

127627  

354.7  

2002  

45706  

128453  

355.8  

2003  

43070  

129227  

333.3  

2004  

46947  

129988  

361.2  

2005  

48402  

130756  

370.2  

2006  

49804  

131448  

378.9  

2007  

50160  

132129  

379.6  

2008  

52850  

132802  

398.0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1可知:与2003年相比,2008年中国的粮食不仅总产量增加了22.7%,年均递增4.18%,而且人均占有粮食也从333.3公斤增加到398公斤,增加了64.7公斤。粮食供应宽裕,粮价本应下跌,但实际粮价反而上涨。至少,粮价指数应低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但事实恰恰相反。  

因条件限制,笔者只好用间接推测的方法来判断粮食产量数字的真实性。  

二、间接推测全国粮食产量的思路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的统计方法,一个国家的一个粮食年度内:  

粮食的总供应量=粮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库存增加(1式)。  

粮食的消费量=食物消费+饲料+食物加工(工业用粮)+种子+废料(包括加工、储藏和运输中的损失)+其他用途(包括用来加工非食用产品的农产品数量及统计误差)(2式)。  

按供求规律,当消费量不变时,供应量增加,粮价应该下跌。在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总体上升情况下,粮食价格指数应当低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同样,当消费量不变时,如果统计公布的粮食产量增加,而粮食价格指数反而高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有可能因为:一是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粮源外流;二是库存增加,市场流通量减少。如果这两个原因都被排除,则只能对“统计公布的粮食产量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了。  

打个比方:假如某国1990年度粮食消费总量1亿吨,生产1亿吨,净进口为0,库存无增减,成品粮价为2元/公斤;1995年度粮价涨至2.2元/公斤,即以1990年为基期的价格指数为110,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按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计算,1995年度成品粮涨至2.1元/公斤视为持平,这里多涨了0.1/公斤。消费总量仍为1亿吨,公布产量1.06亿吨,净进口0.05亿吨,库存减少0.08亿吨。按公布产量计算,1995年度市场可供量应为:  

1.06+0.05+0.08=1.19(亿吨),供大于求0.19亿吨。  

1995年度成品粮价本应低于按“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计算”的2.1元/公斤,而实际为2.2元。总消费、进出口、库存变动数基本可靠,则统计公布的“产量增加”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  

这就是本文用于间接推测2004-2008年统计公布的中国粮食产量真实性的原理。  

三、2003-2008年中国粮食的价格、消费、进出口与库存变动  

1、近5年粮食价格指数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现将2002-2009年粮价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对照表整理出来,如表2。  

表2 2002~2009年粮价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对照表  

行次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04年=100,2009年为  

1        

   消费价格总指数  

99.2  

101.2  

103.9  

101.8  

101.5  

104.8  

105.9  

99.5  

113.5  

2  

粮价指数  

98.3  

102.3  

126.4  

101.4  

102.7  

106.3  

107  

105.6  

125.1  

3  

粮价指数高于消费价总指数-百分点  

-0.9  

1.1  

22.5  

-0.4  

1.3  

1.6  

1.1  

6.1  

11.6  

4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  

355.8  

333.3  

361.2  

370.2  

378.9  

379.6  

398  

   

5  

人均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公斤/人  

   

-22.5  

27.9  

9  

8.7  

0.7  

18.4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统计摘要》、2009年中国统计公报及中国统计网  

粮食销售放开后,消费者购买成品粮的价格,主要受供求规律的制约。不同于农民出售的原粮粮价,受国家规定的保护价调节。  

因为全年粮食产量以秋粮为主,秋粮进仓时间约为9~11月份。当年收获的粮食大部分用于下年消费。若人均消费量、净进口及库存不变,按供求规律,当年粮价的涨跌,应与上年人均粮食产量呈反向变动。即若上年人均粮食产量比前年增加,则当年粮价指数应低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简称消费价总指数);反之,上年人均粮食产量比前年减少,当年“粮价指数”应高于“消费价总指数”。  

表2第5行2003年人均粮食产量比上年减少22.5公斤,次年--即2004年“粮价指数”比“消费价总指数”高22.5个百分点(消费总指数103.9,粮价指数126.4),符合供求规律;同样,2004年人均占有粮食比上年增加27.9公斤,2005年“粮价指数”比“消费价总指数”低0.4个百分点,也符合供求规律。但2006-2008年粮价指数的变动,就与供求规律相悖了:人均占有粮食比上年多0.7-18.4公斤,次年的粮价指数反而比"消费价总指数"高1.1-6.1个百分点。特别是2008年,人均占有粮食比上年多18.4公斤,2009年居民全部消费的平均价格比上年下降了0.5%,粮价反而比上年上涨5.6%。粮价比消费价涨幅高6.1个百分点。2009年50个城市粳米平均价格: 2009年3月下旬每公斤 3.79元,6月下旬3.9元,9月下旬3.99元,12月下旬4.12元。每斤大米9个月涨了0.165元。一年涨幅超过0.2元。  

要讨论2008年与2003年的粮食供求关系,按“当年粮食主要用于次年消费”的估计,则需将2009年与2004年的粮价比较。由表2最后一列可知,以2004年的价格水平为100,2009年居民消费平均价格为113.5,而粮食消费的价格达125.1,比前者高11.6个百分点。  

那么,2004-2009年“粮价指数”高于“消费价总指数”是否由于消费增加、净进口减少或库存增加所致的呢?下文将逐一讨论。  

2、近5年粮食消费变动基本未增  

因为中国没有公布粮食消费数据,只有在几年前,从FA0数据库的“中国粮食平衡”资料中,间接算到粮食的全部消费构成。笔者只获得了1961-2002年的数据,近几年未搜索到FA0的中文网站。由已下载数据可知:(2式)所表示的中国粮食6项消费构成中,食物和饲料所占比重最大。2000年这2项消费共占当年总消费的86.5%,种子、废料和食物加工(主要是榨油)和其它消费,只占13.5%。饲料中又以猪饲料所占份额最大。猪饲料最终转化成猪肉,国内消费的猪肉占99%以上。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对城乡居民的粮食、猪肉消费的变化,可大体上判断全国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如表3。  

表3 中国口粮与猪肉的消费变动表  

年份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农村人口-万人  

80837  

76851  

75705  

74544  

73742  

72750  

城镇人口-万人  

45906  

52376  

54283  

56212  

57706  

59379  

合计  

126743  

129227  

129988  

130756  

131448  

132129  

农村人均消费粮食(原粮)公斤  

250.2  

222.4  

218.3  

208.8  

205.6  

199.5  

城市人均购买粮食公斤  

82.31  

79.5  

78.18  

76.98  

75.92  

77.6  

城市人均折原粮公斤  

117.59  

113.60  

111.69  

109.97  

108.46  

110.86  

农村口粮总量-万吨  

20228  

17095  

16523  

15568  

15163  

14512  

城市口粮总量-万吨  

5398  

5950  

6063  

6182  

6259  

6583  

全国口粮总量合计  

25626  

23045  

22586  

21750  

21421  

21095  

农村人均消费猪肉-公斤  

13.28  

13.8  

13.5  

15.62  

15.46  

13.37  

城市人均购买猪肉公斤  

16.73  

20.4  

19.19  

20.15  

20  

18.21  

农村消费猪肉总量-万吨  

1074  

1059  

1019  

1164  

1140  

973  

城市购买猪肉总量-万吨  

768  

1070  

1042  

1133  

1154  

1081  

全国消费猪肉合计-万吨  

1842  

2129  

2060  

2297  

2294  

2054  

按70%出肉率和每头毛重109公斤折生猪-万头  

24135  

27904  

27005  

30102  

30071  

26920  

活猪出口-万头  

203  

188  

197  

176  

172  

161  

自食猪肉与出口合计-万头  

24338  

28092  

27202  

30278  

30243  

27081  

按3:1料肉比估算的猪饲料-万吨(头数*109*3)  

7959  

9186  

8895  

9901  

9889  

8855  

口粮与猪饲料合计-万吨  

33584  

32231  

31481  

31651  

31311  

29950  

人均口粮与猪饲料合计-公斤  

265.0  

249.4  

242.2  

242.1  

238.2  

226.7  

资料来源:据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由表3可见,从2003年到2007年城乡居民直接食用的口粮连年减少:从23045万吨减至21095万吨。城乡消费的猪肉按70%出肉率和每头出栏生猪毛重109公斤,推算出“出栏生猪”总头数;再加上出口活猪头数,算得自食猪肉与出口的出栏生猪总量;然后按3:1料肉比估算出栏生猪消费饲料用粮总量。与直接食用的口粮合计,可求得“口粮与猪饲料合计用粮数”,即表3的倒数第2行数字。2003-2007年,从32231万吨降到29950万吨。虽然不是粮食消费的全部,例如猪肉消费还包括:在外用餐、加工成肉制品;饲料还包括存栏种猪及育肥猪的存栏增量用料,鸡、牛等饲料;食用粮也还包括:在外用餐、熟食、榨油的大豆等。但这一数字可反映中国粮食消费主要份额的变化。由此可推,2003-2007年粮食消费量至少没有增加的迹象。尤其是2007年农村人均食用口粮和消费的猪肉分别比上年减少了6.1公斤和2.09公斤,城市人均购买的猪肉也减少了1.79公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际生活水平的变化。  

至于2008年,由表3反映的03-07年依次下降的趋势,估计也不比2007年多。  

3、2004~2009年粮食净进口总体增加  

中国2003-2009年粮食净进口如表4。  

表4 2003-2009年中国粮食净进口统计表 单位:万吨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谷物及谷物粉  

-1986  

501  

-387  

-247  

-831  

154  

315  

 #小麦    

45  

726  

354  

61  

10  

0  

0  

  #稻谷和大米  

-262  

-91  

-69  

-124  

-134  

0  

0  

稻谷和大米   

26  

76  

52  

73  

49  

-97  

-78  

玉米  

-1639  

-232  

-864  

-310  

-492  

-27  

-13  

大豆  

2047  

1990  

2619  

2786  

3036  

3744  

4164  

合计净进口  

-1526  

2411  

1472  

2375  

1811  

3677  

4309  

人口(亿人)  

12.92  

13.00  

13.08  

13.145  

13.21  

13.28  

   

人均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公斤  

-22.5  

27.9  

9  

8.7  

0.7  

18.4  

   

人均粮食净进口量-公斤  

-11.8  

18.5  

11.3  

18.1  

13.7  

27.7  

   

资料来源:2003-2007年数据来自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2008-2009年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网。负数表示净出口。#-表示其中数,不参加合计。  

由上表可见,2003的粮食产量虽然比上年减少了2636万吨(见表1)但实际却净出口了1526万吨粮食。2004-2008年按公布数连续5年增产,却年年净进口,其净进口量为1472~ 3677万吨。2009年又比2008年多进口632万吨。2004-2008年人均净进口粮食为11.3~27.7公斤。需要说明的是,粮食进出口量虽然也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但原数由海关提供,应该认为是可靠的。  

4、粮食库存明显减少  

中国粮食的库存是被保守的秘密,生产和消费粮食的普通老百姓,固然没有这个知情权了,就连研究粮食经济的专家学者也只能估估猜猜。享受这个知情权的只有政府首脑和国家粮食部门的有关领导。幸好两位总理透露了这个数字:一位是朱镕基总理2002年3月15日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中国现在的粮食已经供过于求。现在粮食库存有五千亿斤,我可以开仓济贫”。另一位是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春,国际粮价猛涨时说,中国的粮食库存1-1.5亿吨。由这两个数字可以说明:中国的库存粮食在2002~2007的短短6年时间就减少了1-1.5亿吨(五千亿斤=2.5亿吨。2.5-1=1.5亿吨;2.5-1.5=1亿吨)。由此,平均每年增加1667~2500万吨可供量,按13亿人口推算,人均增加12.8~19.2公斤可供量。  

虽然有个别报道说粮食库存数字不实,但未见其它权威机构公布“与两位总理不同” 的全国性确切库存数字,因而没有理由不采用上述数字了。  

综上所述,2008与2003年比较,在粮食供给方:粮食总产量增加了9780万吨(见表1),净进口量增加了5203万吨(表4),由减少库存而增加的市场供给量至少为1667万吨。合计增加供应16650万吨;粮食的需求量基本未变(表3)。按当年粮食主要用于次年消费的实际情况,应该用2009年的粮价与2004年加以比较,来衡量供求失衡对粮价的影响。以2004年的价格水平为100,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3.5。既然2008年需求未增,供给增加了16650万吨,那么按供求规律,以2004年为100的2009年粮食价格指数理应低于113.5,但实际却比它高出11.6个百分点,达125.1,有违常理。如果其他数据相对可靠,只能怀疑公布的粮食产量失真了。  

若以人均来考察,也能验证上述定性判断。2008年与2003年比较:人均产量从333.3公斤增加到398公斤,增加了64.7公斤(见表1);净进口增加了39.5公斤(见表4);平均库存减少了12.8-19.2公斤,人均可供量共增加117-123.4公斤(64.7+39.5+12.8=117)。而消费呢?2007比2003年,按人口平均的“口粮与猪饲料合计”却减了22.7公斤(见表3)。加上其它消费,至少未超过2003年人均水平。至于2008年,按上文估计也不比2007年多。人均供给的粮食增加,人均需求未变,同样不能解释粮价涨幅超过居民消费价涨幅的现象。  

四、粮食产量数字是怎样得来的  

耕地承包到户后,各户打的粮食再也不经过原生产队,即现在的“村民小组”过秤进仓了。只是自家用袋子约约,各户自己都没有准确数字,也没有向村会计报告的程序。现在的统计数字是经抽样测产推算而来的。以N县为例,在全县22个乡、镇、区内,每茬抽6个乡,每个乡抽3个组,每组按高、中、低估产,等距抽10个田块,每个田块(纵向)等距抽7个测点(垂直于排水沟方向抽样,碰到排水沟和小田埂,其面积也算在内),每个测点抽10尺2,即(1+1/9)m2。这样全县共抽1400m2(6*3*10*7*(1+1/9)m2),即2.1亩。各田块所收粮食要求单打单晒,过秤记录。然后用样本推断全体:   

70个测点的总产量/70个测点面积(亩)=该组平均产量;  

18个组平均产量之和/18=全县平均单产;  

全县平均单产*全县上报播种面积*调整系数=全县总产量;  

调整系数=被抽地块“组与该户的承包面积”/该地块上报面积。  

此种方法首先是样本太小。两茬共抽4.2亩。全县粮食(两熟)播种面积平均按180万亩估算,抽样比例仅为百万分之2.333。以亩产450公斤计算,平均每个测点只有1.5斤。若每测点平均误差1%,全县就会出现0.81万吨误差(180*0.45*1%)。再说,进仓粮食要求小于14%的水分,因为没有化验,只要多1个百分点水分,意味着多报粮食少1.16%(1-85%/86%),全县多算粮食产量0.94万吨(180*0.45*1.16%)。两项误差率之和2.16%,2008年公布产量52850万吨,全国误差可能达1142万吨(52850*2.16%)。  

其次,被抽6个乡镇在全县22个乡镇、所抽乡镇的一百多个小组的平均产量,不一定按等距分布,因而18个小组的简单平均单产不一定代表22个乡镇实际平均单产。  

再次,播种面积的真实性也有疑问。因为播种面积是以耕地面积为基础的,按上文“推断全体”的公式,推断粮食总产量的耕地面积只认可承包面积。该县承包面积只有91.45万亩。即使加上5%以内的自留地,全县也只有96.26万亩。当地多数农田是稻麦两熟,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不超过192.52万亩。平均种粮面积按75%估算,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只有144.4万亩。1997-2003年统计上报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140.9-154.8万亩之间,比较接近实际。2004-2008年,全县耕地实际净减少了1.6万亩,相当于3.2万亩播种面积。按75%估算,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仅约为142万亩,而上报的粮食播种面积达184.8万亩,比按承包种粮面积推算数多42.8万亩。占上报粮食播种面积的23%!除了N县,不排除全国其它产粮县也有此类现象。全国平均只要多报5%播种面积,2008年就可能多报产量2643万吨产量。加上误差1142万吨,可能多报3785万吨粮食。  

此外,有的县农民因为种粮效益太低而撂荒,如笔者问及安徽无为县在上海、北京的3位农民,因为种粮的效益太低,所包耕地又没人肯接收,只好撂荒外出打工。他(她)们所在村民小组,大约有7-8户农民将承包地全部撂荒。北京郊区的山区也有类似情况。如果把撂荒的耕地也算在承包总面积内,又增加了粮食产量的水分来源。  

更为震惊的是,据透露:每年的粮食产量是根据上面确定的基调上报的,如2009年被要求“比上年平产略增”,以达到自2004年起连续×年增产的政治效果。果真如此,怎能不令人对近几年粮食总产数字产生疑问呢?  

小结  

2008与2003年比较,按统计公布,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9780万吨,净进口量增加了5203万吨,由减少库存增加的市场供给量至少为1667万吨。合计增加供给量16650万吨;粮食的需求量基本未变。而2009年的粮价却比2004年上涨了25.1%,比同期居民消费价平均涨幅高出11.6个百分点,有违供求规律。如果其他数据相对可靠,那么,公布的粮食产量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  

粮食产量的数据来源于“样本极小的统计抽样”,误差很大;多报播种面积及其它人为调整因素,都可能是产粮数字中所含“水分”的成因。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这是一股妖风
  3.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4.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8. 朝鲜领导落泪
  9. 这是一股妖风
  10.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9.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