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讲的是,即使有十个三峡同时放水也难以缓解下游旱情,即使有十个三峡放水也难以将各个河流的水位恢复,为什么?很简单,去洪湖、洞庭湖等处看看吧,这些大湖比长江高出很多,怎么能够回流,更不要说能够流进内陆江河湖泊以及水库什么的了。
为什么我国抗旱防涝的底子差了?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平常对水利设施的保护、建设重视力度不够。看看那些新闻里的江河湖泊断流的照片!很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在岸边,甚至还有建筑物侵占河岸,这些洪水时能够帮助我们行洪,旱时能够为我们蓄水的水利设施遭遇了什么对待?
前些年,我看到的很多新闻消息,有个地方的水库被用做火电厂的煤灰排泄场,有个地方的水库被征收为城市垃圾处理场。当时,我问那些农民,为什么把老一辈人依靠锄头扁担挑挖出来的水库给毁了?那些农民说,没办法,政府的重点工程建设需要。
还有一个地区,有个水面不小于千亩的渔场,也是水库变来的,不但进行水产养殖,同时也负责下端近万亩粮田的灌溉。可是,当地乡政府引进了一家化工企业,生产污水把这千亩水面给污染了,没多久,这个地方就开始倾倒建筑垃圾进行填埋,没多久,这个水库成为了商品房开发区。至于下游的农田,失去水源的灌溉逐步改为花木种植,我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维持。
2006年,我从一些新闻当中了解到,当时我很惊讶八百里洞庭面积持续缩小的情景,而前不久,从视频和图片中了解到,洞庭湖在庞大的泥沙侵蚀后,滩涂面积越来越大,洞庭湖大桥刚建成的时候,岸边的桥墩是在湖水包围中,完全看不到泥沙,现在,往江心数去,第六个桥墩位置都是被泥沙包围的滩涂了。
我们的上一辈子农民大伯,依靠锄头扁担等工具年年参与、参加兴修水利。我听父母说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村,一个乡必须要有一个大型水库,一个村必须要有一个小二型水库,一个组必须要有至少5个以上的水塘,而在山洪容易爆发的区域,往往就是建设大型水库的好地段,一方面可以拦水蓄洪,二方面能够趋利避害。像现在这样的大旱时节,或是隆冬枯水时节正是修水库,整水塘,筑河堤的好时机。很多农村,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老一辈为我们留下的水利建设工程,像湖南的韶山灌区,北京的十三陵水库等水利设施,为后人造福不小,遗憾的是,这些传统做法和宝贵经验都被逐渐废弃和淡忘。甚至,某些人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不惜破坏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造福千秋的水利设施,大搞什么房产开发、楼盘建设,这是令人十分气愤的!
在我知道的几个资源大省,所看到的情况可能还要严重,因为各种资源矿井挖掘深度的不断增加,当地地下水体系被严重破坏,有的是流淌了几百年的小溪突然断流了,有的是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土层出现重大塌方、下陷,周边的水塘、水库里的水一夜之间没有了踪影,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地下水体系被破坏,严重的地方,我还见过小河的彻底干涸。
大家说,这样的地区,这样的地方,依靠三峡的开闸放水能够救济得到吗?
大旱之年,抗旱很重要,但是,大旱之年,防范随后可能出现的大涝更为紧迫。以往,很多农村地区抢在水库、河流、湖泊水位降低的时候,大搞挖泥清淤工作,而现在呢,我没有读过、见过、看过什么报道里讲当地正在对洞庭湖、洪湖、鄱阳湖等进行设施改造或清泥挖淤工作。
有的地方政府听说中央要下拨千亿资金抗旱救灾兴修水利,纷纷打报告、诉苦,千方百计争取专项资金。我猜,一旦他们拿到这些资金,贪污、挪用的概率十分大。
明白了这些,一些朋友是否还会一味责怪三峡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