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少写国内的事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的事儿敏感点太多。
敏感点之一,总会触及一部分人敏感的神经,一不留神就会挨骂。
敏感点之二,一不留神就会触及到和谐线,不明就里地坐上了和谐号。
敏感点之三,常常先触及到某些人的神经,挨骂;然后又撞线被和谐。
最关键的一条是,关于这些敏感点的争论,其实没太多实际意义,所以就写的少一点;国际问题也有争论,起码离大家稍微远点,即便挨骂,程度也会轻一点。
今天之所以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了好几篇批判衡水中学的文章;而且文章后面的评论也很激烈。
在中国教育史上,衡水中学可以说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标尺。
支持者认为,它是应试教育的王者,是教育改变命运的典范。
反对者认为,它是人性的监狱,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改革的障碍。
其实过去很多年,衡水中学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且在争论中不断壮大,犹如白酒界的茅台,总是处于舆论中心。这些都是老黄历,原本没什么好讨论的。
但是今年网络上关于衡水中学的争论特别激烈。如果归纳总结一下,这些铺天盖地的争议大致有三大块。
争议1,内卷推手
如果搞个排行榜:这两年最火的词是什么?内卷,大概能名列前茅。
各行各业,基本上都在探讨内卷。
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卷,并非是一个流行词汇,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其中教育内卷,又最容易引起焦虑。
那么衡水中学如今怎么会和教育内卷联系在一起呢?
从1992到现在,衡水中学走过30多年的历史,基本上囊括了半部教育史。
衡水中学前身并不怎么样,是一所看不见希望的贫困中学,发展成如今中学教育界独特的一个,本身就是一个励志典范。
衡水中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前期其实走过一段非常励志的路。而且它把励志道路上的艰辛,浓缩为一个个激情四射的标语。
感受下衡水中学这些励志标语——
大家可以从这些标语中品出两个感受:
第一,回想起中学时代备考的时光,很艰辛,但也很有成就感。
第二,对比衡水中学这些标语,会发现自己备考时的艰辛不算什么,成就感也不算什么。
如果说一般中学备考,是奋斗;那么衡水中学备考,则是战斗,如同军队一样在战斗。
衡水中学通过这种战斗精神,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下面这张图是衡水中学2012年的高考成绩单。
然后衡水中学又做了两件事:
第一,通过成绩吸引优秀的考生;
第二,通过提高待遇吸引优秀的老师。
如此循环,就会形成虹吸效应,让优秀的学生和老师往衡水中学聚拢。乍一看,这是提倡大家奋斗啊,和内卷有什么关系?
逻辑是这样的:各大名校的招生数量是固定的,不论如何战斗,都不可能争取到更多招生名额;因此只能带动大家疯狂刷题,争取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少年做题家。
然后支持者认为,这些青少年做题家,通过衡水战斗模式改变了命运;反对者认为,他们的创造力已经被淹没在了题海里。
这个过程类似于,某大厂提倡狼性法则,提倡大家996。然后在其带动下,大家都变成996。如此一来,衡水模式就和内卷的话题扯到了一起。
但舆论争议远不止内卷那么简单。
争议2 资本运作
当前这个时代,资本无孔不入,资本运作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任何领域的优质资产,都会被资本盯上。
客观来说,资本与资本运作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的发展,资本与资本运作的贡献很大。
但并不是所有领域都适合搞资本运作那一套,比如教育领域。看过我之前文字的朋友想必都记得,我本人是反对教育资本化的。
2014年,衡水中学和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合作,开设云南衡水试验中学。接下来7年时间,两者不断合作开设新学校,如今已经开设了19所学校,其中有4所都是高考补习学校;已经在中学教育领域形成了庞大的“衡水系”。
今年3月12日,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已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民办高中教育海外上市第一股。简单来说,资本通过运作衡水系,完成上市之路。
招股书显示,2020年第一高中教育集团旗下学校的高中生、初中生、高考补习生的人均学费分别达到1.38万元、1.05万元、2.14万元。
——这个数目远比一般公立学校高很多,但是相比一般私立学校,并不算高。
我老家农村,有人去那里开私立中学,普通中学生一年学费都要一万多。
公立学校虽然学费不高,但私下里会有补课。前不久我认识了一个做家政的山西大姐,她每星期都会给儿子的班主任转200块补课费(仅仅补周六一天),一个月就是800块;再加上假期补课,一年也得1万多块。
也就是说,资本已经渗透到中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相比之下,衡水系学校,起码管理方面还算比较好的。所以第一高中集团利润非常好。
根据第一高中集团披露的财报:
2020年第四季度集团总营收1.64亿元,净利润4700万元;
2020年全年总营收4.46亿元,同比增长32.5%;净利润8090万元,同比增长155.3%。
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7.7亿—8.2亿元,同比增长74%-84%。
在疫情肆虐的时刻,第一高中集团能有如此亮眼的增长,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实属难能可贵。
资本运作无处不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养育孩子的成本。因为中学生一年一万多的学费,对很多底层家庭来说,压力还是蛮大的。
要知道根据国家公布的大数据,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也就3万多点。由于现阶段贫富差距巨大,每个学生每年花那么多钱,对很多家庭都算巨大的压力。
所以现在舆论对教育资本化的争议比较大。衡水中学涉及的资本运作又比较典型,便形成较大的舆论争议。
争议3 路在何方
客观来说,关于衡水中学引发的争议,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第一,现在教育界提倡素质教育与学生减负,所以很多人觉得衡水模式与之背道而驰。
第二,高考指挥棒又摆在那里。所以很多人为了闯过高考独木桥,又离不开衡水模式。举个简单的例子,2017年高考,有一张清华北大录取人数最多的高中,在社交网络上刷屏。
第三,由于大家离不开衡水模式,资本便盯上了民办教育这块。
第四,由于资本渗透民办教育,推高了养娃成本,导致年轻人生娃欲望下降,从而间接造成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危机,迫在眉睫。
前不久从国家层面打击校外辅导机构,表面上是给教育减负,实际上是想降低养娃成本、提高年轻人生育的欲望。
那么衡水模式代表的民办学校,该怎么弄?舆论争议也很大。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有一箩筐道理,谁也辩不服谁。
实际上教育费用高昂与人口结构危机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纵观整个华夏文明圈,日本、韩国、新加坡,都面临同样的困境。日韩已经采取相当大的力度补贴教育,但收效甚微。
另外基督文明圈,欧美白人生育率也在走低。
甚至在伊斯兰文明圈,伊朗和土耳其都面临生育率持续下降的问题。
可以说教育费用高昂与人口结构危机,是现阶段一个全球化现象,远不是一个有没有衡水模式就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要寻找问题的答案,欧美日俄印都没戏,答案也许在以色列。
从1970年到2019:美国总生育率从2.48降至1.70,日本从2.13降至1.36,中国也很低;但以色列同期仅从3.78微降至3.09,在发达国家中遥遥领先。
按道理说,犹太人是玩资本游戏的老祖宗。全世界各行各业资本化,都有犹太人的身影。那么犹太人母国以色列是怎么保持人口生育率的?
论教育补贴,以色列的力度不及日本。
但以色列有一个绝学,就是给年轻的家长们从时间和精力上减负。
以色列100%的适龄儿童都接受幼儿教育,在发达国家中排名第一;
以色列的学制为每周6天,在发达国家中也是唯一;
以色列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长,在发达国家中也很罕见。
根据以色列1953年制定的《国家教育法》,如果超过75%的家长要求增加学生的知识学习,那么学校就有责任额外开课,所需费用由地方政府或家长资助。
简而言之,学校承担了更多育儿职责,那么——
年轻的家长就有更多的自由,在时间和精神上能得到更多的休息,从而减少养娃的恐惧。
女性得以从侧重家庭的传统社会分工上抽身,可以更多地投入工作,削弱了“职场天花板”,降低生育恐惧。
学生把多数时间花在学校,而非千差万别的课外辅导培训,减少了所谓的教育内卷。
所以在教育这块,对以色列真的要刮目相看。当然了,犹太人不仅资本主义玩得溜,社会主义套路同样不陌生,要知道提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卡尔·马克思本身也犹太人。
以色列这套如果搬到中国,其实就是公立学校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资本化运作。
现在中国教育恰好相反,公立学校搞减负,其实就是给学生家长增加时间和精力上的负担(三四点钟接孩子,简直要了亲命);这一套其实就是变相支持私立学校资本化运作。
所以从最深层看,衡水模式只是表象,根源在于教育制度导向何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