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经济学家马光远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普通人没必要焦虑,因为本来就没钱,经济不好资产也不会损失"。最近,这个采访,又被自媒体翻出来了。
任何话都有其语境,马光远的本意可能是想让大家不要内耗,安心过日子,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错,我对此也没有异议。然而,单就“不同人没必要焦虑"这句话本身来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看看今年11月的经济数据就知道普通人为什么会焦虑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63亿元,同比增长仅3.0%,这说明大家的消费意愿和能力都在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高达48.9小时,还有很多超长加班,灵活就业没统计进去。光是这种过度加班的工作状态,就足以让人身心俱疲,焦虑不已。虽然整体CPI涨幅不大,但老百姓日常生活最离不开的鲜菜价格上涨10.0%,猪肉价格更是上涨13.7%。这些都是普通人每天必须消费的基本生活物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餐桌。
两种焦虑
马光远的逻辑是: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富人的资产更容易缩水,而穷人因为本来就没什么资产,不会受到资产缩水的影响,因此不用焦虑。对此,网友的一句高赞评论——"不仅治好了焦虑,顺便诛了心"——恰如其分地指出了现实的残酷。
马光远混淆了焦虑的两种来源:一种是因为资产缩水而产生的焦虑,另一种则是维持基本生活的焦虑。普通人确实没有资产缩水的焦虑,但他们却有维持日常生活的焦虑。富人虽然会因为资产缩水而感到不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至少不用担心明天的房租怎么交,孩子的学费怎么付。
事实上,经济下行对普通人的影响往往是最直接、最深远的。公司裁员,裁掉的往往是普通人;工资下降,受影响最大的也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收入大部分都用来维持生存和基本的尊严,一旦收入减少,生活的基本尊严就难以维持了。例如,房租、通勤费用、社交开支、孩子的养育和教育、父母的养老,这些都是普通人无法避免的必要开支。一旦经济下行,这些开支就会成为巨大的负担,直接影响普通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尊严。试想一下,别人家的孩子喝的是大牌奶粉,而自己家只能买不知道有没有三聚氰胺的廉价奶粉,这能不让人焦虑吗?别人家的孩子可以上辅导班,而自己家因为经济拮据无法负担,这种焦虑能轻易化解吗?
更重要的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不同的社会阶段对人们的必要开支有不同的要求。在古代,只要解决温饱问题就可以生存,但在现代社会,维持有尊严的生活需要更多的投入。人们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还要为子女提供教育,保留阶级上升的可能性,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支出。在当前物价上涨、工作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经济下行对普通人的影响是最为严重的。有钱人确实也有自己的烦恼,但他们至少有更大的容错空间,而普通人却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
要让普通人不焦虑,关键在于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完善的社保制度、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教育和养老的保障。同时,也要切实解决过度加班问题,让工作时间回归正常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果这些基本保障无法落实,普通人的焦虑就不可能真正消除。马光远的"普通人没必要焦虑"不仅忽略了普通人的实际生活压力,更显得对社会现实缺乏足够的同理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