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崛起与静悄悄的战争
田忠国
人们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当然,这是一种比较客气的说法,不客气的说法呢,那就是震天响的一句:大国崛起!大国崛起自然是好,从孙中山,到蒋介石,到毛泽东,到赵紫阳,到邓公小平,包括平头百姓,哪一个不想“大国崛起”呢?当然,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几乎就是一个大国而且强国史,但一百多年前,或者近二、三百年,辉煌的大国竟然日暮西山,绚烂的残阳面对西方列强时无奈的眷恋着往昔的朝阳。针对这种惨况,一代代仁人志士,投入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生命的绝唱,那时,仁人志士“太没有脑子”,放着利益最大化不选,偏偏选择了为祖国为民众寻求富民强国、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并以血肉之躯肥沃着中华大地,将他们的梦想托付给未来的生命。但是,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未来的生命,锦纶羽扇日,竟然是开门揖人时,而且,在揖人来拿(不是拿来)的同时,畅言快意于“大国崛起。”
国空民穷日,大国崛起时!
这样的崛起,真令人欲哭无泪。当然,正如江涌、杨帆、张宏良、仲大军先生所言,开放是为了引起来,送出去,求得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但是,每当读他们的文章,我总有一种面对无边的苍茫却无一人应答的感觉。平静与安逸的深处,不时冒出“大国崛起”叫唱,一些国家为了给叫唱者助兴,马上为我们这个大国添加了种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大喊大叫,说今年我国的GDP赶上德国了,不说GDP中有一半子是外国人的,就是全部是中国的,既便超过德国三分之,如果按人均算,中国还是个GDP穷国,更不用说财富了。当然,我们为了给自己长面子,把老外在我国捞取资源的行为也算成自己的的GDP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面子是有了,别人不知道肚子知道。再说,GDP和财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你创造了一千个亿GDP,但综合考评,比如说资源代价,环境代价,算完后投资的一千个亿的GDP,结果还有五百亿,你不仅没赚,也就是财富没有增加,反而亏了五百个亿。但假如,我只是假如,假如中、德人均财富拥有量,我是说人均,而不是总量,我们和德国,不,和“四小龙”比吧,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拥有财富和他们的人均持平,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到时,我们才可以说“大国崛起”,那也是真正的崛起。
真正的崛起不能靠自哄自的数字游戏,当然,如果是玩玩的数字游戏,比方说不争“利润”的干打牌,只是为个乐,数字游戏还是个不错的消遣方式,但若用游戏“治国”,今天不给你脸看,明天,明天不给,后天,最终跑不了看经济的脸色。古人说,人别不过天,所谓别不天,有人一定以为这是封建迷信,其实,古人的天可不是今人的天,因为,古人的天有客观规律之意。在我们快意崛起的时候,没注意有人已经打开大门,请人登堂入室了,原来是我们的祖业货,现在室内所有的东西似乎物有新主了,这个是东家的,那个是西家的,可就是没有咱家的了,空荡荡的一所大房子,家伙劳什都是别人的。有人说未经我们允许,不准拿我们家东西,话还没说完呢,马上就有人接茬了,说,你这话就不属合利益最优原则了,更不属合自由经济原则,什么是自由经济原则呢?谁的资本雄厚,率先抢到手就是自由经济原则。我说中国怎么不发展呢,都是一群不懂自由经济的土帽惹的祸。我听说着那些经济学人文字里的声音,不由得悲哀得笑起来。
我笑张宏良、江涌等人愚蠢,怎么就没有那些经济学人聪明呢?说几句好听的话,大家乐意听,而且,说不定缺房子或轿子的时候,有国外的基金马上送过来,既得名,又得利,至于老百姓骂几句,咱躲远点什么听不到,骂等于白骂。可他们偏偏较什么真,得罪一大片人。得罪的人越多,自己的利益空间越小,嗨嗨嗨,这下好了,本来大好的前程,让他们一个个弄没了,只能在家爬格子了。他们不支持什么门全打开,是不是说他们就主张闭着门来过日子?我看未必,他们只是强调对等的自由而已,所谓对等的自由,就是你给我多少自由,我给你多少自由,否则就是强买强卖了。当然,对等的自由不容易,不容易的原因是实力悬殊过大,有心无力,抗不了人家,但让我说,抗不了也得抗,把道理讲清楚,你强占了我多少,我吃了多少亏,免得得了便还卖乖,占了便宜说吃亏。但关键问题是我们抗了么?也就是说,我们为平等的自由努力了么?其实,不怕我们实力差,就怕我们没骨气,不敢抗,不敢说不。再一个就是盲目的崇信,买空调,国外的好,买火车,还是国外的好,如果真好倒也罢了,关键真的不比咱自己的好哪去,甚至比咱的东西还差一代(比如温水核反应堆),叫我看不是为国外的东西好,恐怕还有很多大家心知肚明,但抓无实据的猫儿腻,如果检察官真的较上真,说不定一抓一条大鱼。还有一个是乐意让利,比如说空间换技术,这话很好听,但是,空间全是人家的了,你还会有技术么?这是一,二呢,呆的地方都没有了,假如天上掉馍馍,你真获得了技术,最后连个生产的地方都没有了,那是什么技术呢?有人说这样的人是卖国,不论有意还是无心,咱没抓到真凭实据,我不说是卖国,但确实是不当让利,把人民的利、国家的利让给国外了。
我觉得让利不能再让了,咱总不能把人民大会堂也让出去吧?让人家当工厂或者当办公室(再让我看就离那不远了),咱跑到野地里去开会、办公。其实,有人对国外友好得恨不得马上把人民大会堂为“友人”提供当工厂,当然,俺们水平低,觉悟不高,更看得不如经济学们远,自然不乐意那个样。当然对付一直想把利让到大会堂的现象,我们也不能光打口水仗,还要打立法律,让他想让利也让不成。
人家登堂入室,在咱屋当门里悄无声息的打了一个漂亮仗,大获全胜,我以为头一仗人家胜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有的人为人家大获全胜大声叫好,这且不说,现在还深怕人家不来,银行的大门也打开了,并且大有老外不胜誓不罢休的劲头,很有点非把中南海出让给老外当办公室的味道。
这么匆匆忙忙的干么呢?真是。
有的经济学家成天讲利益最大化,但不知为什么,他们为什么总是为别国的利益最大化着想呢?如果真的想提高管理水平,又能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什么不花高薪请人才呢?联想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么。花高薪请几个管理天才,我看总比把屋里的东西全给人家强。现在你留个空屋子,以后空屋子还是不是你的,那一定是很难说的。你把屋子也给了人家,你好办,绿卡一带,飞机一坐,走人了,但全国的老百姓呢?
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