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利益将是压死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蚂蚱
田忠国
今天重读江涌先生“警惕部门利益膨胀”一文,使我痛感到,中国若不加大破除部门利益的力度,严格限制部门利益的无限度扩张,部门利益必将成为压死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蚂蚱。和高梁先生“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情况的资料”一文对比着看,这种担忧就更令我感到沉重了,虽然,因坦言中国存在的问题和坦言应对之策,坦言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坦言如何破解利益集团围困中央,遭到据说是国家安全部门的监控和惩罚,但我一想到党和共和国的前途命运,想起老爷远眺远方的双眼,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敲起了键盘,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思索,共同求解党和共和国发展的最佳解。
其实,我以为,解决部门利益问题,关键的还是个民主问题,也就是说,是个民主立法、民主监督、民主测评的问题。刚才读了房宁先生的一个访谈,题目是“民主是国产的好”。对于这个问题,如果面对中国的实际,面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这是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因为,西方民主是从长时间的磨砺发展起来的,如果中国不经过这个磨砺,上来就搞现在意义的西方式民主,仅就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来说,都可能导致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宁先生的思考是对的,有先见之明。但是,问题是,国产的民主在哪里?房先生曾经说到文化大革命,并公开承认文革是一种民主方式,但是很显然,文革的宗旨是很好的,但结果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而是带来了不少的苦难。现在回头看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文革的民主方式最缺少的是一种动态有序,而维持动态有序的民主方式,应该是民主的制度程序,也就是说,是一种可控的民主方式。
但怎么才可以使民主可控呢?
一、实行票评制
认真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无疑对我国的民主建设有重大意义,但我国在这方面真的没做好,犯了简单的否定或简单肯定的错误,当然,这既有历史的情感因素,也有因利益而导致的智慧的盲区的因素,但不论怎么样,我以为中国不能再重犯历史的错误了。中国是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经不起错误的反复折腾,从这个意义上说,动态有序的推进民主,限制权力欲望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似乎是今天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当然,限制权力的目的必须明确,那就是限制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办事,而不是限制为国家和民众办事。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为国家和民众办事的权力不仅不能限制,而是应该加强,加强权力为民众办事的渠道,或许通过票评制才能做到。所谓票评制,就是在某个时段内,民众通过投票的方式对官员进行评价,并根据票评的制度规则,由各级党组织决定官员的去留。这样党既可以始终牢牢的掌握着领导权,又可以充分体现民意,破解利益部门化这个难题。
二、 实行全民监督制
所谓实行全民监督制,并不是说全国人民都当监督员,而是说,国家制定什么制度、政策或发生了什么重大或不那么重大的事件,重点是官员的一些情况实行公示制,让全国的民众对各种事件有所了解,并根据制度规则对所发生的事件提出批评或建议。当然,全民监督的前提是有一个全国统一网络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既可以提出批评,也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我以为,这是使部门利益无法藏身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监督是对权力欲望最好的制约,批评是处理问题的另一种思维方法。但问题是,中国的官员习惯了一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面对动态的社会矛盾或者突发事件,常常手脚无措,这种情况根本不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三、 实行上下对话互动制
在监督互动平台中,也应该有高层与民众的互动平台,并使之制度化,这是避免不作为的有效措施。在互动平台中,应该明确规定,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有哪个层级的官员和民众互动。这个互动的过程,我以为既是相互交流的途径,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 实行动态制度程序完善制(民主立法)
中国,突发事件频发。我以为,中国不怕发生突发事件,而是怕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认真总结,没有跟进相应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程序。当然,中国也有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或措施,但不客气的说,这些方案或措施大多采取的是管制,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制度程序,从根本解决产生突发事件的根源问题。单纯依靠管制的恶果是,一方面可能导致对人民群众的伤害,使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伤害人民群众的最大恶果是为以后发生更大的突发事件埋下了伏笔。中国以往最大教训是,一成不变的管制性处理动态矛盾,结果是在处理矛盾的同时,实际上却又制造了更多的矛盾,因此,在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程序时,其核心应该放到从根本解决矛盾的源头,理顺矛盾的逻辑关系,这才是跟进制定应对突发事件制度程序的关键。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在制定制度程序时,总是显示出制度程序智慧严重不足,制度的核心价值荡然无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张扬社会道义总是显得软弱无力,甚至有种助恶为的现象。我始终认为,中国存在的问题不是个难以解决、难以克服的问题,而是个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问题,也就是说,这只是个愿不愿意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中国的官员队伍中,中央高层没有决策不干,有了决策也不干,因此,在制度程序设计时,应该把消除这种现象纳入进去。
五、 实行官方和民众问责制
官方问责应该纳入管理制度程序,民众问责也应该纳入制度程序。民众问责是解决“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关键。所谓民众问责,就是民众对官员的批评,只要查有实据,就应该对责任坚决追究,绝不放过。民众问责也是解决官员乱政的有效途径。
我以为,这些问题解决好了,部门利益何愁不破?
我这样写的时候,脑海里一直盘绕着这么个问题,这个小小的文章,又得罪了一大片官员们,或许,他们看到了我篇有益党和共和国的生命,但对某些官员不利的小文章,又该对我采取进一步措施了。但是想想我的祖辈,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命运,头掖到裤腰带上十几年,对我的监控也好,采取措施也罢,和那时比真的算不了什么。
2008年2月20日星期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