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校舍倒塌悲剧调查:职能部门应该反思

南方周末 · 2008-05-29 · 来源:
灾区校舍坍塌问题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学校之殇】建设部专家认定聚源中学是问题建筑——聚源中学倒塌悲剧调查

: 南方周末记者 傅剑锋 姚忆江 发自四川成都 2008-05-29 08:12:31

建设部专家坦言:“死了那么多孩子,我们的职能部门,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都应该反思。”

“聚源中学在选址、建筑的构造、建筑结构体系、施工和材料方面肯定是有问题的。”建设部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同济大学教授陈保胜在勘察了聚源中学废墟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舆论多日来对以聚源中学为代表的倒塌教学楼质量的追问,终于首次有了官方权威专家的明确认定。

聚源中学有两幢教学楼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瞬间垮塌,278名师生遇难,11人下落不明。温家宝总理也为此悲伤落泪,向死难者三鞠躬志哀。

但聚源中学周边的楼房并未倒塌,严重的也只是成为危房而已。这令家长们难以接受。“为什么单单倒了学校,这说明聚源中学的倒塌不只是天灾的问题!”赵德琴说。她的双胞胎女儿在聚源中学遇难,这个四十多岁的母亲已为此憔悴如老妇。

废墟现场,一些残砖上的水泥可随意敲掉,预制板中的拉丝极细。这曾让前来救援的国家地震救援队的队员难抑愤怒:“混凝土里全是铁丝,根本不是什么钢筋!”

不只是聚源中学,死伤惨重的都江堰新建小学也情况相似。新建小学的半幢教学楼在大震中垮塌,死难师生239人。但在垮塌教学楼后面,同一年建的城关幼儿园却安然无恙,墙上甚至很少有裂缝。新建小学外围一些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均未倒,离新建小学百米之远的北街小学也只是墙体部分受损。

在新建小学废墟现场,南方周末记者看到,有部分折断的水泥预制板里,居然无一根钢筋和铁丝!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都江堰向峨中学。地震发生时,向峨中学教学楼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坍塌,420名学生只逃出了数十名。杨华清家族因此绝后,两个孙子杨亮、杨科,两个外甥李攀、李扬皆殒于此。杨华清同样认为,向峨中学不堪一击的工程质量导致了如此惨重的死伤。

在这次大地震中,四川省倒塌的校舍有北川中学、茅坝小学、茅坝职中、聚源中学、新建小学、向峨坝中学、平通镇小学、漩口中学、映秀小学、东汽中学、实古镇小学、蓥华镇小学和中学、八角镇小学、洛水镇小学、红光小学、东湖小学、木鱼中学、汉旺镇一所中学一所技校,红白中学、红白小学,绵竹县富新二小等。截至本月14日,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校舍倒塌6898间(汶川、北川数字未包括)。南方周末记者就校舍倒塌间数和学生死亡人数的最新数字向四川省新闻办主任侯雄飞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新的数据还在统计中。

面对如此悲剧,建设部专家陈保胜坦言:“死了那么多孩子,我们的职能部门,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都应该反思。”

具体到聚源中学,他认为,首先是选址问题。聚源中学教学楼是南北向,和断裂带大致平行,地震波易把它夷为平地。同样结构形式,实验楼是东西向,与地震带垂直,虽已破坏,但没有倒塌。

他还认为,聚源中学的预制板质量也存在问题。合格的预制板内应该有直径4毫米的预应力钢筋。这样的预制板,下面受拉,上面受压,它就像橡皮筋一样,会弯曲但不会折断,有抗震作用。但现在的预制板却像“几个人用拉丝机拉出来的东西,没有考虑荷载,层层相压,必然导致倒塌”。

陈保胜还测量了倒塌教学楼的立柱内钢筋,直径1.2厘米。他认为钢筋偏细,不合正常要求。

他介绍,聚源中学的教学楼在建筑构造上,是配合结构,抗震性能差。且钢筋没有拉结筋,柱跟墙的连接没有拉结筋。一遇到地震,墙与柱的拉结,梁、板的搁置长度,板与板之间的拉结等处会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在强震中,这样的房屋倒塌是正常的,不倒塌才怪。”陈保胜感叹。

匮乏的教育投入
“这实际上是最低水平的运转——只要能把学生装进一个房子就行。”成都市教育局普教处处长何荣评介。

聚源中校老校长易安成回忆了在这次地震中倒塌的那幢三层教学楼的建造经过。

已年届七十的易安成记得,这幢三层教学楼建于1986年。当时,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资金主要由乡镇自己投入,而贫困的乡村常常连民办教师工资都发不出,更别提校舍建设。直到2002年后,农村中小学教学资金才开始有了县级财政保障。

当时,聚源中学还在使用的教室,是上世纪50年代用泥土、石灰夯起来的,已成危房。易安成就向时任乡(即现在的聚源镇)党委书记马如军申请,想盖一幢教学楼。那时乡里已把一笔万余元的教学经费给了聚源小学盖教学楼。“马如军看到我的报告后,认为中学的教学楼比小学重要,就把一万多元收回,给我们盖楼。”易安成回忆。

易安成又给教育局科长李云森打报告。都江堰市教育局规划科规划,建一座三层、共12个教室的教学楼,每间60平方米。质量监督也由教育局负责。为了节省成本,教育局的工程师王良平直接借了附近的崇义中学的图纸,改了个名就变成聚源中学的。“办妥前面手续,出资方——聚源乡政府就把工程发包给聚源一位姓刘的包工头。”易安成回忆。

当时,乡政府只有这一万多元教学经费,“教学楼的建筑成本被压缩到极低,建筑商还要在这么低的价格里赚笔钱,所以质量就可想而知。”

后任校长林明富曾在1998年向都江堰市教育局打过一个危房报告,称1986年建的这幢教学楼存在安全隐患。当时教育局答复,让林明富在三楼顶楼用几根钢条撑住快要塌下来的屋檐,而未加固主体。这几根铁棒一直撑到地震把这幢教学楼震塌。

聚源中学还倒塌了一栋建于1996年的四层教学楼。据林明富回忆,这是聚源中学为迎接“普九”达标而建的。

所谓“普九”,就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达标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有标准的教学楼。林明富回忆:“普九,上面有这个要求,镇领导就得作承诺。”按“普九”要求,聚源中学需再建一幢教学楼。聚源镇政府尽管财力不足,也得硬上。

林明富记得,图纸由都江堰教育局的工程师王良平牵头设计。承包该工程的聚源镇三坝村村支书祝朝洪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忆,当时镇政府可能是为了省钱,图纸上设计的教学楼主梁钢筋只有正常直径的三分之二甚至三分之一。“当时我有疑问,钢筋太细了!会不会影响工程质量?”祝朝洪说。

在祝朝洪的记忆里,他承包的建筑价格在400到500元/平方米。但他不愿透露当时造这幢教学楼的总价格,但这一总造价显然对镇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财政压力。林明富记得,镇政府因为造了这幢教学楼,“(债务)好几年没翻过身来”。

这种向建筑商、信用社等欠债搞“普九”,低价建校舍的情况,在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均不鲜见。四川省从1992年到1996年完成“普九”,但都江堰一直到去年底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在强调化解“普九”债务的问题。四川省一直到2005年底,尚有“普九”债务81亿元,至2007年底,还有约40亿“普九”债务。

这似乎是普遍现象,“普九”阶段,不少工程资金拖欠额度在工程总量的50%以上。有的地方学校到现在都没有全部兑现完工程尾款。因为资金严重短缺,建筑商只好向原材料供应商“赊”原料,“能够‘赊’到就是莫大的面子,无法保证建筑原材料质量”。另一个专揽学校工程的建筑商说。“这实际上是最低水平的运转——只要能把学生装进一个房子就行。”成都市教育局普教处处长何荣评介。他介绍,当时乡镇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没有严格的标准,有时连建设图纸也不完备,招个工程队就建了”。

完成“普九”后,成都市教育局也意识到“普九”时期的建设可能存在隐患,在1997年又搞了一次包括都江堰在内的“普九巩固提高”活动。但乡镇教育资金匮乏的状况一日未变,就一日难奏效。

2002年后,以县为主的教育投资主体设立后,教学楼建设的资金才有较好保障。何荣分析,正因为这样,在这次地震中,震区在2002年后建设的学校倒塌较少。以都江堰为例,都江堰新建小学在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建于1993年,1994年投入使用,恰好是在“普九”时期;并且,新建小学长期是残疾人特殊教育与低收入者子女的城区边缘校,当时争取建设资金的困难可想而知。

向峨中学倒塌的教学楼也建于“普九”时期。当地村民反映,1995年因工程质量不合格被停建,1996年董家祥任乡党委书记后,为完成“普九”任务,重新开建,村上不少人还被要求捐了钱。

大地震让这三所学校震回原形,惨重的伤亡曾让在现场向局领导汇报的何荣,说到一半时就泣不成声。

事后何荣认为:“其实,当时如果能有一千万元,这几幢教学楼就会建得很好,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伤亡。”

何荣介绍,四川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在使用“普九”时期匆忙建设的校舍,国内其他不发达省份在“普九”时期建的村镇校舍也有相似隐患。他建议,“国家应对‘普九’时期建在地震带上的教学楼作一次全国范围的普查和维修”。

“对‘豆腐渣’绝不姑息”
“那时基本上没有工程监理。”

但也有反例表明,紧张的资金预算并不必然建成像聚源中学这样的问题建筑。

网上广为流传的最牛希望小学——北川县刘汉希望小学,其建筑造价也只有400元/平方米,且是1998年建造的;而1996年由祝朝洪建造的聚源中学四层教学楼,祝朝洪承认造价在400-500元/平方米。如果把两年间物价上涨因素计算入内,祝朝洪建造聚源中学四层教学楼的平均造价明显高出了刘汉希望小学。

刘汉希望小学是如何在低廉的资金预算中建出抗震好学校的?

据知情者李承鹏介绍,刘汉希望小学的承建者在施工时严格监理,如发现沙子含泥量高,都会要求施工方冲干净。当有关方面想卡拿部分捐助款、施工方拿不到钱时,承建者不惜与那些人撕破脸,追回捐助款给施工方。施工方及时拿到钱,就会用心地保证工程质量。

然而,一位长期承建校舍的包工头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在上世纪90年代“普九”阶段,对教学楼发包、质量监管等相当混乱。修建教学楼等学校建筑主要由县教育局、或乡镇(区)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基本上不开展招投标。不少县教育局都有自己的建筑队或建筑公司,部分工程就由他们来做。“干部可根据自己的关系,将教学楼修建等工程给予和自己关系好的人来修建,哪怕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涉及建筑业!”这位包工头说。只要找到一个具有三级以上建筑资质的建筑公司,每年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取得(行话叫“借用”)该建筑公司的建筑资质,然后聘请几个懂行的专业人员,在周围农村招聘几十个民工,就可以开工建设了。

“那时基本上没有工程监理。”原教室拆除后,众多学生都等着进新教室上课,建筑进度都催得很紧,“建成后只要无明显隐患,建设部门想不通过验收都会面临巨大的各方压力”。

聚源中学四层教学楼的施工方祝朝洪否认有这种行为。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他之所以能拿到聚源中学的工程,是因为他的公司是聚源镇上唯一具备建筑资质的都江堰市聚兴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他介绍,2000年后,聚源镇上的各中小学校舍都是他的公司建的。为什么聚源中学的倒了其他的校舍都没有倒?祝朝洪的解释是:“这说明不是我施工的问题,而是图纸问题。2000年后,聚源镇各学校用的设计图纸都是都江堰设计院设计的,而聚源中学1996年那幢楼是都江堰古建设计院院长张中山设计的。”

“所以,请你们先去查图纸有没有问题。如果图纸没有问题,就是我施工的问题。如果是我的责任,我一定会承担法律责任!”祝朝洪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说。

之前一天,祝朝洪回避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记者去镇政府找他时,他悄然与记者擦肩而过。当记者回过神来去追他时,他已无踪影。

据了解,他在聚源中学建教学楼时,公司名称为“聚兴建筑工程公司”。有知情者称,该公司早在2000年宣布破产,之后该公司改头换面成立了“聚兴建筑安装公司”,继续承接建筑项目。该知情者称,在这次地震中倒塌的都江堰市中医院部分建筑也由该公司建造的。居民们反映,平日祝朝洪喜欢开着奔驰车四处逛,但聚源中学惨剧发生后,他变得行踪飘忽起来。

曾审批过聚源中学、新建小学和向峨中学教学楼建设的都江堰市教育局前科长李云森,也在答应与记者见面后的十五分钟内反悔,此后不见踪影,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都江堰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周泽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在教学楼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政府一定会追究。”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在5月26日表示:“作为教育部门,在灾区倒塌学校问题上态度非常明确,一定会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如果其中有偷工减料的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特别是对‘豆腐渣’工程或者有贪污受贿行为的,绝不姑息。”

【学校之殇】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

: 南方周末记者 丁补之 朱红军 发自四川绵竹 2008-05-29 08:07:31

绵竹市委书记:我承诺在一个月之内给大家一个结果。如果学校被鉴定为工程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该追究的一定追究,并对家属作相应的补、赔偿。

施工者:设计图是借用旁边中学教学楼的图纸,施工时临时添加楼层,修改房顶改动过好几次。乡里财政困难,他们希望少花钱多办事。

原乡党委书记:施工方案经过了县教育局(现市教育局)批准,乡里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协调和找钱,当时的经济非常紧张。

原图纸:复印的图纸怎么能拿去施工?我今天才知道自己的设计图被人盗用了。我不承认自己是这所学校的设计人。

地震过去半个月后,因教学楼倒塌致127名学生死亡的绵竹市富新镇第二小学,依然处在巨大的漩涡之中。

令悲伤的遇难学生家长不解的是,在这个垮掉的教学楼周围,没有一座房子倒塌,而包括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房子在内,场镇上的楼房均安然挺过大地震。他们质疑,这所学校的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

5月25日,百余名遇难学生家长怀抱遗像,列队徒步前往德阳市讨要说法。途中,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四度跪下挽留未果。第二天下午,蒋国华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说,目前,由绵竹市之外的建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正在对垮塌的教学楼进行彻底调查,调查将在公正公平的宗旨下进行。

“如果学校被鉴定为工程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该追究的一定追究,同时对家属作出相应的补、赔偿。”蒋国华承诺,鉴定结果将在一个月内公布。

记者遍访设计者、施工者、时任乡党委书记,还原19年前一座教学楼从设计至竣工全过程,试图追寻导致这起127名学生死亡的垮塌事故,到底是因为天灾,还是天灾中掺杂着人祸?

猝死的教学楼
“我们自己盖房子,也不会用这么细的钢筋。”一位家长说,“这座教学楼到底是谁设计,谁施工,谁验收?”

一位事发时在现场的老师说,富新二小教学楼在不到10秒钟内猝然坍塌。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离上课还有两分钟,老师们还在办公室,大部分学生刚从午睡中醒来。没有任何征兆,三层教学楼在巨幅摇摆之后,近200名惊慌失措的学生被埋在了瓦砾砖石之中。“楼房倒得堆成山一样。”地震后10多分钟,六年级二班张义的母亲桑敏骑着自行车赶到了学校,她看到的是一片废墟。

事后的统计表明,共有127名学生在这次事故中遇难,数十名学生受伤。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闻讯赶来的家长们疯一样徒手在砖石堆里挖掘,他们合力掀开了巨大的楼板,身上划出血痕。

六年级一班的张琪最终被父亲张忠俊在楼梯口找到。张忠俊夫妻双方都是三代单传,两家一共有15口人在废墟里四处寻找。还有二十多天,张琪就可以从这里毕业。“他差一两步就能跑到楼外面,生死就那么一线之隔。”张忠俊满眼血丝,伸出两只手指比划出一条细微的线。

当天天黑后,在废墟里的楼梯附近,桑敏找到儿子张义。他全身被打折,年幼的面部模糊不清。由于统一穿着校服,许多家长认不出自己的孩子。通过校服里面的T恤衫,她得以确认儿子的遗体。

刘明贵在第二天上午11时才找到女儿刘佳玉,她保持着临死时双手上托的姿势:当时房子正从上面塌下来。

位于一楼的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因为并在一个教室讲试卷,灾难降临时,狭小的教室门根本通过不了75名学生,他们中有39人丧生。三年级的学生午睡后被老师叫到操场“呼吸新鲜空气”,侥幸逃生。

据家长介绍,富新二小的前身是五福中学。2007年,富新和五福两镇合并,学校也随之变更,原五福中学并入另一所中学,空出的教学楼则留给了富新二小。

去年9月,富新二小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搬入了这栋腾空的三层小楼。此前,他们在楼房边的瓦屋中就读。地震之后,这些瓦屋保持了挺立,没有搬入楼房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因而幸存。

不仅是这些瓦屋,除这座教学楼外,场镇上基本没有彻底垮塌的楼房,这让失去孩子的家长们难以接受。他们在现场发现,教学楼倒塌的外墙断面整齐,和基座上没有任何钢筋水泥连接,就像堆积木一样。断裂的主梁里只有4根粗细不一的钢筋,较细的钢筋还不足成人小指粗。“我们自己盖房子,也不会用这么细的钢筋。”一位家长说,“这座教学楼到底是谁设计,谁施工,谁验收?”

多次更改的复印设计图
教学楼倒塌,一个原因是房屋设计本身就有缺陷,设计图上并没有考虑抗震功能。设计图上并没有起主要抗震作用的构造柱。

5月25日,在倒塌的教学楼附近,此前曾负责该校后勤的吴老师说,地震后他专程从兰州赶回学校,看到教学楼周围的瓦房没事才舒一口气。这些房子是在他任内修建。据他介绍,三层的教学楼在1988年开始修建,时任乡教委常务副主任的是原五福小学校长刘卫京。

当天傍晚,南方周末记者辗转找到退休在家的刘卫京。刘卫京说,之前一天,绵竹市纪委和市教育局,已经派人专门向他询问富新二小的修建事项。

刘卫京说,当年是分级办学,乡办乡管。因为校舍只有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四间平房,远远不够。1988年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下,该乡决定修建五福中学。当时负责中学施工的是绵竹东北乡的一个建筑队——东郊联合建筑队,建筑队队长是张乐胜。
随后在东北乡一处农家乐,记者找到早已转行的张乐胜。据他介绍,具体负责施工的是副队长江绪银。

时隔多年,和张乐胜一样,江绪银早已不再从事建筑业。他说,当天上午,绵竹市纪委负责人向他索取原始建设资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五福中学的设计图和验收材料。

由他提供的五福乡中学教学楼工程的竣工报告表明,1988年,由五福乡政府决定,投资16万元,修建五福乡中学教学楼。令人惊诧的是,所用的教学楼设计图是一份复印图。

“我们当时盖房子用的就是复印件。”江绪银说,“这份设计图复印自邻近的什地乡什地中学设计图。”这些设计图经过了绵竹县(当时并未县改市)教育局批准。“施工过程中,按乡里要求,复印的设计图又更改了多处。”江绪银说,包括临时添加楼层,改变屋顶和将矩形梁变细等。

上述报告注明,该工程共三层,每层四个教室,建筑面积1073平方米,于1988年6月动工,1989年5月竣工,工期一共11个月,比原定工期超出五个月。而超出的原因则在于,原计划的一楼一底的两层设计被改变,临时增加一层。这时两层楼已经开始封顶,故而“一切材料都得重新考虑”。

在施工图纸上,其它变更包括,矩形梁断面由500mm×240mm 缩 减 为 500mm×200mm,屋顶则由瓦顶修改为空心顶平板屋面。除此之外,江绪银声称,施工使用的材料包括钢筋、水泥,以及施工过程都是严格按照图纸进行。

江认为,在地震中,教学楼倒塌,一个原因是房屋设计本身就有缺陷,设计图上并没有考虑抗震功能。他说,设计图上并没有起主要抗震作用的构造柱。在建筑学上,构造柱是在多层建筑的适宜部位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柱,与圈梁和基座连接,用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他认为,按照设计,这种房屋结构此次高达11度的地震烈度。

少花钱多办事
当时修建中学教学楼是先由建筑队垫资。1991年时,建筑队曾向五福乡催款。

江绪银提供的验收证明书表明,当时验收小组意见是:“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同意交付使用。”验收单位包括五福乡中学、五福乡政府、东郊联合建筑队和其主管单位以及绵竹县建筑规划设计所第三设计室。当时的建筑施工并没有监理单位。

时任五福乡党委书记兼教委主任的是孙安全,孙现任绵竹市政协副主席。孙安全回忆,修建五福乡中学时,县教育局共拨款5万元,其余部分由五福乡自己解决。学校建设过程中,乡党委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协调和找钱,当时的钱远远不够。

刘卫京谈到,预算紧张,修学校时各方面能省则省,这种情况当时各地都普遍存在。他说,1990年,五福乡曾重建小学(平房),是学校自己画的设计草图。按当时的行情,房屋的设计费为每平方米3元左右。也就是说,面积一千余平米的五福中学,设计费用为三千多块钱——这些钱可以建半间教室。

当时修建中学教学楼是先由建筑队垫资。江绪银说,1991年时,他们建筑队曾向五福乡催款。记者看到,这份催款通知上,该建筑队为五福乡修建的三个工程,总价27万元,由建筑队垫资就达到12万元。“乡级财政紧张,总希望少花钱多办事。”江绪银说,后来这些钱靠收取教育费附加以及贷款等方式,几年后才全部还清。

竣工报告同时提及,当时施工过程中,二层大梁曾因水泥质量问题,两天后拆模时发现未凝固,马上组织人工敲掉,重新组织水泥再次进行浇注。而“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圆满地按三层建筑完毕”。

失效的救命通道
遇难学生家长熊永豪看到,一根断折的承重梁中,钢筋水泥的横断面里,肉眼可见充斥着碎砖块和木头等杂物。

19年斗转星移,五福中学、乡政府和绵竹市教育局换了好几拨负责人,这座教学楼却一直没有经过大修和加固。

富新中学副校长李华介绍,对学校建筑物的安全检查,主要由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己来完成,每年都应该进行例行安检。

在地震中失去孙儿的黄清泰老人说,他曾问现任的小学校长,每年例行安全检查有没有发现过教学楼问题。得到答复:没有收到过上级的整改通知。“就像生病了,是你去找医生,还是让医生来找你?”他认为每年例行的安全检查并不规范。

为遇难学生家长所诟病的是,这栋能容纳三百多名学生的教学楼只是在中部有一个2米宽的单向通道,事实上安全通道并不存在。李华提到,他所在的中学一栋教学楼也只有一个楼梯,在消防、教育等部门检查后,在去年安装上了新的楼梯。这个新的楼梯在地震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绵竹市教育局局长唐建成说,富新二小的教学楼本来也应该添加新的楼梯,但由于它的二楼与教师办公楼通过铁桥相连,这座铁桥被当作了救生通道。而实际上,地震一发生,这座救命铁桥随即断裂,小楼里的学生们只能涌向惟一的楼梯。

桑敏说,地震后仅在垮塌的楼梯处,就找到了五六十名遇难学生的遗体。学生们层层叠叠挤在一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苏某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地震后在灾区进行房屋鉴定。他察看富新二小现场后也证实,整个教学楼并没有修建构造柱,这属于房屋的先天性设计缺陷。

这位专家说,在现场他随手一掰,就能从水泥墙上扒下一块砖头:“这说明,砌筑沙浆的标号不够,水泥成分比较少。”他认为,施工质量肯定存在问题。

遇难学生的家长熊永豪则看到,一根断折的承重梁中,钢筋水泥的横断面里,肉眼可见碎砖块和木头等杂物。熊永豪也从事建筑业,事发后他被遇难学生的家长推举为代表和专家组一起参与鉴定工作。他认为,这样的水泥柱,承重力会大打折扣。

至于临时将二层的教学楼改成三层,上述专家说,如果没有经过论证和加固,在建筑上也是不允许的。

“复印的图纸怎么能够用来施工?”
黄成刚接到本报记者电话后,才知倒塌的教学楼依据自己画出的图纸建设,19年来他对此毫不知情。

江绪银谈到,设计图上注明的画图人为黄成刚,图纸上还有绵竹县建筑规划设计所第三设计室高工康习文的签字。黄成刚时任什地建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后为该公司经理,目前业已转行至绵竹一家白酒企业任销售部经理。本报记者随即致电黄成刚。

5月26日晚,黄成刚接到记者电话后,才知倒塌的教学楼依据自己画出的图纸建设,19年来他对此毫不知情。在这次地震中,他侄女也埋在了富新二小的废墟中。而他女儿看过现场后,曾对房屋的设计施工者发泄怨气。获知其父为教学楼图纸的原后,啼笑皆非。

黄成刚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什地中学校长,询问什地中学教学楼的现状。获知什地中学教学楼没事后,他才把提起的心放下。
被富新二小教学楼抄袭图纸的什地中学,距前者不过三四公里。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楼经过地震后,只出现了局部损毁而没有倒塌。什地中学校长张宗喜介绍,这座楼在富新二小教学楼之前一年即1988年开始使用,到1992年起改作阅览室等其它用途。

黄成刚说,他当时挂靠在绵竹县建筑规划设计所。设计图由该所人员签字后,就可以被认可使用。

“复印的图纸怎么能够用来施工?”黄成刚认为,设计图可以复印,但地质勘探情况是无法复印的。每处的地质情况都不同,用复印的图纸施工,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由于没有看到结构图,黄成刚说已记不清设计图上是否有构造柱。而当时,许多低层建筑并没有构造柱,国家对此没有强制要求。

因为采用同样设计图的什地中学没有倒塌,他认为“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就不会有错”。他认为自己的设计图被盗用且被随意更改。“我不承认自己是富新二小教学楼的设计人。”黄成刚说。

废墟上的灵堂
地震后,在教学楼废墟上,家长们搭起一座临时的灵堂。家长们紧抱着孩子的遗像,散落在灵堂周围。

江苏某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认为,在有房屋设计图纸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房屋和地震等资料,建模后模拟现场,便可知到底是房屋设计的原因,还是施工方面的原因。

5月26日,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目前,该市已派出调查组对富新二小教学楼问题进行彻查,而“为了保证调查的独立性,组成人员以省内建筑专家为主,绵竹市的专家都不参与。我们向省里和其它各市发出请求,希望派专家支援,调查将在公平公正的宗旨下进行”。

1992年,桑敏从这栋教学楼毕业。她说,当时教学楼的外墙就曾微裂后粉刷;15年后,她的儿子张义搬进同一栋教学楼,8个月后永远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学校路边悬挂的白色的布幅上,写着斑驳的血字。家长们咬破手指,在白布上写下孩子的姓名和他们永远的年龄:刘紫薇,10岁半;刘佳玉,11岁;张义,12岁;张琪,13岁……富新二小教学楼,则死于19岁。

地震后,在教学楼废墟上,家长们搭起一座临时的灵堂。5月25日,阳光下,八个救人时挖出的废料堆环绕着灵堂,如同八座巨大的坟墓。家长们紧抱着孩子的遗像,散落在灵堂周围。

不是一个年级的小学生们,藏在镜框的后面,挤在同一个狭小的临时灵堂里。相框都别着黑色的花朵,如课桌样排列整齐,不同的是,灵堂代替了教室。学生们稚气、纯真、灿烂,每个人在画框里含笑无言,明亮的眼睛看着灵堂外的世界。似乎一堂课还未结束,下课铃声还未敲响,他们从未离去。

东汽中学:惨剧或可避免

: 南方周末记者 朱红军 实习生 李邑兰 发自绵竹汉旺 2008-05-29 08:23:07

一所在央企和地方政府之间无所适从的学校,一栋有三十余年历史年久失修的教学楼,一场几乎错过三次逃生机会的悲剧

汶川大地震,最终夺去了四川绵竹东汽中学(东方汽轮厂实验外语学校)240余名学生的生命。学校唯一的一栋建于70年代的四层教学楼顷刻间垮塌了。

再过半年,11月20日,本是学校四十年校庆的日子,既定的计划是邀请历届校友返校联欢。现在,校友们回来,却只能凭吊危墙。

废墟中的学校光荣榜上,那些唤作罗燕、边楠的学生,如今都是冰冷的数字编号。他们最后的遗物是一缕尘垢的头发,和一张面目全非的头像,然后一同被埋于学校背后的深山。

家长们悲痛欲绝:即便天灾难免,教学楼倾颓如此,仍是不可理解的。看看一墙之隔的宿舍楼,以及实验楼,虽然裂纹横生,却依旧矗立。

他们试图证明,这是一栋早该修缮的危楼,却苦无证据。然而他们并不清楚,至少在过去的三年里,这所学校曾有着多次机会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新建学校的计划流产
一位老师说,因为移交的计划,大家总觉得归属未定,何必再花冤枉钱?

东汽中学的辉煌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68岁的前任校长张天明在1995年顺利把学校申办成省级重点中学,张爱萍将军为实验楼题写了“科学宫”的楼名,而校名则出自洪学智将军之手。

张天明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汽中学历年都是绵竹高考经验现场会的首选地。“最辉煌的1991年,高考甚至有五科成绩排名德阳地区第一。”

199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逐步把所办的学校、医院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移交地方政府统筹管理。这所偏居大山的中学从此不平静。

学校教研室主任郎国华回忆,2000年开始,学校要移交绵竹地方的消息传开。出于对待遇和未来前景的担忧,先是优秀老师走了,再加之东汽部分厂区和生活区搬迁德阳,优秀生源也少了。这几年,学校衰弱不可避免,东汽的子弟大多已不在此就读,但对于周边相对贫穷的村民来说,这里依旧是不错的选择。

2004年前后,东汽终成为第二批必须剥离社会职能的央企之一。现任周校长回忆,新建校园计划一开始就被提出,2004年和2005年,学校甚至以此作为招生的亮点,“效果还不错”。

2005年12月,东汽公司与绵竹市地方政府书面移交协议达成,包括中小学,公安机构一起的1690万资产,无偿划转给绵竹市人民政府。协议规定,原有东汽中学教职工收入,一律保持东汽原状,就高不就低。

两个月后,双方又签定补充协议,旨在解决移交后东汽子弟的上学问题。补充协议正式确认新建校园计划,建设资金约2500万。双方约定,绵竹政府负责在2006年3月底提供具备建设条件的土地,东汽出钱,选址在汉旺镇迎宾路新邮电街后面,一块占地一百二十亩的开阔地。

周校长回忆,设计图纸已经就绪,围墙甚至砌了一半,新建计划却突然夭折了。

原因是什么?东汽一位公司领导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解释是,考虑到东汽生活区要外迁,担心新建学校的生源得不到保障,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而真正的原因则是,因为新校所占土地的补偿未能与当地村民达成一致,当地汉新村老百姓不惜日夜守候土地来抗争工程的启动,最终计划搁浅。

此举后来被东汽归咎为地方政府推动不力,引发龃龉。

学生们依旧等待着。学校一位老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顶楼每逢下雨,开始有渗漏现象,但并不严重,“大家不以为意”。

这栋教学楼,依照老校长张天明的回忆,开建于1975年,迄今已有33年历史,是学校里最年久的建筑。一位老师说,因为移交的计划,大家总觉得归属未定,何必再花冤枉钱?现在,幸存下来的老师才不禁后悔,“如果成行,今天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再发生了”。

“建设进度就拖下来了”
“各方利益难以调和。”绵竹现任教育局长称。

在德阳市,像中国二重这样的央企都先后完成了学校移交的协议。为接收央企子弟学校的师生,崭新的德阳三中已经破土动工了。

东汽中学成为最后难啃的骨头,东汽与绵竹地方政府的谈判仍在延续,局面也越来越复杂。新建计划流产接近一年后,2006年11月29日,双方再度达成协议,取而代之的是对东汽中学一分为三的分流计划,东汽出钱支持绵竹政府对所辖几所重点学校进行改造扩建,东汽中学届时逐步分拆到上述学校中去。

为了照顾东汽孩子入学,地方政府答应,高中阶段计划内招生,东汽子弟可降一档次录取。

此扩建计划耗资7500万,由双方共同承担,东汽承揽4000万。此协议甚至给出了各类教学措施的竣工日期,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一切如果按照计划,几所接收学校的教学楼均应在2007年9月新学期开始前竣工。

如是推断,即便装修和相关筹备再耗费一个学期,东汽中学的孩子们至少也应在今年年初新学期就分流到其他学校了。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方案引起的风波远高于新建校园计划。“各方利益难以调和。”绵竹现任教育局长称。

东汽中学的老师们首先表示反对,理由是担心学校打散后,分散各校的老师的切身利益会受到地方损害。在协议中有一条“东汽中学教职工中收入高于当地教师的一部分,须接受地方部门考核方能发放”。这被东汽老师们理解为悬在头上的利刃,随时会被地方以各种理由侵害利益。

对于绵竹市教育局而言,这一协议同样隐患多多。“地方老师的反弹意见也很大,认为同工不同酬。”一位副局长坦承。

最激烈的时刻,东汽老师以集体签名、网络发帖、上访等方式表达不满,东汽公司则无法割舍曾经是子弟学校的感情。而绵竹市政府虽有着自己长远的教育布局调整计划,但基于东汽在绵竹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也使得处理问题难免前后失据,左右为难。

最终直接影响到改造扩建计划的实施,“几处教学楼的改建方案变更达七八次之多,建设进度就拖下来了”,绵竹市教育局一官员说。

甚至在地震后,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分拆协议中提及的一些校园的改造和调整,还没完成。依照协议,这本该是一年前的任务。

学生们依旧等待着。那栋三十余年历史的老楼也依旧矗立着。没有人想起去修缮它,在这场持久的移交纠纷中,它被遗忘了。

年久失修,谁的责任?
在绵竹体育馆的临时安置点,周校长也在问,“学校没错,老师也没错,究竟谁错了?”

许多家长得到消息称,地方相关部门曾在三年前就发文要求修缮教学楼,但未有实效。此说未获核实,绵竹市教育局官员亦对此表示否认,称从未收到任何关于学校危房的报告。

但三十余年的老楼,迄今未得到任何对应的检查和修缮,却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局一官员也承认,“年久失修”。

最新的一次移交协议则发生在2007年10月,协议称,将东汽中学整体成建制地搬迁到城北中学,保留东汽中学的名字,原城北中学的师生则分流到绵竹其他学校去。

绵竹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说,我们步步后退,退无可退了,“整个绵竹市的教育布局调整都因为这个学校而调整。”

这本是东汽中学孩子们的最后一个学期了,依照协议,2008年秋季,他们搬走后,学校将会全面维修改造,作为小学的校址。

在持续数年的各方利益纠葛中,它错过了一次次的逃生可能,在5月12日迎来了灭顶之灾。救援已告结束,超过240名学生就此丧生,更为精确的数字还在统计,只会更加骇人。

绵竹市教育局局长则感叹,移交纠葛至今,一切都是利益问题,谁都在捍卫自己的利益。

5月15日凌晨,在东汽厂区,该厂的党委书记在谈及学校遭遇时,摇头叹息,自称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但辩解几乎是本能的,“学校已经移交给地方了。”

东汽为了学校移交,已经支付了2000余万元费用,最后一笔800万正支付于地震前夕。该厂的一位领导直言,“国家规定学校移交只需就地划拨资产,而我们实际上还拿了几千万做嫁妆。”

地震发生后,也正是东汽第一时间给予这个曾经的子弟学校以援手,绵竹市教育局因为学校受灾面广,一时无法顾及。

背负着巨大压力的现任周校长,此前一度拒绝谈及此事,一直在救援现场奔忙,他的妻子和上高中的孩子,都被埋在废墟下。

5月24日深夜,在绵竹体育馆的临时安置点,周校长也在问,“学校没错,老师也没错,究竟谁错了?”

他说,“也许是我们剥离政策的‘一刀切’做法错了,能不能也给予我们这些改革当事人适当的自主性?”学校垮了,下一步如何?他依旧茫然期待。

专家评解汶川地震大量房屋倒塌原因

: 南方周末记者 葛清 王小乔 发自北京 2008-05-29 07:27:07

▉一些重灾区的地震烈度达到11度。但是按照我国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6个极重灾区中,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4个地方的抗震设防烈度仅为6度,其他两个地区成都和雅安也仅为7度。按照这个设计标准,房子的抗震能力很难达到抵抗这次地震的要求。
▉ 很多人提出学校教室的开间大,这种特殊的建筑结构比其他建筑更容易倒塌。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只要按照抗震标准来建造,学校类建筑可以同样抗震。事实上,多地震的日本,学校恰恰是政府指定的地震避难所。
▉就我曾在纽约从事将近20年建筑设计的经验所知,学校设计和建设比一般建筑要严格,一般工程师如果没有专门的结构工程师执照,尽管可以设计桥梁、道路、办公楼、住宅、商场,但不能设计学校和医院。
▉纽约还对每一个公立学校实行年检制度,长达30页、104项的自评报告上,要填写各方责任人信息、建筑概况、维修记录,以及场地、建筑、结构、设备、卫生、紧急逃生和救援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若不如实和及时填写,则不发给下一年的《房屋使用许可证》。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筑施工有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并且需要有完备的质量记录。完工后也会有专门的质检部门验收。所以施工质量通常不是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

王汝恒: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黄崇福:工程地震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系统仿真与灾害模拟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傅刚:美国注册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访问教授
常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级结构设计师

当记者辗转联系到西南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汝恒时,电话那头的教授声音略带嘶哑,显得非常疲惫。西南科大校址就在四川省绵阳市,位于重灾区。学校虽然没有房屋倒塌,但是哪些校舍以及灾区哪些房子还能用、哪些已成为危房,都需要他带队去评估,马不停蹄。

在北京的黄崇福、傅刚和常强,同样在为灾区忙碌着。

傅刚正在带领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为灾区设计新的建筑。他说灾后要亲自去四川参与重建,一定要赶在9月份开学之前为当地的孩子们建设一批崭新的学校,杜绝豆腐渣工程。

国家抗震设防标准亟待修订
南方周末:此次四川大地震中,很多鲜活的生命都是被坍塌的建筑物掠夺走的。地震中建筑物倒塌非常严重,这是由于地震强度过大,还是建筑质量不过关造成的?

王汝恒:从绵阳和我们学校的灾情来看,一个是建筑本身抗震设防烈度不够。这次地震震级太大、烈度太高,而我们国家的抗震设防标准显然过低,例如,规定绵阳为6度区,而实际烈度肯定远大于6度。第二个原因就是余震不断,伴随山体滑坡很多房子被掩埋了。

常强:四川大地震的破坏力完全在设计标准之外,应该是造成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当然不排除部分建筑存在质量问题的可能。

一些重灾区的地震烈度达到11度。但是按照我国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6个极重灾区中,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4个地方的抗震设防烈度仅为6度,其他两个地区成都和雅安也仅为7度。按照这个设计标准,房子的抗震能力很难达到抵抗这次地震的要求。

建一栋房子,首先是设计,然后才是施工,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国家有关部门综合各方面信息与历史记录以及相关技术理论制定出来的。除非业主提出更高要求,设计师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设计,提高标准必然增加建设成本,这个也是和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国家会在平衡经济性与安全度的前提下制定设计标准。

傅刚:此次发生灾害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低于所受灾害程度,这显示了我国在地震测量、计算等技术方面的不足。所以,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需要重新制定。

南方周末:四川处于地震带上,抗震设防标准却如此之低,为什么?政府是否已经就此展开调查?

王汝恒:除了四川省内的专家,现在全国各地的很多专家也都到了震区,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都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调查的范围涉及地质构造、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应该是非常全面细致。但是目前还没有调查结果出来。

现阶段全面铺开的一项工作是对没有倒塌的房屋进行评估,哪些还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重建。绵阳市区已经对能住和不能住的房屋都分别作了标记。

南方周末:中国曾多次调整设计标准。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北京和唐山的抗震设防烈度就提高到了8度。这次四川大地震中,政府最应该吸取哪些方面的经验教训?

傅刚: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是综合了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因此,尽管从地理位置上看,北京并不属于地震多发地区,但是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抗震设防指标为8度,高于此次受灾区域。

如果重新修订抗震级别,应该多从实际需要出发考虑,而不应以行政级别高低来决定其建筑的级别,比如,学校和医院的设防级别不应低于政府办公楼,无论在什么地方的小学设防级别不应低于北京小学的级别。

为什么那么多学校垮塌?
南方周末
:有媒体报道,在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灾县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据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门的初步统计,倒塌的校舍就已经达到6898间。学校成为最脆弱、最令人心碎之地,为什么?

黄崇福:都江堰中学倒下了,周围很多房子却没有。都江堰离震中有100多公里,震中的汶川中学却没有倒塌。只能说明质量存在问题。

很多人提出学校教室的开间大,这种特殊的建筑结构比其他建筑更容易倒塌。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我国目前的建筑水平已经完全能建造抵抗此次地震的学校类建筑。只要按照抗震标准来建造,比如钢筋的粗细、水泥的标号等等,学校类建筑可以同样抗震。事实上,多地震的日本,学校恰恰是政府指定的地震避难所。我国的设防原则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灾区的学校倒得如此严重,不排除设计和审查时就出了问题,但施工质量不高可能是重要原因。

常强:根据目前所知道的,灾区大多是砌体结构,再加上设计烈度为6、7度,抗震性能不会太好。一般学校的房子跨度比较大,教室面积比较大,又是砌体结构,这样更容易倒塌。

傅刚:震区的建筑物倒塌可能性,不能仅仅从建筑物功能来判断,主要判断依据还是建筑结构等物理因素。相对来说,整体性好的建筑,抗震能力较强。从此次受灾情况看,学校和医院的情况十分惨重。这样的情况可能出自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设防要求低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划分了各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还根据建筑功能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其中,除三级甲等医院外,多数医疗设施的等级只为乙等。而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楼也只是乙等级别。

其次是抗震观念上的忽视。城市迅速发展,要求建筑物迅速地被建造,忽略设计,降低质量,使得建筑物成为加重灾害的隐患。

第三是工程质量不过关。我们从一些灾后照片中发现,坍塌建筑物的混凝土废墟中有时看不见足够的钢筋,而钢筋的延展性是防止混凝土崩裂的重要设计考虑和技术手段之一。

南方周末:那些地震频发的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建学校的?他们是否有一些制度上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常强:中国对学校的设计除了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外,要求没有特别之处。我们也做美国加州的项目,学校设计有专门的篇章要求,设计技术审查也非常严格,政府投资必须经过DSA审查,这是可以借鉴的。

傅刚:就我曾在纽约从事将近20年建筑设计的经验所知,学校设计和建设比一般建筑要严格,除了符合纽约州和纽约市的地方法规外,还须符合市教育局制定的专门规定。一般工程师如果没有专门的结构工程师执照,尽管可以设计桥梁、道路、办公楼、住宅、商场,但不能设计学校和医院。

另外,对每一所公立学校实行年检制度,长达30页、104项的自评报告上,要填写各方责任人信息、建筑概况、维修记录,以及场地、建筑、结构、设备、卫生、紧急逃生和救援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若不如实和及时填写,则不发给下一年的《房屋使用许可证》。

这样的常规检查,加强了学校房屋安全的可信度,甚至遇到灾难时,市民纷纷躲到学校里保安全。

哪些是豆腐渣工程?
南方周末
:通过现场发回的图片,哪些可以断定是“豆腐渣工程”?

傅刚:在此次震灾的一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些楼房是粉碎性坍塌,一些是整体性倾斜,也有一些建筑仍然伫立。那些仍然伫立的建筑物比较好地抵抗了此次地震,一些整体性倾斜的建筑也有利于人员逃生,而处于粉碎性坍塌的建筑内的人员,往往被坍塌的楼板、墙体等压在重重废墟之中。这样的楼房如同凶器。

常强:一般来说,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要好,钢结构的质量轻。它们比砖房和预制混凝土抗震好些。

但是,房屋的质量是否好,理论上说,和选用什么种类的材料没有必然联系,砖房设计好了也可以很结实。打个比方说:蜂蜜比蔗糖甜,但如果你放很多蔗糖而放很少蜂蜜,蔗糖就比蜂蜜甜。

一个房屋的抗震性能是否好,影响的因素也很多,有结构体系、构件设计等很多方面,绝对不能从一个方面就对整体的设计进行结论性的评价。从使用材料上来讲,粗略说来,对砖房等砌体结构,主要的是圈梁和构造柱——这些都是在砖房中设置的混凝土,其中配有一定数量的钢筋,唐山地震表明,这些钢筋混凝土部分的设置可以很好地提高其抗震性能。对于混凝土结构,主要是钢筋的配置数量和钢筋的锚固,钢筋量太少太多抗震都不好。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如果在震区发现混凝土很酥(比如一敲就碎)、30cm×30cm范围内混凝土里面没有钢筋,或者混凝土有蜂窝样的空洞,或者砖很酥、砂浆很酥或砂浆不饱满,一个砖房里面基本没有混凝土或者钢筋,都极有可能是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

南方周末:四川震区重建的时候,针对当地的地质结构和实际情况,应该建造怎样的房子?

傅刚:关于震后重建,所要考虑的不仅是房屋结构。受灾地区在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接的地震多发带,且位于山区,给灾后救援带来困难,属于危险地段。可能的话,移址重建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南方周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态要严查豆腐渣工程。严查应从哪些环节着手?如何杜绝豆腐渣工程?

常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筑施工有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并且需要有完备的质量记录。完工后也会有专门的质检部门验收。所以施工质量通常不是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需要在各个环节都加强监督管理,加强不良记录管理与公示,加大处罚力度。

黄崇福: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在于目前建筑业的体制问题。比如,因为利益监理起不到监理的作用,无法客观有效地进行工程监督。整个行业需要引入非利益相关的第三方机构。(本报记者肖华对此文亦有贡献)

【亲历震区】校舍坍塌,天灾还是人祸?


《财经》记者 李虎军 实习记者 李微敖 《财经网》
 
地方政府启动对绵竹市富新二小和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校舍质量的调查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虎军 实习记者 李微敖 发自四川绵竹】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一些中小学出现整体倒塌,造成数以百计的学生死亡。近日,地方政府已启动了对这些校舍建筑质量的调查程序。遇难学生家长却认为,其孩子的死应归因于质量低劣的校舍。
  5月24日,四川省德阳市政府参与的调查组进驻绵竹市五福镇富新二小,启动了对在此次地震中倒塌的富新二小一座三层教学楼质量的鉴定评估。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绵竹市富新二小的三层教学楼轰然倒塌,导致127名学生遇难,数十名受伤。遇难学生的家长告诉《财经》记者,地震发生时,该小学三至六年级的300多名学生正在楼内等待上课。而教师还没有进入教学楼,因而躲过了劫难。
  据《财经》记者了解,绵竹市五福镇地处平原,富新二小附近的民房,尽管不同程度地受损,但都没有垮掉。记者在富新二小现场看到,在倒塌的教学楼一侧,有一处平房,这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室。而另一侧的两层小楼则是教师们的办公室。地震后,两者均未倒塌。
  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上,遇难学生的家长们搭起了灵堂。灵堂前摆放着中山大学志愿医疗队献给孩子们花圈。在废墟旁的街道上,挂着白底黑字的横幅,只见横幅上写着:“孩子不是直接死于天灾,而是死于危楼”。
  连日来,有数十名遇难学生的家长,怀抱自己孩子的遗像,日夜守侯在学校的废墟前,希望“还冤死的孩子一个公道”。在家长们看来,“5·12”大地震是天灾,但富新二小近200名孩子伤亡则属于人祸。
  在学校入口的黑板上,家长们愤怒地控诉说:“能容纳300多名学生的教学大楼只有一个单向通道,而通道只有2米左右宽,事实上安全通道根本不存在。”
  据学生家长介绍,此次地震中,富新二小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5名学生,其中高达39人遇难。家长们认为,虽然四年级学生的教室都在一楼,但因为缺乏逃生通道,地震时很多人堵住了后门,根本跑不出来。
  根据建筑学规范,为提高抗震性能,多层建筑砌体结构应在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但家长们从倒塌的教学楼中却找不到构造柱。而参与调查的专家也承认,这本应是必备的部件。
  遇难学生家长徐军夫妇一直抱着女儿的遗像守在教学楼废墟前。他们的女儿徐紫玲是该学校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难。徐的妻子向小芳欲哭无泪,只是不断抚摩着女儿的遗像。徐军则指着坍塌的预制楼板说:“这预制板里的钢筋太细了,我看这教学楼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更有遇难学生家长称,此次倒塌的教学楼建于1989年左右,原是富新中学的教学楼。数年前就有人称,该教学楼是危房。但是,2007年9月,富新中学迁走,富新二小学生却搬了进来。想不到搬进去不足一年,竟有此惨剧。
  来自德阳市建设局的调查组成员邓林告诉《财经》记者,调查组将搜集富新二小倒塌教学楼的设计、施工图纸等档案资料,并对教学楼的柱、梁、墙体等构件进行取样和检测。而应家长们的要求,政府调查组也吸收李小兵等三位熟悉建筑业的遇难学生家长,专门跟踪建筑质量的鉴定。还有两名家长代表,负责跟踪地方政府的调查过程。
  遇难学生家长李小兵对《财经》记者说,政府调查组已表态会在第一时间把调查鉴定结果告知遇难学生家长。绵竹市五福镇副镇长张勤也表示:“希望早日看到调查结果。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庄稼等着人去收。娃娃们‘走’了,家长们天天守在这里,日晒雨淋,谁看了都受不了。”
  近日,《财经》记者辗转于绵竹市规划与建设局救灾指挥部、绵竹市教育局救灾指挥部与绵竹市救灾总指挥部新闻中心,但迄今尚未获得官方关于富新二小倒塌教学楼及其质量鉴定和调查的具体进展。
  5月24日下午,参与绵竹市五福镇房屋安全排查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师段德罡对《财经》记者说,他们曾在坍塌现场做短暂停留。虽未见到教学楼设计图,但仅仅从观察看,该教学楼肯定存在质量问题。
  “建筑内砖块间几乎没有水泥砂浆,而少有的砂浆手一抹就变成粉末,如此低的粘着力,如何能抵御强地震?”段德罡反问。
  在四川地震灾区,像富新二小这样的学校并非孤例。《财经》记者了解到,在成都市所辖都江堰市,距成都市区不足40公里的聚源中学,在此次大地震中也有两座教学楼倒塌,造成数百名学生和六名老师遇难。
  聚源中学尽管是一所农村中学,其教育质量却位居都江堰市前列,吸引了远近诸多学生。聚源中学属于初级中学,地震前共有1700多学生,有的班多达70多人,少的也有60多人。一条尚未完工的道路,把该校校园分成两个部分,一边是初二、初三年级的两座教学楼,在地震中全部坍塌。而一边是初一学生的教室,基本没有问题。
  5月19日,《财经》记者在聚源中学所在的聚源镇看到,该镇的大多数居民房屋并没有被震垮。而与聚源中学倒塌教学楼同处一地的聚源小学教学楼、聚源中学实验楼、学生公寓也都未倒塌,距离聚源中学不远、高约十多米的水塔也未倒。
  《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聚源中学初二、初三的两座教学楼已完全倒塌,只有两个教学楼之间的楼梯孤独地屹立。据介绍,该楼梯属于框架结构,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楼梯左侧,原是一栋四层教学楼,右侧的一栋则是三层楼。
  据遇难学生的家长介绍,四层教学楼建于十多年前,而三层的教学楼则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吴家永是遇难的初三学生吴帆的父亲。他在地震当天下午就赶到坍塌现场,自己还开了一辆吊车参与救援,直到一周后看到儿子尸体的照片。
  吴家永本身也毕业于聚源中学。据他介绍,倒塌的三层教学楼当只有两层,但后经加高后变成了三层。与很多遇难学生的家长一样,吴家永要求调查倒塌教学楼的质量。“如果聚源镇的房子倒了三分之一,我们无话可说。但镇上的民房基本上没倒啊!”吴家永沉痛地说。
  据记者了解,5月24日,都江堰市政府派出了一位由市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尝试与遇难学生家长沟通。据称,来自都江堰市的这位官员表示,对聚源倒塌教学楼的质量问题,一定会严肃查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