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5 13:48:04 |
记者C:现在谁都能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言说话,导致这个领域观念混乱,大家无所适从
于新春:谁都要住房子,大家对目前怪异的市场百家争鸣很自然,问题在于市场的问题太多了,而不是老百姓的话太多了。相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温度和房地产商的头脑热度而言,目前社会公众却是相当理智的,人民群众本来就应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人。大家没有用极端的方式对待所受的不公。即使有人发起什么不购房运动,请注意,这个发起人倡导的也是非暴力和平的温和的应对。目前社会对房地产领域的发言方有这几类:1、政府部门;2、房地产商;3、媒体;4、社会公众。
记者C:政府部门的声音如何?
于新春:请注意,目前政府层面的声音也不是铁板一块的,中央政府、建设部门、地方政府还没有做到同床同梦。不过,那种认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没有意义的论调显然不够理性和客观。但我想说的是,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还有许多需要考量的地方。政策在论证阶段应该多听听社会中底收入阶层的声音,应该考虑好政策一旦实施不妥的回旋余地,政策出台后应该马上有配套实施政策并及时加以解读。否则,政策一旦被市场的不同利益方抢先以自己的立场向别的阶层呐喊说政府是替我说话的话,这时候社会的舆论市场就乱了,梢有点力量的利益群体都会争抢发言权的。
记者C:房地产商为何成了过街老鼠?
于新春:房地产商肯定没有象他们自我标榜的那么好,有的人差点说自己是以德盖房了;但也没有社会上一些极端声音说的那么坏。他们不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人而已。但现在房地产商的问题有三个方面:1、他们把自己和其它行业的商人本性人为区别开了,他们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极端化,无限剥夺了市场中另外一方也就是购房者的本应享有的交换受益权。所以他们抱怨被社会公众与其他商人区别对待是没有理由的。2、他们把房地产本来仅仅就是一个市场的本质搞复杂化了。房地产商把房地产市场搞成了一个绚丽的舞台,有阴谋,有诡计,他们既当导演又扮演员,他们的说话方式和对社会公众的态度已表明他们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卖房子的商人,而是明星,是公众人物,应该受到众星捧月的超国民待遇。3、房地产商阶层有蜕变的危险。他们的所做所说都证明他们在向社会的对立面越走越远。更嚣张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核心人物并不愿意用平和的声音和社会大众讲和或对话,往往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选择和社会公众的对抗。这些极少数房地产商有朝着不受约束的房地产寡头或经济寡头方向愈滑愈深、不可自拔、不愿自拔、消极对待和谐社会呼吁的危险。但是,即使这样,房地产商依然不是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记者:啊?你这观点倒是挺新鲜的,那么谁应该为房地产市场承担最大的责任?
于新春:媒体是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麻烦制造者。请回顾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风云变幻,你会发现,媒体在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房价上,没有社会责任的一系列舆论造势对这个市场的不健康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破坏性作用。媒体的破坏力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配合房地产商造舆论,为他们大开专栏、论坛,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以跟哪个房地产商称兄道弟为荣,最近北京的一家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刊登一张购房者连夜排队的照片,事后证明这纯属房地产商杜撰的虚假信息,你如果追踪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媒体特别是报纸经常是:3版采访了哪个地产老板,大肆讲他个人是如何有魅力有思想,4版就是这个老板搞的楼盘广告;2、对房地产市场中没有主导发言权的弱势群体买房难等问题反映微弱,媒体的报道没有代表最广大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涉及房地产商与购房者的冲突或纠纷中往往自觉地站在房地产商一边。社会舆论有一边倒的危险倾向;3、媒体在对房地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到底起什么作用起多少作用的报道态度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和缺脑子。房价坚挺和持续攀升并不代表它对国民经济同样起到正向比例的推动作用,也不代表大家勒紧腰带住上新房子社会就更和谐了。如果房子的真实空置率很高,如果银行放贷不能及时安全收回,如果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和税额不成同比例的增长关系,如果大量购房者家庭经济安全超过警戒线,如果买卖双方的对立情绪进一步加大,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继续受到房地产商的抵制或嘲笑,你能说房价坚挺就象一些以专家身份自称的房地产商所说的代表它对国民经济同样起到正向比例的推动作用吗?你能说房价持续攀升就象一些以房地产业内人士自称的所谓有脑子的专家所说的它带动或拉动了多少多少行业的发展吗? 媒体在中国当前愈演愈烈的房地产市场问题的责任上,难辞其咎,下一步是否咎由自取,现在还要观察,但希望一些走的太过的媒体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