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币泛滥成灾谁之过?
某大城市市委机关报近日在其头版的显著位置,连续报导和谈论了一元钱假硬币泛滥成灾的问题。对于该报组织这样的报导的真实用心我并不想猜度,然而我对其中的许多内容却很感兴趣,现摘录若干加以评论。
报导内容之一:以前,我市的公交系统因乘客使用一元钱假硬币而无法有效识别,三年中共计损失100多万元的收入。
评论:公交系统虽然是使用一元钱硬币比较多的地方,但是毕竟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社会上一元钱假硬币泛滥成灾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报导内容之二:根据有关法律,银行机构负责没收流通中的假币。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我市分行没收一元假硬币共25枚,到2006年已累计没收1890余万枚。
评论:从2003年到2006年,短短的四年时间,一个市的银行没收一元面值的假硬币竟由25枚迅速增长到1890余万枚,增长了756万倍之多。这几乎是一个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这里说的还只是一个城市、一种币值中的硬币的造假情况。如果把范围扩大到目前人民币的全部币值,扩大到全中国的所有城市与乡村,那该有多少假币在流通啊?!
而且,这里反映的还只是人民币造假这一个方面的造假实况。大家都知道,在而今的中国早已经是无处不造假,无事不造假的;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甚至于是无人不造假,无事不造假,全靠造假起家,全靠造假过日子,全靠造假发横财实现“先富裕”的;也是全靠造假出名,不造假那里就会是一事无成的。如果把方方面面的造假统统地都考虑进来,那么可想而知,全中国该有多少的假啊!
还有,大家都知道,“假”在中国并非是独生子女,它与“冒、伪、劣”一起因臭味相投而被人们并称为四个难兄难弟。这四个难兄难弟,在中国各类市场上,包括生产资料市场,生活资料市场,工程建筑市场,文化教育市场,医药卫生市场,人才市场,以及党政干部选拔运用市场等等市场内横行无忌已经快30年了。如果把这四个难兄难弟再综合起来考虑一下,那么中国的造假状况就肯定是前无古人、旁无比者的。近30年来,因了这假、冒、伪、劣的泛滥,致人受伤、殘废、死亡的不在少数,因此而弄得家破人亡的也屡见不鲜。
常言道:“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可怜的中国百姓们,长期以来就提心吊胆地生活在这样的“矮檐”下。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悲哀啊!
多年来,为了显示成就的伟大,百姓们常常都要看到当局公布的名目繁多的统计数字。比如,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许多的新闻媒体就都以“数字中国”、“数字某省(市、区)”为题连篇累牍地发布了大量的统计数字。而这其中,有关假、冒、伪、劣极其恶劣后果方面的统计数字,百姓们却压根儿就看不到。这也应该算是一个方面的“伟大成就”啊,为什么偏偏就不作报导,而要讳莫如深呢?
更为可笑的是,面对这样严重的假冒伪劣泛滥成灾的局面视而不见,近日有位大人物却沾沾自喜地说什么“我们终于已经找到了一条建设和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那意思,这是一条再好也不过的路了。那踌躇满志的神情,宛如渴醉了美酒一般地惬意。可是,令人不得其解的是,难道这些假、冒、伪、劣的事不都是在走上了这条“正确道路”之后出现的么?走在这条“正确无比的道路”上竟有这样多的滥事、臭事,见不得人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丧心病狂的事。请问:这样的路还能称得上是正确的路么?如果连这样的路都是正确的路,那么,请问:错误的路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怪不得某些执政者们面对社会上泛滥成灾的假、冒、伪、劣越来越满不在乎,越来越态度怡然。原来在他们看来,前进的道路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社会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啊!
报导内容之三:为了避免如此巨额的损失,我市公交部门在银行机构的支持下,给公交车研制并于近日安装了一元钱假币自动识别器,从而将乘客投入的一元钱假硬币一一地拒绝于投币窗口。
评论:看了该消息,不禁使人真的要佩服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了。那假币识别器果然“能干”,果然是一只逮得住老鼠的“好猫”。这不禁使人想起了“经济发展水平是最关键的因素”的论断。的确,只要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其他的问题,比如假币泛滥的问题就都好办。事实又一次说明,只有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才是“硬道理”,其他的一切,如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等等,都不过是软指标。这也使人进一步地明白了,为什么近30年来当局一心重视“硬道理”,却相当蔑视“软道理”的缘由。
不过,这样的理论与实践似乎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重视“硬道理”,蔑视“软道理”,导致在许许多多的人那里,就连最低的道德底线都早已经坍塌殆尽了。这也正是假、冒、伪、劣在社会上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修补人们的道德防线,而是挖空心思花大钱去搞“道德损失技术补”。问题是,道德上的缺失通过技术真的能够弥补么?
报导内容之四:报导在列举了乘客们诸如“一块钱也是我挣来的,凭什么不用出去?”、“我们的钱挣得也不容易”等等反映以后说道,“不管乘客反映怎样,当识别器明确告诉你手上这一块钱是假币,用是不用就成了一种考验。”
评论:这对乘客诚然是一种考验。但是,可别忘记了,假币的泛滥成灾,对执政当局的执政能力更是一种现实的考验。它考验执政者有没有能力控制住假币泛滥成灾的局面,有没有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假币泛滥的问题。新闻媒体的立场应该公正,不要只把所谓“考验”的板子打在乘客和其他被迫使用了假币的老百姓的屁股上,也要把板子向执政者们的屁股上狠狠地挥舞过去,重重地打上一板子。这样做才算客观公允。
报导内容之五:报导说,一位乘客气愤地说道:“假币又不是我造的,我凭啥要承担这个责任?要承受这个损失?”
评论:这话问得好。的确,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万计的百姓们承受的损失的确是太大了。教育的市场化,医疗的市场化,住房的市场化,仅这“三化”就使百姓们背负起了“新的三座大山”。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也是由广大百姓们承担的。现在,货币造假上的损失也要百姓们来承担。请问:百姓们能堪这样的重负吗?
报导内容之六:“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一块钱也不是个小事。”
评论:事情的确如此。小额的假币对于富人来说,算不得什么;而对于每月只有几百元收入(这样低收入的人群在目前的中国是数以亿万计的)人来说,的确“不是个小事”。他们巴不得一分钱掰做两半花,每一天的开支都是精打细算的。所以,假币的泛滥成灾,受害最剧的还是中低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当局不是天天都在标榜自己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吗?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不能对假币的泛滥持消极态度的啊。
报导内容之七:该报导说:“如果人们在知情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把假币用出去,虽然‘违法难究’,但在客观上是为假币制售者留下了犯罪活动的空间。”
评论:这话说得真是岂有此理!三岁的孩子都会知道,假币的使用源于假币的制售,没有假币的制售就根本不会有假币的使用和流通。可见,是假币的制售为假币的使用‘留下了空间’。而该报导却说假币的使用为假币制售者的犯罪活动‘留下了空间’。照这个说法,在假币的问题上,第一位的违法者不是那些假币的制售者,也不是那些管理的失职者,到是众多假币的使用者了。请问: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是非颠倒、更岂有此理的逻辑么?!
报导内容之八:“以前一块钱花出去时,从来没有担心它是假的。”一位乘客说。
评论:这里说的“以前”,当然是指所谓“历史进入新时期”以前了。的确,假、冒、伪、劣的泛滥成灾是所谓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出现的现象。在这个“新时期”以前,花钱是从来不担心有假的。现在,不仅100元、50元面值的货币中假币泛滥,就连一元钱的硬币中也假币泛滥成灾,防不胜防。难怪人们都感叹:现在的这个世道是什么世道啊!
报导内容之九:该报导说:“假币的出现应该有人负责。”
评论:是的,假币的出现,假币泛滥(包括其他的假、冒、伪、劣泛滥)到如此程度,确实应该有人负责。那么,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呢?对此,乘客们的回答是:“职能部门没有管理好。”这就是说,要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要由执政当局负责。群众的意见真是一语中的啊。
报导内容之十:报导说,记者跟一位女乘客搭话:“公民有义务将假币上交给银行或公安机关。” 那位 女士回答:“如果上交,不说是1比1地兑钱给我,哪怕是1比0.5,我都愿意交。如果要我白交,那我不吃亏了吗?”
评论:看来,皆位女士是一位极有见地的人物。从她的话中至少可以体现出以下三点:一是收到假币她愿意上交。这说明她具有公民的基本觉悟和道德素质,比某些当政者,至少是比那些贪官污吏的觉悟要高;二是她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即等价交换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当我们百姓把一定面值的假币上交给你政府(银行)时,你政府(银行)就应该把同等币值的非假币付给我。即进行1:1的交换;三是她提出了一个一直被人们忽略的重要问题,即政府赔偿问题。因为如前所述,假币危害社会,危害百姓,是由执政当局错误的理论(如“不管白猫黑猫,逮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的理论)和错误政策造成的,是由政府的监管不严、打击不力造成的,因而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政府理应为此买单。也就是如该女士所说的“1比1地兑钱”。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不这样做,比如一直以来银行或公安机关所采取的对假币进行无偿没收的做法,是对百姓正当权益的掠夺,是对百姓利益的侵害。这既是文明社会所不容许的,也是与执政当局所一再宣称的执政宗旨相悖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