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链上,老板工人都活得很痛苦
本报记者陈婧发自东莞
25岁的车缝工黄满(化名)决定跳槽。
21日下午他来到东莞长安镇沙头胜某制鞋厂门前等候。厂区大门口悬挂着“本厂长期招聘工人”的红色横幅。门口的长廊上站着十五六个来应聘的青年男女。人事科会在14:00把他们逐个叫进去面试。在黄满看来,大厂的吸引力是比较正规。黄满说他期望的薪水是1300元/月,按月结算工资,一周休息一天。
小作坊仍让人无法忍受
一年前黄满曾在长安镇厦边一家小厂做车缝工作。据黄满介绍,尽管有两个月工资达到了“很高”的1583元,但他绝不愿再忍受:每天工作从7:30持续到22:30,每月休息一天。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工厂半年才集中发一次工资,每月只发200元生活费。
在东莞,像黄满一样渴望进大厂的工人不在少数,东莞最大的制鞋企业——裕元厂雇用工人达到五六万。在某大厂工作了8年的方先生说:“这两年的变化非常大。”他介绍说:2005年开始,集体合同变成了个人合同——即每个人都与工厂签订合同。“而在以前,我们连合同什么样都没有见过。”
在大型工厂,工人的平均收入大约在1000元左右。投保采取自愿的原则。“如果工人愿意投保,企业大约需要拿出65元/月给工人购买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人则每月大约支付20元。”
另一些大工厂则为工人设立了图书馆、医务室、运动场所等,在职工宿舍安装了热水淋浴。根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5年4月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他们调研的1000个用人单位中大约60%拥有上述设施。
胜百吉制鞋厂王太平说:“如果不履行国际人权标准,国际品牌就不给我们订单,如果国际品牌不做好人权检查,NGO(非政府组织)就会找他们麻烦。”据了解,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彪马(PUMA)曾因虐工事件遭到NGO的公开责难。
耐克劳工权利督察李丽(lily)肯定了上述说法。她的工作是来往于珠三角各地检查那些申请做耐克的代工厂和正在给耐克代工的企业是否符合国际人权标准。“仍有大量的小工厂不符合要求,”李丽说,“有时让人感到压抑。”
在一些小工厂,四五十个工人在一个小车间里劳作,为了省电,老板关闭了通风设施,空气令人窒息。在大底车间(制作鞋底的部门)由于温度很高,即使冬天,壮小伙们也是挥汗如雨,皮革与汗水混合发出的味道异常难闻。
大企业早就抛弃的含有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的腐蚀性黏合剂,因为价格便宜和黏合效果较好,在小工厂普遍使用。因为缺乏劳动保护,工人的手红肿不堪,到了冬天还会裂开。为了自我保护,工人双手戴上两层塑料袋。而他们的工作时间也大量延长,每个月只有一个星期日的下午被允许休息。
如果被劳工督察询问,那些工人的眼睛里会流露出惊慌不定的神色,回答时吞吞吐吐,内容却千篇一律。“显然被人威胁并统一了口径,”李丽说,“厂方出具报表通常也造假。”她表示这样的企业不可能获得国际品牌的订单。
高工资中的加班“水分”
根据《报告》,1995年珠三角劳工的月平均工资为380元, 2003 年上升到700 多元,2006 年抽样调查平均月工资达到893元(含加班费,不含食宿补贴)。
《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发现,很多东莞工人的月工资超过1000元,但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加班费。
比如方先生,在鞋子行情好的时候每月能挣到1200元,其中基本工资为800多元,加班费大约在400元左右。加班时间通常在周一、周二和周三的晚上,每晚大约2小时。一个月加班时间不超过36个小时。但是连月来由于订单不足,所有的加班都取消了,方先生每月只有800元,几乎存不下什么钱。
SAI(一个制定人权标准的国际机构)中国项目主管马英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加班严重超时,尽管工人的工资表面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如果按小时计算,他们的加班工资少得可怜。
刘芳曾在东莞高埠镇的一家制衣厂就职。她每月的基本工资只有400元,如果保证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4个小时,她一个月能领到810元工钱。算下来加班费不到1元钱/小时。
效率永远放在第一位。李丽说,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加大劳动强度,是所有的工厂必用的招数。按照裕元厂的流水线设计,劳动强度是920人1小时必须完成480双鞋子。贴底车间的小伙子们每小时必须贴30双鞋底。在该工序,工人需要很用力地用拇指按住鞋头,让它和鞋面贴合。由于工作强度太大,他们的拇指指端变型,显得特别肥大。
东莞市劳动局副局长黄惠屏表示,虽然企业表面上大都执行了东莞574元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企业逃避最低工资的方式更加隐蔽。主要体现在加班费的问题上:部分企业以计件工资为借口,提高劳动标准,造成工人工作量加大或被迫加班完成正常工作;有的基本工资达到要求,但加班费的计算基点低;有的表面上调高了工人基本工资,同时提高了伙食费用,增加工资扣除项目。
“企业主给员工下跪”传说
尽管工资提高,但由于工作强度太大,工人特别是女工的流动率非常高。目前,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出现用工不足情况,小厂的情况则更为严重。为了留住工人,一些企业主要求工人必须抵押身份证或者数百元现金作为保证,工人工资6个月或一年结算一次。尽管如此,还是无法阻止工人跳槽的欲望。
“每过半年,很多厂的劳动力都要重新换一次血。”李丽说,“2005年,虎门曾发生过企业主给工人下跪的事件。因为机器空转将使成本增加一倍。”
“在加工贸易的链条上,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21日,江门一家制衣厂老板张先生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张先生的厂大约雇用了500多工人,在珠三角“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中,这个厂只算中小规模。
“每天工作14个小时,除了安排生产任务,干得最多的就是和银行应酬,想多搞点资金,”张老板说,“搞不到资金,工人的工资就要延迟发放,原材料也没法采购。”
张老板的厂很小,资金也有限。他没办法从国外直接拿到订单,只能从国内大企业手中接转手的订单。“通常转一次手,要剥去10%的利润”,他坦言,像他们这样做加工贸易的小企业,“如果不从劳动力身上想点办法,将无利可图”。
江门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474元/月,但是张老板厂里的工人人均工资每月大约700多元。他对记者直白地表示:“说实话,最低工资标准一涨再涨,我能承受的最高限度是800元。”2006年7月1日,深圳特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810元/月。而广东省新一轮的最低工资标准将于今年下半年出台。
像张老板这样的小企业主在珠三角非常普遍。根据《报告》,有46%的企业表示没有能力提高工资,其中79.3%属劳动密集型企业。
记者观察
企业淘汰加速
目前,珠三角企业在加工贸易中获得的平均利润在3%~5%左右。石油、铜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了数倍,同时土地和劳动力工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产品出口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动,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薄。
据记者调查,一双彪马出品的运动鞋在美国的平均售价约为75美元,中国厂方的售价大约是2.44美元,其中每生产一双鞋花在工人身上的所有成本是0.77美元。
“在加工贸易中,整个中国都在为国际巨头打工,但却处于利益分配的最末端。”广东社科院研究员丁力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国际贸易上,我们连讨价还价的勇气都没有,”张老板说,“因为中国人不做,订单就会流向印度、越南、泰国、巴基斯坦。”据了解,每一件衣服的劳动力成本,越南大约比珠三角便宜3~5元人民币,而越南法律允许工人每月加班时间的最高限度为100小时,而中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是36小时。
如今,张老板的同行大部分开工不足,有的已经倒闭,而另一些人则频繁地前往广东落后的粤西和粤北,有的前往中国内陆和东南亚城市考察,希望能在那里找到一块落脚的地方。
胜百吉制鞋厂半年前刚刚建成了新的厂房和职工宿舍,但是高级助理张水云表示很有可能会继续搬迁。她说:“成本上升与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企业的压力非常大。”裕元厂则从去年开始加大在越南和泰国的投资,并逐步将中国厂几百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转移过去弥补当地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缺陷。(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