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外资银行:真实的谎言

记者 · 2009-07-09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外资银行:真实的谎言


卓越理财

赖建平原以为外资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更规矩,没想到自己的“想当然”不仅令自己被骗得血本无归,而且还倒欠了一大笔债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文/莫寒

有一个种相遇叫“邂逅”,还有一种邂逅叫“致命邂逅”。若不是那一年的致命邂逅,赖建平至今也不会相信,在短短几月内就从富翁变成“负翁”。

最近,赖建平大部分时间用来读书,反思他在荷兰银行的理财经历。尽管他很想将荷兰银行告上法庭,但是他连从北京到香港的飞机票都买不起,更不用说高额诉讼费。这对于一个曾做了二十年的律师而言,尤显残酷。一个曾经风光的千万富翁,为何变得如此落寞呢?

这要追溯到2007年的6月份,北京像往年一样酷热,律师赖建平携夫人开着Q7奔往京城一家高级酒楼。进了包间,夫妇俩认识了一位身着职业装的漂亮女子。她叫张宁,经赖建平的一位朋友介绍才有了此次见面的机会。酒席间,建平见张宁谈吐不凡,便询问其在香港的近况。张宁说自己曾在美国留学,时任荷兰银行私人银行董事。

席间,张宁劝他去香港投资,还说自己所在的私人银行就是专门为赖先生这样的富人而设,不仅提供VIP服务,还有20%的年收益。饭后张宁从包里拿出一份一百多页的全英文开户文件。这位资深的公司法律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对张宁及荷兰银行信誉的深信不疑,就在这份没仔细看过的英文文件上签了名。

赖建平一直以为只要不向帐户打钱,就不会什么损失。转眼到了7月,张宁又来拜访他,说服他开始投资,他才向帐户上打了420万港币准备去买“能打折的股票”。赖建平以为自己真的是在买“打折”的股票,并不知所谓能打折的股票,是一种叫KODA的金融衍生产品。

几次盈利后,赖建平更对张宁的异常信任。10月中旬,他以7.54元的价格够买了每个交易日吸纳3500股复兴国际股票的KODA合约。然而从10月20日开始,由于市场因素,这只股票不断下跌,荷兰银行也开始催他往帐户里打保证金。对于这种反常的现象,赖建平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到后来,银行就再没断过催交保证金的电话。经咨询,他才知道如果不按照银行的要求打保证金,不仅帐户中的股票全部被卖掉,还要面临违约赔偿。

不知所措的赖建平好似待宰羔羊,只能往银行里打钱,直到2008年的3月,他已经往帐户里放了2100万的资金。到了6月,举债投资的赖建平早已不堪重负,他跟荷兰银行交涉希望停止合约。

而后赖建平再也没收到过股票,他稍稍地松了口气,以为问题解决了。可就在9月8日那天,他接到荷兰银行的电话,让他把此前3个月的股票收回。而9月18号他收到的复兴国际的股票已经由7.45港元的跌到2.36港元了。此时的赖建平苦不堪言,银行晚交货了3个月,令他凭空损失了几百万港币。最终,他的2100万保证金亏得无影无踪不说,还倒欠银行200多万港币。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当初只是简单的投资却没想到变成现在的倾家荡产,不是赌博却跟赌博无异。他认为荷兰银行这种“先骗后抢”的行为实在是可恶又可耻,目前他正在呼吁希望得到法律的保护。

赖建平并非个案。今年5月25日在北京市二中院郝婷女士被香港星展银行告上法庭,原因是其投资了该行的一项理财产品,没料到的是她投资的8000万血本无归,还倒欠了银行一个多亿。可以说她跟赖建平有着相似的经历。

那么,为何投资这种累计期权衍生产品的内地富翁经有着相似的亏损经历,而又为何这种美国明文禁止销售的对赌产品,却能销售给内地的富翁并让他们大栽跟头?究竟是谁之罪?


外资银行的理财陷阱有多深

2009年07月08日  卓越理财


引言:近期多名内地富豪自爆落入外资银行的陷阱,千万身家被这些银行的理财经理“洗劫”,原本应为投资者“钱生钱”的理财顾问和理财产品何以成为“抢钱”工具?

文/黄依凡

外资银行一直受到中国大陆投资者的信赖,然而近期却成了投资者投诉的“重灾区”,媒体上频现内地富豪“声泪俱下”地控诉某某外资银行的报道。一时间,外资银行似乎成了理财市场的众矢之的。信息不透明、零收益、负收益、甚至坑蒙拐骗误导投资者……一系列银行理财产品丑闻正在舆论的推动下演化成一场公共事件。

产品复杂难懂

2009年4月25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名为《外资银行对内地富豪的绞杀》的报道:美国金融风暴的一个巨浪把中国的一些富豪拍得稀里哗啦的,北京就有许多人被美国的“打折”股票骗走数千万,或上亿元的。而全国则被骗人数更为广大,按著名经济学家的推测:甚至有不少国企和民营企业深受其害。

笔者不禁想起了2007年北京富豪郝婷事件。当时郝婷买了星展银行的理财产品,短短几个月,她账户上的8000多万资金就化为乌有,而且还倒欠星展银行9千多万。而导致富豪们巨亏的均来自外资银行的一种叫KODA的衍生品。

KODA是外资银行的一种衍生品理财产品。一般由私人银行售给高资产客户。依照常理,对这些富豪们,银行会提供周到的服务,详介产品是基本的服务之一。然而遭受了巨额亏损的内地投资者却说,对理财产品所知不多。

以郝婷案为例,这些外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合约都是英文,多达四五十页甚至上百页,用词非常专业,就是是律师事务所那些外语非常好的专业人员看上好几天,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与外资银行签订这些协议的内地投资者们,大部分都像郝婷那样,根本就没有完整地看过这些合约,有些甚至是对方直接将签名页传真过来给他们签字,身份就成了“专业投资者”。

那么,KODA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产品?而这种产品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KODA属于境外产品,是外资银行的一种金融衍生理财产品,国内并没有相关的监管机构。根据香港规定,KODA的入场费在800万港元以上,只有 “专业投资者”方能投资,这种投资行为,无须得到证监会核实批准,因此不受当局监管。这款美国发明的金融衍生产品,在欧美时禁止对公民零售,其主要销售对象是新加坡和香港,香港一些金融机构则将其中一半转手给内地客。

其实,KODA是一种与股票挂钩的期权产品,它设有取消价及行使价,在一年的期限内以低于现时股价的水平为客户提供股票。

KODA有四个特性:买入股票的行使价往往比现价低10-20%;当股价升过现价3-5%时,合约自行终止,但保证投资者至少一个月的积累股份;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双倍吸纳股份;合约一年有效,但是投资者通常只需要拥有合约金额40%的现金或股票抵押即可成交,因此这一产品往往带有杠杆性。

也就是说,假如一支股票价格为10元每股,与之挂钩的KODA产品售价可仅为8元每股,但是当股票跌到1元每股时,投资者还必须要按8元每股的价格每天买入,且要双倍的买,中间不可取消交易,直至合约到期为止。

可以看出KODA是一种收益封顶的衍生产品。购买该产品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预期股票市场会上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利,不过获利有限。然而一旦标的下跌,投资者就会亏损,此时该产品的杠杆作用会放大损失。

由于收益有限但风险无限,国外的投资者曾经给这种高风险产品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IKILLYOULATER”,中文意思是“我会迟早杀死你”。

投资顾问为谁服务

投资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购买环节,大多是理财经理没有解释清楚理财产品的设计结构,没有全面说明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等。实际上,理财顾问在向客户推销这款产品时,往往并没有充分向投资者解释产品的潜在风险,只是片面地说明客户可以用低于市价一定折扣的价格买入相应股票,使得大多数投资人误以为自己在银行的帮助下可以比普通投资者更低的价格买到相同的股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买入股票,而是买入了这些外资银行创设的与证券股票挂钩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其投资账户的资金并没有实际买入股票,而是作为保证金与银行对赌相应股票未来一年期的股价变化方向。

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大陆投资者由于迷信这些外资银行的诚信和理财顾问的操守,往往不会全方位去了解产品,结果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转眼间化为乌有。某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资深分析师对记者说,他直接负责结构性产品的设计和审查。有些国际投行推荐给内地的产品的确很差,而且手续繁琐,一份合同甚至有上百页的全英文合同。而客户大部分都比较相信外资银行的服务,不仔细看合同,就盲目把巨额财产委托给他们,造成经济巨大损失。

招行私人投资部总经理刘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可否认,外资的商业银行确实以前也是为站在客户的角度,让客户在理财上盈利很多。但近些年来,随着一些衍生品的诞生,这种服务有些变质。据我所知,在外资银行的内部,在销售渠道上,会有一个潜规则,就是上级给下级一个很高的经济诱惑,让投资顾问去销售在本国禁卖的产品,因此投资顾问在工作时,角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以前的为客户的利益考虑变成了现在的唯利是图。”

通过近期部分外资银行频遭投诉的现象,我们看到环绕在外资银行身上的光环正在褪去。从长远看这或许是件好事,少一些不切实际的奢望,多一些理性投资规划。这样理财才真正是保值、增值,而不是投机。

插排:外资银行身上的光环正在褪去。从长远看这或许是件好事,少一些不切实际的奢望,多一些理性投资规划。这样理财才真正是保值、增值,而不是投机。

链接:

最近,中国大陆企业家身陷金融衍生品的消息不断被公之于众。

2008年10月21日,一条消息震惊全香港:中信泰富[15.46 0.39%]外汇期权交易亏损超过150亿港元。中信泰富发布声明称,此次巨亏是因为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私自与香港多家主要银行签订了一份股票累积期权合约,随后二人被撤职,公司财务部主管、荣智健之女荣明方也被降职。

2007年,北京律师赖建平在朋友的介绍下,在香港荷兰银行开设了一个私人银行帐户,投资的2000多万全部亏损,倒欠银行200多万。

2007年8月,北京一位叫郝婷的投资者在星展银行香港分行的8000多万投资全部亏损,还倒欠银行9000多万。

2009年5月25日有媒体报道,上海投资者金先生为自己在香港汇丰私人银行账户内1000万资金的莫名损失讨要说法。因为买了汇丰银行的金融衍生品,几个月时间,金先生的投资由8088万变为负9446万,资产蒸发高达1亿7千多万。

国际投行“坐庄”零和游戏 银行对赌通吃投资者


2009年07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涂艳 金苹苹
 


 
 
  2007年9月,周宏义在上班途中看到的一则银行理财产品广告,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真是做梦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要和银行打官司。”周宏义说这场官司,虽然不愿意打,却必须要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而继续下去。

  同时,一个因购买香港KODA产品而遭受血本无归境遇的投资者群体也在苦苦找寻诉讼路径,历经漫长的与银行不断地交涉,他们发觉依靠个人“单挑”身躯庞大的机构,是如此的艰难,不过,联合发起的“受害者联盟”即将开始新的反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管是高门槛的KODA产品,还是相对低门槛的QDII产品,投资者巨亏背后,都隐约闪烁着国际投行的身影。复杂的金融期权产品,是他们稳坐钓鱼台的最佳“坐庄”工具。

  ⊙本报记者 涂艳 金苹苹


  投资QDII折戟

  银行误导之祸

  回忆起2007年的9月,周宏义能够记得的还是当初购买产品时的那个广告宣传单,“我上班路上骑车经过银行门口的时候,看到广告宣传上又有新产品销售了,收益还很高,就这么进了银行的门。”

  周宏义购买的产品是东亚银行此前发售的一款叫做“东亚代客境外理财计划——‘利财通’投资系列1”的产品。彼时,各类市场皆处于高位,QDII作为一种可以投资海外的理财产品,在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下,也被各家金融机构频繁发行。

  “我当时看到的产品说明书上,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写着‘首月保证年收益率30%的固定收益,有机会缩短投资期至两个月’,就是这两句话,让我低估了风险,买了这个一直困扰我的理财产品。”

  由于母亲罹患癌症,年收入不到5万的周宏义正在为高昂的医疗费用发愁。“因此看到这么一个高收益产品,肯定想去试试。”而后银行客户经理的推销,也让他打消了顾虑,“客户经理特地从产品说明书中找到了‘倒流测试’,告诉我这个产品提前终止的可能性为81.27%。”

  于是,想着这个产品或许可以在两个月内为自己赚取30%的收益,急需用钱的周宏义把母亲原本留着看病的积蓄21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了这个产品中,“想着就算两个月不能结束,但是客户经理说过顶多半年肯定可以结束,就做了。”

  然而,周宏义没有等到高收益的到来和提前终止的消息,却听到了产品亏损的消息。“或许是银行的疏忽,我没有收到其他投资者可以看到的投资月结单。”但是周宏义还是在各个投资理财的网站论坛上看到了自己所投资产品的亏损情况,“看到那些消息,想想正在生病的母亲,心里真的很难受的。尤其是在情况最差的时候,亏损达到80%,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而另一个北京的投资者朱女士,却并非由于产品的高收益去投资“利财通投资系列1”产品。有点投资经验的她和同事王先生一道,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觉得“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在购买股票、基金的同时,决定购买一些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来分散投资风险。“我们一起买了荷兰银行、东亚银行的理财产品,其中东亚银行的产品,我买了10万元,王先生买了100万元。”

  但他们的分散投资风险的初衷,也没有实现。此后银行发来的月结单,告诉了他们投资亏损的情况。“就当产品亏损了大约10%左右的时候,我曾经给银行发过一个书面说明,要求他们对产品的亏损有所动作。”朱女士回忆起07年11月的时候,自己知道了产品亏损达到了10%,就希望能够止损。因为同时投资荷兰银行的理财产品,对方银行给他们都发了通知,告知如果需要,可以止损。

  “我是投资风格趋于稳健的人,股票我是在5200点的时候出来的,基金是在5300点的时候赎回的,到现在还一直空仓。所以我当时知道产品亏损了,就想跑了。”但是东亚银行后来给她发的一个邮件,却说明他们对于后市的判断“评估不错,可以继续持有产品”,也因此朱女士一直持有这个产品,却发现越持有,亏损情况越严重。“如果当时及时止损的话,情况应该不会有现在这么糟糕。”

  故而,虽然坦承在投资之初也知道产品有不保本的风险,但是朱女士表示自己无法接受银行不用负责的说法,也因此为了维权走上了法律诉讼途径。“我承认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毕竟我也知道产品不保本的。但是银行方面呢?他们是否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朱女士认为,此前她提出要对产品进行止损的时候,银行方面的回复是让她继续持有产品的重要原因。“他们是机构,我们作为个人投资者,肯定更加相信机构的判断,也因此才会继续投资。”

  让周宏义走上诉讼的道路,却是其他地区投资者的维权之路的启示。“我看到大连、北京的投资者都走了法律途径,投资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开始利用法律来维权,就想自己是否能够尝试一下。”也正是在提起诉讼后,周宏义才明白,在具体销售过程中,银行的客户经理其实存在不当销售的行为。

  “按照规定,客户经理应该先让我做个风险测试,填写一份‘客户适合度评估表’,然后才能签署其他类似委托协议的内容。”但是在他给记者所展示的相关材料的复印文件中,却显示出在07年9月11日,客户经理已经与其签署了一份“委托协议”,需要提前做的风险测试和“客户适合度评估表”,却在9月20日才正式签署。“这明显在程序上是不对的,而且另外有一个重要的文件‘条款与章则’理应在我签委托协议的时候给我,可这个关于产品的重要文件,却在诉讼开始后我才看到”,因此周宏义也坚持银行应该在整个投资过程中必须承担部分责任的说法,“不当销售是肯定存在的,所以即便心里希望官司不要打了,但我还是得为了讨个说法继续下去。”

  KODA受害者联盟的反击

  2007年,许多中国内地投资者在香港理财顾问的推荐下购买了一种名曰“打折股票”的银行高端理财产品——股票累积期权(KODA);2008年,他们共同经历了账户被外资行冻结、千万存款快速“蒸发”甚至倒欠银行巨资的噩运;2009年,他们组成了香港KODA产品受害者联盟,并将在于本周六在北京举行首次聚会商讨对策。

  这一切均源自2007年“受害者联盟”发起人金亮接到的来自香港的电话。

  正是这一段短短不到10分钟的电话,让上海投资者金亮与银行客户经理汤太太初步确定了一笔风险极大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意向,而金亮不知道的是,靠自己打拼多年换来的千万资产将在很快的几个月内消失殆尽,他印象中具有百年老字号且以稳健著称的汇丰银行会这样向他张开“血盆大口”。

  事实上,金亮至今难以理解的是,自己存在汇丰香港银行的账户中明明只有2万多港币的现金存款,其余都是票据和股票资产,为什么在购买了1000股“打折股票”后竟然会亏损如此惨重?“银行在销售的电话中存在误导,那个汤太太始终没有告诉我购买的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合同根本就不成立;即使成立我认为也存在重大误解。”金亮首先质疑的是银行的推销行为。

  记者同样试着联系了和他有类似遭遇的郝女士和万辉(化名),他们都表示当时确实是冲着可以8折购买股票而去的。“即使购买股票和其他资产我们都是通过电话委托,这次的产品也不例外。因为毕竟我们是这些外资行十几年的老客户,以前的合作都非常愉快,也感受到了他们细致周到的服务。”在谈到自己和银行多年的“交情”时,他们脸上明显露出交织着难以置信和悔恨的尴尬。而就是这份交情,让他们连中文说明书都没见到过就匆匆做起了交易。

  “事实上,我原本以为用2万多港币都买了股票了,现在看来那些都只是保证金,事实上也没有投入到股票二级市场中去,我连个股东都不是。如果他们事先让我签任何书面文件,我现在都不会追究银行的责任,毕竟对签字的东西人们至少会引起注意。”金亮提到此处显得越发地气愤。如今,他就是想放下一切,全力以赴地和银行斗争到底。

  由于各家外资银行在事件集中爆发之后全都采取了避而不谈的态度,记者只能从投资者手中看到一份银行号称“绝密”的回复文件,大致内容如下:“投资涉及风险。当金先生签署开户手册后,您已向我行确认已阅读及明白本行的‘风险披露声明’。此声明罗列了不同产品的风险,包括保证金融资额度和股票相关产品。金先生也同意对所有投资决定承担最终责任,而我行不会对任何最终证实回报未如理想的投资负上责任。”也就是说,如果真如金亮本人所诉并无签署具体的产品申购书等,那么唯一支撑银行观点的就是关键的“开户文件”的内容。

  另外,在这个受害者联盟中,记者了解到了一位取得关键进展的女投资者,开户行香港花旗银行已经同意向其补偿损失金额1400万的三分之一,近500万元。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客户在2008年的8月才在香港花旗银行开户,但是购买的是类似性质的外汇累积期权,而就在3个月后的11月份,她账户内的1400万港币也通过相同的KODA产品完全损失。

  “在开户后这位女士也签了很多文件,而其中有一份竟然是空白文件,说是银行拿回去会帮忙填好内容的。而后来在这份文件中有一处内容改动,按理说应该由客户在旁边签字确认修改才有效,而事后这位女士拿到后发现银行替她代劳了。手法真是不可想像啊!”作为受害者联盟的召集人,金亮耐心聆听了这位去年才刚刚“受害”的女士的抱怨。“更令人气愤的是,在2008年事件集中爆发之后,这些外资行应该警惕了呀,居然在这种时候还用同样的手法让客户不明不白地签合同,还亏损了这么多。”

  显然,双方并没有因三分之一的补偿达成“私了”协议,客户坚决要求银行负起过错责任并赔偿全部损失,但至少银行向客户“低头”的做法尚属本系列案件爆发以来的首例。

  老客户叹“太委屈” 司法途径多曲折

  “作为他们十年的老客户,哪怕这些责任都是我自己的,银行也应该理解客户遭受巨大亏损的心情,应该跟我们进行一些沟通和安抚。而不是不论我说什么,都以一句‘我们会把您的问题记录下来,向独立调查小组反映’打发我。”说到事后两次去汇丰香港的交涉,金亮情绪激动但又满是无奈。

  KODA产品引发的纠纷已经为时半年多,而至今尚没有一家银行以公开的方式表达过明确的处理态度,“银行都三缄其口。虽然银行有自己的苦衷,他们不想在这个风口浪尖表现出和投资者对立的情绪,同时也不想被抓住任何把柄,但是他们躲在幕后的做法也让投资者越发不满。”上海一家律所的资深律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他也正是这场案件中某家香港银行的代理律师。

  去年11月,金亮的合约已经到期了整整一个月。当他第一次去香港进行交涉的时候,已经事先知道银行内部有一份产品的中文说明书,“我知道你们有这份中文说明书,如果你们不愿意给,我自然也能想办法弄到,你们到底给不给?”几乎是用这么一种威胁的口吻,他向汇丰银行下了最后通牒。“而隔了没几天,他们把那份说明书交到了我的手上。”

  但即便拿到的这一小部分证据对案件的进展似乎没有太大作用,光是找到懂行的律师接手案件就已经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据北京正处于诉讼阶段的郝女士称:“在香港被冻结账户之后,我前后分别找过5个香港的律师,到最终找到一个懂行的律师时已经耗费近百万元。”而同样有此经历的金亮也感叹香港的诉讼是典型的“有理没钱莫进来”:“我们在香港打不起官司啊,香港律师按小时收费,而且有最低标准,更可气的是他们居然要从我十年前开户时开始调查,这得花多少个小时啊!”

  香港这条路没“钱”走,而内地却没“法”走。在这个“打折股票”受害者联盟中,大部分都表示在内地起诉和应诉的困难,一方面由于被告所在地在香港,另一方面合同的签约地也存在争议,“第一次开庭只就案件的管辖地进行了庭辩,并没有什么其他进展。”北京开庭的郝女士代理律师曾在结束庭辩后向记者表示。

  不仅私人银行的客户遭遇到了这些困难,普通投资者同样感慨自己在面对亏损时,进行相应的维权可谓举步维艰。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职工,周宏义说自己从找律师、搜集应诉材料等各个方面都几乎是在“孤军奋战”。“无论从资金实力、信息来源各个方面看,我们普通投资者和银行相比,实力相差实在悬殊。”此前通过网络认识的北京的朱女士等人虽然在提供证据等方面也给了他一定的支持,但他们同样觉得自己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会有进展,都不好说。

  “我的案子在今年1月份就已经正式立案了,但是到了现在都快半年了,除了中间让我们去提交相关证据,就一直处于等待开庭的过程中。”朱女士向记者表示,“根据规定,在正式立案后的半年内,法院是必须要开庭的,无论如何都应该在最近给我们一个说法吧?”确实,内地缺乏类似判决先例的说法也得到了业内律师的认同,由于类似产品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到全球投资环境不佳的拖累,而最终导致了产品的巨亏,“也可以说,是环境的不佳才使得这些产品最终浮出水面。” 上述某家香港银行的代理律师坦言。

  而“QDII门”另外一个投资者郑先生的维权过程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已是花甲之年的老郑对于相关的法规、政策以及如何维权所知甚少。“我父亲唯一盼望的就是产品的净值还能上涨一点。”自从知道父亲投资亏损后,作为儿子的郑宇飞为让老人减轻焦虑,主动承担起与其他投资者联系的工作,每天告诉父亲其他投资者维权的最新进展。然而一直以来,即便盼到了周宏义起诉后的开庭,但是他们所期望的银行能给投资者一定补偿或者有关情况的说明,依然没有出现。

  机构涉嫌

  用复杂产品“坐庄”

  所有KODA都是对赌。一位银行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KODA既然是衍生品,就必然具有衍生品的特征:零和游戏。也就是说交易的一方输,另一方必然赢,你输多少也就决定了对方赢多少。不像股票和债券,在某一时间段可以所有人都是赢家或输家。因此这种对赌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一个KODA都是一份精心设计的赌局,不谙此道的投资者还是敬而远之为好。“产品的设计方一般为国际大投行,而银行也是其中的设计者之一,和普通的外汇和黄金期权一样,这种股票累积期权也是一种在投资者和银行之间的对赌。”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肖金泉表示。“客户买涨银行买跌,如果股票涨了,银行就输给你钱。但如果股票跌了,客户就要不断地去补仓甚至利用授信额度向银行借款,直至最后银行给你斩仓。”

  也有学者认为,姑且不论“对赌”在国内是否允许,KODA作为一款极其不平等的产品就足以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KODA是一款名为期权却违背期权本质的产品,虽然合约提供了投资者低于市价购买股票的权利,但是到达取消价合约就终止了,也就是说收益有限。而投资者提供给银行的却是一个不论市价跌至多少都按行权价购买,且加倍购买股票的权利,由于这两个权利代表的利益十分不对等,所以投资者在签订合同时就应该从银行那拿到一笔权利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赵欣舸博士认为。

  然而最让人不解的或许远不止于此。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KODA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很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或者QDII,其实在其产品结构中,也嵌入了不少金融期权产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以结构性产品为例,在这些产品的设计结构中,大部分都包含了多个复杂的期权产品和一些零息票据。“这些期权产品几乎都是由国际投行所设计,因为国内银行和券商的投行团队中,都还没有这个能力去设计这些复杂的金融期权产品,也因此这些期权产品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投行手中。”一位商业银行零售部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然而正是这些复杂的金融期权产品,成为投行赚取各类客户金钱的最佳工具。

  “投行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各类基础期权,然后把它们按照各家银行的需求,设计好后打包卖给银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部门负责人指出,投行在做这些业务的时候,几乎是包赚不赔的。“他们可以事先把相关的风险敞口计算好,然后设计出两个反向的产品,比如看涨和看跌的产品,同时卖给不同的客户,因此其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就被对冲掉了。在撮合不同客户的交易后,事实上是购买了不同理财产品的客户们在进行对赌。”

  他也因此证实了投行在这场交易中的定位——“坐庄”。“只不过这个投资游戏或者说赌博,从形式上看还是很公平的,投行已经设计好了游戏规则,投资者在认可了这个规则后愿赌服输,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坐庄的不是你;但从专业性的角度看,这种赌博的隐蔽性很强。投行在做好这些期权的同时,就是卖给投资者几种不同的可能性,遇到什么情况,你就获得相应的收益或者没有收益甚至亏损。但这跟轮盘赌或其他赌博游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KODA和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说明其投资了股票,但是我们实际上看到的结果却是投资者的资金并没有买股票。那么这些资金没有进入实盘操作,究竟去了哪里?银行对于这些产品的投资过程是否有监控?投行是否该披露这些具体的数据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他认为在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过程中,存在不少“糊涂账”,这也就是不久前银监会出台相关征求意见稿,期望从源头上加强监管、防范隐患的原因。

  争议可能还有很多,在准备应诉材料的过程中,朱女士和周宏义等投资者发现了发行“利财通系列1”产品的投行——瑞银,其实也是投资标的中的复星国际在香港公开发行的承销商之一。“瑞银同时作为相关票据的发行人,是否可以通过利用自有资金购买相关股票,进而涉嫌跟我们投资者对赌,在这其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关联交易,这些情况谁能告诉我们?”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星话大白|越南
  7. 《邓选》学习 (十)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