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低估国际粮价暴涨对中国的冲击
邱林
8月2日,国际小麦期货价格冲破了近22个月的历史记录。另外,自6月下旬以来,欧洲小麦期货价格已上涨近50%,创30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国际粮价的剧烈波动,也使得市场对国内粮价上涨预期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近日多次公开表示“目前粮源充足”,后市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多位专家也认为,今年国内接二连三的灾情加大了粮食增产压力,但不会出现长期、大幅度的涨价。(8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粮食局官员和一些专家也许过于乐观,他们可能忘记了一个问题,即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粮食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传递到国内来。众所周知,造成这波国际粮价暴涨的主因,是全球气候异常。粮食出口国前十强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高温干旱,与他们一样,中国今年也遭遇了气候异常重大影响,先是西南大旱,而后是南方、北方洪涝灾害。
由于气候异常,俄罗斯等国家的粮食生产都十分糟糕。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小麦出口国,仅去年就出口2140万吨粮食,而俄罗斯总理普京8月5日宣布,为保证国内需求,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在这之前的7月下旬,乌克兰农业部长表示,该国将大量减少粮食出口,大约于今年削减近四分之一的出口量。
这意味着,全球产供失衡,粮价猛涨的局面将不期而遇,从而导致全球处于粮食危机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能够独善其身?回答是否定的。国家发改委8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今年2月到7月份,国内小麦、稻谷、玉米收购价分别上涨1.22%、6.73%、15.12%。其中,涨幅最为明显的玉米,6月单月上涨4.24%。另外一个不好的消息是,据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统计,截至7月27日16时,7月14日以来的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全国4040.7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51.3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1.7万公顷。
虽然我们对中国遭遇的西南大旱、南方与北方洪灾,对粮食生产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一些机构对于“三季度粮食价格可能增长、CPI或攀高点”的预期却越来越浓。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分析报告指出,如果中国国内平均粮食价格在现有基础上再上升30%,而其他条件不变,将使中国的CPI上涨到9.5%。食品价格上涨是导致CPI高企的主因之一。
尽管中国粮食连续5年丰收,然而,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靠本国粮食生产只能满足90%至95%的需求,其余差额部分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可能还会持续增加。据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预测,再过一两年,中国将每年进口3000万至5000万吨粮食。当然,与中国年需求量5亿吨相比,中国现在进口增加到 3000万至4000万吨对于中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国际粮食市场来说,这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问题是,中国人如果吃饭依赖国外,必将受制于人,特别是现在国际粮价猛涨的时候,如果中国大量进口高价粮食,势必加大国内粮价飚升的压力。当前,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本来就少得可怜,现在人口急剧膨胀,大量耕地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等所占用,一旦中国发生粮食危机,即使有粮食出口国前十个强供给粮食也救不了中国。
预计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近期宣布停止或减少粮食出口,将对中国的造成较大影响。毕竟中国的部分粮食短缺是靠国际市场的粮食供应来弥补的。例如广东省近年来粮食年产量和亩产量都逐年下降,粮食播种面积已从1980年近597万公顷减少到了2008年的约440万公顷,减少157万公顷。相对于广东每年3400多万吨的粮食消费需求量,每年2000多万吨的粮食缺口必须依赖省外采购或从国外进口。
我们从近期国际粮价的暴涨看出,目前粮食价格已脱离了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金融化的产品。如果全球粮食紧张传递到国内,如果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粮食紧缺,谁能救我们?这些都是十分沉重的话题,但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低估国际粮价飚升对中国的冲击,更不能在粮食生产上有大的闪失,否则,像广东这样每年缺口2000多万吨的省再增加几个,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大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