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旱:三峡“扛大旗”
港媒:饱受干旱之苦非仅中国
三峡办:9年后三峡库区生态将明显改善
三峡补水 长江宜宾段水位4天涨1米
发改委:适时启动有序用电方案 绝不许拉限居民电
部分地区煤电油供应趋紧 发改委详解三方面原因
解旱:三峡“扛大旗”
四川水力发电网
来自:中国经济时报
近期,随着长江中下游旱情的持续严峻,围绕“旱情与三峡大坝的讨论”不绝于耳。
所谓“讨论”,一面是“将旱情告急、江湖河水位呈现历史新低归咎于三峡工程建成蓄水”的苛责;一面是众多水利专家、学者纷纷辟谣“目前尚无证据直接证明旱情与三峡工程有关”云云。
历经17年建设历程,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自2009年建成蓄水以来,以诸如“文物古迹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大规模移民”等不利影响为由对工程实施报以“微词”的声音一直存在;而近年西南大旱、汶川地震、乃至当前长江中下游特大旱情等“极端灾害”都让“微词”持续发酵。
5月18日,国务院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明确“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被外界解读为“首次承认不利影响存在”,这无疑为持续发酵中的“微词”注入了“催化剂”;在三峡工程带来防洪、水电、航运等诸多效益的同时,怎奈发生任何“天灾”都将其牵连,不禁启问:该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三峡大坝?
解旱:三峡“扛大旗”
根据国家防总最新统计,当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251万亩,已有507万人、344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截至5月28日,长江中下游5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自旱情发生以来,共投入抗旱劳力649万人,累计提供抗旱水源238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地4790万亩。
自5月初国家防总决定加大三峡库区下泄量抬升干流湖泊水位以来,先后于5月20至24日将下泄量升至10000立方米每秒,并已于25日开始升至11000—12000立方米每秒直至6月10日。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吕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库区对中下游持续加大下泄量无疑对缓解当前旱情有着“显而易见”和“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当前看也是“唯一”能对缓解旱情发挥作用的。
“解旱的根本还是在于水本身。”吕娟认为,三峡库区设计的调节库容原本就是发挥枯水期增水作用的,但是当前旱情绝大部分源自气候气象原因,根本缓解还需“降水”的到来。
尽管伴随下泄量的持续增加,中下游江湖水位普遍有所抬升,但形势并不乐观。据三峡水库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介绍,当前三峡抗旱补水持续维持在每天2亿立方米左右。
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运行处处长王海表示,照此下去,三峡库区221亿立方米的调节库容将于6月10日前“消耗殆尽”。
“未来如果还未形成有效降水缓解旱情,加上库区‘无水’下泄解旱,那将非常棘手。”吕娟强调,相较于争论是否是“三峡致旱”,缓解当前旱情更为重要。
然而,三峡在扛起解旱大旗,发挥绝对积极作用的同时,难免“看天色”的尴尬,据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当前“气象干旱”困扰全球,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的持续影响,欧洲北美同样遇旱;由于西南水汽受制于环流影响,无法输送至旱区上空形成有效降水,致使旱情持续严重,未来走势还需密集监测。
因此气象部门也就此做出“未来一周旱情还将持续”的判断。
整治:“不利影响”待消除
据国务院近期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明确“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针对河势、堤防、河道及取水设施明确采取工程整治;另对生态修复、生物栖息地环境、生物多样性也提出改善和保护要求。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部研究员贾绍凤对本报记者表示,工程整治有一系列庞杂、系统的具体工作要做,不单限于三峡工程本身,对中下游江河湖都有各自要求;而有关生态、环境等方面又涉及除水利部门之外的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内容。
“长江沿岸各地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亟待解决。”贾绍凤举例,比如三峡大坝建成后致使泥沙阻滞上游,下泄水含沙量减少,引起河道冲刷甚至塌岸;下游航道水位下降;河势变更导致取水口不适等问题都需要具体的技术工程实施。
但在其看来,一系列整治工作通过技术措施还是相对好解决的,比此更关键的还是优化调度的问题。贾绍凤强调,三峡工程兼具的发电与防洪抗旱功能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部门利益问题。单纯考虑发电抬高蓄水位,致使下游无水可用;或者单纯加大下泄影响水电发电都是不利的,平衡是关键。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法规与管理研究室主任杨正华也对本报记者强调,当前有关三峡水库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体系十分健全,且覆盖面也是完整的,具体到不同的工程,如果存在相关问题及不利影响,都是源于工程差异等技术上细节的问题,这些还待“技术部门”的投入予以消除。
港媒:饱受干旱之苦非仅中国 全球旱情敲警钟
中国新闻网2011年05月31日 09:55
中新网5月31日电 香港《文汇报》31日刊文说,今春以来,饱受干旱之苦的不仅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欧洲中部国家气候也一反常态,干旱少雨。美国得克萨斯州、堪萨斯州等农业区也格外干热。旱情还在全球持续蔓延。“气候危机”在全球再敲警钟。
文章摘编如下:
历来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最近被一场史上罕见的大旱打了个猝不及防。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中心区成了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八百里洞庭水体面积锐减六成、“千湖之省”湖北千条河沟见底……气象专家认为,长江中下游干旱气象是50余年来少见的极端气候事件。
事实上,饱受干旱之苦的绝不仅仅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今春以来,波兰、奥地利、德国、法国等欧洲中部国家的气候也一反常态,变得干旱少雨,美国得克萨斯州、堪萨斯州等农业区今年春天同样格外干热,使得大西洋两岸小麦生产面临无可挽回的损失。旱情还在全球持续蔓延。
全球多国现旱情,究其原因,各国专家普遍认为,罪魁祸首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其往往伴随全球性气候异常,在此次遭遇旱情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气温高于以往和降雨减少。
本次拉尼娜现象开始于2010年年中,2011年1月达到顶点。从海平面气压、风力、云量变化等大气条件看,这是过去一个世纪最强的拉尼娜现象之一。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频率加快,这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使地球暖化造成的。
以前,全球气候变暖也许是以较温和、低频率的天气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现,但近年来,在人类不当活动的影响下,极端气候事件日益增多。这说明,应对“气候危机”将成为未来全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全球总动员,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建立更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鑫娴)
三峡办:9年后三峡库区生态将明显改善
四川水力发电网
来自:中经网
经过17年艰苦努力,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为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进一步拓展和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对此进行了具体部署。国务院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就开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
三峡去年进行7次防洪运用
记者:目前,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了哪些综合效益?
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防洪效益。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以将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特别是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先后进行了7次防洪运用,累计拦蓄洪水264.3亿立方米,保证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
发电效益。截至2010年12月底,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4527亿千瓦时。输变电工程累计送出三峡电量4492亿千瓦时,对促进华中、华东地区和广东等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航运效益。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极大地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及库区支流航道条件。2010年,过闸货运量达7880万吨,比上年增长29.4%,是初期运行的4倍。
水资源利用效益。三峡工程建成后,经水库调节,增加了长江枯水期流量,改善了长江中下游航运和用水条件,三峡水库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库。
库区生态环境主抓水土流失
记者: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在维护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等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围绕保护三峡水库水质、维护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目标,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建设水库周边100米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带。
到2020年,库区及相关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三峡水库入库断面和库区干流控制断面主要水质指标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水库支流“水华”得到全面控制;库区城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90%以上,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库区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55%以上。
着眼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建设
记者: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确保三峡工程持续发挥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将如何构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长效机制?
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着眼于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建设,对影响较大的滑坡崩塌和危岩体、不稳定库岸(塌岸)、高切坡实施工程治理;对其他滑坡、崩塌、危岩体、塌岸的影响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并综合考虑避险搬迁群众就业能力、环境容量、产业吸纳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尊重避险搬迁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稳妥地实施转移安置。
三峡补水 长江宜宾段水位4天涨1米
:何文宗
四川水力发电网
来自:华西都市报
长江宜宾段水位上涨
“水位上涨好明显,一定要注意安全。”昨日,不少宜宾市民都在彼此提醒。受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量加大的影响,长江航道宜宾段的水位近日正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记者昨日从宜宾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长江宜宾航道局了解到,今年5月初长江宜宾航道水位在0.7米至2米区间徘徊,现已回升到3米以上,能满足2000吨级船舶昼夜通航。同时,随着三江(岷江、金沙江、长江)水位的显著上涨,宜宾防汛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水位:已淹没全部河滩
记者昨日了解到,近段时间以来,长江上游来水偏少,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旱情,岷江、金沙江以及长江宜宾段的降水也较往年偏少或推迟。但近几天,宜宾市民明显发现,平日可以亲水的河滩,现在水位明显上涨。
记者在宜宾合江门地表广场下的河滩看到,岷江江水已经淹没全部河滩,水位相对上周有明显上涨。岷江与金沙江合流后,长江口的水流变得十分湍急。
“上周我们都在最下面钓鱼,现在水涨了,我们只有到这上面了。”一名垂钓爱好者介绍。记者留意到,金沙江的江水已经漫过合江门下方的台阶,在合江门下方几位钓鱼的老人不得不站在更上面的一个台阶,原本在河滩边营业的茶桌也被迫向高处挪动。
航运:2000吨级船舶可通行
长江宜宾航道局相关负责人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航道水位是衡量船舶通行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行持续低水位给长江航道的维护带来了很大压力。
据了解,随着旱情的持续,在三峡水电站向长江中下游补水的同时,长江上游的二滩等水电站也加大了向中下游的补水量。
“下泄流量从以前的5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了1000立方米每秒,增加了1倍左右,长江宜宾段的水位近4天上升了1.1米左右。”与此同时,长江宜宾航道局加强了水位探测,密切关注水位的变化,加强夜航检查,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航道畅通。
据了解,5月30日早上8时左右,长江宜宾段水位恢复到3.2米,按照目前的航道维持水深能确保2000吨级船舶顺利通行。
防汛:24小时监控水位
宜宾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春来介绍:“我们现在加强了防汛检查工作,加大对河面沙石堆、违章建筑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勒令整改;加强河道治理,主要是禁采降噪和清理障碍,确保汛期河道的安全。”
李主任介绍,6月1日起,就进入了24小时监控,宜宾各大江河进入“禁采”期间,这主要是出于对过往船只安全的考虑;另外六月初又是中、高考期间,防噪也是禁采工作主要考虑方面之一。
发改委:适时启动有序用电方案 绝不许拉限居民电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6月01日 17:03
中新网6月1日电 发改委今日表示,煤电油气稳定供应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采取综合性措施,增加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适当调整部分地区工业用电价格,努力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确保顺利迎峰度夏。
发改委在阐述当前煤电油气供需形势时指出,要加强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气供需矛盾。
首先,要挖掘潜力增加电力供应。督促火电企业做好电煤采购和储存,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减少非计划停运。充分利用水电、风电资源,争取多发电;组织好燃气机组顶峰发电。督促电网企业科学制定运行方式,组织好跨区跨省输电,确保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紧急状态下的互相支援,满足用电需要。
其次,努力增加煤炭有效供应。督促产煤地区、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生产,保障电煤稳定供应。鼓励增加煤炭进口。对限制煤炭正常流通的做法坚决予以纠正。加强对重点电煤合同履行情况的督促考核,提高兑现率。对电煤库存偏低电厂组织抢运。
同时,要做好成品油天然气稳定供应。协调重点石油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增加资源供应,切实保障“三夏”、抗旱等农业生产及其他重点用油需求。强化进出口调节。规范市场销售,严禁囤积惜售、擅自提价等违法行为。统筹天然气资源平衡,加强应急调度,保障合理供应。
另外,发改委还表示,要加大能源需求侧管理力度。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科学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并适时启动。坚持有保有限,确保居民生活、重点领域用电,绝不允许拉限居民生活用电;严格违规项目和过度扩张的高耗能企业用电,压减不合理需求,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中新网能源频道)
部分地区煤电油供应趋紧 发改委详解三方面原因
中国新闻网2011年06月01日 17:14
中新网6月1日电 当前,局部地区煤电油供应趋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发改委今日在阐述当前煤电油气供需形势时指出,当前局部地区供需形势趋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些地区经济增速偏快,特别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因素,也有煤炭进口下滑、来水偏枯等原因。
首先,部分地区经济增速偏快使能源需求快速增加。一季度,全国有28个省份公布的GDP增长达到两位数,也大都超过了本级人大会议批准的今年预期增速。前4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有21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7个省份的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12.4%的平均水平,14个省份增速超过14%。
同时,一些高耗能行业过度发展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前4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0.4个百分点。4月份,建材、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3.9%,分别比全国工业平均增速高4.7个和0.5个百分点。当月粗钢产量5903万吨,增长7.1%;水泥、平板玻璃、烧碱、乙烯、甲醇等产量增幅都在20%以上。
另外,进口减少和自然因素影响国内资源平衡也是原因之一。据发改委消息,今年以来,国际煤炭、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进口煤价格高于国内价格100元/吨左右,直接导致前4个月煤炭净进口量同比减少1356万吨;4月份进口原油同比增长仅1.6%,增速比1-3月回落10.3个百分点。华中、西南地区来水偏晚,水电大幅减发,影响了水电比重较大地区的电力供应。
发改委在文章中表示,今年以来,在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国内通胀预期增强、一些煤炭主产区正在进行资源整合、火电企业经营困难的形势下,能源生产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供应保障已经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仍出现了部分地区煤电油供应趋紧问题。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过多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的问题突出。
(中新网能源频道)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