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田松:低碳不可能拯救工业文明

田松 · 2010-08-08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低碳不可能拯救工业文明

发表于《绿叶》2010年 第6期,pp61-65,发表时题为:“低碳不可能拯救工业文明”,文中的黑体及分段为编辑所加,特此致谢。

 

“低碳”的尴尬和误区

——我们需要方向性的改变

田松

 

 

“低碳”这两个字现在热起来了。

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人都在琢磨问题的根源,再开出药方。所谓低碳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由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生物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寄生于生物圈中的人类文明也将遭受没顶之灾。究其根源,则在于导致了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则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我们当下的工业文明,是建立化石燃料(煤炭和石油)的大量燃烧之上的。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就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氧化碳。所以减少碳排放,就是 拯救人类的仙方妙法,也是人类可以为生物圈做出的贡献。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在少量、更少量碳排放的基础上生活,就叫做“低碳”。从碳的角度出发,最直接 的反应就是寻找少排放碳或者不排放碳的替代性能源,或美其名曰“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逐一被人寄以厚望。当然,除了开源之外,还要节流。 大家想出各种节约能源的方法,顺手一搜,就能发现低碳生活多少条之类的行为准则:比如人走灯灭,比如多坐公交少乘出租,比如不用少用塑料袋,如此等等,大 多是给勤俭节约的老传统戴上一个“低碳”的新帽子,隆重推出。如果说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倡导素食可算上一个。作为一个有五年素龄的素食者,我当然要表示赞成。

然而,总体来说,对于五花八门的低碳法门,我虽然不表示反对,也不觉得能够起多大的作用。甚至,我认为我们关于低碳的讨论存在方向性的偏差。其一,在观念的层面上,大多数“低 碳”策略,都试图保留工业文明的整体框架,只在局部进行修修补补得的调整,对于当下的生态危机,便如扬汤止沸,注定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其二,在操作性的 层面上,大多“低碳”条款都有避重就轻的嫌疑,即把社会结构层面上的问题,转化为个人行为或者道德问题,则如缘木求鱼,隔靴搔痒。

 

 

在我看来,用“低碳”这个药方来拯救工业文明是不可能的。因为工业文明的整体理念,与“低碳”有着根本性的冲突。所谓“低碳经济”,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如果经济是 中心词,“低碳”就注定是做不到的;而如果“低碳”是中心词,经济则是不必要的。对于人类的未来,对于文明的方向,我们当下的理念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我 们依然强调发展,强调进步,强调GDP,把提高经济指标当作全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一旦经济低迷,从上到下都感到恐慌,迫不及待地让“经 济”“发展”起来。出口不行,就拉动内需;没有内需,就刺激内需。刺激内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老百姓去买本来不想买的东西。而另一方面,我们有强调节能 减排,强调“低碳”。只要我们把“低碳”的条文与拉动内需的举措做个对比,就会发现,它们几乎都是拧着的。比如,按照“低碳”的原则,生活要简朴,能不买 私家车,就尽量不买。但是按照拉动内需的原则,恨不得劝人们每家买上八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为 什么我们可以在都市的街头喝一瓶矿泉水》(《博览群书》,2006年第一期),我问了一个印象派画家高更提出过的问题:它是什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把矿泉水当作一个象征,象征着都市文明里的一切。手机、电视、空调、电脑,立交桥、隔离墩、摩天大楼,对于所有这些东西,如果我们追溯它们的来源,追到头儿,就会发 现,它们必然来自矿藏(包括煤炭和石油)、森林和天然水体;再追问它们用过之后,到哪儿去?则会发现它们必然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我把垃圾做广义的理 解,除了通常所指的固态的垃圾,还包括液态的废水,气态的废气,以及纯粹的耗散热(能量转化的终极形态是热)。从这个角度看,大家视为大敌的二氧化碳只是各种垃圾之中很少的一部分。所有的经济活动,无论是第几产业,归根结底,都会落实到实物上去,归根结底,都会把大自然中的物质和能量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 ——这是当下经济活动中所必然涉及的物质和能量转化链条。任何一种新的发明,都会加速这个链条的运转。比如手机,现在几乎人手一台,为此,我们需要开矿 山,需要使用能源,需要利用清水,而在手机废弃之后,则成为废物,变成垃圾,成为巨大的污染源。早有专家预测,十年前的手机电池,很快就成为环境的巨大威胁。每一轮全社会的手机升级,从照相、彩信到上网,从3G到4G,都会导致新一轮的开矿山,耗能源,污清水,而后成为新的垃圾。然而,所有这些科技发明和经济活动,在我们当下的文明体制中,都是被鼓励的,被赞美的。

当下人们的观念中,还有一种巨大的误区,我称之为能源信仰。即相信,能源是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物质;即相信,只要有足够的 能源,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切物质性的问题,包括垃圾问题。也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开发新能源,才成为当下火热的经济热点。人们相信,存在一种“清洁的”能源,这种能源不排放“碳”,甚至不产生任何污染。而只要有足够这样的清洁能 源,我们当下的工业文明既可以延续并且发展,又不产生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首先,在技术上,清洁能源是不可能的。我曾专门写过文 章《清洁能源不清洁》(《新知客》,2008年第三期),我强调,能源的清洁与否不在于我们使用了哪一种类型的能源,而在于我们使用了多少。人 类每天应该使用的能源存在一个上限,一旦超过了这个上限,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能源,都是不清洁的,都是注定要导致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的。而在能源使用总量很低的情况下,即使是直接烧木材,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比如“刀耕火种”的民族,我们直觉地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会破坏环境,但是人类学家看到的却是:一面刀耕 火种,一面青山常绿。其次,我可以假设这种清洁的能源存在,并且真的被我们开发出来,源源不断,而问题在于,我们要用这些能源做什么?用来发展经济?如前 所述,那必然加速从自然到垃圾的经济链条的运转。无穷多的能源,会使得这个链条的转动无比迅速!所以,无穷多的“清洁”能源的出现,将是人类的灾难,而不 是福音。

我们现在最需要解决的不是能源问题,而是垃圾问题。以往人们认为,垃圾问题只是枝梢末节问题,是技术问题,并且终究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解决,所以无需担心。但是在我看来,垃 圾(广义的)问题是比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更严重的战略问题。而且,垃圾问题也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解决。对此,我曾利用热力学定律加以论证 (《第三类永动机》,博览群书,2007年第九期)。不过,在此,我更愿意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论证。这种论证方式更直接,更容易为不懂科学的 普通人所理解。如下:我们当下的科学技术水平,比二十年前要高得多,但是显然,我们的垃圾问题并不比二十年前弱,而是比二十年前严重;那么同样,二十年后 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会比现在要高得多,则二十年后的垃圾问题,怎么可能会比今天轻,而不是比今天更严重呢!我不否认个别技术的进步会大大地解决某一种垃圾的 回收再利用问题,但是整体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垃圾问题更加严重。越是高端的技术,所导致的垃圾问题越严重。很多人期待纳米技术能够解决污水问题,我则相 信,这种技术即使能使污水变清,而本身所导致的生态问题,必然是得不偿失的。我把2009年看作是中国的垃圾年,在这一年里, 中国的垃圾问题全面爆发,从年初到年尾,垃圾问题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报纸的版面。我们未来的垃圾问题,将会更加严峻!

 

 

对于科学及其技术的信赖,是工业文明又一个常见的意识形态。我们过多地依靠科学,科学家也常常许诺,他们将会发明某种新的技术,解决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某一个问题。然而,诡异的是,当下我们所面临的这个问题,常常是他们以前发明的为了解决别的问题的 技术所导致的。因为我们当下付诸应用的科学和技术,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着根本性的冲突。把我们的文明建立在未来的可能的技术上,是一场豪赌。我们生活在日益复杂的技术之上,就像杂技中摞椅子,椅子越垒越高,椅子之上的生活越来越危险,而我们 的腰上却没有保险绳,能够保证我们在椅子坍塌的时候,安全着陆。而椅子的坍塌,是早晚的事儿。

因而,在当下的工业文明框架内部,“低碳”的理念充满着尴尬和误区。如前所述,如果把开发“清洁”能源作为实行“低碳”的措施,必然是南辕北辙。因为整个社会结构、整个文明理念是“高碳”的,无论用什么能源来驱动,都不可能有“低碳”的结果。而如果把减少能源的使用作为减排的手段,则这种措施又是与工业文明本身强调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相违背的。所以在实践中,是难以操作的。

所以“低碳”的讨论焦 点,很容易就滑向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把社会结构、国家制度层面上的问题,转化为每一个“个人”的行为方式问题或者道德问题。各种“低碳”生活原则都试图教育人们,怎样怎样就可以拯救地球。然而,当整个社会体系、整个文明框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有多少个个人主动实行“低碳”原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举例而言,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人走灯灭,自然可以节约一定的能源,而问题在于,我们节约出来的能源,会用到哪儿去?最近几年不断有消息说,杭州、重庆、 济南等大城市在夏天举办冰雕展览,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角度来说,当然会受到社会体系各个方面的支持。但是,这种活动所耗费的能源我们要用多长时间才节约 出来?大都市里整夜闪亮的广告霓虹灯,当然也是符合经济原则的,又要耗费多少能源?这样追下去,就会发现,相对于整个社会结构所鼓励所支持的这些能源消耗而言,我们从个人生活节约出来的能源,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最关键的是,在当下的社会结构中,开发能源具有天然的正义性与合理性,这被视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需!能源一旦开发出来,总是要用的!

再如塑料袋。即使我们每一个个人都不使用塑料袋,但是,我们从布袋子里掏出来的每一件商品上,却都打着密密麻麻的塑料包装!这种情况下,相信我们一个个“个人”节约出来的塑料袋对于环境能有实质性的贡献,岂不是太傻太天真了。

然而,这种避开对社会整体进行批评和反思,把矛头指向个体生活的讨论,是阻力最小的,也是最容易获得道德优越感的;同时,也是最麻痹人、最有欺骗性的。在我们陷入哪些行为方式更 加“低碳”的讨论时,在我们为践行“低碳”条款而洋洋自得时,我们会忽视真正的目标。而且,我们个人的“低碳”生活,常常会使得整个社会的“高碳”生活运行得更加顺畅。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反对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低碳”原则。我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尽可能地少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乘公共汽车……我把这些作为一种姿态,一种象征——那种依靠科学从而天降的方便舒适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一个个个人的“低碳”生活,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实行 “低碳”生活,真的想要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是对整个文明进行全面的反思,促使整个文明结构有方向性的改变。

 

人类需要及时转向一种新 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否则,人类文明将会在很短时间内彻底灭亡。然而,生态文明不是工业文明的延续,不可能通过对工业文明的修修补补而轻易到来。生态文明的建立,需要我们对工业文明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批判。

我们需要一个整体的方向性的改变。

 

 

 

2010年6月13日

北京 向阳小院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2. 这是一股妖风
  3.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4.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5. 文革期间“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考证
  6.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7.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8.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9.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10.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这是一股妖风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