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治史护国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11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历史虚无主义评析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历史研究》编委会主任高翔出席并讲话。
与会学者围绕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认识误区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等问题,就如何治史护国、拒绝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深入研讨。
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政治思潮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当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评析,是关系到中国史学健康发展和当前意识形态的重要问题,更关系到历史走向问题。
长久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从未远离学术视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打着“还原历史”、“重评中国近代史”的旗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历史选择论”为指导,用转换历史主题、假设历史事实,甚至伪造史料等手段,虚构出“告别革命”、“范式转换”等命题。尽管以往对其的批判取得很大成就,但近年来,该思潮又以“学术研究”、“理论创新”的面目卷土重来,并呈现出新特点。
高翔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史学研究为名,并非是从事单纯的学术讨论,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思潮,企图从根本上颠覆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要改变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任其继续蔓延下去,必会造成破坏性的历史后果,不但会改变史学的学术生态,而且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
高翔强调,卷入这种思潮的有史学界的研究者,但绝大多数是史学领域以外的人。学术界内部围绕史学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是正常的,学术切磋和砥砺是有必要的。但是,不遵循学术规范,肆意歪曲历史史实,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鼓吹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典型特征。从整体看,历史虚无主义妄图通过否定中华五千年历史优秀文化,否定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传统;通过否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通过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实合法性、理论和实践的合法性。其用精心挑选的历史碎片,歪曲篡改历史,并呈现与后现代思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合流趋势,其危害性需要警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表示,在学术研究中,当前这股思潮的突出表现是质疑和淡化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地位,甚至直接指责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由于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体系看起来非常完整,逻辑很清晰,有“思想”,有“内容”,有“条理”,更具隐蔽性、迷惑性和渗透性。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在史学研究中的问题表现十分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宋月红表示,历史虚无主义表现为,从史料到史观、从历史本题到历史理论,任意打扮历史、撇开历史条件渲染历史上发生的失误与错误,碎片化消解、歪曲历史的主题与本质,颠覆历史常识常理,混淆颠倒历史是非,从历史领域与唯物史观争夺舆论导向和话语权,并向社会推行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我们需要长期警惕并与之较量和斗争。
需了解深刻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渊源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流派,是社会在急剧动荡变动中产生的一种思潮和倾向,如何看待它,就需要了解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社会原因。从客观来讲,一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急剧的经济、社会、政治、对外关系的变迁,导致文化和阶层利益多元化,加上市场经济不成熟条件下的拜金主义盛行,必然会在意识形态上有所反映,于是有些文化人和学者为了个人利益,把学术和知识当作牟利的手段。二是快速的信息化使个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大大增加,成本降低,教育的普及使得历史学的门槛也随之降低,这就难免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状况。
从主观来讲,武力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制度到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都产生巨大冲击,而中国这种影响和发展势头还在进一步扩大,这在主观上导致了西方政治家、理论家出于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需要,产生了从文化上对中国的遏制,要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这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中没有硝烟的战争。与此同时,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历史高度重视的情结,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都进入了历史学领域中,把自己知道的历史细节和认为的历史真相拿出来“晒一晒”,但由于缺乏历史专业的训练和对历史整体的把握,经常表现为知识和判断的片面性和碎片化;另一类人则出于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中地位和遭遇的不满,往往借古讽今或发泄情绪,结果在不少历史问题上爱走极端,喜欢挖掘和宣传负面史实,以达到引人关注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逐渐影响到历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阐释,后现代主义史学的观念中,历史不过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没有内在联系的“事件”的堆积,通过解构宏大叙事去碎化历史,用颠覆的方法去否定一切,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否认历史规律的客观存在,这与唯物史观观察历史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理论、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价值判断上,都有后现代思潮的语言,也是后现代史学的标本之一。
学者们表示,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反对人民革命、反对共产党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上,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有高度的观点趋同性。
坚持唯物史观观察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对于如何识别和应对历史虚无主义,高翔指出,当前要加强史学理论建设,真正完整掌握唯物史观,才可以不断开辟新境界,要加强科研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唯物史观的训练,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史学,并不断开辟新领域推向前进;史学家要抱着高度敏感的态度,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丰富和创新。
“一个民族如果完全没有宏大叙事,只有鸡零狗碎的研究,这个民族的学术就没有思想和灵魂,不可能和国际学术界展开平等的有尊严的对话。现在历史学研究太细碎,总认为研究所有的历史事例就能发现历史规律,这其实是误区。16世纪后人类历史的重大问题几乎都能找到充分的资料证明它是合理的,也能找到充分的资料证明它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驾驭历史和解释历史,希望历史学界在保持实证分析传统的同时,更多地还要进行理论概括和驾驭,上升到哲学层次进行思考。”高翔强调。
卜宪群也提出,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来观察历史;要加强学理研究,科学地辨明真理;要树立为人民研究历史的精神。谈到唯物史观,他阐释到,唯物史观观察历史的方法与后现代思潮是截然不同的。唯物史观揭示出的历史不能任意选择的科学原理告诉我们,要从历史发展的全部真实情形出发去解释历史,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科学观点,来分析研究和观察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就无处遁形。
武力表示,当前我们还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提高历史学工的职业道德和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深入探讨,既拨乱反正,也要进行细节研究,充分发挥历史学存史、资政、育人、护国的作用。二是要进行历史学科学性和世界观方法论的普及教育,使民众认知历史的能力与关注历史的热情和信息化相匹配。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