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厌旧和怀旧恋旧
宋公明
喜新厌旧,也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在少不更事的年纪。例如小时候哭着闹着想要的玩具,等真的到手,不到三天就玩厌了。有人对配偶也喜新厌旧,经常要换。当然,这首先要有条件,就是身价要看涨,否则就不是你换别人,而是别人换你了。例如陈士美,地位一变,老婆也就要换了。这类人物,过去是受批判的,现在似乎也要平反了。
不过人也会怀旧恋旧,特别是上了点年纪之后。看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曾经使用过的物品,甚到听到儿时听过唱过的歌曲,都会从唤起种种回忆,产生种种感慨。有人对用过的物品,总是舍不得丢掉。明知已经没有用了,放在家里还占个地方,而且也不可能成为文物古董,但是还舍不得扔。这不是因为别的,就是恋旧。
据说,毛泽东也是个很恋旧的人,他使用的物品,即使坏了,也要修修补补继续使用,不肯丢弃。对身边同志战友,感情就更深了。他对调动工作的卫士离开,总是恋恋不舍,而且永不忘怀。
然而毛泽东虽然恋旧,但是决不守旧保守,而是对年青一代满怀希望和期待,对新生事物总是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当红军还在用大刀长矛作战的时候,他就开始着手组建空军了。当国家刚刚建立不久,他就把最原子弹人造卫星列入议事日程,并且很快取得举世震惊的成果。他提倡年青人要敢想敢说敢干,他总是支持向旧事物和权威挑战,特别喜欢新生事物。当然,年青人干的事,并不总是对的。没有见过的事物,也不一定就是新的。这就需要有火眼金睛来识别。应当喜社会主义之新,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之旧,而不是相反。
当新生事物刚处于萌芽状态时,并不具有强大的优势,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加以扶持,则很有可遭受挫折。然而新生事总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遭受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但是最终的结果,仍然是新的战胜旧的,先进的战胜落后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所转移的。
当汽车刚出现时,远不如现在这样舒适快捷安全,在很多情况下,还不如马车。但是汽车最终还是战胜了马车。当有声电影刚出现时,声音和画面不同步,电影大师卓别林曾大加嘲讽,并顽强地用无声片来对抗,但是最终还是有声电影一统了天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奴隶主义社会到封建主义社会,又从封建主义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经历过新旧交替的激烈斗争,最终都是新的战胜了旧的,先进的战胜了落后的。而资本主义社会也必然要被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取代,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的进化是极为复杂艰难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曾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是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封建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本质上,仍然是私有制。所以资产阶级革命往往是不彻底的。英国,日本,瑞典等一大批国家仍然是王国,保留着君主制的残余。而社会主义要从根本上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能不遭到一切私有制势力的反抗,而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又必然带着很多不完善之处。因此社会主义革命必然要经历反复的斗争洗礼。如果说,幼稚的巴黎公社都得到马克思的热情讴歌,那么显示了巨大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在挫折的失败中走向胜利,这一点连一些有识的资产阶级都不怀疑了。
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如中国的农村的合作化一样,并不哪一个人想出来的,而是农民自己的创造。早在封建社会,自耕农就有帮工变工的做法,到了根据地时期,已经有变工队和互助组出现。解放后,互助组又向着合作社方向发展,后来又过渡到人民公社。对于这样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新生事物,是鼓励支持还是抓住其中的缺点问题加以反对?这就是对待新生事物的两种不同态度。
如果不会开汽车,那么汽车还不如马车管用,甚至连扁担都不如。那么是不是就倒回去用扁担呢?那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进步了。农村的合作化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这是不奇怪的。如果倒退回去单干,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从根本上说,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小岗村的实践是不是已经证明了这个真理?
社会的发展,走着曲折的道路。把沿袭了几千年的个体农业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当成法宝,这是创新吗?把资本主义对付劳动人民的办法硬搬到中国来强加于人民头上,这是改革吗?有人把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称为怀旧,在对待社会主义这个新生事物上,到底谁在怀封建主义之旧?谁在怀资本主义之旧?
2010-7-19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