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主导了30年了,能不能让老百姓主导一次改革?
原载:人民网
过去30年改革,一路被精英主导着,好坏成败暂不去论,公平起见,接下来的改革,能不能让老百姓主导一次?
比如工厂改制,让工人自己说话。
比如农村建设,让农民自己说话。
比如城市民生问题,让城市贫民、边缘人自己说话。
比如教育问题,让学生、父母们说话。
比如下岗问题,让下岗工人自己说话。
比如交通法规制定,让司机有权力说话参与制定。
比如住房,比如就业,比如。。。。让各阶层自己起来说。
不用要求张口闭口这理论那经典,就让老百姓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
现在通讯手段这么发达,实现这样的“民意大汇总”并不难。
执政者应该改变一个观念:不要以为人聚集在一起就有“闹事可能”,就是破坏稳定。 平时有意见没地方说,突然碰到点什么事触动大家,几千人聚到一个地方,群情激奋,小事也会变大事。 如果平时很多可以说话的地方,碰到点事,几千人分散到几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一个地方聚上几十人,大家像平时一样说说谈谈,发泄发泄,议论一番,大事也就变小事了。
如果我是洛阳市委书记,我就全市每方圆5公里建个毛泽东思想宣传站,不用都跑到一个广场,老年人来回还不方便,建的多了,就近参加就行。学了毛泽东思想就一定跟洛阳政府对立吗? 没有自信、心里有鬼的人才会这么想。
任何东西,“遍地”了,就没“集中爆发”危险了,反而容易走向冷静、秩序。这也是我前几天“像盖教堂一样,遍地盖大字报馆”的理论根据之一。
因此,文革那种“遍地大字报、大批斗”,抛开被批被斗者对错不说,只是那种“遍地群众运动”的技术设想,是非常科学的,如果能巩固坚持下来,走向制度化,中国将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当年没做到,也没什么惋惜遗憾,只要认识到它的价值,现在思考实践起来也不晚。
鉴于现在各大中小城市甚至一些乡镇,热衷建各样“广场”,其实完全可以把这些广场用来做“议事广场”,不议事时仍然是活动广场歌舞升平。农村,每村也至少建一个类似功能的馆(少占地)。 所有“议事”场馆,应该一律政府出资装备音响、演讲等设备及大字报展板。
广建这样的场馆,还能解决就业问题。没工作的大学生、失业人员等,中央政府统统招进来做为各地“社会工”,负责场、馆的组织、议事记录呈送,等工作。只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培训下法律常识,就可以上岗了,年龄不限,下岗、失业者、退伍军人、残疾人优先,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大字报或议事场馆不仅要多建,而且开会一定要频繁。30年开次会,跟3天开次会,前者激烈程度明显会大大高于后者。
政府拿出钱来,因陋就简广建“议事广场”或者“大字报馆”,从执政角度说,一举好几得:1。人民有地方说话讲理,缓解矛盾,维稳成本极大的降低,甚至“维稳”一词可以从此走进历史了; 2。人民主人公地位得到巩固,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实现,反过来更支持拥护政府,加强了政府执政能力也提升了政府公信力;3。社会政通人和,国家充满力量;4。全社会集体走向秩序、理性、文明;5。民意抓的准,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相同的钱,如若发到人头,杯水车薪。可如果用来建造人民参政议政的场、馆,则是长久的惠泽。
随着贫富加大,矛盾激化、民主诉求增多、老百姓参政议政愿望会越发强烈。精英专家一言堂,既不民主,也更不能体现共和国的根本 --- 人民当家作主。什么样的渠道和方式最便于人民群众? 建这样大字报馆或议政广场不妨是个选择。 要建就一定要“遍地”,这是来自文革的启发 --- 即方便群众说话,更是稳定的基础。叶子常沐浴阳光,大树才能长得茁壮。
过去30年的改革,是精英们终身制、一言堂的改革。 要说“深化”,就应该先打破这种“终身制、一言堂”,把改革的主导权交给老百姓。先明确老百姓主导,并提供相应平台手段,再来说改什么,怎么改?
其实真要想做,技术上实现起来并没多大困难。共产党当年可以一夜扫除黄赌毒,现在也可以迅速实现、做好全民参政议政。老百姓素质一点都不低,给老百姓说话的权利和机会,百姓会珍惜,知道怎么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即使自己知识不够,有了参政议政权力的老百姓也会激发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去学习提高,谁不愿意让自己进步?也不用担心有人捣乱,我相信,某功民运蒋粉如果敢在这样的人民议事场所抹黑毛主席和共产党,他们很快就会被老百姓赶出去,人心绝大多数还是正统的,只要“正统们”别让老百姓彻底失望。
寒梅
2010.7.31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