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有网友转贴了一篇奇文《没有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喝西北风?》,文章末尾介绍:“谢作诗,经济学博士(后),浙江财经学院教授,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说实话,本网友看到这个介绍的时候,有点不敢相信,于是就动手搜了一下,在该博导教授的网易博客里真的发现了这篇昨天下午发出的“旧文新读”奇文《没有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喝西北风》。全文附在本帖的最后。
顺便说一句:该教授在博客里的自我介绍是“四川剑阁人,经济学博士(后),浙江财经学院教授,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育经济学。E-mail:[email protected]”。按照一般的情况,该教授应该是辽宁大学的教授和辽宁大学的博导,同时在浙江财经学院作兼职教授。如果方舟子先生看到这个自我介绍,可能又会追问:究竟是哪个学校的教授、博导?每年各在两个学校工作多长时间?不过本网友不是方舟子先生,就不追问这些问题了。
对这位博导教授提出的“贸易顺差养老论”,本网友简评如下:
1)巨额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一直被诟病,此前的主流经济学家们一直沿用“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有稳定国内金融的作用”来证明其必要性,如今这位“年轻”的博导教授提出“贸易顺差养老论”,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2)“贸易顺差养老论”是以整个国家为对象的,应用到每个人的头上,那就是“每个人退休后只靠个人以前的储蓄养老”,那么还要“养老保险”干什么?
3)“退休金”也该统统取消了。建议首先取消这位博导教授的“退休金”,反正他“身强力壮的时候”已经做了足够的“储蓄”来“以备老来之用”了嘛。
4)经济学教授写文章,全文不见一个经济数据,这恐怕是很少见的,为什么不列出“贸易顺差”的经济数据来分析和支持“贸易顺差养老论”?
5)看看《中国日报》报道《中国2010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 贸易顺差减少》就知道了:“我国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大家可以去搜一下近十年的贸易顺差,看看加起来总共究竟有多少亿美元?年均多少亿美元?先不考虑美元贬值以及究竟能买到多少东西的问题,直接按100%能买到东西来算,能供多少亿老人吃多少年?指望靠它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是不是近似等于“喝西北风”?
6)教授最后质问“如果这些年的货币发行正好等于外汇占款,那么可以说通货膨胀是因为贸易顺差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起。做个减法好了,看看这些年的货币发行与外汇占款的差额是等于零,还是大于零?”,看起来是把“贸易顺差”等同于“外汇占款”了,须知“外汇储备增量”并不等于“贸易顺差”,要不然也不会出现2010年外汇储备增长4481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只有1831亿美元了。
7)至于教授痛斥的那种把国内通货膨胀简单地归罪于“贸易顺差”的做法,确实是不对的,应该归罪于“货币超量发行”和“巨额出口总额”。不过,对于国内通胀的“贡献”,出口是相同数值的国内货币增发量的两倍。道理很简单:直接增发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人民币,只是增加了同样数量的国内货币总量;而出口1000亿美元的国内商品到外国,不但使国内减少了1000亿美元的商品,同时还必须增发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人民币。
附:《没有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喝西北风》
没有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喝西北风旧文新读 2011-02-27 15:40:10 阅读1235 评论7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一个人,身强力壮的时候是要做些储蓄以备老来之用的。在一个人口结构正常稳定的社会里,中青年人储蓄,老年人、青少年消费,储蓄和消费始终是协调的。这样的社会,不需要借助国际社会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可以追求国际收支平衡,可以追求贸易平衡。
但是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不是正常稳定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在一段时期内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大幅增加。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增加,意味着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相对下降。加之存在人口短时期猛增之后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社会少儿抚养比远低于正常水平。在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必然呈显著的青壮年特征,必然在整体上呈现储蓄大于投资的局面。作为国家整体,储蓄大于投资就要表现为贸易顺差。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经济是不可能靠自身维持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的。
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就处在这样的时期。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在这样的时期。
今天,我们享受人口红利愈大;未来,老龄化问题也会愈严重。那个时候,我们的消费率自然会上升,储蓄率自然会下降,经济的储蓄就会小于投资,贸易收支一定会呈现逆差的。
不否认,我们的贸易顺差有政策扭曲所致的成分,可能成分还不小。但是知道吗,基本上,这是一个享受巨大人口红利、呈显著的青壮年特征的国家在进行储蓄。储蓄,是为了应对未来老龄化的到来。我们获得了贸易顺差,拿它做国外投资,投资收益可以为我们在老龄化时代支付贸易逆差。当然,有了贸易顺差,不意味着我们就能用好贸易顺差,投资并不总是赚钱的。但谁来使用,如何使用贸易顺差,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能因为我们使用不好贸易顺差,就说贸易顺差本身不好。我们拥有的是众多的人口,但是人口本身是不能储藏的,今天人口是资产,可以创造收入,五十年过后,同样的人口还是资产吗?还能创造收入吗?
我不是重商主义者,更不是葛朗台式的守财奴,但我反对简单的平衡国际收支的主张,反对简单的平衡贸易收支的主张。尤其反对的,是用汇率来平衡中国的国际收支和贸易收支。
试问: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是每年一平衡,还是十年一平衡?又或者是三十年一平衡?一个人当然不能永远负债,也不会永远借别人钱的,但预算的平衡可以不必局限于特定年份,而是可以以一生来考虑。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也要在更宽泛的视野里来看待。教科书强调国际收支平衡,但教科书不是为爆炸式增长,而后又强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而写的。起点不平衡,终点怎么可以平衡?那样的平衡本质上岂不反而是不平衡了?
毛主席讲:“人屎可以喂狗,狗屎可以肥田。教条主义呢,既不能喂狗,又不能肥田,狗屎不如。”倘若教条主义仅仅是狗屎不如,倒也没有什么,问题是如用其指导中国的经济实践,未来人民就得喝西北风去。是的,没有今天的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只能喝西北风。
教条主义可恨,别有用心可怕,而推卸责任则是无耻了。应该放弃鼓励出口的各种扭曲性政策,更应该取消进口壁垒,放开进口,但是绝对不可以采用限制出口的办法来平衡贸易收支。尤其不要把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的帐算到贸易顺差上去。负一点责任好不好。如果这些年的货币发行正好等于外汇占款,那么可以说通货膨胀是因为贸易顺差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起。做个减法好了,看看这些年的货币发行与外汇占款的差额是等于零,还是大于零?#bBsOtHeR&!!000#oLdDaTa&!!楼下有网友转贴了一篇奇文《没有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喝西北风?》,文章末尾介绍:“谢作诗,经济学博士(后),浙江财经学院教授,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说实话,本网友看到这个介绍的时候,有点不敢相信,于是就动手搜了一下,在该博导教授的网易博客里真的发现了这篇昨天下午发出的“旧文新读”奇文《没有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喝西北风》。全文附在本帖的最后。
顺便说一句:该教授在博客里的自我介绍是“四川剑阁人,经济学博士(后),浙江财经学院教授,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育经济学。E-mail:[email protected]”。按照一般的情况,该教授应该是辽宁大学的教授和辽宁大学的博导,同时在浙江财经学院作兼职教授。如果方舟子先生看到这个自我介绍,可能又会追问:究竟是哪个学校的教授、博导?每年各在两个学校工作多长时间?不过本网友不是方舟子先生,就不追问这些问题了。
对这位博导教授提出的“贸易顺差养老论”,本网友简评如下:
1)巨额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一直被诟病,此前的主流经济学家们一直沿用“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有稳定国内金融的作用”来证明其必要性,如今这位“年轻”的博导教授提出“贸易顺差养老论”,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2)“贸易顺差养老论”是以整个国家为对象的,应用到每个人的头上,那就是“每个人退休后只靠个人以前的储蓄养老”,那么还要“养老保险”干什么?
3)“退休金”也该统统取消了。建议首先取消这位博导教授的“退休金”,反正他“身强力壮的时候”已经做了足够的“储蓄”来“以备老来之用”了嘛。
4)经济学教授写文章,全文不见一个经济数据,这恐怕是很少见的,为什么不列出“贸易顺差”的经济数据来分析和支持“贸易顺差养老论”?
5)看看《中国日报》报道《中国2010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 贸易顺差减少》就知道了:“我国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大家可以去搜一下近十年的贸易顺差,看看加起来总共究竟有多少亿美元?年均多少亿美元?能供多少亿老人吃多少年?指望靠它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是不是近似等于“喝西北风”?
6)教授最后质问“如果这些年的货币发行正好等于外汇占款,那么可以说通货膨胀是因为贸易顺差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起。做个减法好了,看看这些年的货币发行与外汇占款的差额是等于零,还是大于零?”,看起来是把“贸易顺差”等同于“外汇占款”了,须知“外汇储备增量”并不等于“贸易顺差”,要不然也不会出现2010年外汇储备增长4481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只有1831亿美元了。
7)至于教授痛斥的那种把国内通货膨胀简单地归罪于“贸易顺差”的做法,确实是不对的,应该归罪于“货币超量发行”和“巨额出口总额”。不过,对于国内通胀的“贡献”,出口是相同数值的国内货币增发量的两倍。道理很简单:直接增发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人民币,只是增加了同样数量的国内货币总量;而出口1000亿美元的国内商品到外国,不但使国内减少了1000亿美元的商品,同时还必须增发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人民币。
附:《没有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喝西北风》
没有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喝西北风旧文新读 2011-02-27 15:40:10 阅读1235 评论7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一个人,身强力壮的时候是要做些储蓄以备老来之用的。在一个人口结构正常稳定的社会里,中青年人储蓄,老年人、青少年消费,储蓄和消费始终是协调的。这样的社会,不需要借助国际社会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可以追求国际收支平衡,可以追求贸易平衡。
但是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不是正常稳定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在一段时期内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大幅增加。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增加,意味着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相对下降。加之存在人口短时期猛增之后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社会少儿抚养比远低于正常水平。在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必然呈显著的青壮年特征,必然在整体上呈现储蓄大于投资的局面。作为国家整体,储蓄大于投资就要表现为贸易顺差。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经济是不可能靠自身维持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的。
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就处在这样的时期。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处在这样的时期。
今天,我们享受人口红利愈大;未来,老龄化问题也会愈严重。那个时候,我们的消费率自然会上升,储蓄率自然会下降,经济的储蓄就会小于投资,贸易收支一定会呈现逆差的。
不否认,我们的贸易顺差有政策扭曲所致的成分,可能成分还不小。但是知道吗,基本上,这是一个享受巨大人口红利、呈显著的青壮年特征的国家在进行储蓄。储蓄,是为了应对未来老龄化的到来。我们获得了贸易顺差,拿它做国外投资,投资收益可以为我们在老龄化时代支付贸易逆差。当然,有了贸易顺差,不意味着我们就能用好贸易顺差,投资并不总是赚钱的。但谁来使用,如何使用贸易顺差,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能因为我们使用不好贸易顺差,就说贸易顺差本身不好。我们拥有的是众多的人口,但是人口本身是不能储藏的,今天人口是资产,可以创造收入,五十年过后,同样的人口还是资产吗?还能创造收入吗?
我不是重商主义者,更不是葛朗台式的守财奴,但我反对简单的平衡国际收支的主张,反对简单的平衡贸易收支的主张。尤其反对的,是用汇率来平衡中国的国际收支和贸易收支。
试问: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是每年一平衡,还是十年一平衡?又或者是三十年一平衡?一个人当然不能永远负债,也不会永远借别人钱的,但预算的平衡可以不必局限于特定年份,而是可以以一生来考虑。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也要在更宽泛的视野里来看待。教科书强调国际收支平衡,但教科书不是为爆炸式增长,而后又强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而写的。起点不平衡,终点怎么可以平衡?那样的平衡本质上岂不反而是不平衡了?
毛主席讲:“人屎可以喂狗,狗屎可以肥田。教条主义呢,既不能喂狗,又不能肥田,狗屎不如。”倘若教条主义仅仅是狗屎不如,倒也没有什么,问题是如用其指导中国的经济实践,未来人民就得喝西北风去。是的,没有今天的贸易顺差,老龄化时我们只能喝西北风。
教条主义可恨,别有用心可怕,而推卸责任则是无耻了。应该放弃鼓励出口的各种扭曲性政策,更应该取消进口壁垒,放开进口,但是绝对不可以采用限制出口的办法来平衡贸易收支。尤其不要把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的帐算到贸易顺差上去。负一点责任好不好。如果这些年的货币发行正好等于外汇占款,那么可以说通货膨胀是因为贸易顺差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起。做个减法好了,看看这些年的货币发行与外汇占款的差额是等于零,还是大于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