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戴高乐外交路线要付代价
此次突破联合国安理会3月17日1973号决议率先对利比亚进行空袭,从一开始就遭到国际社会一片反对和置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是设立禁飞区的决议,什么时候授权动武了?没有,行动没有任何法理依据。所以面对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和谴责,美、英等国马上表态,先是美国务卿希拉里在巴黎发表讲话,立即声称这次行动不是美国领导的;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莫斯科也表示,美国不是这次行动的领导者,美国只是协助。
欧盟、北约均对行动到底由谁指挥、是否以推翻卡扎菲政权为目标、是否实施“斩首行动”等产生不同意见。最重要的是,果然出现如当初预计的情况:法国最希望尽快结束战事,尽快推翻卡扎菲政权直至除掉卡扎菲本人,但美国不同意,美国希望保留卡扎菲政权和卡扎菲本人不被“斩首”。
各种分歧都说明,率先行动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阻力来自内部,根源还是来自自己,来自对于戴高乐外交路线的改变。
戴高乐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在西方大国中为什么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率先同中国建交?这些政策每一项都是戴高乐外交理论的支柱。但是,这一切,这几年来全部被推翻了。但现在事实怎么样?一个率先突破安理会决议的行动必然证明,戴高乐坚持独立自主而反对企图依靠这些所谓的盟友的政策才是正确的。改变这一路线,肯定有代价。
戴高乐是资产阶级政治家,但他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讲灵活性。他不避社会主义,政治视野是世界的和未来的。他将眼光投向东方是有深刻的原因的。他深刻地感到了欧洲的衰落趋势,与东方建立起和平联系对法国有利,对世界和平有利。所以这位政治家是可以钦佩和令人尊敬的。(2011。3。2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