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些已经成为“共识”的概念
随着中国加入全球化行列,国内形成了一些新的“共识”。所谓共识,就是某判断句被很多人,甚至多数人认为是真。既然这个判断句为真,那么就可以作为大前提来运用,推演出更多的“共识”。贫道比较愚钝和守旧,对这些新形成的共识有些不理解的地方,这里与大家探讨。
“维护中国利益应该是外交事务的出发点”。这显然已经成为中国多数人的共识。这个判断句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意思:过去支援第三世界的做法和所谓国际主义都是不可取的,国际上发生任何事情,都要以对中国最有利出发,赔钱的事儿不干,遭人记恨的事儿不干。
贫道不清楚的是:维护中国利益,是眼前利益呢还是长远利益。似乎现在每次都是在维护眼前利益,很少考虑长远利益。
确实,很多事情现在看起来只有眼前利益,没什么长远利益。比如利比亚离中国十万八千里,利比亚的石油也不供应中国。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只有三四万中国工程人员和做生意人的安全。西方国家就算武装颠覆了利比亚政权,对中国现实利益也没啥影响。于是,中国在利比亚发生内乱后一是撤侨,二是为西方武装干涉利比亚开绿灯。猛一看,中国的做法很合理:非盟、阿盟和西方国家都赞同武装干涉利比亚,联合国的秘书长也很积极,中国如果投反对票,得罪了一大批国家。而利比亚越是打得血呼淋啦,越证明中国及时撤侨的英明。
又如潘基文下令联合国军队和法军武装推翻科特迪瓦阿肯族代表巴博派政府,俄罗斯质疑潘基文越权,中国一句话也没说,大概是因为这个国家与中国关系更小,科特迪瓦人的死活与中国基本上没关系。最主要的是,非盟和欧盟都认为巴博派是坏蛋,中国没必要得罪他们。
这样看来,中国外交原则实际是两条:一是要与主流舆论保持一致;二是尽量维护眼前利益。“维护中国利益应该是外交事务的出发点”实际是虚的。
全球化实际就是美国利益最大化。任何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一个国家如此,全球关系也如此。现在所谓“普世价值”就是“美国认可的价值”,所谓“国际共识”就是“美国人赞同的认识”,这一点连很多西方学者都进行了论述。对于这一点,中国的带路党们解释是:美国政府当然维护美国的利益。
问题在于,虽然中国是个大国,还有核武器,没有人能够像对待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科特迪瓦那样很轻易地武装干涉中国内政。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中国不出乱子,不出现类似利比亚那样的问题。如果到中国出乱子的时候,几个多国集团,这些这盟那盟做一致表示应该进行“人道主义干涉”,即使最终没敢武装干涉,中国政府也将面临像1989年同样的问题,而且一定比那个时候严重。因为现在已经有了国际共识:人权大于主权,国际有权制止某国发生“人道主义灾难”。没人能保障中国不会出现地方势力,一旦混乱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国际几股势力这个支持中国这一地方派系,那个支持另一个地方派系的情况,形成地方割据,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没出现过,而是多次发生,甚至1949年前的近代史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不要以为中国人害怕分裂,不会寻求外国人帮助自己。阿拉伯人仇恨西方殖民者的态度不比中国人轻,到时候照样盼着“国际援助”。况且现在就有那么多带路党呢!
因此,利比亚和科特迪瓦离中国看着远,实际不远。看起来这些地方与中国事务没关系,其实有很大关系。中国的长远利益能否维护,取决于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态度。
第二个是“这是人家选举政治的规则,某某为了支持率这样干的”。西方国家总统为了选票和支持率在国际上做什么事儿,无论有理没理就都有了道理,这也成为中国很多人,甚至多数人的“共识”。因为既然西方票决制度是最合理的制度,那么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是可以容忍甚至值得赞扬的。这也让贫道有些诧异。
说透了,这次各国联军武装干涉利比亚内政,必然原因很少,偶然原因占主导。说必然原因少,就是武装干涉利比亚,让利比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或索马里,对西方阵营整体上并不利,好处肯定小于坏处。因为卡扎菲已经投降西方,就算说过几句不中听的话,并没有实际上的对抗。杀降不武,连李锐都知道这个道理。而非洲情况殖民者很清楚,利比亚最终一定是个乱局,成为滋生基地组织的温床,甚至被基地组织控制。加上西方本来自己的凉粉摊儿还捂不住,战事拖下去的可能很大,等于给已经捉襟见肘的经济添麻烦。连美国都不挑头并且及时退出,德国干脆不参加就清楚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闹出这场事儿呢?说到底就是一个萨科奇为了自己支持率闹的。萨科奇几年前没脸没皮地把卡扎菲请到爱丽舍宫,对扯上帐篷簇拥着美女保镖的卡扎菲说他不是“独裁者”,本来就让讨厌卡扎菲的法国人恶心。突尼斯发生内乱,萨科奇支持突尼斯政府,结果没几天政府垮台,萨科奇显得很没“普世价值”,支持率降到最低点。接着埃及政府倒台,利比亚动乱,萨科奇判断卡扎菲也要完蛋,于是慌里慌张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与利比亚政府断交。可突然日本海啸加核污染,全球注意力都在日本,没人掺乎利比亚的事儿,于是卡扎菲马上就要彻底消灭反对派了。这时候萨科奇慌了,因为如果卡扎菲胜利,法国在利比亚巨额投资可能按“敌对国资产”处理。处理国际事务的愚蠢表现让他在总统初选时得票率低于对手,支持率跌破三成。如果利比亚处理再失败,选举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于是卡扎菲急忙协调英国,游说美国,最后形成这样一个联合国决议。这是在“为法国利益火中取栗”的判断,无论德国还是美国都很清楚。如果不是长期盟友关系,恐怕英国、意大利也不会参加。这就是为什么阿盟、非盟很快发现上当的内在因素。
一个实力强大的西方国家元首为了自己国内选票,能够在世界上挑出多大事情,让其他国家白白死去多少人,从此陷入长期动乱,利比亚问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清楚的例子。如果谁对贫道一直描绘的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质有什么疑问,想想利比亚就清楚了。
任何长期存在的政治制度都是最适合处理该国公共事务的制度样式。各国不同的公共事务决定了制度样式的差异。而不同的生存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公共事务。从古希腊开始,掠夺和非经济手段攫取其他国家财富一直是这些国家全体公民重要,甚至是主要生活来源。公民创造财富只占所需财富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外部来的财富使由国内劳动产生财富的一次分配中“我减少的就是你增加的”这个问题被淡化。因此即使生产资料私有化也没有尖锐阶级冲突。票决制度的前提是全体公民不存在“我少的就是你多的”这种博弈状态,否则必然出现“多数人暴政”,因为多数人肯定没有生产资料。这样,西方国家公民生存方式包含很大分量的“依靠强盗赃物”生活的成分,那么其公共事务就包含“如何维护建立一个暴力体系以便最大限度获取非经济收入,并实现全民共享”的内容。这种公共事务显然不能独裁,不能少数人把便宜都占了。只能,也很适合票决。
这是我们看到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内部事务上都很“民主”,对外关系上都很“独裁”的根本原因。对内民主对外专横是一对东西,少了谁另一个就不存在。在私有化国家,少了对外掠夺的一面一定国内独裁。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专制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对外掠夺条件,只能用暴力维持国内剥削关系。欧洲民主制度的恢复正是因为对外掠夺的重新开始。美国掠夺全世界,美国最民主。只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才可能实现国内民主,对外和睦。
关于什么叫民主,中国人脑子里是混乱不堪的:说“民主就是人民做主”,那属于“政治理想”。因为私有制阶段没有存在过。说“民主就是投票决定”,这就牵涉历史上存在过的票决制度的描述,背后的原因。说不清楚各类票决和成因基本就不行。用数学的话说,凡是不从学术角度说的民主,都是扯淡。
全球化有一套话语体系,贫道看,这套话语体系基本是忽悠,实在的东西少,虚的,经不起推敲的东西多。大家都信这个,是因为懒。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