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看待某件商品价格,有些人显得很“淡定”,更多的人表示“鸭梨”很大;同样面对某桩刑事案件,有些人在寻找“程序瑕疵”,更多的人在焦虑地等待“正义到来”;同样衡量某项改革措施,有些人双手赞成,越来越的人却提出质疑……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变、混杂却不融合的时代。
这无疑是历史性变化的关键时刻。从百花齐放到七嘴八舌,从丰富多元到眼花缭乱,反映出思想的极大的混乱与无序,也反映了中国前进的困惑: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开放扩大和全球化深入,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
多元混杂必然会有“异质思维”泥沙俱下,质疑甚至污蔑攻击“红色传统”。我们欣赏理性平和的讨论,期待实事求是的态度,但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些人在讨论中容不下异见,相互对骂、攻讦,动辄给对方扣上吓人的帽子,用意气之争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对待批评建言,非但不虚心听取,反而搞起了“诽谤定罪”,甚至以资本独裁与权力意志压制不同声音。
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思想观念的价值,在是非明辨中才会彰显,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检验。“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这不仅是敢于坚持原则和底线的自信,也是敢于面对社会现实的胸怀。那种言必称洋人、吹牛皮的辩论方式,“似是而非”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以包容心对待“红色传统”,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反思并纠正“时髦却并非合适”的思想观念。相对于普通民众,手握权力的执政者尤其需要这种“包容”,否则会给百姓民众社会民生带来真实的伤害,比如,“暴力拆迁”、“赵东民案”,而且,执政者的包容,也是有效保障执政为民的现实需求和必然要求。
不同的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有利于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取信于民。人们应该看到,实践也已经表明,“红色传统”不仅能够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能疏导并化解现实冲突及社会矛盾,这是共产党人优良的传统和作风。
“红色传统”向来就能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毛泽东同志认为,“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要倾听人民的呼声。“我们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不乏各种偏激声音,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私心,也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也就不能简单主观地斥之为极左或文格“开倒车”。
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一种力量整合各种不同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红色传统,在“存异”中“求同”,我们才能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凝聚和升华,才能群策群力建设中国市场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