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
今天下午,中国日报记者程盈琪,就温家宝总理最近在中国科协报告指出的“要创造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电话采访笔者,她希望就总理的这句话谈谈我的感受。
温家宝总理的原话是这样的:“在科技领域,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
在讲这段话之前,温总理还有这样的设想:“国家财政要为基础和前沿研究提供长期稳定支持,保障研究的连续性、稳定性。要依托高水平国家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批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科学研究中心,稳定支持和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潜心研究的优秀人才队伍。要改革评价体系,为从事基础和前沿研究的科研人员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长期潜心研究的环境。”
文章出处:《温家宝: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28/c_121469391_2.htm)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28/c_121469391_2.htm)
笔者非常拥护温总理的上述指示精神,对上述讲话深感鼓舞,总理说出了科研人员长期憋在心里的真话。采访中,笔者同时指出了当今中国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四点具体问题:
第一,目前中国科学家整体缺乏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言必称美国,许多研究一直是跟风研究,是验证别人的观点,浪费了大量科研资源。
第二,科学允许失败,但对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却不允许失败,每年都要有新成果发表,研究生没有论文发表,就不授予学位。这样,逼迫研究人员将大的研究成果变成小的文章发表,或不值得发表的成果通过各种形式包装后发表(如雇人写英文、发表论文搭车、请洋人代写等),或干脆科研造假。
第三.研究人员尤其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人员自己给自己发工资,无法安心研究。研究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争经费、花钱和迎接验证;科研经费申请中出现了“包工头”、“三陪”(陪吃、陪酒、陪笑)现象;想做科研的没有经费,而拿了国家大量经费的则没有精力搞研究,搞分层承包。
第四,中国不缺少科研优秀人才,但缺乏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与其花大价钱引进人才,不如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更多的年轻人安心进军科研主战场。
总之,中国科学要恢复昔日的辉煌,应当正确面对当今科研评估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重新树立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总结就是,“一个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