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国标应保消费者还是生产经营者利益?
坚守良知
据新京报报道,我国现行的乳业标准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200万个/毫升,是欧美标准的20倍,而此前的标准是50万个。不过,有关乳液社团人士辩解,若提高标准,许多散户奶农达不到,其利益将受损。
食品国标是什么东西?虽然有的人不知道,但一个基本的概念应该是,食品是拿来吃的,而根据病从口入的原理,食品国标要求食品不仅要确保营养,而且还应确保食品安全。若食品造成了对消费者的人身损害,再营养的食品,也是不合格的食品。说得严重点,这样的食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冷酷的杀人工具,它可能慢慢地摧残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损害其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生命结束。
众所周知,细菌既有利也有害,但是,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它引发的。因此,国标是该提高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还是应降低其标准?
对于散户奶农达不到标准之说,我们既理解,也不能苟同。或许,在许多食品的产业链中,最基础的生产者,即种养殖产品的创造者,付出最多,获利却最少,而收益最多的则是成品加工者和经销者。比如乳制品,奶农生产的原奶,交给乳制品生产者加工成成品,然后通过经销商卖到消费者手中,不知是不是也符合这一价值原理?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奶农的利益并非最大的利益,且原奶细菌数应该是可以通过加工环节降低的。即使不能降低,也不能因为奶农的利益而降低国标,从而导致众多的消费者受损。
乳制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概念,其中蕴含着很深很深的意义,相信大家不言自明。要知道,乳制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作为下一代的婴幼儿,我们不能因为利益而危害下一代,威胁国民健康。若用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来比喻,或许并不过分,若有闪失,获利将远远低于付出的代价。生产经营为的是获利,而国标为的是国民营养和健康,在二者之间,我们无法舍弃其中的一方,那么,就只能二者兼顾。于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帮助奶农降低细菌数,提高营养成分,政府相关部门和成品加工者就不能推卸应有的责任,立即积极作为。因为这也是法律和时代赋予你们的神圣使命,因为同胞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就在一念之差中起落。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