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必需要实力。
但实力不是旗帜,实力需要旗帜引领。
实力不光指硬实力。
实力的重大内容是政治吸引力、民意召唤力。
实力往往发生强大者料不到、想不通的嬗变。
国共之争与势换位移既是例证。
迷信硬实力,动辄打过去,除了对民族最大利、人民最大愿不充分考虑与不负责任外,在政策与策略上是不动脑筋与不尽全力。
当前在台海问题上,大陆缺乏理论建树与议题引领能力。
许多时候,许多领域、官方给人被动应付、见招拆招、应接不暇之感。
学界常常是众口一词、多年一调、将言嗫嚅、欲说还休。
相较于对岸或统或独或保持现状五花八门的热议,大陆倒像局外人,似乎太过冷清。
最好笑、可气的是一碰到、想到、意会到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就脸红心悸降嗓门;
最难忍受的是堂堂正正的“中国”、“统一”等字眼常常要刻意掩藏而只见“和平”、“发展”、经济上“让大利”;
最该反对的是政治上不作为、坐等花儿开,把统一搞得遥遥无期。
以什么统一中国?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陆人觉得陌生,台湾人或觉已老。
共产主义统一中国?台湾人或感害怕,大陆人难忍不笑。
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统一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气得要跳(我们这六十多年就不是爱国者?不是中华民族复兴一分子?)。
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统一中国?大陆人只见民进党胡闹。
“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一国两制”从何而生,将向何去?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海问题的一种方法,但还不能算统一大业的思想、理论原点,且因在“一国”定义上认知差异,目前尚难成为两岸的共同语言。
“一国两制”需要深化、发展、细化、清晰化。
为什么要“一国两制”?
为何能“一国两制”?
如果简单就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几字,就太肤浅了,就可能会将“一国两制”沦为“临时抱佛脚”、“病危乱投医”的无奈选择;就会坐实台人“哄进来、哐在一国再说”、“统战伎俩”的疑虑;就会简单我们的心志、使我们忽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及其与港澳的差异性而犯“一刀切”、“简单化”、“急性病”、甚至“施舍感”等幼稚病;就会误我们跳不出“阶级斗争”、“东风西风”、“恶质政争”的怪圈、失去开万世太平的良机。
“一国两制”绝非权宜之计,应有更丰富、深远、宏伟的内涵,或就是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力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在一个国家内可以而且必须求同存异、政治共和。
共和主义正是一国两制的思想原点与最佳诠释
“一国两制”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在于:
第一,近代百年,中华民族奋斗复兴期也,两岸同源、目的一致,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在不同境况条件下进行不同探索、形成的不同的模式、经验、制度及血泪教训,是中国人的共同财富,共同起点、共同依凭,不应该被轻率否定、破坏;
第二,海峡两岸四地在一个传承最古老的民族、凝聚力最强久的国度内,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社会制度,这或许是上天赐予以“中庸仁和”为中心的中华文明的特殊厚爱与特殊使命,使其能在这冷战、热战不断、天灾人祸时发、人类时临自毁的纷扰世界里,担当和谐、大同的引领,这种“多样化”、“全色彩”、“小世界”,我们应当珍惜、把握、利用、发挥。
第三,大陆的国号就是“共和”,拂去我们过去在“人民”、概念上的的误读,这共和实质就是“不同政治面”的共和。
以“共和”为旗帜:
“一国”自然是“两岸”同属“的一国;
“两制”不再是有你无我、不容的水火;
“两岸”只是政治差异的两个方面;
“统一”不过是复兴大潮的合流;
“统一后的中国”是“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然传承与历史升华,由两岸四地加海外华人五方共建、共和、共荣、共享。
“国号”、“对错”的争论可以休止;
“一岸独大”、“一制独存”、“整碗全端”、“翻脸不认账”的担心可以冰释;
“矮化”、“投降”、“征服”、“併吞”的魔咒会得以破解;
滯統者、隱獨者將被照現原形、無可推諉;
真獨者、死独者会被逼成少數、逼進死角;
國際阻力將降至最低、消于無形;
政治对话的禁锢将被打破,统一的民意将形成涌天的大潮;
恶斗千年的中国政局将彻底更新。
古往今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王道之师,顺天心、合民意,胸装全天下、师出必有名。
人性、道德、、公利、民族、国家、万世太平的制高点,是不该忽视、放弃、与失守的。
妥协、退却、忍让、甚至糊涂,是必然、必要的。
一党一派的得失、一时半会的毁誉、一招半式的输赢,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可矣,算计太精、锱铢必较、整碗全端,岂是复兴“领导者”的胸怀、事业“核心力量”的气度。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