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武事件终于暂告一段落,在这一场权力与舆论的博弈中,双方基本上算是以打成平手告终。虽说权力似乎略胜出一筹,但联想到后半段急转之下的形势,能落到这个结局,对舆论来说都是值得庆幸的。不可避讳,权力在最后作出了让步,尽管是它是从长远的形势考虑不得不作出的妥协,但至少在现时,它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如果它想拖,蛮可以撑下去。
在徐武事件中,权力有一个致命的失误,这个教训是要认真吸取并在以后处理类似的事件时加以改进。任何谈判,都是在自己的优势最大时进行最为有利。这个时机是什么时候?那就是徐武急于离开疯人院而还未能逃出时。那时舆论尚未介入,徐武势单力薄,如果解决了,徐武事件就会无声无息地消化掉,不可能闹到全国皆知的被动地步。在这个问题上,权力犯了过于自信的毛病。因为那时对手的力量实在太弱小了,弱小到权力可以视而不见的地步。然而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因为对手没有任何筹码能够放到谈判桌上。
当然,权力在这场博弈中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甚至可以用“经典”来形容。当时徐武事件如火山爆发一般喷薄而出,在舆论铺天盖地的攻势中,权力并没有慌慌张张迎战。因为在敌人势头正盛时迎战,有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这一次权力避其锋芒,坚守城池,任舆论如何叫阵,坚决闭门不出。这种打持久战的策略果真收到了奇效。简直同曹刿论战如出一辙,舆论没能一鼓作气拿下敌人,势头越来越弱,终于无力进攻,最后只得接受议和的结局。这次成功的运作经验值得权力方面在全国推广并深入探讨。以往的许多次事件中,舆论的攻击力远不及徐武事件猛烈,因为权力贸然出击,接连受挫终至落败。这次的事件也表明权力在与舆论的斗争中已逐渐成熟起来了。
在这次事件中,权力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步调一致,密切配合,不给敌人任何可乘之隙。这与权力的高度组织协调能力分不开的。任何斗争的原则都是发扬优势,避敌锋芒,以已之长,攻彼之短。
舆论在最初时风云突起,似乎有压倒一切的气势。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积聚起这么强大的力量,是舆论的最大亮点。然而这一股力量却是分散的,没能成为合力,而且缺乏持续进攻的斗志。就好比大革命时期的农军攻城,虽然来势汹汹,可一旦受挫,便一哄而散,难以将力量凝聚到一起,从一点上攻破敌人,这与权力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要想在以后的较量中不重蹈覆辙,唯一的出路是整合力量。然而在现阶段,因为缺少主导的核心,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既然没有打阵地战的能力,那就不妨试试游击战。先伏而不动,待引蛇出洞后再突然袭击,断其后路。或者声东击西,或者围城打援,或者斩其爪牙,或者擒贼擒王。总之,灵活处置要比以硬碰硬好。
反观这次事件,始终是权力与舆论在博弈,法律自始至终都缩在角落,甘当配角。不过权力曾经把法律拿过来用了几次,而且效果不错。在这方面舆论应该向权力学习。虽然在许多情况下,法律只是个摆设,但有的时候,这个摆设却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万万不可忽视。
至于徐武,他的最大失误是未能充分估计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作好相应预案。比如被抓将如何应对,被判刑将如何应对,被伤害将如何应对,包括被精神病将如何应对。与其千辛万苦逃出疯人院去广州作鉴定,何不在未失去自由之前主动去作一个精神病鉴定?如不放心,可以到多家权威部门作,如还不放心,可以让公证处公证,聘律师发一个声明,将鉴定书、公证书、律师声明发到网上公示,同时以书面形式送达相关部门,申明如有异议应在一个月内提出重新鉴定要求,过期则不得指认当事人有精神病。这个程序不妨半年走一次,不要怕麻烦。这样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不被精神病,但我想应该能起到些作用,权力部门一定会有所顾忌的,至少会使他们的操作难度加大。徐武的教训值得广大上访者借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