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坚强”发出了什么信号?
来源:光明网 :王评
“曾轰动一时的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明光市委原书记张松坚(副厅级)受贿案终于尘埃落定。安徽省高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张松坚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检察日报》
在电视和报纸上,经常能看到一些贪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悔罪场景。且不论是真心还是“作秀”,至少他们尚存一丝廉耻之心,尚有对法律的敬畏之意。可张松坚的表现令人颇感意外。他受贿400多万,情节严重数额巨大且拒不认罪。他声称97%的贿款都是“子虚乌有”,另外3%的则是自己的奖金和礼金。他甚至说当地民风不好,100多人都作伪证“陷害”他,请求二审法院宣告无罪。据有关方面表示,在近年安徽查处的贪官判决中,“始终拒不认罪”、“没有悔罪表现”的,张松坚是第一例。
这个“贪坚强”的出现,是个“危险信号”,给出了很多警示,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一,一些地方“潜规则”流行,助长了贪官的欲望和狂妄。行贿人为博取金钱、地位和权力,进行“红利”输出,受贿人“不送不办事,送了乱办事”,这已成为公开秘密和流行规则。在张张笑脸、句句阿谀、笔笔礼金的“饲喂”之下,在庸俗的社会风气熏陶之下,贪官们私欲膨胀、性格暴虐、言行嚣张,以至于身陷囚牢仍恶习不改—“倒驴不倒架”。表面上一幅“我本善良”的嘴脸,一套“我很无辜”的说辞,一堆“我是被迫”的理由,强词夺理胡搅蛮缠,背地里还幻想着“咸鱼翻身”,“雨过天晴”。
第二,复杂的反腐局势,让“落水狗”不认输不服气。当前,反腐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惩治力度加大,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多发;一方面成效显著,另一方面问题突出;一方面社会的反腐期望值很高,另一方面腐败短期内难以彻底根治。动辄就几千万甚至上亿、十几个亿的巨贪落马,让人在解气解恨的同时又不免担忧,腐败还能有多深有多大?还能得到坚决遏制吗?同样的“问号”也挂在贪官脑子里。在他们看来,腐败是“丑事家家有、不犯是好手”。论数额自己是“毛毛雨”,论级别自己是“轻量级”,论手段自己是“小儿科”,在不断的“比丑”中,贪官的心态逐渐失衡并变态。同样是贪,凭什么抓我?有比我还贪的为什么不抓?他们甚至把自己“落马”的原因,归结为运气不佳、得罪了人、站错队或是人际关系斗争的结果。
第三,“豪赌心态”作祟,不断突破规则和法纪的“红线”。随着党和国家惩治腐败力度的加大,反腐的效果明显。但不可否认,一方面是“篱笆”越扎越紧,另一方面是“漏洞”仍然存在。在惩治压力和利益诱惑的“双击”之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主宰了灵魂,“趁在位捞一把”的心理支配了行为。于是贪官们不以贪为耻,反以贪为能,没有了是非对错观念,没有了廉耻之心,完全丧失了党员领导干部起码的党性原则和官德底线,目无法纪肆无忌惮的刷新着“贪腐记录”。
第四,法律知识贫乏,因无知而“无畏”。贪官们平日里疏于学习,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甚至知之甚少。想当然的认为,行贿受贿是“单线交易”,只要不认罪,公安局和检察院就没法定罪,所以死不认账。另外还有人认为,一些受贿几百万、上千万的贪官,即使真诚悔罪也要没收财产、入狱服刑甚至处以极刑,结局大同小异,所以认不认罪都一样,“死猪不怕开水烫”,干脆死扛到底。
第五,有同党和上线残存,使“落马者”不敢说不愿说。近几年,腐败多以“窝案”、“串案”形式发生,行贿受贿往往有上下线。如果不能把腐败的“联盟”彻底铲除,行贿受贿的利益体连根拔起,势必造成“伤筋未动骨”、“树不倒猢狲在”的局面。反腐的不彻底、不干净,造成一些贪官抱着“牺牲一个人,保全一家人,安全一帮人”的念头,同司法机关和法律顽抗到底。
“贪坚强”的出现的确令人愤慨。但最无耻、最可恨的不是他的态度,不是他的理由,而是他的怨天尤人,向社会泼脏水。他声称:“当地民风不好,100多人都作伪证”。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这可信吗?法院“两审”都未采信。所以,他说的都是疯话。但是从这些疯话中,我们也隐约发现了一些问题。
其一,社会风气在变化。张松坚受贿423次400多万元,仅任职明光市期间,就收受132名党政干部的贿赂, 8家企业9名老总200余万元的贿赂。如果说索贿是贪官个人的问题,那如此规模的行贿又是谁的问题?只能说明社会风气有问题。
其二,监督制约有漏洞。张松坚任两地书记卖官10年,几乎没有受到监督制约。不能监督和不敢监督,让“一把手”变为了“一只手”,“一支笔”变成了“一言堂”。可见,现行的监督制约还有死角,还有软肋。
其三,制度执行缺乏刚性。廉洁从政的法规制度不可谓不完善,但有些规定执行不到位,缺少约束力,使“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屡屡发生。眼下,老百姓都热切期盼诸如财产申报公示,“三公”经费支出公示等制度能尽早落实,快见成效,把贪腐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四,责任追究不到位。对提拔重用贪官的人和单位,如果严格落实了责任追究,那贪官还能“边腐边升”,越查越硬吗?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当前各级都处在换届的关键时期,选人用人上的责任追究要认真执行。
“贪坚强”在告诫我们,腐败不仅是个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的问题,而且还涉及社会风气、制度落实、监管制约等方方面面,对此不可不查、不得不防。只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根本上铲除贪腐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保证社会的公正性、公平性,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加大惩办贪腐力度,才能打消“贪坚强”们的幻想,让他们在法律的审判面前,口服心服,认罪伏法,改过自新。
“贪坚强”与“贪涕泪”是贪官策略的两面
正文 2011年08月31日01:08来源:人民网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曾经轰动一时的安徽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明光市委原书记张松坚(副厅级)受贿案终于尘埃落定。安徽省高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张松坚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8月30日《检察日报》)
张松坚在1997年2月至2008年5月担任滁州市南谯区区长、区委书记、明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兼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滥用权力批发官帽,为企业非法谋取好处,收受贿赂423次,收受赃款428.3万元和价值7.08万元的购物卡。对于一审判决,张松坚极力“喊冤”,说97%的贿赂款都是“子虚乌有”,另外3%的款项属于自己的奖金和礼金。他甚至声称当地民风不好,100多人都来作伪证“陷害”他,要求上诉。二审中,他继续矢口否认自己受贿事实,请求法院宣告他无罪。
张松坚实在是一个见钱眼开、贪得无厌的贪官典型。他在滁州市南谯区和明光市当书记10年,疯狂卖官10年,有132名干部为了升迁或调整好岗位向他行贿。乡镇、市直机关甚至市委市政府的班子成员岗位,基本上都被其“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手交钱一手交官帽)地出售殆尽。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张松坚不仅死不认账,反而倒打一耙“都是证人陷害他”。看来,他的“贪坚强”的称号,的确名副其实。“贪坚强”者,“破罐破摔”也,“横竖就这一堆”也!
“贪坚强”和“贪涕泪”,都是贪官的“策略”和“诡术”,一反一正而已。“贪坚强”者,牙关咬紧,拒不认罪,其还是在琢磨“老皇历”,以为本人无认罪口供,法官就定不他的罪。这只能说明他是法盲,司法进步了,只要证据确凿,“零口供”照样可以定罪。再一点是,许多的判例证明,贪官即便“供认不讳”、“如实认罪”,要同样判刑,于是干脆装“硬”,或许能赚个“骨气”。殊不知,其留下的只会是“醉死不认酒钱”的“拧贼”的骂名。“贪涕泪”者,司空见惯了,他们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忏悔,“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加强世界观改造”,“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无非是要作“认罪秀”,勾人“同情”,逗人“恻隐”,达到从轻惩罚的目的。
人们经常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既不为“贪坚强”们所“动”,又不为“贪涕泪”们所“惑”,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证据铁实,程序严密,量刑准确,确保惩治“稳准狠”。来源红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