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生蒋方舟反诬他人是“既得利益者”说起
杜建国
近期以来,众多媒体和学者把枪口集中对准了“既得利益者”。不过仔细观察一下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指责他人是“既得利益者”的人,那些因批评体制而被媒体捧红的人,竟然常常是从现行体制中捞取好处最多的人,是不折不扣的既得利益者。这一矛盾该如何解释呢?让我们从蒋方舟说起。笔者先说明一下,之所以从蒋方舟说起,并不是因为她有多高的水平,而是因为她极有代表性,而且某些人可能正在刻意将其打造成一颗媒体新星。
蒋方舟,是1989年出生的女作家,2008年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降分录取。除了完成学业,蒋还兼任《新周刊》杂志的主笔。另外最近两年来,在获得第七届人民文学奖散文奖的同时,蒋也开始对现体制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并因此愈加受到媒体的追捧。
蒋方舟年少成名,九岁就出了散文集,十二岁就出版了长篇小说。不过早就有人怀疑她的作品可能由其母亲代笔。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中,蒋方舟的作文几乎是交了白卷。她自己的解释是,她看错了表,以至于没有时间来完成作文。这件事情加重了许多人对她的怀疑:平常写作,别人无法监督,可由亲近人氏代劳,当参加公开考试的时候,这种机会就不存在了,于是干脆就不写以免被人发现自己的真实水平。
不过蒋方舟运气很好,中国顶尖的大学清华大学并没有因此而有所顾虑,反而降低了六十分将其录取进了该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蒋方舟凭借着降分的特权,踏进了无数人寒窗苦读多年而不得其门的最高等学府。
令人吃惊的是,得到如此眷顾的蒋方舟非但没有对学校表示感谢,反而充当起学校和政府的批判者来了。2011年4月是清华大学100年校庆之日,蒋方舟在《看历史》杂志发表了文章《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蒋方舟在该文中首先指出,自己虽然是被清华大学降分录取的,但是却“拿人不手软,吃人不嘴短”,要继续对清华进行批判。批判的矛头这一回不仅指向了校方,甚至对准了她的同学,因为他们不像她那样热衷于抨击政府。至于原因呢,蒋方舟认为这是因为“北大清华的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我的精英同学们,以后必然会成为……学术圈或者官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手握生杀大权。空气中有种紧张的成分,未来里藏着某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看到这里,我不禁目瞪口呆!请问蒋方舟同学,你怎么有资格指责别人是“既得利益者”呢?别人都是凭着真本事堂堂正正考进北大清华的,只有你才是仗着不光彩的特权溜进来的,你又“拿”又“吃”,最无争议的“既得利益者”不是你又是谁呢?
再请问蒋方舟同学,当别人正在校园里辛苦打拼的时候,你却不仅享受了特权,而且成为各类媒体的红人,当上了杂志的主笔,你那逻辑不通文采一般的文章竟然获得了中国文学界散文类的最高奖项,我是否可以说,你的同学掌握“生杀大权”在将来至多是可能,而你及你背后的势力掌握教育界、文学界和媒体界的“生杀大权”已经是现实了?
号称作家高考作文却几乎交白卷,不知凭什么手段被照顾进了清华却愈发招摇,此乃恬不知耻;更进了一步的是,吃了拿了人家好处,一转脸就骂人家,乃无耻之尤;自己是特权生,却指责同学们是“教育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乃无耻之极。
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厚黑如此,可能是因为早有前辈做出表率的缘故。
中国的企业家里面,批评政府最多的肯定非房地产商群体莫属了。一位位的房地产商在玩私奔之余,又是上电视,又是发微博,又是著书立说,成天的“宪政”“民主”“公民社会”不离口,乍一看,他们好像遭到政府残酷地压迫和榨取了。其实不然。2011年12月14日,当公认的房地产商代言人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在“财经年会2012”分论坛上抨击政府相关政策的时候,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按捺不住当场进行了回击。王珏林称,房地产市场是政府“培育”起来的,地产商们的发展也是政府给的,但是任志强们却成天“乱说。吃了肉还骂娘,挣了钱还不满意。”任志强的反驳则更加令人惊心动魄:“房地产市场本来就是开发商的,政府就该培育”!两人的激辩道破了天机。
在王珏林看来,房地产商得寸进尺肆意妄为,就像一群被宠坏的孩子,稍不如其意就。而任志强则把被宠爱看作是天经地义,把地产商垄断房市暴利看作是天经地义;政府只能“培育”他们,顺着他们,否则,他们就要追求“宪政”“民主”去了。众所周知,近年来因为房价暴涨,怨声载道,为此除了调控房价(措施是否合理凑效另论)外,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保障房建设。这不免遭到地产商们的反对。任志强的另一位同行潘石屹先生,不久前就公开发表文章鼓动要“颠覆黑暗的旧秩序”,迎接“新时代”。
笔者并非跟房地产商群体过不去。一面从政府那里捞取好处一面又靠骂政府捞取名声的,决不是地产商们的专长。
诗人赵丽华,是河北廊坊市作协副主席。目前她除了写一些毫无诗意的诗歌,对抨击政府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政府和商人“已经成为正式结为夫妻,组成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就是她的名言。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居民的房屋被地产商或政府强行拆除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现象非常复杂,每一桩案例中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具体的是非曲直都各有不同,此处暂且不论。赵诗人就经常通过强拆问题来批判政府。不久前有人却发现,赵诗人的丈夫,竟然是一位地方政府官员;不仅如此,该君在廊坊市香河县县委书记任上时,曾因大肆强拆而在社会上造成了强烈的影响。当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教师在网上对赵诗人表面言论与实际行动的反差如此强烈而进行评论的时候,赵在微博上对此人进行了恐吓,声称要对其搞“定点摘除”。
此论一出,舆论大哗。著名的门户网站腾讯网的编辑们组织了一个专辑,希图对这一事件进行讨论和报道。奇怪的是,一向爱批评政府的腾讯网管理层,却立即将此版面全部撤除了。对此有人的解释是:打击赵丽华就是打击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一面依仗着政府的“培育”,甚至与政府“正式结为夫妻”,一面却又享受着“反对派”的名望,哪一头的好处也沾了。
不过相比于李承鹏先生,赵丽华女士简直可以说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道德典范了,毕竟她自己跟地产商没有直接关系。而李承鹏先生呢,一面为钉子户做后援,一面为地产商做代言,两头通吃。
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反诬他人是既得利益者,这一现象如今已成为时尚。这其中有什么具体的背景或利益根源呢?还是让理论家张维迎们来告诉我们吧。
大家都知道,因为曾称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张维迎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但是,最近几年来张维迎的立场却发生了突变,又称“得益最大的是领导干部”了。这一转变该如何解释呢?
想当年,作为庙堂红人和媒体红人,张维迎主张国企是没有出路的,若不赶紧私有化,就如同冰棍一般快要化光了;而官员呢,改革后利益损失最大,为补偿其损失,应该将国企白送甚至倒贴钱给他们。书记变成老板——经济学术语叫做管理层收购——后,明晰的产权就建立起来了。张维迎甚至主张,若有的国有企业不像冰棍而像一碗饭,化得不够快,那就干脆朝它里面吐痰,如此一来,大家认为这碗饭不能吃就走开了,这碗饭也就归吐痰者私有了。这套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国企改制,“国退民进”的大潮中张维迎也名满朝野。
不料春风得意之时,张维迎一头撞上了顾雏军事件。有报道言,2004年张维迎是拿着高额出场费参加会议来为顾老板依靠违法手段侵吞国资的嫌疑进行辩护的。转过年来,顾老板罪证确凿锒铛入狱,张教授也受拖累而声誉扫地。此时,第一波国企改制大潮也渐趋低落,部分国企残存下来。出人意料的是,这些漏网之鱼,没有像张维迎预言得那样“冰棍般化了”,反倒在政府官员的培育下,迅速地壮大成了“央企帝国”。
同时,官员也逐渐摸索着用自己的实际经验来中和“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而张维迎除了往国企这锅饭里面吐痰外,鲜有所长,现在忙着干技术升级结构重组市场开拓等实在活儿的官员,对其相对有所冷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大概与此有关,张维迎就重新换了一套说词,从体制的辩护士变成了批判者。对当初 “官员是改革受损最大利益集团”的观点,他先是不认账了,说那是“反讽”,http://finan
这就是既得利益者攻击他人是“既得利益者”这一思潮背后的利益根源。
由此可见,张维迎那看似混乱的表述后面其实有着自己清晰的逻辑:官员们若是由着顾雏军们胡来,那就是利益受损在大群体,就应该给予补偿;若是不对顾雏军们言听计从有求必应,那么“既得利益者”就非官员莫属了,就属于全民公敌了,就非“改革”掉不可了。
2012/1/5初稿
2012/1/24改毕
杜建国的博客http://blog.
附言:
本文中关于张维迎的内容,用自拙文《官员是怎样从“受损最大”变为“得益最大”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ce83a01010dyf.html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