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比2006年初提出这一战略时更加恶化,表现出了比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更加严重的“洋务”特征,这突出地体现在四个方面:货币自主权的丧失使我国科技创新投入的资金成本畸高和民营企业极度缺乏资金,根本无法与在华外国资本展开竞争;自由贸易正在使我国科技创新丧失赖以生存的国内价值链高端产品的自主权;高度依赖外国直接投资是“新洋务运动”新的和突出的特征;我国也已经丧失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自主权。晚清洋务运动的失败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这种血的教训应该使我们猛醒。18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该建立在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之上,这种模式包括以下要素:保护民族产业及其市场,实施主权信贷,回购外资企业,恢复实施2007年颁布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法。
前言:今年(2014年)是洋务运动破产也即甲午战争失败120周年,洋务运动试图在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晚清的“自由贸易”制度下,通过购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标,但这种违背落后国家经济追赶历史规律的现代化道路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破产。1992年开始的“市场换技术”是向洋务运动发展道路的回归,或者说是“新洋务运动”的开端。2006年1月,我国政府明确地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其目的就在于试图扭转这种发展趋势。然而,在过去的八年中,虽然我国在自主创新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通过自由贸易、自由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并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实现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在“用开放倒逼改革”的名义之下被进一步推向极端,目前,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比2005年时更加恶化,“自主创新战略”存在着落入“新洋务运动”毂中的危险。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自主创新战略最终必将走向失败。自主创新体制环境的恶化不仅表现在洋务运动时期缺乏自主性的“洋务”特征上,而且这些特征比12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重新认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都是在西方列强强迫之下发生的社会变革,时间大致上都是从19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经济发展程度、历史环境与社会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过程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结果为什么如此不同?
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仍把洋务运动的失败归于封建专制,但是与晚清政府一样,德国、日本和俄国都是在封建专制下发动其工业化的,在列宁的笔下,德国被称作是是军阀的和容克的帝国主义,俄国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日本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那么,为什么德日俄的工业化获得了成功,而洋务运动却失败了呢?为什么德日俄通过“富国强兵”成为帝国主义列强,而中国却遭到了他们的瓜分呢?因此,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封建专制,而在于发展模式、体制和国家组织能力的差异,在于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一种是自由贸易、自由投资和“市场换技术”,另一种则是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洋务运动是前一条道路,日本明治维新是后一条道路。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和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具体模式和体制的不同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清政府是寄希望于西方的“扶植”和“ 帮助”的“软国家”,这是信奉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的“失败型国家”的结果。导致洋务运动失败和明治维新成功的五个主要因素。
1.同样是关税不独立,自由贸易有很大不同:外国商人只限于日本通商口岸,而清政府却允许外国商人深入中国的穷乡僻壤。
2.对外资态度不同:日本目标是把外资排挤出日本,满清则是给予外商超国民待遇,并 “稍分洋商之利”。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航运业在与资本雄厚的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英国大海运公司“P · O ”公司的竞争中, 由于得到了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取得了胜利。满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太古、怡和洋行签订的“齐价合同”不仅使这两家外资企业的实力大大超过轮船招商局,而且也因其合同的垄断性质扼杀了其它民族资本发展现代航运业的可能。
3.日本中央集权和清朝地方政府日益独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是向着分裂的方向走,日本则是向着统一的方向走,向着统一方向走的日本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向着分裂的方向走的中国导致了国内市场的四分五裂。厘金严重阻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
4.金融
日本:最早登陆日本的六大外国银行共有资本金2亿两,实力远远超过当时日本银行体系的总和。明治维新之后,尽管外国银行的实力超级雄厚,但在日本开拓市场始终举步维艰。到20世纪初,最早在日本开业的六大外国银行,除了汇丰之外,已经全部倒闭或退出了日本。晚清:货币不独立,汇丰银行把持着清帝国中央银行的职能。
5.国家精英接受的思想不同
日本: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保护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已经在(日本的)政治家、政府官员以及学者中成为了普遍共识。”李斯特的著作在1889年翻译成日文;德国经济学在19世纪末成为日本的主流经济学。
晚清:除了商人郑观应外,国家精英们基本上都赞同自由贸易、自由投资,甚至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梁启超和启蒙思想家严复都赞同自由贸易。
三、对外开放与洋务运动惊人的相似性
1、货币自主权的丧失
2、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自主权的丧失
3、价值链高端产品国内市场自主权的丧失
4、高度依赖外国直接投资:“新洋务运动”的新特征
5、指导思想:正如温家宝 2010年9月14日指出的,“所有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他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们研发的创新产品也都是中国创造,”现在,“在华跨国公司就是中国企业,在华跨国公司的创新就是中国的自主创新”已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许多学者把外资和本国私人企业都归于性质相同的“民营企业”。
四、如何避免对外开放重蹈洋务运动的覆辙?
1、不走殖民地经济发展道路的邪路,坚持走保护民族经济、停止引进外资和自主突破核心技术的独立自主的新道路。
2、拒绝加入中日韩自贸区;拒绝加入TPP。
3、反对上海自贸区。
4、实施笔者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新战略。
后记:今年2月份,笔者在完成《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我国光伏和机器人产业的案例研究与反思》一文后,对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洋务运动特征”有了更深的体会。四月份开始考虑对晚清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和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比较研究,但由于别的事情太多,这种研究断断续续,大的论文至今还未写出,打算明年出版一本《洋务运动暨甲午战争失败120周年祭》的计划可能完不成了。
但这种研究是非常值得做的。从1861年清朝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洋务运动凡34年;从1979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到今年恰好也是34年。今年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年,因为它是新自由主义肆虐中国最疯狂的一年,如果十八届三中全会接受 “国务院研究中心”这个“洋人的研究机构”设计出的 383方案,这将标明改革开放彻底失败。几年前,我就有一种预感:中日之间的战争在将来将不可避免,中国将有可能重蹈第二次甲午战争失败的覆辙!我曾经多次和一些朋友谈起这种看法。现在,我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中国难道又要面临着大动乱和被外国人瓜分的悲惨命运吗?可悲的是,笔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种悲剧的发生,却无力阻挡它。这个想法使我不知有多少次夜不能寐,深夜在小区内游荡,因此遭到保安的盘查。昨天深夜两点又遭到保安的盘查,因此把自己多年不愿写出来的想法写在这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