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罪也分很多种,激情杀人、误杀等一般不会判死刑,但谋杀属于是杀人罪中的顶级,它没有任何借口,被判死刑的概率也最高。
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案,再次传来调查进展,警方表示:经过连日侦查,初步认定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犯罪案件。为掩埋尸体,犯罪嫌疑人分两次在废弃大棚进行了挖掘。
一个人是否应该被追究罪行,主要看他的心智是否成熟,有没有影响心智的精神疾病等。而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网开一面,也主要是考虑到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但人的生长不是绝对的,并不是在18岁那年突然变成了大人。实际上多数孩子从十一二岁就开始逐渐懂事,认知能力和成年人差别不大。唯独分辨力可能差点,但对杀人打人这样简单是非的判断,是不存在障碍的。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法律教育,不应该推定他们对杀人越货的后果茫然无知。懂得了,就应该负责了,这才是法律的真正原则。
刑法修正案把刑责年龄降低至12岁,正是体现了上述原则,也跟国际潮流相符,很多发达国家早就把坐牢年龄给降下来了。河北邯郸的初中生杀人案,充分体现了这个年龄阶段可以达到的恶,他们不是无知闯祸,而是蓄意犯罪。他们懂得人死不能复生,也懂得这是严重罪行,需要掩盖才能逃脱指控。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充分体现在他们的一系列犯罪行为当中,还可以拿“小孩子不懂事”当做借口吗?
如果具备了犯罪的能力和意图,就需要用法律来震慑和约束,成年人如此,未成年人也是如此。法律的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身上是更为明显的。而如果渐通人事的少年忽然发现他们居然不受法律约束,纵容的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作为人生的重要转折关口,法律的教育不应该缺席。
停留在课本上的法律不是教育,就好像我们从书上学习到某个太平洋岛国奇怪的风俗一样,如果这些法条跟自己没关系,那就只剩下猎奇,甚至会激发逆反心理。法律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它的现实效力,它绝对不应该是“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如果一个学生从课堂上学得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当他再去犯错的时候,就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文化课教育落实在考试和升学等现实后果,而法律教育落实在违法必究、杀人偿命。
河北邯郸的那3个恶魔,我们都不想称之为孩子。当然,他们的所作所为里包含着我们教育的失误,譬如,在他们开始霸凌同学就让法律发挥效力,拘留或者送进工读学校,用违法必究的严肃性来促使他们改邪归正。走到这一步,他们欠缺的不是课本上的法律,而是真实存在的法律。如今,无可挽回的罪恶已经铸成,他们一步步从不良少年变成了杀人犯。尽管年龄还算个孩子,但广大网友对其几乎没有恻隐之心,都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重新投胎最好。
如果说他们还能存在教育和挽救的意义,那也是对普天下其他孩子,让这3只成为真实的示范,告诉我国3亿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会是怎样。若是他们再次全身而退,那对3亿少年儿童又是一次失败的教育,大家获得的认知将是“我未成年可以为所欲为”。
法律已经扫除了障碍,下面,看司法系统的了。
2024年3月19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