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朝鲜战争》节选
王树增
前 言
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人类的进步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历史。
人类面对对世纪的展望是:和平与发展。
但是,无论和平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发展的愿望是多么的深切,战争却每一天仍在地球上发生。
历史在某一个时刻的现在时是:战争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惟一选择,如果这个国家珍视自己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人民的和平生活。
而选择战争意味着一个历史性的提问必须出现:是否能赢得战争?
能不能打赢?怎样才能打赢?
这是一个从来都古老而每一次又超前的问题。
距离今天最近的一场为和平而战的规模最大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令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卷入硝烟的战争,在付出1亿人的生命伤亡之后结束了。在赢得战争胜利的国家中包括了中国和美国。
当世界上所有的参战国都被战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时候,本土没有遭受战火的美国在二战后拥有着领先世界的经济能力。
其时,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达到8772万吨,小麦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07亿美元。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价值为247亿多美元,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70%。美国还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群体最大、水准最高的科技人才储备。
于是,美国当仁不让地也成为世界的军事强国,它拥有大规模的杀伤武器原子弹,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舰队,当二战结束时,美国仍有18艘航母正在建造中,其航空母舰的数量和总吨位占世界航母的80%。美军的一个步兵师装备坦克140多辆,70毫米火炮330门,陆军的火力配备居世界之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美国从日本到菲律宾、从意大利到关岛的环欧洲、亚洲的弧形带上建立起200多个军事基地,部署着它三分之一的陆军,100多艘战舰,1100多架作战飞机。
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的战争能力。
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将在战争中必胜。
然而,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在五年后的朝鲜战争中却失败了。
强大的美国军队称他们在朝鲜的失败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想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曾经甚嚣尘上,于是,朝鲜战争失败的结局令这个军事强国举国不解,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将军对美国驻远东司令李奇微将军感叹道:"伙计……胜利一次太重要了。"
美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对手是中国。
中国,一个刚刚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在它宣布成立的那一天,它甚至还没有完全解放它的全部领土,人民解放军的大军还正在向西南和西北挺进。而在已经解放了的广大地区,与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对的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势力也仍然是军事上的重大问题。连年不断的战争使中国薄弱的民族工业遭到彻底的破坏,中国本处于原始耕种状态的农业更是一片凋零。
到1950年,新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574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还不够美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尾数。以战争缴获为最主要军事武器来源的人民解放军是从使用大刀长矛作战的红军发展而来的,即便由于战争的胜利而使装备大大改善,中国军队每个军70毫米火炮也仅有190多门,是美军一个师装备的一半儿,而且大部分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旧式火炮。
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没有正规的空军部队,防空武器也很少。新中国的军队依旧是一支由"小米加步枪"装备起来的军队,而且"小米"的供应并不十分充足,"步枪"也是由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步枪组成。新中国正百废待兴。
那么,在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交战的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赢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在中国几千年的古文明发展史中已成为战争哲学与战争艺术。
中国军事上崇尚"得道多助"是与哲学上崇尚"精神力量"相一致的。当战国时代的军中巫师们烧龟卜占"天时"的时候,中国战争哲学上的"天人合一"思想已初见端倪。中国人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为最主要的因素。虽然中国人将火药的发明更多地运用到了驱鬼的爆竹和喜庆的烟花上,但是中国人在战争中使用热兵器还是比西方人早近干年。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战争物质的千般演进从不曾动摇中国人古老而坚实的精神基础,即使要被迫面对高质量的战争物质的重重包围。
而就军事来讲,中国农民的梭缥能够夺取国家的政权,这已经是举世不争的事实。在1947年至1948年间,甚至连美国顾问们都疑惑他们援助的大批武器装备为什么就是无法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为什么拥有先进美式武器的"国军"会在装备原始的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下几乎一夜之间便土崩瓦解,为什么"国军"的几百万人会不得不丢弃汽车、大炮和坦克让共产党的士兵和民众用牛车拖走。
世间万事万物,"人的因素第一",这是领导着一支农民军队创建了新中国的毛泽东的核心哲学思想,这也是中国战争艺术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
1950年的冬天,中国的战争哲学与战争艺术在朝鲜战争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实践。
没有人在是否需要加强战争的科技含量这一问题上争论。
没有人否认一个主权国家需要用最精良的武器来装备国家的军队。没有人无视先进的武器和尖端的装备在战争中的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55年,而朝鲜战争也结束了整整47年。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的科学技术每一天都在发展与进步,而后来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显示出人类科学技术的每一点发展与进步都已被用于战争。
这里,人们不禁要连连发问:在战争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只要世界上依然存在着战争,这个问题就会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对爆发于50年前的中美朝鲜战争的回顾与分析,不是没有意义的。
后 记
彩蝶纷飞的幻觉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进行的时候,躺在汶山附近军用帐篷中闲得发慌的西方记者们开始以赌博解闷,他们赌博的内容之一是:停战谈判需要多长时间?有人说弄不好就得一个月,立即有人愿意出重金赌另一个结果:谈判时间不会超过两周。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整整进行了两年。
在这两年中,没有发生大规模、大兵团的运动战。
在这两年中,在双方的防御线上,密集地部署着200多万人的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的、最复杂的、最坚固的防御工事。联合国军的防线由部署严密的火炮阵地、坦克群以及步兵组成,数层阵地使其纵深达300公里,每一层防线都构筑了永久性的工事和堑壕,每一层防线都制定了周密的空军支援预案,形成了一个火力强大的立体防御网络,这条防线被称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中国军队的防线上,数十万官兵开始建设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御工程,其土石方总量能开凿数条苏伊士运河、沿着对峙线自西向东,数百公里的防线上,深理在地下的永久式坑道和交通壕蛛网般四通八达,前沿的数十万中国官兵设施齐全地生活在地下,他们所布置的火力陷阱能令任何进攻的敌人立即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些在地下枕戈待旦的中国官兵被称之为"闭居洞中的龙"。
在这两年中,在双方的接触线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阵地对攻战。绝大多数战斗的起因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山头的占有权或者是一条弯曲的小路的通行权。这是比"磨擦战"要严酷得多的战斗,一个高不过数米的山包,往往持续战斗数周,投入兵力数团,阵地易手数十次,伤亡官兵无数。其中一次最典型的阵地对攻战战斗发生在一个叫做上甘岭的小村庄附近的几个山包上,双方投入兵力的密集、弹药消耗的数量之大、以及官兵伤亡的数字之巨,都是史无前例的。
在这两年中,朝鲜北部的空中,每日飞机做战斗飞行的频繁程度也堪称历史之最。联合国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对朝鲜北方昼夜不停地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美方称之为"空中绞杀战"。
中国军队同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防空战斗,运输部队在最严酷的空中威胁中强行进行物资补充,其动员的人力规模可以与世界史上任何一次伟大工程的修建相比。
在这两年中,交战双方在停战谈判的会场上,上演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最艰难、最富戏剧性、最明争暗斗的心理较量。
停战协议每一条款的达成、甚至每一个字眼的争论,都会带来整个世界瞬时的绝望和希望。繁如星河的谈判笔录和层出不穷的谈判花絮,连篇累牍地占据着世界报刊的新闻版面。
战俘的抗争,反战的游行,政治的微妙变化,战事的突然进展……
有一天传来消息:停战协议的签字就要举行。突然,战线中部规模很大的战事又起。李承晚说不要联合国军了,他要"单干"。结果中国军队发动了金城战役,专打要"单干"的南朝鲜军队。南朝鲜军队不但伤亡惨重,而且丢失了大片土地。新上任的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将军说:"让中国人教训一下韩国人吧!"
战争到底是什么?
真的到了停战协议签字的那天了。
战后,在记录朝鲜战争的浩瀚文字中,曾有过几行字不经意地写到了停战的那一天发生在前线的一件小事,因为在规模巨大的战争中这件事太小,所以连主人公的姓名也没能留下。前线,一名中国军队的小战士奉命往前沿阵地送一个命令。这张写着命令的字条被折好揣在他的上衣里。通往前沿的炮火不知为什么在今天变得异样的猛烈,小战上奔跑着,躲避着,不时地从这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敌人射来的炮弹追着他,掀起的泥土几次把他埋起来。他不想死,尽管这条路上有那么多的中国士兵死去了,他只想尽快完成任务。他几次去摸他的前胸,那张命令还在。就要接近阵地的时候,小战士被炸倒了,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一只脚齐着脚腕断了,断脚就在不远的地方,还穿着胶鞋。脸色苍白的他躺了一会儿,开始往阵地上爬,他一只手用力,另一只手抱着自己的那只断脚,他想等爬到了自己的阵地脚就能接上了。小战上爬上阵地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他看见天边有一个很红很红的夕阳。昏迷前他把那张命令从胸前掏了出来。
命令:今晚22时正式停战。届时不准射出一枪一炮。
指挥员拿着命令看了看表:20时整。
离朝鲜战争正式停战仅仅还有两个小时。
指挥员把小战士抱起来,大声喊:"来三个人把他背下去!
不准让他死了!拿着他的这只脚!"
一位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勋章的老文工团员在战斗结束后出版的一本名为《盛开的金达莱》的书中,回忆了这样一位小姑娘。文工团员晓燕是北京人,16岁,脖子上总爱系一条红色的薄围巾。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刚上初中的她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参加志愿军的时候,全校师生都羡慕她,隆重地欢送了她。晓燕是个漂亮的女孩子,眼睛大,很亮,歌唱得好,为了让她保护嗓子,上级专门发给她一条很厚的毛线图脖,可她一直舍不得围。她唱的那些歌唱英雄的歌都是她自己写的,在坑道里一支二胡的吱呀呀的伴奏下,她一唱起来,官兵们就一脸温存地静静地听,忘了鼓掌,直到她唱完了,不知所措地看着大家时,这才掌声雷动。她唱的那首《歌唱英雄刘光子》,大家都说写得好唱得更好,就是刘先于一个人站起来说:"好什么好?不好!"于是晓燕就找到刘光子同志征求修改意见,那些意见都记在她的日记本上。她的日记本像她本人一样很精致,封面上有几个烫金的字:共青团手册。战斗的时候,她也很勇敢,和其他文工团员一起趴在前沿向敌人用英语喊话,劝美国兵过来投降。
她的声音细细的,不知道美国兵们听到过没有。后来,她在一个朝鲜村庄里看见一位丈夫上前线就要临产的朝鲜大嫂,于是就去照顾她。她把自己那条舍不得围的厚围巾拆了,给大嫂织了一件毛衣。朝鲜乡亲很喜欢这个中国小姑娘,她就给朝鲜老乡们唱歌,唱的是朝鲜语的《春之歌》。这天,她正唱歌的时候,美军的飞机来了。朝鲜乡亲们慌乱地跑,她一个人喊:"别乱跑!
进防空洞!"她一边喊,一边奔向开阔地,一边把她那条红色的薄围巾高高地举起来。美军的飞机开始向这团红色追击俯冲,机枪子弹和炸弹在她的身边爆炸,晓燕负伤了,她的身后是一条长长的血痕,最后,她被一颗炸弹炸倒了,红色的薄围巾在爆炸的气浪中飞舞起来。
志愿军文工团员晓燕死的那天,是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的前一天。
朝鲜战争停战协议正式签字的时间是: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
签署的文件是《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联合国军方面签字的是美国人哈里逊中将,中朝军队方面签字的是北朝鲜人南日大将。因为每份文件分别有中、朝、英三种文本,每种文本一式三份,所以签字的人要签名18次。
根据停战协定中"签字以后十二小时正式生效"的条款,在签字后的12小时内,整个几百公里的战线上,空前猛烈的枪炮声撼天动地。曳光弹、照明弹、信号弹把整个朝鲜半岛的天空打得通红,宛如这里又开始了一场新的大规模的战役。战争的双方都要在最后的12小时内显示自己火力的强大,证明自己斗志的不屈。另外,得把弹药消耗完以省得往回搬运。
27日晚上22时,战线突然沉寂下来,这是一种奇特的"突然"。寂静了一下之后,前沿上双方官兵从战壕中探出头来,然后一起欢呼。
美军陆战一师士兵马丁。拉斯这时看见了夜空中悬挂的一轮明月,"它好像是一只中国灯笼",他说。
几个中国士兵溜达到美军的阵地上,拿出几粒糖果和一块手绢要送给美军士兵做礼物,美军士兵说他们不要糖果和手绢。
美国人说,整个朝鲜战争他们损失了14.2091万人,其中3.3629人死亡,10.3284万人负伤,5178人被俘或失踪。
彭德怀走上了还冒着硝烟的前沿阵地。几个小时前这里还在战斗。一队担架抬着中国士兵的遗体走下来,彭德怀掀开每一个担架上覆盖着的白布,渐渐地,他的眼睛里充满泪花。他哽咽地说:"就差几个小时,他们这么年轻……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掩埋好,立上个牌子……"
走下阵地的时候,彭德怀突然命令吉普车停下来。他下车之后,在路边的泥土中,拣出一只满是弹洞的白色搪瓷水杯,水杯上红色的字是:献给最可爱的人。
彭德怀捧着这只水杯久久地不说话。
他不知道这只水杯的主人叫什么名字,但他一定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很久以后,彭德怀喃喃地仿佛在问自己:"这个兵,牺牲了?还是负伤了?"
这时,北朝鲜所有的城市和集镇,都在反复广播着:朝鲜人民军全体同志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同志们: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了三年抵抗侵略、保卫和平的英勇战争,坚持了两年争取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停战谈判,现在已经获得了朝鲜停战的光荣胜利,与联合国军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停战协定的签订是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的第一步,因而是有利于远东及世界和平的。它获得了朝中两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使全世界爱护和平的人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在停战协定开始生效之际,为了保证朝鲜停战的实现和不遭破坏并有利于政治会议的召开,以便进一步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起见,我们发布命令如下:
当晚,开城举行了庆祝晚会。
晚会上演的是两部中国古典爱情剧目:《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有人说在前线演出这样的剧目不好,但是还是演出了,官兵们看了还想看。当台上的祝英台因为心上人的死而也要死时,台下的官兵们齐声喊:"不要死!不要死!参军去!参军去!"又有人不同意演梁山伯为祝英台"哭灵"那一场,说总是哭,气氛太悲伤。彭德怀说:"人死了,为什么不让哭?"
舞台上的祝英台最后没有参军而是选择了殉情。在现实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幻觉里,相爱的人化成了蝴蝶双双飞舞。
志愿军官兵看到这里既感动又惊异。
不知道在以后漫年的岁月里,那些流着鲜血倒在朝鲜土地上的年轻士兵的身影,是否会如斑斓的彩蝶留在不再经历战争的人们的记忆里。
有人邀请彭德怀跳舞,彭德怀说他不会,从来不会。
再来邀请彭德怀的是一位年龄很小的小姑娘,和晓燕一样有一双很大很亮的眼睛。彭德怀说:"孩子,我拉着你,咱们走一圈吧!"
于是,一位憔悴的老将军拉着一位花一样的小姑娘的手,他们走了起来,他们走得很慢,从不曾如此动听的音乐缓缓流淌在他们安然的脚步中,小姑娘扬起头去看彭德怀,彭德怀的脸上是令人敬畏的沧桑。
所有的人都哭了。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说:"在经过三年的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997年6月一1999年11月广州——北京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