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的步履:流程制度化的新思考
田忠国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有的企业都逃不过流程制度化,这是因为,所有的过程(流程)都应该在制度的规制下才能正常而有效的运行,但是,制度也不是万能的,所以,在流程制度化管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制度应该融入神性。
所谓制度融入神性,就是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制度是规制人性的一种方法,但如果缺少神性的主导,亦既精神的主导作用,则会使人陷入机械的、心不甘情不愿的执行状态,也就是说,人在制度化过程中,被异化成缺少精神动力的被动的人。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这种缺少精神动力的团队,无疑是最缺少主动创造力的。
一个企业缺少主动创造力,是这个企业的致命伤。
这样说有人一定以为,制度化管理是不可能融合精神的,但其实这种说法是无法令人信服的,比如说,在美国的“美国权利法案”第一条中,“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一下就从规制性的冰冷中,提升到令人感动的精神层面,成了美国的精神动力之源,由此可知,制度的规制性冰冷是完全可以提升为精神之源泉的。
制度化管理提升到精神层面:
一是要保持高度的正义。并使这个正义性成为团队大多数成员的主动追求。
二是在此基础上,由正义主导的公平性,也就成了制度的必然趋向。
三是由前两个基本条件,制度的规范性成了制度追求的最终结果。
其实,企业最大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精神动力,二是物质动力。世界各国成功的企业无一不证明了这一点。精神动力来源于企业文化建设,但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却进入了一个不该进入的误区,那就是文化的非行为化现象。
企业文化之所以成为企业文化,首要的一点是企业文化是本组织内部共同遵循和追求的价值准则,行为化也就成了企业文化的个体表现形式。如果企业文化成不了组织内部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那只能称为企业口号,而不是企业文化。
在流程制度化管理方面,海尔在中国无疑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人们知道,所谓的流程化管理,是由程序序列构成的,从采购、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程序序列,都有一个序列的接点,而这些个接点,就是需要建构制度的地方,因为,只有在这些接点上规制人们的行为,才有可能使整个流程同步互动。
企业管理流程的同步互动并不体现在某一工作的同步互动上,而是由空间与时间的最佳组合形成的同步互动效应。张瑞敏先生对此有深刻的洞悉,所以产生让石头漂起来的简单但实则深奧的理论支点。
流程制度化要点之一,就是把限权与放权完美的结合到一起,也就是说,该由个人或团队的承担的责任,全部由个人或团队承担。限权与放权的另一个关键点是,限权是为了有效的制约,而放权则意味迫使人们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但愿中国的流程制度管理,成为助推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的新助力。
2008年1月17日星期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