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程序论
――兼论思想解放与制度创新
田忠国
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程序?系统和程序的关系是什么?是程序公平正义的逻辑决定制度还是制度决定程序的公平正义?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个不搞清楚,我们的制度创新就可能迷失方向,导致社会价值目标分裂而不是成为价值目标共识的整合力量。为此,我试谈一下个人看法,以求抛砖引玉,引起社会的重视。
一、 什么叫系统?
由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成的完整的社会形态,叫社会系统。由群众团体和政府组织管理不同的社会组织,叫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系统不同的系统还有,机械系统。机械系统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成的系统整体,其机制原理是:在动力源激活后各个零部件同步互动形成的整体效能。社会系统与此有近似之处。规范机械设备动力传递程序的是零件,而规范社会动力传递程序的是制度。
二、 系统是什么构成的?
系统是由不同的程序元构成的程序链。从起点到终点,完成一个完整的程序闭环的程序,就是系统。社会是由相对独立的发散式闭环系统构成的混沌的整体。由此可知,系统的基本构成要件是程序元。所谓程序元,相当于机械设备中的零部件。
三、 维持社会动态平衡、不断发展的是什么?
我以为,维持社会动态平衡、不断发展的有:
一)、价值秩序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价值秩序?由文化传承渗透到人们血脉、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念,并由价值观念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叫价值秩序。可以这样说,任何社会失去价值秩序,都不可避免的陷入混乱与动荡当中。
形成价值秩序的前提是价值目标共识。
二)、制度秩序
价值目标共识的形成,既有文化传承因素,也有制度文化整合的因子,因为,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由价值秩序也既社会公理的概括形成的。没有对价值秩序的概括,就不可能有人们自觉遵守的社会制度体系。
1 、制度秩序的核心:平等与公平正义
制度秩序的核心,就是建构在价值秩序基础之上的平等和公平正义。任何社会,没有平等,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的公平正义。一个社会是这样,国际秩序的建构也是如此,因为,平等是建构公平正义的基础条件。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一个追求平等和公平正义的历史,而决定一个社会是否能保持高度的平等和公平正义的原因,就是赋与人民各项民主权利的人民民主制度。
2 、平等与公平正义的运行程序
决定一个社会能否达到平等和公平正义的前提,虽然与人民民主制度有关,但,程序的平等和公平正义更为关键,因为,在我研究制度程序的过程中,发现程序的平等和公平正义性决定制度的平等和公平正义性,而不是相反。事实上,有的制度虽然具有平等和公平正义性,但由于程序不当或程序错误,导致制度的平等和公平正义丧失殆尽。
3 、对程序的规范就叫制度
不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企业界,人们一直有个模糊认识,以为弄几条规定就是制度了,其实,如果仅仅有几条规定,但规定中缺乏程序意识,这个制度必定是劣质的制度,因为,不顾程序规律和程序逻辑的制度,常常是打破程序,无法执行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才叫真正的制度。 我以为,对程序的规范就叫制度。 假如我们的制度对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不具有规范作用,那么,这个制度是不起任何作用或者具有对程序的破坏作用。对程序产生破坏作用的制度就是坏制度。
四、中国式民主:一个中心下的三权结构和多元同步互动
如果说中国社会是个巨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中国共产党是系统的中心,人大、政协、政府则是由中心连接的三个闭环结构,而各种民众组织和民众组织中的人民群众,则是众星拱月似的辐射圈。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权力结构不是三权分立,但不是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必须相互制衡。同时,在上下互动的过程中,层级消失。 如,政协的参政议政权传递到人大,由人大审议并表决通过,形成国家意志,而后由政府执行。
如果用图式描述最简单明了,但由于我不会电脑画图,只得描述。
中间一圈,是代表价值目标共识和国家意志的中国共产党,本圈中还有三个相互连接的小圈,一为人大、一为政协、一为政府,三个小圈之外,尚有一个个小圈,这些小圈代表各个不同的民众组织,从中心向外辐射的双向箭头,是同步互动的通道。通过以上描述,人们将会看到,在核心力量的作用下,整个社会形成了群体意志,并形成无坚不摧的整体的机制力量。
五、自由的价值在于价值秩序和制度秩序的建立
中国式民主的自由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自由就成了破坏自由的最大力量。我一直以为,自由的价值是自由价值秩序和自由制度秩序。有人可能以为,我的这个自由观不是自由,因为,自由一旦和价值及制度沾上边,个人的绝对自由就消失了,对,是这样,不仅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将是这样。 绝对自由的形成,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消失,因为,任何强势的一方都会毫不客气的剥夺弱势一方的自由权利。
六、我国社会制度分析
在我国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各种各样的制度何止千万,但现实生活却是,如此众多的制度不仅没有管住权力,相反,权力欲望却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越烧越旺。我们那么多制度为什么管不住权力?有人认为是权力大于制度导致的结果,其实,这种现象与权力大于制度有关,但为什么会权力大于制度呢?一)、制度缺少程序意识,程序运行不清晰明了,结果制度表达的是某个方面的意志,并非是为了规范程序运行。二)、正因为前一个原因,导致了制度内在的程序矛盾甚至冲突,制度无法执行。三)、加之我国没有制度修正程序,对于无法执行的制度没有人研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并加以修正,结果呢,没法执行就不执行吧。四)、提升执行力的关键:问责,到此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五)、失去规制的权力,便导致了权力欲望的恣肆横行。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所有问题的主要原因。
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我以为应本着制度的根本规律,既,制度是对程序的规范而不是相反,制定制度、修正制度中的程序矛盾与冲突。还要明确制度的完整性。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才是完整的呢?一)、先有程序,后有制度,也就是对程序进行规范。二)、要有对制度修正的程序机制。如果没有对制度修正的程序机制,制度没法执行了就不执行,一是使制度丧失权威性,二是导致没法问责责任人,因为造成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本身造成的。三)、问责。没有问责制,就没有社会成员的责任感。这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制度创新机制,在制度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就一定能走得越来越好,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七、学习是为了强身健体
有些国家先我们强大了,但他们的强大必然有使他们强大的原因,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敌视我们就放弃研究他们成功的经验,也不能闭上双眼说瞎话,有的国家本来是为阻扼我国的发展反说人家时时事事都是为我们好,拿来人家为吸纳世界财富制定的规则,心甘情愿的为别国输血。我们应该在学习吸纳的基础上,建构新的平等的国际互动程序机制,破解某些国家为吸纳世界财富制定的规则秩序,也就是说,我们学习是为了自己强身健体,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别国的经济殖民地。
八、价值目标共识:是社会发展不息的精神动力
我们知道价值目标共识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但我们往往不甚清楚形成社会价值目标共识的原因。其实,价值目标共识一是与传统文化有关,也就是说,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念,是形成价值目标共识的基础。二是和制度机制有关。也就是说,制度机制要具有整合价值目标的力量。在此补充一点,所谓制度机制,前边制度两个字是规范之意,而机制则属于程序的范围,合起来就是程序规范。由此可知,制度如果没有程序,就没有机制。三是要明确认识到造成价值目标分裂、矛盾甚至冲突的原因,是利益秩序建构在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基础上的,而一个政治经济权利平等的社会,社会利益基本平衡,这才是建构价值目标共识的制度和利益基础。价值目标共识,也是社会各个阶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利益相关群体团结一致、同步互动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既要从文化上大力建构价值目标共识,又要从平等的制度机制上建构价值目标共识。我以为应该如此。
九、中国的崛起与发展,需要制度机制提供全面的保障
中国的崛起与发展,需要制度机制提供全面的保障,因为,任何国家的发展,没有规范和规范提供的保障,所谓发展就可能偏离发展的初衷,这是一。第二,没有制度保障,社会就缺乏持续而又长久的发展动力。第三,我国不能持续领导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模式,因为,由于年纪因素,随着领导人更替社会发展模式随之改变,难以持久。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只有制度机制,才能使科学发展形成中国模式,并具有恒久的发展动力。
结束语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在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创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深入研究系统程序,为我国的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唯有如此,我国才可能在制度机制的推动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更为灿烂美好的明天。
2008年4月17日星期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