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一词,由于二十世纪政治斗争常常使用,已经被贬为呆板的敌对僵化意识。需要给与重新认识。
意识形态属于研究人们意识惯性、意识流形成、意识结构,了解人们思维方式的重要范畴,对于人们为什么“这”样想,是非常有用的科学。心理科学,特别是现代实验科学,主要是对心理意识认知的形成、创伤、重构进行经验分析和简化试验。意识形态学则主要是针对人们意识的类别、思维惯性进行一般性描述。
意识形态研究是我们了解人类思维的重要课题。从医学之父的人体血脂性格分类、中国三国时期《人物志》对人阴阳、清浊的观察;从法学家《法意》环境空间、生活习惯对人法律意识的影响,到现代科学的对人大脑物质-机理确定,无不表明人的思维意识基础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像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那样对人精神的辩证、历史的进程加以系统考察;古代人对于“灵魂”的重视,都在说明人类超越“动物界”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灵魂就是具有“灵”的超自然物,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统领”世界、沟通上苍的灵性。正是这样的灵性使得人具有特出的资质——精神。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的感知、直觉、分析、综合能力,使得人们具有把握世界不同变化的能力,这种把握又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局限。因此,意识形态就是要搞清“各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限制与超越的突破过程。
保守与创新,就是人们对于从各自的小圈子进入到更大知识领域的发展过程,也是继承与发展辩证关系的机理、积累过程。保守就在于能够对人类传统的美德、智慧有良好的继承、理解、发挥,使得人们能够成为人类亿万年进化的承载者。当今,真正的问题不是发展不到位的问题;而是传统智慧、心境、意志退化的问题。只有在真正继承之上才能有真正强劲的发展,这就是人类需要整体哲学、人类一体化思维这块基石。
创新,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创新能力的软弱,使得第三世界社会从属于资本主义发达社会,资本主义终结人类进步发展,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创新与进步能力,以至于科学这把双刃剑的运用已经迷失方向,成为一种无法掩盖的“核”问题。所以,要注意继承人类哲学整体意识。只有在马克思公正立场之上才能推动人类超越“工具论”概念,抓住事物的本质,让人类的超越性改变低层次的混乱,进入高层次的有序发展阶段。
人类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形态有着直接关系,需要对于人类以至于个人的心理、意识、社会精神的积累机理加以研究,从个人的精神发展看,个人必然需要从家庭、社区、村镇、城市、社会、民族、国家、知识、世界逐步扩展,人的认知层次与深度都在一定的基础上开拓发展,当皮亚杰的认知论被限制在传统宗教、企业文化、有限遮蔽、信息轰炸等现象中,自然社会、农业社会、商业社会、工业社会、军国主义、法西斯、资本主义霸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都在国际间存在、影响着人类生活形态、意识与行为。谁胜谁负还未见分晓。
毛泽东思想,发动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改变私有压迫社会关系为平等、公正、反潮流的革命意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创新运动、文化大革命,吸引世界目光和青年向往,曾经创造出一个灿烂的时代。当然,要发展新时代还需要更加有效的社会革命建设,保证人们生活真正具有更高的实质性积累与建筑,社会上层建筑的巩固需要真正坚实的品格,需要社会意识形态的成熟,不是僵化而是具有人类最大张力与动力基础的成熟。
“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真本色”。保证人们保有真本色,需要社会意识的伟大和社会教育实践的积淀。需要在批判资本主义“冷酷无情”的同时真正赋予人类伟大的精神,还原人类作为“神子”的身份,使得人们具有人类最高的本质内涵。
意识形态研究要实现人类本质归复,还人类真正的灵魂,锤炼伟大品格,建立神圣人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