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В.布兹加林的报告题目为《作为理论家的列宁》。该报告主要结合列宁的实践活动阐述其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以此驳斥俄罗斯国内一些人的偏见,即对列宁理论贡献评价不高,而只将其看作是聪明、灵活的政治家的观点。А.В.布兹加林指出,列宁是一位可以称为“天才”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对这位社会创造者,他总是怀有崇敬之情,并认为自己是列宁的学生。布兹加林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列宁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第一,列宁开始理论创作之时正是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之时,一方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开始出现;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开始传播。因此,列宁在这一时期研究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新政治主体的理论并不是偶然的,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列宁所论述的新的政治主体是20世纪主要的和强大的政治方向的体现,亦即“新型政党”是20世纪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主要的战士。社会主义的历史不能没有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也就意味着不能没有布尔什维克和列宁。第二,1905年革命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当时资本主义体系已经取得了世界性的胜利,但在俄国封建主义残余依然存在并还有相当的影响。列宁证明,在资本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主要任务不是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而是所有民主力量的改革,这是第一步;接下来资本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主要任务也相应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第二步。这种为争取基层民主制和社会主义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是20世纪所有国家左翼联盟共同面临的政治问题。而这正是1917年武装起义的理论基础,也是相对欠发达国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100年后的今天,这依然是古巴、委内瑞拉、中国和越南等国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资本主义变成了世界帝国主义体系,同时也证实了社会民主右翼不是别的,而是资本主义政治力量的一部分。它直接参与到夺走了千百万人生命的残酷屠杀之中。列宁对此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这便是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逻辑学原理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理论。第四,革命和国内战争不仅震撼、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它使20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新的轨道。对此,列宁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不同角度阐述其关于国家的理论。第五,理论和实践提出了那个时代左派运动的重大问题:在世界革命进程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在封闭和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否可能;如果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和人民会陷入怎样的境地?对于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召唤,列宁只是刚刚开始寻找答案,然而即便是对这些问题的初步回答也高于其后出现的大部分论著,这些论著要么理论上软弱无力、实践上背叛革命;要么陷入政治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和冒险主义。总之,列宁是哲学家,是政治进程中的理论家,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对其理论贡献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А。И。科尔加诺夫(А。И。Колганов),系后苏联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报告的题目为《我们应当汲取的经验》。科尔加诺夫认为,要研究列宁,确定他在历史中的地位,不仅要看过去,而且还要关注列宁为现在和未来能够提供的启示,即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从列宁那里所应当汲取的经验。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第一,在没有准确把握世界局势的情况下,不应当盲目地制定政治斗争的发展战略。目前我们对当代社会、对国内国际环境分析得不够充分,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时局是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基础,但这个工作我们没有做好。而列宁根据当时俄国国内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正确阐述了俄国的发展道路问题,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第二,革命政党应当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列宁在创建俄国共产党的过程中,认识到理论斗争的作用。他亲自创办《星火报》,发表了《从何着手?》、《什么是人民之友》等一系列论文,宣传革命理论。如果没有这样的组织和宣传,就不会形成统一的思想,也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总之,先进的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灌输和宣传是十分重要的。但遗憾的是,现在俄罗斯左翼的政党和组织恰恰缺少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把人们团结起来。第三,革命者要有坚定的原则和立场,不应该轻易受群众情绪所左右。列宁曾多次指出,党的政策群众未必理解,需要耐心地向广大群众宣传讲解,和他们团结在一起,但不能放弃原则。而现在的一些左派受大众情绪影响,甚至一味迎合大众,这是没有原则性的表现。第四,在革命斗争中不应当妥协和让步。如果有所让步的话,也必须是为实现目标服务,比如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这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但无原则的妥协和让步将一事无成,这应是我们切记的。总之,在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要认真研究这些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时代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应当以自己的事业来纪念列宁。
美国左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大卫·科兹作了《革命与列宁遗产》的报告,他指出,列宁研究了帝国主义理论、国家理论、资本主义发展理论、革命的战略和战术等理论。关于这些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比较流行,但一直以来美国存在着一种观点,即认为列宁是觊觎政权。其理由是:俄国并不具备革命的条件,如农民占大多数,人们受教育程度低等。而且,从夺取政权的结果来看,社会主义体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依然有很多不足,辜负了人们的期望。科兹教授针对这种批评的声音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列宁并不是对政权本身感兴趣,而是致力于建设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贫穷的美好的新世界。这一主张激励和鼓舞了世界范围内强大的社会主义运动。苏联现在不复存在,一些人轻易忘却了苏联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科学技术发展;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经济稳定、没有通货膨胀;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今天,资本主义正逐渐丧失其合法性,在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出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尝试。这些国家尽管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条件,但是,他们充分借鉴苏联时期的经验,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来建设社会主义。最后,科兹教授明确指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伟大的,列宁关于革命的战略、战术以及夺取政权的主张是正确的。
德国左翼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М。М。萨瓦斯教授的大会发言论点鲜明,他主要是通过分析列宁的三本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怎么办?》、《国家与革命》来阐述列宁思想的现实意义。萨瓦斯教授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从经济上概括了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分析了帝国主义本性和实质,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矛盾,为人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世界资本市场和世界性金融危机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他指出,关于当代世界性金融危机,实质上在列宁那里已有预言。而若要理解这场危机,还需要深入分析列宁关于金融资本的理论。萨瓦斯教授在谈《怎么办?》一书时特别提及了几个观点,认为至今其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譬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只能从经济斗争范围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等。萨瓦斯教授认为,读《国家与革命》一书有助于反思苏联解体的悲剧,有助于进一步思考今后如何做的问题。他充满激情地指出,改变世界没有革命是不能成功的,革命需要有客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夺取胜利是主体的事业,而不是客观的进程。为了改变世界,我们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
Л。К。纳乌梅尼卡(Л。К。Науменко)在题为《列宁的逻辑》的报告中指出,马克思《资本论》的辩证法是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加以研究的逻辑,在其中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产物。列宁的辩证法是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异质系统来加以研究的逻辑,他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这对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言是谬误,但是,事实证明,列宁的论断是正确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比如,俄国和中国在较短历史时期内建立了社会主义物质和文化的前提条件。这一事实说明,较高的发展阶段可以建立在较低的基础上,而且,就系统而言,“较低基础”的系统与较为成熟的系统相比更具有可塑性。最后,Л。К。纳乌梅尼卡指出,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们不可能在列宁那里寻找解决时代问题的现成的答案,就像当年列宁也不是在“马克思的宝库”中寻找现成的答案一样,我们需要发展列宁的理论。
俄罗斯科学院В。Н。舍甫琴科(В。Н。Шевченко)教授在《列宁的现实意义》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俄罗斯与20世纪初的俄国国情十分相似,研究列宁将会帮助我们弄清现在俄罗斯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20世纪初的俄国没有资本主义的特征,现在俄罗斯也没有。当时列宁指出,俄国正走向历史的死胡同,现在也是如此。列宁清醒地意识到,俄国要改造资本主义需要大量的资金,可这从何而来,当时俄国还有大笔债务,于是列宁决定不替沙皇偿还债务。列宁坚信,俄国唯一的道路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现在俄罗斯的经济金融受制于西方,而若要走出困境必须摆脱这种依附状态。如何摆脱,这是需要深思的。总之,我们需要分析列宁,因为今天的俄罗斯和100年前很相似。
《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一书的——俄罗斯科学院В。М。梅茹耶夫(В。М。Межуев)教授在发言时首先说:“我想谈谈个人见解,可能会和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但我希望提出来以供讨论。”概而言之,他主要阐述了四个观点:第一,要客观地评价列宁,尽管无法完全做到客观,但要将列宁放到俄国革命的历史中去评价。苏联时期包括现在一些知识分子对列宁的评价深受斯大林的影响。是斯大林将列宁变成在恩格斯之后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本人从未这样定义过。列宁作为理论家而言,他并不比普列汉诺夫、葛兰西、卢卡奇等人更为重要,但列宁之所以更为著名,那是因为他领导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创建了一个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国家。第二,近代以来,俄国有三次革命运动的浪潮:第一次是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第二次是“民粹派运动”;第三次是“十月革命”。列宁是第三次俄国革命的产物。这三次革命运动浪潮出现的原因都不是为了反对资本主义。在俄国始终存在的是专制的问题,而不是资本主义的问题,资本主义是不能仅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战胜的。列宁晚年意识到,通过政治革命可以夺取政权,但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文化革命。第三,列宁被认为是无产阶级领袖,但是,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民族阶级在俄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形成,在俄国存在的只是无产阶级政党。列宁代表的是俄国知识分子,而俄国知识分子具有两大特点:其一,盲目追求最高的社会理想;其二,缺少根基,他们所追求的社会理想都是借鉴西方的。第四,应该根据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做一些修正。譬如,工人并不是一个阶级而是一个职业;重要的生产力不是工人而是知识;在一些发达国家,工人不再幻想制度的变更,也没有出现无产阶级的团结。再如,20世纪的历史表明,革命是落后国家的必然宿命,民主发达的国家是不会美化革命的。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授Б。Ф。斯拉文(Б。Ф。Славин)不同意梅茹耶夫的一些观点。他说:“列宁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是革命导师,不能将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与之等量齐观。葛兰西关于文化领导权理论和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是借鉴列宁的,对此葛兰西本人也曾表述过,他认为列宁是自己的老师。”接下来,Б。Ф。斯拉文教授指出,一些人认为列宁不是理论家,而是实践家,这是不正确的。分析评价列宁无需将其神圣化或妖魔化,需要的是理智的科学分析。列宁曾有过一些错误,但他又及时纠正了这些错误,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列宁创造的开始。比如,1906年第一届国家杜马开幕,起初布尔什维克抵制国家杜马,但是后来列宁承认抵制是错误的,议会是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还有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众所周知,这是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所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政策和应急措施。它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了困难,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是在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结果是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于是,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农的联盟。最后,斯拉文教授还谈到了列宁与斯大林思想上存在的差异,认为他们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
此外,擅长写列宁题材作品的俄罗斯著名剧作家М。В。沙特洛夫(М。В。Шатров)也在大会上发言,他主要讲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创作经历,以此来表达一种难以割舍的列宁情结。还有学者作了关于“布尔什维克活动家中,谁是列宁思想的继承者”问题的报告。该报告首先对季诺维耶夫、斯大林、布哈林进行了剖析。继而,特别是对托洛茨基的性格特点、思想经历予以重点分析,并将其生平分为三个时期:革命前时期(至1917年);革命时期和国内战争时期(至1923年);革命后时期(始于1923年)。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指出,后列宁时期的列宁主义实际上分裂成了两派:斯大林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而后者长期以来被歪曲和误解,但是,托洛茨基相比较而言却是列宁思想彻底的继承者。也有学者总结和分析了俄罗斯国内对列宁各种不同的评价,他们指出,对列宁这样的人物存在严肃的科学的争论是正常的,但是,对于一些违背历史事实、带有严重个人偏见的观点要坚决予以驳斥。还有学者指出,列宁在特殊历史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推行新经济政策,而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实质上又走向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革命的手段和社会主义的目的相脱节,这是俄国革命的最大悲剧。另有学者专门研究了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第一批革命党人从苏黎世出发、经由德国和瑞典秘密回国的经历。此外,列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作了《关于列宁的假身份证》、《列宁与宗教》、《哥尔克列宁历史文物保护区——列宁遗产的保卫者》等报告。
总之,在本次会议上,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列宁及其思想和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他们从各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使得会议研讨的气氛颇为浓厚。尽管其观点各异,甚至存在分歧,然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列宁的遗产并没有成为历史,在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也正如大会主题所表明的:列宁活在21世纪。
(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博士,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