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主义的产生
“历史主义”作为一个概念,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首先提出来的。资产阶级历史主义思潮的因素在十八世纪中叶已经萌芽,到十九世纪初期开始形成体系,并且为人们所论证。有的资产阶级学者把历史主义的提出,夸张为“西方世界最伟大的精神革命”,并把它和中世纪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相比拟;有的则把它比作哥白尼在自然科学上的革命。然而,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的来源却十分复杂,它的内容也是含糊不清的。从上个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学者曾经写过许多专书、论文来介绍、阐述和论证历史主义这个概念。但是,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资产阶级学者对历史主义概念的解释,仍然是五花八门的。他们自己也承认:“历史主义有许多混淆不清的概念。”因此,“要谈的应当不是一种历史主义,而是许许多多种历史主义。”
尽管如此,资产阶级学者关于历史主义的解释,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把历史主义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观,也即看作是一种史学理论,或者说是一种“历史主义哲学。”另一类是把历史主义看作是以“完备客观的态度”描述历史的进程,也即看作是研究历史的方法。换句话说,资产阶级学者是把历史主义大体上看作是研究历史的一种原则、一种世界观,或者是一种方法论。由于不同的资产阶级学者信奉不同的哲学思想,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历史主义会有不同解释。总的说来,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主张的历史主义,承认事物的一定的发展过程,但否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的共同规律。
2、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得到范畴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是唯物辩证法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方面的具体运用。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历史主义,并且和资产阶级的历史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不仅承认人类社会自身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而且承认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共同的客观规律可寻。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有过明确的解释。他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又说:“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也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这里讲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正是辩证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列宁在提到历史主义的概念时是这样讲的:“既然在同中世纪封建势力和僧侣势力的斗争中,马克思一方面能够承受并进一步发展“十八世纪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能承受并进一步发展十九世纪初期那些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经济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辩证法),这只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性和它的力量,这只是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科学上最新成就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在反动分子(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学说中包含有关于政治事件更替的规律性和阶级斗争的深刻思想,这一点马克思总是明确地毫不含糊地指出的。”这里提到了马克思承受并发展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主义问题。在列宁看来,所谓历史主义,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态度来考察斗争形势问题。”历史的态度正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是特指观察、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法而言。它的范畴可以大体上归纳为发展的、联系的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第一、发展的观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人类社会也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而不是用僵死的、停滞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
第二、联系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着不同阶段的客观历史发展的过程,各种事件和人物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要求我们,“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注意“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
第三、具体分析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每一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包括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的产物。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还要求我们“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离开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等于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要求。”因为,“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当作一个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在观察、分析和研究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都要有发展的观点,并且把问题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联系具体条件进行具体分析。这就是说,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在本质上就是历史的辩证方法。辩证的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能够帮助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重要性。
3、历史主义的运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用历史的态度,对历史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怎样分析“祖国”这个概念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它原理联系起来,(r)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时说,如何分析祖国这个历史概念呢?《共产党宣言》曾经说,工人没有祖国,这个原理阐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共同敌人的思想。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却又曾经号召进行民族战争,保卫祖国,因为在民族战争中保卫祖国是完全必要的。工人没有祖国与保卫祖国,这似乎是两个矛盾的概念,然而它们在各自的特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却又同时都是正确的。这样的例子,启发我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态度和方法。
对于研究阶级社会的历史,十分重要的是应将阶级分析和历史主义统一起来。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它的科学性已被历史本身的发展所证明,任何试图动摇这一方法的观点,都肯定站不住脚。但是,这不是说,我们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一切都做得十分准确了,没有什么问题了。事实不是这样。在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一章中,我们着重讨论了对待剥削阶级进行分析、研究时,实际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正确理解阶级分析方法,没有用历史的观点把握阶级、阶级斗争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把阶级分析和历史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关于这个问题,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分析,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奴隶制的分析,都是我们从方法上进行学习的极好例子。恩格斯是这样讲的:“用一般性的词句痛骂奴隶制和其他类似的现象,对这些可耻的现象发泄高尚的义愤,这是最容易不过的做法。可惜,这样做仅仅说出了一件人所周知的事情,这就是:这种古代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和由这种情况所决定的我们的感情。但是,这种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存在,它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任何的说明。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深入地研究一下,那我们就一定会说—尽管听起来是多么矛盾和离奇,—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然,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不仅对剥削阶级曾经表现出非历史主义的倾向,对待属于劳动人民的阶级,有时也会表现出非历史主义的倾向。例如,关于中国古代的农民阶级,特别是关于农民阶级的起义斗争,评价就很不一致。其中有些意见,过分地拔高或过分地贬低农民起义的历史地位,就带着严重的非历史主义的倾向。这不是科学的阶级分析,因为它没有历史地去考察农民阶级,既没有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出一定时代的农民阶级的特点,又没有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出一定时代中农民阶级进行阶级斗争、举行农民起义所可能达到的水平及其历史地位。由此可见,历史主义对于贯彻唯物史观,包括对于贯彻阶级分析方法,是有重要意义的。
历史是一个过程。历史上的一切现象,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经济、政治的各种制度到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活动,从每个历史活动者到整个阶级、整个民族的行动……都是作为过程而展开、而存在的。历史地考察这个过程,才能真实地描述这个过程,科学地解释这个过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学会运用这个辩证的方法,有利于逐步克服历史研究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有利于防止历史研究中的非历史主义倾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