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永存
李文生
翻阅纪念评论鲁迅的诸多文章,得知“鲁迅精神”这四个字,最先还是出现在毛泽东的讲话中。
早在鲁迅逝世周年——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延安陕北公学师生举行悼念鲁迅大会,毛泽东应邀登台演讲。他在悼念鲁迅的讲话中,精确全面地阐述了鲁迅精神的三个特点:第一,“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第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第三,“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
毛泽东一生都极力赞扬和热心宣传鲁迅,要求人们学习鲁迅精神。直到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已是七十八岁的毛泽东,在武汉的一次谈话中还说:“鲁迅是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中国第一个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是圣人的学生。”甚至在一九七六年初,毛泽东躺在病床上,又一再地指出,要“读点鲁迅”。
有人说,毛泽东把鲁迅神圣化了。自从老人逝世以后,鲁迅也从所谓的“圣坛”回到了人世间。今天,我们以平等的视角看鲁迅,现代文化宗师的桂冠也是没人能抢去的。作家孙犁评价说:“书,一经鲁迅作序,便不胫而走;文章,一经他入选,便有了定评,能进文学史;名字,一在他的著作中出现,不管声誉好坏,便万古长存。鲁门,是真正的龙门。上溯下延,几个时代,找不到能和他比肩的人。梁启超、章太炎、胡适,都不行。”
鲁迅的文章教育了我们几代人。中学、大学语文课本入选鲁迅作品的数量是同类作家中最多的。他笔下的阿Q 、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都永远鲜活在人们心中,成为解剖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形象化教材。鲁迅的言行激励了几代人。他二十二岁东渡日本,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曾在风雨如磐的黑暗中大声《呐喊》,也曾在彷徨悲哀中煎《药》,甚至在激愤中感叹着“而已”。为着在外国列强铁蹄下流血呻吟的祖国母亲,他以血相荐,刀丛觅诗,视死如归。“横眉冷对千夫指”,犹如一把利剑刺向敌人的胸膛;“俯首甘为孺子牛”,好似一团火焰,温暖着中华民族儿女的心灵。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鲁迅为我们的民族付出的太多太多。庆幸人民了解他,历史没有亏待他——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一面绣有“民族魂”的白底黑字的旗帜,盖上了鲁迅那瘦小的身体。
近年来, “民族魂”鲁迅在中国有点受冷落,甚至出现了指责他的声音。唉,太平盛世,兴靡靡之音,人们爱雅舍,好娱乐,亲名利,傍大款,饲猫狗,玩麻将,哪里还有时间聆听鲁迅先生的呐喊之声呢!真是历史多变,性随世移,国民惰性的改造确实不易啊。
尽管世事多变,但是大浪淘沙,中华民族历史的最终筛选是公理二字。世有公理,“民族魂”鲁迅就永垂史册;同样,鲁迅的作品就会不朽,鲁迅精神就会永存!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滍游堂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