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之所以是古典名著,正在于其人物故事隽永耐读、思想内涵与时俱进。她如一位泛舟河岸江渚、惯看秋月春风的白发渔樵,见证记录着一段冥顽酷烈、荡气回肠的“民族记忆”。也许是一脉相承的缘故吧,我家祖孙四代都是“三国”的粉丝,胸中氤氲着“三国”的精魂,血液中流淌着的“三国”基因点燃延续着我的家传。
曾祖父是五四运动的同龄人,民国时期扬名乡里的读书人。老人家读《三国》,竟达致韦编三绝、如醉如痴的地步,大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意蕴。书非借不能读也,那本排满繁体字符、泛黄陈旧的手抄《三国》正是当年博闻强识、才华横溢的曾祖父天道酬勤、学达性天的见证。时逢山河破碎、战火频仍的年景,曾祖父见证了一个乱世中国。读《三国》,于天下大乱的视阈维度里,老人家总感觉到有一种悲天悯人的理念力透纸背,如:“看到两京遭难处,铁人无泪也凄惶”、“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等。
祖父出生的那一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奔波劳碌了一辈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将一台红宝石牌收音机搬回家中。祖父念念不忘那本手抄《三国》的同时,听《三国》是他的今生最爱,是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承担付出的本真维系。评书大师袁阔成先生铿锵有力、磁性荡漾的天籁之音飞扬在沁凉如水的乡村夏夜中,萦绕在诗情画意的原野晨曦里。民族战争、中国新生、国家建设……祖父见证了一个激情中国。祖父对《三国》过耳不忘,心醉神迷于其有关“仁者爱人”民本思想的阐述,将“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出口成章;掩卷沉思于一股股伤情悲绪里,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顺手拈来。
父亲在共和国十周年华诞之际呱呱落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将一台长虹彩色电视机接回家里。继往开来的父亲,对那本手抄《三国》耿耿于怀的同时,观《三国》是他生命的情有独钟。那时候,中央电视台正推出唐国强、鲍国安等联袂主打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好一出惊心动魄、大气磅礴的历史文化盛宴。父亲身体力行,见证了一个改革中国。他对三足鼎立各方延揽人才、招贤纳士的作法品头论足,认为“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是经典不朽的择才识主观;父亲还特别推崇群雄逐鹿、煮酒论英雄的恢弘壮观,因为这为生存奋斗于市场经济语境视野中的国人提供了镜鉴。
我降临的年月正值改革开放迈出第六个年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我经历了一个从电视机、家庭影院再到因特网的变迁,见证了一个盛事中国。我对那本破败不堪的手抄《三国》爱不释手的同时,品《三国》使我的精神生活大放异彩,从而升华到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高远境界。点击易中天老师的《百家讲坛》,真个学术观点的另类表达,好个文化争鸣的酣畅淋漓;下载2010年高希希版新《三国》。我分明领略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接物待人策略智慧,一缕“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统一气息扑面而来,这足以使“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四世同堂,三国世家。从曾祖父、祖父、父亲到我,从手抄读本、广播、电视到因特网,从读《三国》、听《三国》、观《三国》到品《三国》,这本身就是见证的历史轨迹和力道魅力。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寻常草根家庭的蓬勃生机,见证了一个变迁转型中国的自强不息,见证了一种深沉博大思想文化的薪火相传。(: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董永亮)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