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视剧《亮剑》
电视剧《亮剑》,自2005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开播以来,誉满九州,媒体赞扬,观众叫好。这部电视剧究竟怎样?是好?是坏?笔者冒天下之大不韪,作些粗浅的评论。请专家学者、广大观众指正。
形象与细节
该剧军事顾问称 “李云龙: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中国电视报》记者说:《亮剑》“细节精彩而新鲜,既出人意料又令人击节称赞。”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先按该剧播出的顺序,一幕幕的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和“令人击节称赞”的细节,作点评论。
第一集,战斗中李云龙(以下简称李)高喊“弟兄们,冲啊!”“弟兄们”这是土匪、军阀和国民党部队成员间的称呼。人民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彼此之间就互称同志,这是人民军队与其他武装集团显著区别之一。称谓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志,体现的是人民军队有共同的理想,官兵平等,团结一致,生死与共的革命关系。把同志改成“弟兄”,就在称呼上改变了人民军队的性质。演员穿着八路军的衣服,却高喊土匪、军阀人员的称呼,这一句,确实“令人特别难忘”!让八路军高喊“弟兄们”也着实“新鲜”,但是,这个细节“精彩”吗?值得“击节称赞”吗?。
打完仗,李若无其事的坐在炕上喝酒,营长张大彪进来,也端碗就喝。这是土匪、军阀的行为!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她的作风一改一切旧军队的恶习,每次战斗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休整,作下一步作战准备;还要经常作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作为八路军的团长,十分繁忙,哪有坐在炕头上喝酒的闲情逸致?
李因违抗命令,团长被撤职,调任被服厂厂长,发牢骚:“老子打了胜仗,……让老子来绣花了。”被任命独立团团长临走命令战士:“老子现在还是被服厂厂长,把被服给老子装上……”,被服是公物,厂长就可以随便拿吗?一口一个老子,老子不离口,这是八路军团长的形象吗?
第二集,独立团原团长孔捷(以下简称孔),因打败仗被撤职要调走,战士们列队不让走,集体呼喊:“你不能走,若不你把我们都带走,若不你把我们都枪毙。”八路军不是私人的军队,团长调走能带走或枪毙部下吗?这样的细节,表现的是什么?
在李建议下孔在独立团任副团长,旅长来团,孔敬酒,旅长不喝,孔端着酒站立不动,旅长说你就端着吧!旅长开门,见门外战士们列队每人都端着酒,旅长喝了酒摔了碗,战士们也跟着喝了酒摔了碗。这是什么场面?为何要摆这么一个场面?是表示孔被撤职不满,还是表示留任副团长对旅长的感谢?旅长和战士们喝完酒摔碗是什么意思?是旅长对孔摆的“敬酒”阵势不满还是喝了不该喝的酒对自己生气?战士们摔碗是随旅长而动,还是对旅长的示威?革命军队怎能有这种场面!
上级任命赵刚(以下简称赵)为独立团政委,到任,李正坐在炕上喝酒,赵向他敬个礼,他连头都没抬,带答不理的对赵说:“我管打仗,你管生活。”政委“管生活”,真是闻所未闻!政委是党代表,那个不知,那个不晓?据《中国电视报》记者介绍:编剧都梁“少年参军,曾服役于坦克部队”。冒昧的问一句:您服役的坦克部队的政委,管生活吗?
赵在赴任的路上,救了从敌战俘营逃出来的魏大勇(说是少林寺的和尚,很有点武功),想参加八路军,赵把他带到部队,向李作了介绍,李对魏测试后说:“你就跟我李云龙干吧。”这是参加八路军,还是当土匪入伙?参加八路军的人有这种仪式吗?
李、孔二人讨论到伪军处夺马,居然讨价还价,像一对商人。夺马赵不知道,听说后问李为什么不告诉他,这是原则问题,李大喊大叫:“就这么定了,你向师、向旅打小报告吧,有事我顶着!”盛气凌人,好不厉害!政委在这位团长的心目中不但没有任何位置,而且把政委看作“打小报告”的角色!《亮剑》中说他是共产党员!像吗?
第三集,李大吹他如何夺取敌人武器,创建新一团,赵听后折服了,再也不问夺马为什么瞒着他了,“原则问题”,一阵神吹,了结。人民军队就是靠夺取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的,哪个部队不是如此,何止李云龙?政委竟被吹牛折服!折服,就是放弃原则,从此往下,这个政委一切都服从于这个团长。
赵对骑兵连长说不准体罚战士,李接话说:“遇到那笨兵你就照屁股上踢他两脚。”赵说“不能开这个口子。”李说“再遇到那笨兵,你就给他下跪,说老哥求你了,……。”听听,这都是什么语言?完全是旧军队的习气,封建意识。这种细节在人的“意料之中”么?值得“击节称赞”吗?
赵参加旅作战会议,接受的任务,是作预备队,李大发雷霆:“你为什么不跟程瞎子争?(程可能是主攻部队的指挥员吧)你为什么不敢跟旅长吵一架?”当他们接受任务后李又说:“程瞎子,当年我教你打枪,今天我教你打仗。”贬低他人,突出自己,目中无人。
第四集,战斗中赵两枪打死两个鬼子机枪手,取得了李的好感,打完仗又坐在炕上喝酒,这回是二人对喝,李对赵说:“我真想和你交朋友,做好兄弟。”把八路军一个团队的军政首长,写成朋友、兄弟关系,这就改变了团长、政委军政分工负责的关系,把干部间的革命关系,变成了朋友、哥们关系。这是篡改人民军队性质的又一种表现。
煮肉比武选加强排:能打过李的当选吃肉,打不过的,既不能当选也不能吃肉!八路军有这样选加强排的吗?李云龙是八路军的团长,还是山大王!人民军队的加强排都是由党团员和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组成,那有这样选加强排的?纯属土匪行为!
两个营长在训练中各护自己营的战士,互相指责对方“护犊子”,互不服气,要比个高低,二人扭打在一起。这是军阀部队的行为!
第五集,晋绥军三五八团团长楚云飞(以下简称楚)到李团访问,双枪射鸟,随后令其随从指捅沙袋……临走又把雌雄勃郎宁手枪,主动送给李云龙一支。这些做作的场面,都是为了展示楚云飞,表现晋绥军。
第七集,在准备突围的危急时刻,赵组织党员开会,李来了,赵告诉他党员正在开会,还没等赵说完,李就烦了:“别扯淡了!你是政委,我是团长,咱俩统一思想就行了。”八路军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革命军队,共产党员在战斗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这支部队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在李云龙的心目中党员开会竟是“扯淡”!《亮剑》这样写,否定了共产党员在人民军队中的作用,抽出了人民军队的精髓!
第八集,鬼子“扫荡”,突围中李得了疟疾,魏大勇背他进一小村,敌人跟进,魏勇斗群敌后,李很是欣赏,两人闲话时李赞扬魏,当个营长没问题;魏回答,人重要的是缘分。人民军队的团长和战士,没有一句革命的言词,满嘴江湖话。
字幕:1943年,晋西北。李在动员连排长分散打游击时,以梁山好汉作比:“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以斗分金银,能拿的东西都给我拿回来,你可别给我领个日本娘儿们回来。”赵在旁听了,觉得这种说法不合适,给打圆场:“团长是打个比方。”部队分散打游击,是挺进到敌后的敌后去发动群众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那不是土匪去打家劫舍!居然把与敌寇残酷斗争说成喝酒吃肉!这是八路军,还是土匪?!
第九集,晋绥军楚团的一个营要投敌,李率部对该营缴械了枪支、物资,赵让还给楚团,李说,“我不做亏本买卖。”在第十集,楚与李会面时,要求归还,李说,“帮人干活,就得给工钱。”这是个商人,还是八路军的团长?
第十集,李、魏化装进城遇到卖米的段鹏,据说也会武,二人动员段参军,段听说李是李云龙,就说:“我跟他干了”。这是《亮剑》中第二个参加八路军的人,第一个说“你跟着我李云龙干吧”,第二个则说“我跟着他干了”,都不说跟着共产党干,跟着八路军干。
第十一集,魏大勇坐在凳子上,段鹏扫院子。魏问段给老乡担水没有?为此二人争执并比起武来,魏骂段是“新兵蛋子”。第十六集:段一个人在铡草,魏坐在一边吃什么,李来了,问魏:“你又欺负‘新兵蛋子’了?”段向李报告:“他还让我给他倒脚水呢?”两个画面,几句话,表现的是兵与兵的关系。人民军队的传统是老兵带新兵、帮助新兵,哪有老兵坐着,让新兵干活的?在战争年代,每到宿营地都要汤脚,恰恰是老兵照顾新兵,给新兵送洗脚水。人民军队与反动军队的兵与兵的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在人民军队里兵与兵是阶级兄弟,彼此是革命的关系,反动军队的兵与兵互相欺压,是人与人不平等的关系。这里把人民军队的兵与兵的关系,写成了反动军队的兵与兵的关系。
第十二集,在李的婚礼上,全体人员喝过三杯酒后,赵不让喝了,李大怒,对战士们吼到:都给我滚!
第十三集,李因老婆被鬼子抓去了,要攻打平安县城,副团长提出意见,李火冒三丈:“别扯了!老婆让人抓去了,连个屁都不放,还叫爷们吗?打输了我顶着。” 副团长又说解放平安县城,李又火了:“竟来虚的!打平安县城,就是为了救你嫂子!”解放平安县城竟成了虚的,只有救你嫂子才是实的!没有一点八路军干部、共产党员的气味。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在共产党人的奋斗中,有多少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的亲人,被敌人所抓所杀?那些亲人被抓、被杀的党员、干部,都是以大局为重,忍痛按原则正确处理,不以感情用事,让革命遭受重大损失。《亮剑》的主人公为救老婆,不惜战士的生命,鲁莽攻城——要“放屁”、要做“爷们”,这是什么心态?!
在与日寇斗争的生死关头,李的老婆在城头上让向她开炮,高喊:“下辈子我还嫁给你!”在《亮剑》人物的灵魂中,没有革命情怀,民族精神,只有江湖义气和宿命论思想。
第十四集,李到医院看赵,二人谈起李的攻城“胜利”,赵说他若在的话,一定会阻止李攻打县城,这是他性格决定的,说李一定要攻城,也是李的性格决定的,还说调皮的孩子能做大事,乖孩子成不了大器;李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李、赵的谈话把“过”变成了“功”。李攻城是为了救老婆,是违规作战,如果说这是性格决定的,那这是自私的性格,个人主义的性格,他不顾战士的生命和鲜血,不顾大局,不惜一切代价去救老婆!这种性格,让他遇事不讲原则。赵如果在场不制止攻城,作为政治委员那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失职!乖孩子坏孩子的说法,是对李的吹捧;兵熊将熊的说法,是李自我吹嘘。《亮剑》竟然把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说成了“英雄壮举”,大肆渲染,用性格否定原则。
第十六集,李因杀土匪团长被撤为营长,任命赵政委兼团长。在李去营赴任的路上,赵把李叫住,观众看到这里,以为政委对这位犯错误的团长,要安慰教育几句,出人意料的是,他打了李一拳,骂道:“你混蛋!”然后说:“你欺负我不懂军事,是不是?你把这个团扔给我,让我怎么带!”八路军的政委那有不懂军事的?邓小平同志当了13年政委,他是无产阶级的军事家,政委和团长一样要带兵打仗,不懂军事行吗?这和政委的两枪博得李的好感一样,是从另一个角度突出军事,贬低政治。李一再犯错误,一再受处分,就是没人教育他,没人指出他犯错误的根源、性质、危害、应该如何改正。为什么呢?这部电视剧突出的问题是,只讲低俗的语言,不讲革命道理,只表现封建意识,不表达革命理想。
第十七集,楚邀李去他的住处,赵不让去,认为有危险,为此二人在酒桌上争执起来,赵摔了酒瓶子,李周了桌子。酒醉中李哭魏大勇:“多好的兄弟呀,救过我的命……官丢了,你还不让我喝点酒,还让我活不让我活呀!”这是什么形象?反映的是什么灵魂?
李降为营长后张大彪对李还是一口一个团长,李说:“现在是赵团长。”张说:“独立团没有姓李的营长,只有姓李的团长。”李和段鹏出大门,门卫战士没有敬礼,段打门卫战士的头,战士哭了:“凭什么打人!”政委来了,训战士:“他被撤职了,还是团长。”在楚云飞的酒桌上,李对楚说:“我虽然被撤为营长,独立团还我说了算。”八路军是共产党绝对领导的革命军队,绝不允许有这样的团长!只有军阀部队才有这样的团长。这是把党的军队写成了个人的军队,是典型的枪指挥党。
第十八集,字幕:1948年 淮海战役。李当了师长,见俘虏中没有国民党大官,就命俘虏在院子里五公里跑步。命俘虏跑步是体罚俘虏,体罚是虐待,这违背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李对俘虏的态度,第二十集还有一幕:李在医院养伤初愈,坐在病室外长凳上,田雨给李剪指甲,被俘日军医生武田,走到李面前,向他鞠个躬,李毫无礼貌地瞪武田,武走后田雨问李:“你不喜欢武医生?他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哪。”李说:“我恨日本鬼子!”田说:“他投降后,参加了反战同盟。”李听说武是投降的,就脱口说:“那更坏!连点气节都没有。”田问:“你知道日内瓦公约吗?”答:“不知道。”田批评:“没文化。”这一幕是颂扬这位老红军,还是挖苦他?一个受党长期培养的人民解放军的师长,居然愚昧无知,不如一个20岁的女护士!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李认为投降的日军“没有气节”。在阶级社会中气节是有阶级性的。如果武田认死不降,表现的是他死心塌地为日本法西斯卖命的气节,难道这种气节应该鼓励、赞扬吗?他投降了,并为人民服务了,这是弃暗投明,改邪归正,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也是一切反动分子和被反动派挟迫的人员应该选择的正确道路,应有的气节。日本侵略军的官兵投降后,参加反战同盟,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兵投降后,掉转枪口打蒋介石,这都是正义的气节,难道不该褒扬吗?为什么说日军投降的“那更坏”?《亮剑》这样写气节,是本末倒置!为什么把人民军队的师长,写成四六不懂?!
第十九集,李部一个连长,发现敌人一个被服仓库,里边有反毛皮鞋,他和战士每人穿上一双,然后贴上封条,命战士王有胜站在门前看守。五师的部队来了,抢走了物资,王阻拦挨了打,李来了,王向他报告后,他问:“谁打的?”王指五师的一个战士,说:“就是他打的。”李指使战士:“你给他两耳光子!”五师师长正好赶上,就问:“这是谁呀,这么厉害?”李盛气凌人的答到:“二师师长李云龙!”五师师长看看李没吭声,带上他的人走了。李的战士没去打对方的耳光子,李气呼呼地说:“你这个挨打不还手的兵,就别在二师混了,我丢不起这个人。”这几段戏有三个问题:一是通过哄抢缴获物资,把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写成了毫无组织纪律。三大战役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十分强调纪律,全体指战员都自觉地遵守纪律。辽沈战役时,正是秋天收苹果的季节,打锦州的一支部队驻在苹果园子里,战士们一个苹果都不吃。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部队怎会互相哄抢缴获的物资?二是通过哄抢缴获物资,把人民军队各部队之间的团结友爱的关系,写成了互相争斗的关系。三是通过哄抢缴获物资,把共产党领导的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人民军队,写成了乌合之众,不但互相哄抢缴获物资,还互相打斗,一个人民解放军的师长居然对战士挨打不还手感到“丢人”!这种写法,是丑化人民军队!
第二十集,李负伤送到医院,警卫员段鹏提着驳壳枪让医院抢救,听说医生是日本人,枪口指向医生:“啊!你是日本人?……”赵赶上一脚把段踹倒在地,骂道:“混蛋!滚!”段爬起来,转身碰上护士田雨,给她跪下,哭着说:“救救我们师长吧,他是我的救命恩人。”看到这里让人头皮发麻:这是人民解放军吗?战士如此粗野无礼、无知、下贱!军职政治干部张嘴骂战士,抬脚踢战士!《亮剑》为何如此表现人民军队?说李云龙农民出身,粗野无知,该剧交待:赵是燕京大学的高才生,又在延安学习过,为什么也是这样粗野?人民军队有这样的政治干部吗?
赵探视李,李在床上昏迷不醒,赵在床头哭诉:“小鬼子咱都不怕,还怕阎王爷吗?你一定要挺过这一关,我赵刚求你了,你不能走,咱们是好兄弟……!”一派迷信、江湖义气的腔调!赵是军政治部主任,高级政治干部,这些语言,符合他的身份吗?
第二十二集,1950年李升任代军长,他的警卫员段鹏当干部后,犯了男女关系错误,政治部决定段转业,李知道后拦住说:“这不是误人前程吗?这是生活上的问题,男人吗——男人就该犯这样的错误吗?这是什么逻辑?——这事归我管,把段留下了。”以权袒护犯错误的部下。
赵进李的办公室,门卫战士因不认识,伸手示意阻拦,这位军政委,生气了,骂道:“滚开!”这是人民军队的军政委吗?门卫战士对生人进入首长的办公室,他应该也有权阻拦,这是他的职责。作为军政委应该表扬这个战士,因为他尽职尽责,不该斥骂。是表扬还是斥骂,反映的是两种作风、两种世界观。表扬是共产党干部的作风,无产阶级世界观,他平等待人,不摆官架子;斥骂是国民党长官作风,资产阶级世界观,他高人一等,不把士兵当人看,摆官架子。
1954年,李调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班学习,晚到两天,入校时工作人员告诉他,按规定扫两天马路,李抓工作人员的脖领子!傲气冲天!晚到,表现的是李无组织无纪律;晚到罚扫街,是臆造。这种写法是对人民军队的贬低。
第二十三集,李、丁、孔三人扫街,带队出早操的干部,命三人入列,三人不从。上课时因教员是国民党被俘的军官,李、丁、孔三人不服,在课堂上起哄。李等三人,此时都是军职干部,竟如此无礼!表现的是他们居功自傲。
第二十四集,李、丁、孔三人对授予少将军衔不满,发牢骚,出操不按规定着装,无理取闹!自恃功高,伸手向党要待遇。
以上就是我们在《亮剑》中看到的“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全是土匪和军阀、国民党部队的形象!
以上就是我们在《亮剑》中看到的“令人击节称赞的细节”——这些细节所表现的思想,全是江湖义气,封建意识!
如果把演员身上穿的人民军队的军装脱掉,能看到人民军队的形象吗?那些粗野低俗的细节,充斥《亮剑》全剧,人民军队纯朴高尚的形象遭到严重的玷污!
人民军队是革命的军队,干部战士是革命者,言谈举止充满革命精神、革命形象。《亮剑》的人物身上,哪有一丝一毫革命气味!
所谓“历史感”、“史诗感”
《亮剑》的重头戏是写抗日战争。编剧都梁,在回答《中国电视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这部电视剧“可以称其为有历史感的、有史诗感的战争片”,“它具有其他作品没有的宏观感,《亮剑》表现了整个华北战场,这跟以往的只关注一个人物,一个个体的命运是不一样的”。凡有点革命历史知识的人,看过这部电视剧,无不有虚假感、篡改感,绝对看不出“历史感”、“史诗感”。
《亮剑》所“关注”的,的确“跟以往的只关注一个人物,一个个体的命运是不一样的。”它关注的是什么呢?它“关注”的是蒋介石、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它关注的是英美西方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所以编剧自命不凡的说,他这部电视剧“具有其他作品没有的宏观感”。怎样“关注”的呢?一是安排八路军一个团,晋绥军一个团,让这两个团互相支援并肩作战,让两个团长称兄道弟打得火热,杀杀打打的,就是所谓“表现了整个华北战场”。二是用一纸“嘉奖令”,吹捧蒋介石,示意他是抗日战争的“统率”。三是用一条诺曼底登陆的字幕,颂扬英美西方国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军。这三点都是虚假的,篡改的。为了弄清问题,我们必须说说真实的历史,才能辨别真伪。
一、华北战场。
抗日战争从开始起,就是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一条是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路线,一条是共产党的号召人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
蒋介石集团,1927年叛变大革命后,反共反人民大打内战,致使日寇趁虚而入,蒋氏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根本不思抗日。西安事变后被迫答应了停止内战,同意抗日,但仍暗中与日勾结,不作抗日准备。卢沟桥事变后,当日寇向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时,他们不得不仓促迎战。由于没有抗日的决心、抗日的准备,所以不堪一击,一败涂地。在华北的正面战场上,从1937年8月到11月,接连丢掉了南口、张家口、大同、保定、沧州、集宁、归绥、包头、石家庄、邢台、德州、安阳、大名、太原,真是一溃千里。至此,华北广大地区已被日寇所占。蒋军南逃,晋绥军西撤。与此相反,红军8月22日被改编为八路军,31日起,即先后渡过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9月23日,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大胜,使全国人心大振。从此,八路军就在华北地区夺取失地,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解放区战场,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115师主力由晋东南转往吕梁山,开辟晋西根据地;聂荣臻率115师一部创立了晋察冀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率129师创立了晋冀鲁豫根据地;贺龙、关向应率120师创立了晋绥根据地。整个华北战场,是八路军的主战场即解放区战场。这个战场是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从日寇手中夺回失地的战场;失地是蒋军溃逃丢掉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从此,解放区的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与敌寇进行了七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亮剑》抛开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两条路线的斗争,把两个战场写成了一个战场,编造晋绥军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主动支援八路军作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是不存在的。 自日寇占领华北后,蒋、閰军队在华北敌后已无立足之地,除了逃跑的就是投敌。八路军是深入敌后发动人民、组织人民、武装人民,建立根据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打击敌寇,只有狠狠打击敌寇、战胜敌寇才能建立根据地。欺压人民的晋绥军,他们既不能依靠人民,更不能挺进敌后建立根据地,他们如何能与八路军并肩作战?让我们看看革命历史真实的记录。
朱总司令在《论解放区战场》中指出:“武汉失守后,由于国民党动派反共政策的推行,特别是该党颁布所谓限制“异党”、“异军”方案后,即积极反共反人民,与日寇共同行动夹击解放区,成为解放区战场的积极破坏者。在第二个时期,敌后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由于反人民的结果,经不起敌寇“扫荡”,1941年崩溃于中条山山脉,1942年又在浙赣间崩溃,1943年又在山东崩溃,证明了任何反人民的军队在敌后都站不住脚。”事实上,国民党在敌后的反动军队,不是与人民军队并肩作战,而是与日寇共同夹击解放区,是解放区的积极破坏者。《亮剑》编造,是颠倒黑白!
聂荣臻同志在回忆录中写到:“原平(太原北的一个车站)所见,使人触目惊心。国民党军队垮得一塌糊涂,真是兵败如山倒!一批又一批的溃兵,用步枪挑着子弹、手榴弹和抢来的包裹、母鸡等等东西,像潮水般地涌下来。他们看我们要往前线去,感到非常奇怪,向我们的战士散布失败情绪,说日军如何如何厉害。
我们的战士与他们争辩,有的溃兵说:‘你们别吹牛皮,上去试试吧!’战士们问:‘你们为什么退下来?’他们说:‘日本人有飞机坦克,炮弹比我们机关枪的子弹还多,不退下来怎么办!’战士们问:‘你们究竟打死了多少敌人?’回答说:‘我们还没见日本鬼子的面呢!’又问:‘为什么不和敌人拚拚?’他们回答:‘找不到长官,没人指挥,打不了哇!’
这番很是生动的对话,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国民党军队的情况。面对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国民党军队兵无战心,将无斗志,一直向南败退。而八路军却迎着敌军斗志昂扬地向北挺进。”
“在华北人民面临空前大灾难的时候,原平车站的这番对比,说明抗日救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共产党八路军的身上。”聂帅回忆的这段对比,告诉我们,面对敌寇的进攻,国民党的军队望风而逃,溃不成军,这样的反人民的军队,怎能与人民军队并肩作战?
让我们再看看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的记述:“傅钟回忆:……从忻口前线退下来的国民党部队,漫山遍野而来,。阎锡山也离开了太原,跑进了吕梁山区。11月8日太原失守。从太原地区退下来的各路国民党军队大路跑,小路跑,惶惶不可终日。周恩来到达汾阳时对战动总会(全称是: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是统一战线组织,带有战时政权性质,小平同志是我方代表)的同志说:要想办法不让败军骚扰老百姓,阎锡山撤走他的干部,你们必须守住岗位,他拆台,我们干,和华北人民生死在一起。小平也异常镇定地鼓励大家,他说:国民党扔掉国土,丢下老百姓,抗日的责任在我们肩上,我们要当仁不让,鼓起最高的决心和勇气,站在最前线和日寇拼命,同山西人民一道抗战到底!国民党、阎锡山的几万败军过后,只有小平同志率领的我们这支八路军和战动总会的干部,挺立在太原西南方向的大道上。” 这个记述,让我们十分清楚的看到了晋绥军的败象。
真实的革命历史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的华北战场上,只有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与华北人民生死与共的同敌寇拼杀,在日寇的进攻下,不论蒋军还是阎军都丢掉国土,丢下老百姓逃命了!那有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的“三五八团”?!文学作品可以虚构,但是不能违背生活的真实,写革命历史的电视剧,不能违背革命历史,不能把逃兵虚构成英雄!
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在抗击日寇的同时,还在解放区进行各种建设。聂帅在回忆录中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决不只是抗日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武装斗争的问题,它包括着民主政治建设,政权机构的改革,经济政策的规划,人民生活的改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对一个旧社会的改造,又是对一个新社会的开创,具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雏形这样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性质。”《亮剑》对这些建设只字未提,都梁却侈谈,他这部电视剧是“表现了整个华北战场”!他所编造的所谓“表现了整个华北战场”,其实质是为了“表现”、“关注”国民党和蒋介石!
二、说说蒋介石。
李云龙为救老婆违规攻打平安县城,说是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大胜仗”,为此,蒋介石给李云龙发来“嘉奖令”。这个编造太离奇!让我们简述一下这个离奇的编造——李躺在担架上对副团长说:“从现在起,独立团就交给你了,我擅自行动……”李自知攻城是错误的。旅长找李谈话,批评他的错误,拉架子要处分他,命人拿来大铁锅,据说长征中犯错误,就是团长撤职背大锅,这次还让他背大锅。观众正等着看旅长宣布处分呢,宣布的却是蒋介石的“嘉奖令”!故事真是跌宕!此前,对这个“大胜仗”,总部首长竟说:“我纳闷,我应该奖励谁呢?”从扮演者和化装上看,总部首长是彭德怀元帅。蒋介石蹲在峨眉山上都知道“嘉奖”李云龙,身在抗日前线的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却不知“该嘉奖谁”?《亮剑》明目张胆的肆意吹捧蒋介石,贬低我们的彭总!全党全军谁不知道我们的彭大将军?《亮剑》如此贬值彭总,实在是过分之极!!旅长宣布完蒋介石的“嘉奖令”后,又宣布了八路军政治部的决定:对李“将功补过”。这个“决定”,显然是顺着蒋介石的“嘉奖令”来的,这是褒蒋贬共!共产党决不会按着蒋介石的旨意违背原则。这个无中生有的离奇编造,其目的,是吹捧蒋介石是抗日战争的“统率”!
该剧字幕是1943年 晋西北。1943年是什么时间?正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时间。这年3月,蒋介石在他的《中国之命运》中说在两年内解决中国内政问题,就是说,他要在两年内消灭共产党和一切抗日民主力量。6月底,他下令尽撤黄河河防大军,调到陕甘宁边区的周围,准备分九路“闪击”延安;同时唆使国民党统治区各地特务假冒“民众团体”名义,要求“解散中国共产党”。7月,国民党军炮击边区,声言让八路军“交出边区”。蒋介石把八路军称作“奸军”,他能给八路军发“嘉奖令”吗?他对八路军的胜利,不是高兴,而是心惊肉跳,他希望的是日寇消灭八路军,替他消除心腹之患。蒋介石是什么人?他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汉奸!让我们历述一下他在抗日战争中罪恶。
1931年9月18日 ,日寇炮轰沈阳城的时候,蒋介石正在南方穷凶极恶的围剿红军,下令张学良不准抵抗,几十万东北军撤入关内,东北三省拱手让给了入侵之敌。10月初上海80万工人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派代表到南京要求发枪抗日。 12月17日 ,当3万多学生联合向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时,军警吹着冲锋号向学生冲锋、开枪,打死学生30余人,伤100余人,被捕无数。蒋介石不准抗日,谁抗日刀锋就向着谁!
1932年1月28日 ,日寇进攻上海,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率19路军迎敌,淞沪抗战打响。全国人心振奋,中国共产党发动上海10万日厂工人大罢工,号召工人、青年学生投奔前线,组织义勇军,和19路军并肩作战,使日军三换主帅,死伤万余。蒋介石集团不但不支援,反而派第5军来制止19路军抗日;第5军将士却违令参加抗日作战。反动派为破坏抗日,竟向敌人告密,敌人在浏河偷袭登陆,19路军被迫撤出上海,后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围剿红军。
在淞沪抗战中,蒋介石对19路军不但一点不接济,还扣留全国各地的捐款,他们却密令中国海军供给日军粮食、蔬菜,以“维持双方友谊”!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寇签定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地区驻军,而日本则可以在许多地方驻扎军队。上海又让给了敌寇。
1933年1月3日 ,日寇占领山海关, 2月25日 ,进攻热河,3月间,日寇进攻长城各口, 3月11日 ,驻喜峰口的29军将士将敌逐出喜峰口,驻冷口、古北口的中国军队也都自动抗战,又一次让全国人民振奋,积极募捐支持。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平、津、长城间有30多个师,超过敌兵力10倍,可就是不抵抗!蒋介石亲赴河北,制止抗战,下令:“有言抗日者杀无赦”。4月间,长城各口孤立作战的部队失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与日寇签订塘沽协定:一、中国军队退出滦东一带,再不许前进;二、滦东为非战区,不许驻兵;三、日军撤至长城线,派飞机和用其他方法监视中国军队是否执行上述各项协定。致使华北处于日军监控之下。
在共产党推动和领导下,5月26日,抗日将领冯玉祥、方振武和共产党员吉鸿昌,在张家口成立察绥抗日同盟军,宣布对日作战,起初只有几千人,很快扩大到十几万人,5月底到7月初,收复宝昌、多伦、沽源、张北等地,蒋介石却将这抗日正义之举的军民,诬为“匪”!命庞炳勋率13个师围剿,冯玉祥被迫下野,方、吉两将军仍坚持抗日,何应钦竟和日寇共同围剿抗日同盟军!9月底,日军在北,国民党军队在东、西、南,四面包围抗日同盟军,空中有日机轰炸,方、吉两将军所部因弹尽粮绝而失败。吉鸿昌同志竟以“抗日罪”,被蒋介石杀害。
1935年5月,日军借口中国军队侵入“非武装区”,向何应钦提出要求在华北的统治权,同时从关外调遣大军入关。 6月9日 ,何与日军司令官梅津谈判,订立何梅协定,接受日寇要求:一、取消河北省及平津国民党党部;二、撤退河北省的中国驻军和宪兵;三、撤销河北省主席于学忠职,更换平津两市市长;、撤销北平军委分会;停止河北省的反日活动。这样,冀察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整个华北的军事、政治、经济都置于日寇的控制之下。 6月10日 ,国民党政府颁布不得妨碍中日“邦交”的“睦邻令”。11月,日寇唆使汉奸殷汝耕在河北东部通县等22个县成立傀儡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蒋介石下令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把冀、察两省,平、津单另划成一个行政区域,以变相的“自治”使华北“特殊化”,委王克敏等著名汉奸为冀、察要员,更迎合了日寇的意图。 12月9日 ,在共产党《八一宣言》的号召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自治运动等口号,向国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六项要求,国民党用皮鞭、棍棒、水龙头、刺刀回答爱国学生的正义要求,当场打伤一、二百人,被捕数十人。 这就是蒋介石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罪恶:不准抗日、破坏抗日、镇压抗日!
在以后的八年抗战中,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正是这个卖国贼的种种罪恶,才造成抗日战争苦苦打了14年!才死伤军民三千五百多万人!要知道这三千五百多万人,还不包括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直接和间接杀害的中国人!在蒋介石的统治区里,抗日是“有罪”的!他在天水、西安、重庆、上饶和贵州等地设置了法西斯“集中营”,逮捕、关押各地抗日进步青年,施行精神的和肉体的折磨,估计当时被囚禁的男女青年有一、二十万之多!由于蒋介石穷凶极恶的打内战,不思抗日,当敌寇大举进攻时,手足无措,虽有百万大军,却一击既溃。1937年12月,日寇分三路进攻南京,蒋介石把15万军队完全集中在城里,不去出击,一经敌军包围,又仓皇退却。在退却令中,给15万大军指定了同一的退却路线,又无时间次序,以至道路拥挤,秩序大乱,军民老小纷纷奔逃,有的淹死江心,有的互相踏死。13日,南京陷落,蒋介石逃上了峨眉山,法西斯日寇进城大肆屠杀,30万同胞罹难!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守军溃退,在敌人空军陆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6月,为阻挡日军,蒋介石竟下令在河南郑州附近的花园口炸堤御敌,致使黄河水沿贾鲁河入颍河及西淝河注入淮河,淹没河南、安徽及江苏三省所属44县5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害人口1250万,淹死89万!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罪恶罄竹难书!
《亮剑》写蒋介石给李云龙发“嘉奖令”,是与抛开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把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写成一个战场、让晋绥军主动支援八路军作战相呼应的。这种写法是极其荒谬的。
抗日战争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面对的是两大敌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蒋介石集团。这两大敌人,即两大矛盾,考验了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英明,共产党伟大、正确、光荣,就在于在14年的艰苦卓绝地斗争中,巧妙恰当地解决了这两大矛盾,驱逐了日寇,战胜了蒋介石集团,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为创建新中国打下了基础。要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所有帝国主义都一样)与蒋介石集团,在“反共”、镇压人民革命上,他们是沆瀣一气的,对此是没有国界的。日寇以“反共”诱降蒋介石,蒋介石以“反共”向日寇献媚,“消灭共产党”是他们的共同目的。所以在亡国灭种的关头,竟出现:“日本人侵略中国,中国人不打日本人,却打中国人”这种怪现象!抗日战争过去60多年了,正确认识这场战争,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用阶级观点进行分析,才能正确的认识这场战争中的各种现象。文学作品写这场战争,也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带着阶级观点来写,才能正确地再现那波澜壮阔的历史。《亮剑》这种写法,否定了抗日战争中的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不仅是阶级调和,而且是站在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立场上,写这场民族革命战争的。
蒋介石当时虽然掌握着全国政权,但是,他对外投降卖国,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他不可能也没资格成为抗日战争的统率。他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罪恶,前面已经历述了;“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这段时间,在全国人民抗战激奋的压力下,在日寇大举进攻下,他不得不应战,但是因为他没有抗战的决心,抗战的准备,虽然进行了“八一三”抗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等,却都没有挡住敌寇的进攻;武汉失守后,日寇对他转入诱降,于是,他把枪口转向共产党。共产党是他心腹之患,他要限制共产党的发展。从此他由应战式的抗战,转为消极抗战。何谓消极抗战?即:敌寇进攻他只是招架,招架不住,溃退,从不主动向敌寇进攻。在三次大的反共高潮被挫败后,他躲在峨眉山上,坐山观虎斗,积蓄力量,准备内战。这就是抗日战争中的蒋介石。
共产党是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代表,在亡国灭种的关头,成为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她提出了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领导了统一战线中的各项工作,以此团结了包括国民党内的爱国人士、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士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致敌寇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七七事变”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虽然只有几万人,但是他们紧紧的和人民在一起,有人民的支持,有救国的决心,有必胜的信念,始终站在抗日的最前线,始终主动向敌寇进攻,一块一块的收复被蒋介石丢掉的土地,解救被敌寇蹂躏的人民。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人民军队抗击着64%的日军,95%的伪军,相持阶段,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与敌寇的相持。没有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毛主席统率了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指导了抗日战争。不论是谁,用什么方式,都改变了这个不朽的历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唱响的,一直唱到今天,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石。
三、说说英、美的诺曼底登陆和西方大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表现。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美英联军的一次重大战役,是应苏联的要求,美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苏联的要求,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不几天提出来的,目的是使德军腹背受敌、两线作战,以减轻苏军的压力。但是,在苏联最困难的时候,美英有意拖延。到1943年下半年,二战前景已经明朗,美英已看到有力可图,才在德黑兰会议上答应至迟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后来又推迟到6月6日。
德、意法西斯这股危害人类一时的祸水,是在英美法的纵容下发展起来的。希特勒的纳粹党是在国内外垄断财阀的支持下,成为强暴匪帮的,英美法的财阀,为了促使希特勒这股祸水流向东方去反对苏联,他们竞相向希特勒提供巨款资助。1935年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西方大国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英法控制下的国联,虽承认意大利是侵略国,宣布对它实施经济制裁,但是,却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掌握下的苏伊士运河还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却不禁止向交战国输出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显然,这些政策有利于意大利,不利于埃塞俄比亚,事实上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等欧洲国家组织了一个所谓“不干涉委员会”,美国则标榜“中立”,实际上都是纵容侵略。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国法西斯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与希特勒达成妥协,希望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9月,英法德意搞了个“慕尼黑阴谋”。致使1939年德国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使其得到了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40个师的兵力和许多重要资源。是年9月,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宣而不战,被称为“奇怪的战争”、“静坐的战争”。致使波兰军民孤军作战,不久,波兰灭亡。1940年4、5月间,德国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同时德国的炸弹也扔在了法国人的头上,40多万英法大军,经过拼死奋战,大部分撤到英国。6月22日,法国投降。
这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怎样呢?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就说“这时必须上下一致,……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帝国主义对待贫弱的、半殖民地的中国,那有“公理”!英法操纵下的国联,一面组织“调查团”,主张“共管”,一面鼓励日寇由东北进一步去进攻苏联。美国则在主张“和平解决”的烟幕下,直接指使蒋介石不准抵抗,帮助日寇占领东北,以支持日寇由此去反苏。当时英美的对华政策一面是坐山观虎斗,一面是对日做军火买卖。据日本工商省1940年统计,自1937年至1940年日本军需品贸易中,有30、40%是美国供应的。另据其他公开材料统计,日本侵华战争头三年内所消耗的汽油,70%是美国供应的,1938年美国输日作战物资占日本全部消耗额的92%。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的炸弹在美国人的头上爆炸为止,美国一直是日寇武器军火的供应者。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大势侵略中,西方国家做的那些损人利己的事,实是助纣为虐,可惜他们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法西斯的炸弹都先后落在了他们的头上。只是在这时,他们不得不站在反法西斯阵营里与苏联结盟。即使站到反法西斯阵营里,他们也不是诚心诚意地与同盟者共同战斗,而是见机行事,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就是如此,他们是看到“有死狗好打时”才在诺曼底组织登陆。
开辟第二战场,在欧洲起了积极作用,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但是,对中国战场,不但没有直接作用,而且促使日寇进行了正面进攻。1943年12月26日,毛主席给邓小平同志的信中就指出:“开罗会议打击了日本诱降(但未最后放弃),堵塞了蒋介石寻求妥协之门,给予澎湖、台湾、满州支票,可能招致日寇正面进攻之祸。德黑兰会议肯定开辟第二战场,与蒋希望在太平洋反攻相违背。……时局于抗日、革命是极为有利的,但困难仍在增加……特别处于敌后之华北须有充分准备,再坚持三五年,防止在德黑兰、开罗会议及苏联不断胜利下,引起轻敌,放松长期准备。”形势正是按着毛主席的预料发展的。日寇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起进攻,1944年3月日寇出动五、六万人进攻河南,河南国民党军有蒋鼎文、汤恩伯、胡宗南等40万军队,因为他们对日寇的进攻毫无准备,一触即溃,失陷郑州、洛阳等49县,平汉路被日寇打通,国民党丧师20万人。五月,敌寇12万人又在湖南发动进攻,湖南国民党军有30多万人,又有美国空军、炮队帮助,也一打就败。6月18日长沙失守,8月衡阳沦陷,蒋介石嫡系军长方先觉投敌,从此粤汉路以东的广大国土落于敌手。8月底湘、桂战事又起,国民党无计划地下令疏散,桂林、柳州慌乱得一团糟,从湖南到广西、贵州道上,难民流离满途,火车拥挤伤人……11月10日,桂林沦陷,在该地的空军基地,白白地炸掉。11月11日,柳州失守;12月2日,敌人一直打到贵州省独山县,逼近四川,重庆震动。至12月10日,日寇在广西南宁和越南北部的日军会师。从中国的东北直到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被日寇打通。同时,日寇占领了浙、闽、粤各省的大部,控制了国民党仅存的东南海岸线的绝大部分。
与国民党正面战场正相反,解放区战场,在1944年初即开始了局部反攻,这个反攻决不是在诺曼底登陆的推动下开始的。它是在1943年粉碎日、伪、顽夹击后,人民军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在战斗中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兵员已发展到46万9千余人,已经形成局部反攻的条件。刘邓大军1943年9月,就从晋西南渡过黄河,开辟豫西根据地,三个月中作战130余次,活动面积5万平方公里,直接威胁平汉、陇海两铁路和郑州、洛阳的敌人。1944年,这一年在华北战场,山东解放区共收复沂水等县城八个,解放人口740万;晋察冀解放区,先后收复县城29座,拔除敌人据点1500个,恢复村庄5000余个;晋冀鲁豫解放区攻克敌人据点千余个,收复县城七座,解放人口500余万;晋绥解放区收复敌据点95个,解放村庄3108个,解放人口37万。在七七抗战开始时毛主席就指出:抗日战争是两种方针、两套办法、两个前途。整个抗日战争完全证实了毛主席的预见。国民党的方针和办法,是一败涂地,从黑龙江败到贵州省,丢掉了祖国的大片河山。共产党的方针和办法,从日寇手中夺回被国民党丢掉的土地,建立19个解放区,解放人口近亿。
《亮剑》为什么用“诺曼底登陆”这条字幕,作为该剧的转折?目的在于以此绕开抗日战争中的两件大事: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和苏联对日宣战。
中国共产党的第七代表大会不仅是抗日战争中的大事,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大事。在七大上毛主席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他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而奋斗。报告详述了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国民党反共反人民消极抗日的路线和共产党的唤起人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详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一般纲领和目前时期的具体纲领,说明中国共产党将为民主的联合政府的成立及其民主纲领在全国的实现而坚决奋斗。刘少奇同志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在长期革命战争锻炼过来并已完全熟练了领导革命战争艺术的党。”“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经过整风,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团结和统一的党。”“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决定了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对七大这样彪炳千秋的大会,写抗日战争历史的电视剧,却只字未提。这说明《亮剑》的主创人员,他们无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可以无中生有的塞进蒋介石的“嘉奖令”,而对共产党的重大活动一提不提。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大事,也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之一。苏联红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军,1945年5月8日,攻克柏林后,德意法西斯相继崩溃,日寇在军事上陷于孤立的境地。但它还想依靠它尚未受到基本损失的陆、海、空军,和前临太平洋、后依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东北)有利于负隅顽抗的战略地位,作最后的抵抗。英、美自苏军击溃德寇后,得以大量的军力调到远东来,作积极的反攻。日寇于是在陆上海上缩短战线,收集兵力,给反攻的英、美军队以相当的反击。美军进攻硫磺岛之后,日军一个反击,使美军死伤数万人。冲绳岛之役,美军又在日军反击下死伤十来万人,美舰损失100余艘。美、英当局,知道要战胜日寇,须花相当年月,并须付出几十万生命的代价,所以很希望苏联来打垮日寇的精锐陆军——关东军。在1945年1月的雅尔塔会议时,美、英即要求苏联在打败德国后,对日出兵。苏联答应在打败德国后三个月,对日宣战出兵。5月8日,苏联打败德国,8月8日,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一天不差的履行了诺言。
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来说,美英诺曼底登陆与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不可比拟。美英诺曼底登陆是对德国进攻,而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是消灭日寇在东北的关东军;美英诺曼底登陆之日,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正是日寇大举进攻之时,而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则使我广大人民军队转入抗日战争的大反攻,七天之后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诺曼底登陆实在是与中国的抗日战争没有直接关系。《亮剑》为什么冒出这么一条字幕?用意在于,吹捧西方国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军,抹杀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功绩。这是颠倒黑白,篡改历史。苏联虽然由于内外的原因垮台了,但是,苏联人民用鲜血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与日月长存的,世界上有良心的人,对苏联人民为消灭法西斯、解除人类的灾难所付出的牺牲,是永远不该忘记的。
对西方国家,不该吹捧。在抗日战争中美国是给了些援助,但援助的是蒋介石,而不是在艰难抗战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区抗战的军民,没得到过他们的一枪一弹,一粒粮食。同情、支持中国抗战的是美国人民,斯诺、史沫特莱这些不朽的名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史迪威将军同情过中国抗日的军民,但他被调回国了,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青年军官谢伟斯等,因为同情抗日军民,却受到美国驻国民党政府大使赫尔利的另眼看待。日寇宣布投降后,美军远东司令麦克阿瑟下令日军,只能向国民党军队受降!美、蒋、日、伪则同流合污抢夺胜利果实,致使人民军队,收复每块失地都要经过战斗,付出牺牲,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鲜血换来的,千秋万代都不要忘记这个不朽的史实。
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都梁说的所谓“历史感”、“史诗感”,是站在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立场上;站在英美西方国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军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换个角度看这部电视剧,结论则是:虚假感、篡改感。
《亮剑》中的“淮海战役”
第十八集,字幕:1948年淮海战役。李云龙,当了中野二师师长,楚云飞当了国民党邱清泉兵团的89师师长。
李带队攻打楚师,结果打的是暂7师。抓的俘虏中只有一个营长,李不信,命俘虏在院内五公里跑,跑出一个敌师长。此人神气十足,自报敌7师师长常乃超,先掏出烟盒,点上烟,又掏出酒壶,喝酒,轻蔑的说李不懂战法。李火了,吼叫着命人把手枪给敌师长,对方接过手枪说:现在什么时代了,还想进行格斗吗!李无言答对。
李楚争夺赵庄,楚组织敢死队,发银元,楚引用麦克阿瑟的话:“让那些敢死的人活着”,鼓励士气。然后令停止炮击,敢死队冲上去,画面:尸横遍野。
第十九集,李派张大彪组织小分队炸掉了楚的大炮,又抓了他的炮兵参谋,放回去后,被楚枪毙了。
司令员说李部打的很苦,用炮火换下了李部。
李找管俘虏的赵刚借2000俘虏,补充部队,赵不给,司令员说情:“李云龙付出的够多的了”。
李率队行军,突然决定后队变前队,去找楚作战,自言自语的说:“我咽不下这口气”。
在战斗中李说:全乱套了,乱就乱打吧,换上国民党军装,率小分队冲杀。
第二十集,战斗中,李抓一个敌连长,了解情况后,与楚相遇,对战中李、楚受伤。——《亮剑》中的“淮海战役”结束。
上面这些场面是淮海战役吗?为了辨别真伪,还是请真实的历史来回答吧。
淮海战役打响前按着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作了充分的准备。1948年11月6日打响后,毛主席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16日,组成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执行领导淮海战役前线军事和作战的职权。根据战役的进展,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歼灭杜聿明集团。
毛主席告诉淮海战役总前委:必须采取割裂、侦察、近迫作业、集中兵力火力和步炮协同诸项手段,我各纵大胆插入敌人各军之间,务必不使敌人结成一团,然后各个歼灭之。
歼灭黄百韬兵团。 11月6日 ,敌军在徐(州)蚌(埠)铁路两侧的部队开始向徐蚌靠拢,收缩兵力。当晚,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陈毅、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在开封至徐州段,发起攻势,迅速攻占徐州以西100公里处的砀山,控制了由此至郑州的300公里铁路线,并直逼徐州。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东发起了围攻黄百韬的强烈攻势。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见人民解放军多路向徐州进发,急令其东西两翼的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向徐州收缩,并令黄百韬第七兵团迅速向徐州靠拢。
总前委指示,华野加紧截歼黄百韬,力求围歼黄百韬。华野各部队勇猛追击截击, 11月10日 切断了黄百韬西逃之路,将其合围在徐州以东的新安镇、碾庄地区。
蒋介石觉得刘峙无能,调杜聿明任徐州“剿匪”副总司令,到前线指挥;把兵力由70万增加到80万。
毛主席指示总前委:一、华野要歼灭黄百韬,打得敌人不能动;二、中野要迅速占领徐蚌要点宿县。
中野立即转入徐蚌作战。中野一路歼敌,于 11月12日 ,占领宿县。占领了宿县即切断了徐州与蚌埠敌军的联系,这是重要的战略动作。邓小平同志说:“宿县是关键,占了宿县,就把徐州和南面切断了。实际上形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在中野占领宿县的前一天, 11月11日 ,华野发起对黄百韬的总攻,经11天的激战、苦战,至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击毙黄百韬。
在攻占宿县,全歼黄百韬兵团的同时,人民解放军对敌从徐州东援黄百韬的两个兵团、从蚌埠北援徐州的两个兵团,有效地实施了阻击。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共歼灭敌18个师,将刘峙集团切成南北两块。
根据战场形势,总前委决定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 11月23日 ,请示中央,中央完全同意,并指示: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党中央、毛主席十分信赖淮海战役总前委。
黄维本驻河南南阳、桐柏一带,因黄百韬被围,蒋介石急令驰援。黄维接令日夜兼程北进,刚到蒙城,黄百韬已被全歼。继续北上,刚过浍河,发觉自己进入人民解放军预设的袋形阵地,转头就向南撤。中野部队乘敌撤退之际,全线猛烈出击, 11月25日 ,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黄维被围,蒋介石慌了手脚,令黄维向东突围,被击退;又令就地固守,待兵来援,黄依令大量构筑工事,转入防御。蒋急令徐州援黄,被华野顽强阻击未得进;蒋再令李延年、孙元良两兵团援黄,李孙不想交战而求自保,向南撤去……蒋见形势危机,令杜聿明放弃徐州,全线南撤。 12月1日 ,杜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30万人仓皇撤退。4日,被华野包围在青龙集、陈官庄地区。13日,人民解放军对黄维发起总攻,激战至15日,全歼黄兵团10万余人,俘获黄维及副司令吴绍周。
第三阶段。 12月4日 ,围住杜聿明,歼灭孙元良16兵团后,围而不歼,因为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毛主席决定,对杜聿明暂不歼灭。人民解放军战地休整20天。17日,发表《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杜等执迷不悟,仍负隅顽抗。 1949年1月6日 ,对杜聿明发起总攻,至10日下午,全歼该集团,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反动集团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这就是淮海战役的梗概。在《亮剑》中我们找不到淮海战役的踪迹,李云龙打的既不是围歼战,也不是阻击战,更没有对敌军的穿插。如果不是打出一条“1948年淮海战役”的字幕,谁知道它打的是什么战役?说楚是邱清泉的部下,那正是第三阶段被围的国民党部队,30来万人被包围在横直不过十几华里的地方,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蒋介石给空投的食品,多数掉在人民解放军的阵地上,有的掉在包围圈内,士兵们哄抢,互相残杀。饥饿的士兵,在人民解放军总攻前,投诚的达
14000人。这些情节,《亮剑》只字不写,却把国民党的两个师长写得活灵活现。楚云飞威风凛凛:枪毙被放回去的炮兵参谋,组织敢死队,用麦克阿瑟的话鼓舞士气,敢死队冲上去,尸横遍野,展示的是国民党军队的胜利,还是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常乃超神气十足,对李云龙十分轻蔑。对比之下,李云龙则粗野鲁莽无知。他调转部队自言自语的说“我咽不下这口气”,说明他被楚打败了,吃了亏,才憋一口气,要去复仇。但是,对楚的部署即没有情报,又没有侦察,就凭一口,去找楚作战。李说“全乱套了,乱就乱打吧。”怎么乱套的?是上级部署有误?是你自己指挥不当?还是被敌人打乱套的?乱套,得有个原因吧?师长是高级指挥员,怎能扔了全师不顾,带领小分队冲杀?所表现的是,既鲁莽又无知。司令员说李部打的很苦,付出的够多了,意思是人民解放军伤亡惨重。想想,这些东西所表现的是淮海战役吗?这些东西是赞颂人民解放军,还是颂扬国民党军队?
《亮剑》中还有几句与淮海战役有关话
一、李云龙在闹课堂时反复说:“60万对80万”,可他不说为什么60万能战胜80万,只字不提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不说总前委的正确指挥。
二、丁伟说李云龙:“黄维的汽车轮子被黄泛区陷住了,是蒋介石在花园口放水,帮了你们的忙。”花园口放水是1938年,淮海战役是1948年,相隔10年,黄泛区对黄维被歼有关吗?他是被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黄维的汽车轮子怎么跑到黄泛区去了?
三、常乃超当了高级指挥班的教员,与李云龙喝酒时说:“国军的作战命令是由天才制定的,是由蠢材执行的。”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的命令都是按蒋介石的旨意下达的,这种说法,是为蒋介石开脱,替他指责他的部下无能,掩盖他恶贯满盈,人心向背而失败的下场!
《亮剑》中的人物话长征
第10集,爱上李云龙的杨秀琴,让李给妇女们讲长征故事,这位长征中红四方面军的团长说:“我没有什么长征故事,我们红四方面军让各团搞粮食,我们团不仅搞到了粮食,还有牛肉干,警卫员给我背着青稞酒,我不知道草根、皮带的滋味。”
虽然几句话,但否定了长征中异常艰难的史实。所有经过长征的老同志,回忆起长征没有不说苦的,没有没吃过野菜的。这位红四方面军的团长,在长征的路上,居然有牛肉干吃,有青稞酒喝!不知道草根皮带的滋味!编导为什么让李云龙说这么一套话?是什么目的?还特意说“我们红四方面军让各团搞粮食”,这是什么意思?事实上由于张国焘的错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在长征中吃的苦,比其他兄弟部队吃的苦更多。《刘伯承回忆录》第二辑中有篇刘帅夫人汪荣华同志的文章《征途漫忆》,请看老人家的记述:“我们进入草地后,不仅没有道路可走,连水也喝不上,沼泽地里的水都有毒,再加上粮食短缺,病号日增。经过五天的行军,我们左路军于八月下旬到阿坝地区……就在这时,张国焘在阿坝召开了一个会议,公开分裂党和红军……有一天,我们突然接到命令,要部队往回开,南下四川。这样,我们左路军又不得不第二次过草地。
“……进入草地之后,粮食越来越少。不几天,我们就把进草地时携带的一袋用青稞做成的炒面和一块鸡蛋大的盐巴吃光了,在这渺无人烟的沼泽地里,到那去找粮食呀!没办法就吃野菜,有的同志把脸都吃肿了。最后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好找来一些牛皮,把牛皮上的毛烧掉,用水煮着吃。在草地里,由于粮食奇缺,使不少同志倒下去了。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我想起第二次过草地的情景,便越发痛恨张国焘的反党行径,他害了我们多少革命同志啊!
“红四方面军回到四川后,由于张国焘推行机会主义路线,军事上屡遭失利,无法在四川立足。这时,张国焘见南下碰壁,不得不同意北上。这样,我们从川西出发,经达维、懋功向西北转移。西进途中,我们不仅要同沿途敌人作战,还要翻越雪山。1936年7月在甘孜地区,二、四方面军会合了。随后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我们再次穿行茫茫草地,再尝沼泽之苦。” 由于张国焘的分裂党和红军,造成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三翻雪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那有什么牛肉干、青稞酒?!
以上是汪老记述的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的情况。再看看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的记载:“在饥饿
中,能吃到一点正经粮食就不错了。蔬菜简直谈不上,能吃到一点豌豆苗那就美极了。我还记得有这么一件事,警卫员弄来一些从一面破鼓上剪下来的牛皮煮着吃,还开玩笑说,颇有点象海参的味道哩!”聂帅尚吃煮鼓皮、野菜。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播出的电视剧《雄关慢道》和《上将许世友》中,我们看到贺龙同志和许世友同志,为了解决部队的饥饿,都把自己的马杀了。贺龙是二、六军团总指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同红四方面军一同北上过草地的。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个军长。他们二位都把马杀了可见艰难的程度。《亮剑》却让它的主人公像旅游一样,吃着牛肉干,喝着青稞酒,悠然过草地!
毛主席说:“从前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五十天没有饭吃,吃树皮,这只有共产党能做到,别人是做不到的。”(《毛泽东文集》二卷193页)共产党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这正是她光辉伟大之处。否定长征中的艰难困苦,也就是否定共产党的光辉伟大的历程。写革命历史剧的作家,应该尊重革命历史,尊重革命历史,就是尊重牺牲流血的革命前辈。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随心所欲的歪曲历史,是对革命前辈的亵渎!亵渎流血牺牲的革命前辈,是良心的泯灭!
《亮剑》中的人物话抗美援朝
24集,李云龙、丁伟、孔捷讨论写论文时,孔捷说:“在朝鲜战争中,二次战役,我们一个师没打过美国一个营,战士一片片倒,我孔捷对不起他们!”(抗美援朝时孔捷是军长)说到这里,表情沉重,李、丁表示同情。
朝鲜战争中的第二次战役是这样的吗?王树增同志的《远东 朝鲜战争》一书告诉我们:这次战役,是了不起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战役。这次战役是经彭总精心计划,毛主席批准并时时关注的战役。这次战役,打的美二师、土耳其旅、南朝鲜第二军完全失去了战斗力,美二十五师受到重创,美骑兵第一师、美第二十四师均伤亡巨大。这一仗,我军歼敌36000人,其中美军24000人,收复除襄阳以外三八线以北的全部地区。这次战役,打出了国威、军威,打破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士兵可以回家的美梦”。这次战役,我军打的最顽强、最突出的是38军。彭总在嘉奖令中,高呼“38军万岁”!万岁军,在朝鲜战场上广为流传。最为壮烈的是38军335团一营三连的战斗,这个连在松骨峰死死卡住了美军逃命之路,打退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五次冲锋,完成了阻击任务,全连只剩下7个人!战斗结束后,师长杨大易和作家魏巍走上三连阵地。阵地上,在几百具美军士兵的尸体和一片打乱摔碎的枪支中间,他们看见牺牲的同志仍保持着生前的战斗姿态。他们手中的手榴弹上粘满了美国兵的脑浆,嘴上还叼着美国兵的半个耳朵……魏巍同志看后写了著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教育了几代中国人。
《亮剑》对抗美援朝也是只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不仅大长了美帝国主义的威风,大灭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志气,而且恶意的指责抗美援朝!“战士一片片倒,我孔捷对不起他们!”孔捷代表谁呢?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什么一句不说?为什么不说我们用剌刀、手榴弹战胜了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孔捷是在高级指挥班学习结业、写论文时说这句话的,为什么不讲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验?说这句话是什么用意?出于什么目的?
抗美援朝过去56年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想起当年,仍然豪情满怀。毛主席对抗美援朝的胜利作了高度的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我们跟它打了33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03页)中国人民永远不忘中华儿女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与世长存。
“亮剑”是中国什么军人的军魂吗?
《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大喊大叫:“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敢于亮剑,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亮剑是中国军人的军魂。”《亮剑》只说“中国军人”,不说革命军人,《亮剑》绝对避开革命二字。必须明确指出:“亮剑”决不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人的军魂。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从何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勇是从“重赏”来的;军阀部队组织敢死队,给大洋和烟土,勇是从大洋和烟土来的。革命军人的勇既不是重赏来的,更不是大洋、烟土换来的。革命军人的勇,来源高度的政治觉悟。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战斗下去。”朱总司令在《论解放区战场》中说:“没有政治觉悟的勇敢,只是血气之勇,有了政治觉悟的自觉的勇敢,乃是大勇。”人民军队指战员的勇敢,压倒一切敌人,一往无前的精神,是来自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来自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自政治觉悟和自觉纪律。李云龙所说的勇,充其量只是血气之勇。
“亮剑是中国军人的军魂”,中国的什么军人?是军阀军队的军人,还是国民党军队的军人?演员穿的是人民军队的服装,可它不说革命军人,这就混淆了不同性质军人的区别;把“亮剑”说成人民军队军人的军魂,就完全篡改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人民军队军人的军魂,是共产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理想和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是这样的军魂使这支军队的全体指战员,英勇不屈,百折不挠,能够战胜任何敌人。朝鲜战争结束多年后,在日本出版的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著作中,是这样描写中国军队的:“中国军队在美军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虽然苦于缺乏装备、弹药、食品和防寒用具,但仍能忍耐一切艰难困苦,忠实地执行命令,默默地行动与战斗。”“这支军队的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忍性,到底源于什么?那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可能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帝国主义的憎恶,坚信现在进行的这次战争是‘正义战争’。这些都渗透到了这支军队官兵的心灵深处,不,已渗透到了他们的骨髓之中。”(《远东 朝鲜战争》282页)日本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中国军队军人的军魂,是共产主义的信仰,勇敢出于正义。人民军队军人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军人的命根子,绝不能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进行篡改!
《亮剑》究竟是好?是坏?
《亮剑》究竟是好?是坏?坏!很坏!人民军队的性质,从称呼到军魂全给篡改了!不坏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从长征到抗美援朝全给篡改了!不坏吗?人民军队是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城,篡改了她的性质,长城就会失去战无不胜的威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篡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就是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就是挖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动摇这块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座大厦就会坍塌,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垮台!同志们,不要只是看着好玩,还应该看到好玩后面的东西。
2007·2·26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