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视剧《亮剑》主创人员的观点
编剧的观点。
编剧都梁在回答《中国电视服》记者采访时说:“李云龙没受过军事、文化的正规教育,但他对军事、对战争有自己的理解”。(2005年9月12日《中国电视报》)
主人公的“理解”,即编剧的“理解”。这个理解告诉我们:《亮剑》所表现的那些东西,都是抛开毛泽东思想,抛开共产党领导,抛开革命,按着编剧的“理解”,随心所欲编造的。根据这个“理解”,我们明白了两个怪现象:一是剧中有旅长、师长、总部首长、司令员,但是都没作过作战部署,完全是李云龙的陪衬;每次战斗,李云龙不是违令就是违规,违令违规后受处分,处分后遇事还是先斩后奏。二是长达24集的电视剧,从头至尾,不提毛主席,不提毛泽东思想,不提共产党,不提革命,连一句革命的语言都没有!相反的是:提“蒋委员长”、“阎长官”,让蒋介石给李云发嘉奖令!
李云龙穿着人民军队的服装,表现的却不是人民军队的形象,也打鬼子、打国民党,打的很热闹,但表现的却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场景。抗日战争是民族革命战争,是以革命组织抗日,推动抗日,抗日又激发了革命,没有革命就难以组织千百万人民形成致敌死命的强大力量,强大的致敌死命的力量,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产党是毛主席缔造的,是毛泽东思想培育的,打鬼子、打国民党是毛主席统率的,是由毛泽东思想指导的。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文学作品必须写毛主席的统率,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民主革命的活动,这是史实,违背史实是篡改历史。
《亮剑》不提毛主席,不提毛泽东思想,不提共产党,不提革命,连一句革命的语言都没有!这“四不提”说穿了,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就是否定毛主席。提“蒋委员长”、“阎长官”,让蒋介石给李云龙发嘉奖令,是示意蒋介石是抗日战争的“统率”!剧中安排两个团长,八路军的团长粗野低俗,晋绥军的团长表现有文化、有素养,反差鲜明。这鲜明的反差,亵渎的是人民军队,(李云龙满身匪气的形象是对人民军队农民出身的将领的亵渎)颂扬的是国民党的军队!让两个团长来往火热,并肩作战,楚云飞主动帮助李云龙作战,这种写法掩盖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恶!抗战八年中,蒋介石搞了三次反共高潮,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不断袭击八路军,甚至与日寇联合向八路军进攻,晋绥军尤甚,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倒行逆施,在电视剧《亮剑》中只字不提。这就是编剧“对军事、对战争”的“理解”。
把这个“理解”写成电视剧,是为了改变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认识。都梁告诉记者:“《亮剑》这个故事就是打出来的,困难的是怎样真实地把握当时战场的气氛。真实要的是质感,这样出来就有真实的效果,这个效果作用在观众心理上,观众对那个年代就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该剧播放后,某报点评说:“电视剧《亮剑》在央视的热播……让我们开始有了新的视角来认识战争和战争中的人。”我的一位朋友评论的更具体:“《亮剑》与过去写军事题材的作品比,有进步,也比较接近真实……这就和‘躲上峨眉山’的说法不同;抗日统一战线建成后中国军队同仇敌忾互相配合支持在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反映;对国共之争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对国民党军队的评价也比较公证。”这种认识,与编剧的“理解”是合拍的。
“亮剑”?亮什么剑?亮的是编剧“对军事、对战争有自己的理解”!亮的是主创人员的观点!
文学作品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真实的再现历史,能让人看到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从而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心灵上受到陶冶,树立奋发向上的意志,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篡改历史,使人看不到国家民族的过去,模糊人们的视线,把人引上歧途。邓小平同志20年前,同外宾谈话由学生闹事谈到历史时,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都梁用《亮剑》表现“对军事、对战争有自己的理解”,蓄意“四不提”、赞颂蒋介石反动集团、改变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其危害不言而喻。
主要策划人的观点。
《中国电视报》记者在《男人戏 群英会〈亮剑〉挥洒男儿气概》一文中写到:“《亮剑》的主要策划人赵浚凯说,我们希望呈现出来的不是说教,而是‘爱国’与‘英雄主义’,并试图给人震撼和力量,让观众自己去从电视剧里看到国家和人生的希望。”主要策划人说了三层意思。
一、关于说教。有些人对文学作品中的说教很反感,其实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说教,只要说,就有教,只是说什么,教什么而已。让我们看几段《亮剑》中的说教。
第八集,在鬼子扫荡中,李团伤亡很大,旅长说:“战争就是拼消耗,我们中国拼得起,再打十年、二十年,也拼得起,中国亡不了。”这是说,也是教。这句话是由伤亡大引发的,所谓“我们中国拼得起”,拼什么?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穷国,拼物资、拼钢铁是没有的,拼,只能拼人。显然,这里是说中国人多,日本人少,所以“拼得起”。甲午战争时中国同样人多,日本人少,由于清政府腐败,人民一盘散沙,却被日寇打的落花流水,丧权辱国。“中国亡不了”,是因为1931年的中国,比1894年的中国起了变化——中国有了共产党,她唤起人民的觉醒,把人民凝成磐石般的团结,产生致敌寇于死命的力量。中国出个了毛泽东,他是空前的民族英雄,在亡国灭种的关头,制定了驱除敌寇的英明策略,给危难中的中华民族,指明了方向,他那光辉的思想,指导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是他以大智大勇,统率了民族革命战争,是在他的统率下,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百年斗争,第一次取得了彻底地胜利。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凭人多,拼消耗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吗?《亮剑》对此即不说,也不教。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从演员化装看,旅长是陈庚大将,陈将军能说这种无原则的话吗?让陈将军说这种话,是对他的侮辱!
在同一集里,一个干部说:“我们的百团大战,敌人吃了亏,鬼子就来大扫荡,世上没有便宜的事。”这是说鬼子为什么扫荡,把鬼子扫荡归罪于百团大战。这种说教违背史实。鬼子是为了巩固它的占领区才向根据地扫荡的,是扫荡在前,百团大战在后,打不打百团大战,鬼子都要扫荡。同一件事,观点不同,说教不同。
十四集,一个干部说:“我去过李云龙团,很特别,李云龙几句话,全团就嗷嗷叫。”这是突出李云龙个人的说教,抹杀的是人民军队的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李云龙 那些粗野低俗的话,张嘴就是“老子”,能让部队嗷嗷叫吗?
十七集,楚云飞请李云龙喝酒,席间楚说:“国共两党的分歧,是两种文化的分歧”。这是骗人的说教。国民党反动派搞清党,屠杀共产党枉杀三千不放过一个,是“文化分歧”吗?国民党反动派围剿共产党,围剿十年之久,是“文化分歧”吗?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共两党的“分歧”,是屠杀与反屠杀的“分歧”,是围剿与反围剿的“分歧”。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分歧”,是抗战还是投降、是团结还是分裂、是进步还是倒退的“分歧”。这才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正确说教,楚的说教,掩盖了两党的本质矛盾。蒋介石反动集团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共产党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代表,共产党与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分歧”,是反动统治与推翻反动统治的“分歧”,这种“分歧 ”,是不容篡改的。楚的说教,李作为共产党员,不予以驳斥,默认楚的说教,就失去了共产党人的原则。《亮剑》这种说教,是篡改国共两党的根本矛盾。
二十二集,李家夫妇给赵刚介绍对象,女方叫冯楠,大学生,二人见面,冯问赵:“你出生入死的打仗,为了什么?”赵答:“为了自由和尊严”。冯听了满意地说:“看来你首先是赵刚,然后才是共产党员。”赵没有下文。没有下文,就是同意冯的说法。这是赵冯的说教。
说这个话的时间背景是建国之初,正是民主革命胜利之际,为什么不讲为了改变黑暗的旧中国为光明的新中国,为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独立民主文明富强的国家,为了实现共产党的伟大理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里,是用“自由和尊严”,避开了讲共产党的革命道理。自由是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自由;尊严,有个人的尊严,更有国家民族的尊严,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寓于国家民族自由和尊严之中,没有国家民族的自由和尊严,就没有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冯所说的“你首先是赵刚,然后才是共产党员”显然指的是个人的自由和尊严,而不是国家民族的自由和尊严。共产党员和他的名子是不能分离的。所谓“你首先是赵刚,然后才是共产党员”,这就是说第一是个人,第二才是党。这个“说”突出的是个人,把个人摆在了第一位;这个“教”,体现的是个人至上。这样的党员,不论《亮剑》中的赵刚还是生活中的赵刚,都是假党员。共产党员第一位的是党,为党的事业、党的理想而奋斗,只有把党放在第一位的党员,才能出生入死去奋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二十四集,李云龙、丁伟、孔捷等三人闹军衔待遇,军事学院院长找他们谈话,给他们每人写个鉴定:“临阵脱逃。”三人不解。院长说:“学习也是战斗,是男人不能退却,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才是男子汉”。这更是说、更是教。不过,这是哄孩子式的说教!授衔是1955年,正是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院长,不讲毛主席教导,不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讲共产党人的党性,不讲革命道理,居然用哄孩子的话教育闹军衔待遇的三个军长,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再说,这种哄孩子的话,跟他们闹军衔待遇,根本就不沾边。谈话人、被谈话人,都是人民军队的高级干部,这种说教,符合他们的身份吗?《亮剑》中的人物不论在什么场合的对话,都绕着圈子避开讲革命道理。
这里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院长即剧中抗日战争中的师长,从化装上看是刘伯承元帅,让刘帅说这种话,同样是侮辱刘帅!
所谓“呈现出来的不是说教”,只是没有毛泽东思想的说教,没有共产党的说教,没有革命的说教。有的只是封建的江湖义气和哄孩子的说教!
二、关于“爱国”与“英雄主义”。
“爱国”,要有爱国的具体表现。打日本鬼子是爱国,但是,《亮剑》把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篡改成一个战场,用一纸“嘉奖令”吹捧蒋介石,把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向八路军进攻,篡改成与八路军并肩作战,是爱国吗?爱的是谁家的“国”?
英雄主义,有革命英雄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之分。《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不折不扣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作战不是违抗命令就是先斩后奏;对待他人盛气凌人;自恃有功,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这样的“英雄主义”还是不宣扬的好。
三、关于“国家和人生的希望”。
在《亮剑》中没看到“国家和人生的希望”,看到的倒是国家和人生的危险!日本右翼势力,千方百计的篡改和否定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为了掩盖侵略罪恶,妄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台独”分子篡改台湾的历史,是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家,为什么要用电视剧篡改中国革命的历史?在篡改革命历史的电视剧中,观众能看到什么“国家和人生”的 “希望”?欲亡其国,先乱其史。把国家民族的历史搞乱了,那就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国家”、什么人的人生的“希望”了!
主创人员的共识。
记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写到:“《亮剑》的主创人员达成了一个共识:只有亮出战争残酷的一面,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战争对于世界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于是,该剧里我军与日军的白刃战中,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拼杀画面,紧张刺激而又引人入胜……。”战争的确残酷,的确有破坏力,但残酷和破坏力主要表现在哪呢?
战争有鲜明的阶级性,这种说法抹煞了战争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战争分两类: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我们反对非正义战争、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反侵略战争。枪响就死人,炸弹落地就房倒屋塌,战争的残酷,战争的破坏力,人人皆知。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主要表现在侵略者对被侵略者的屠杀,对被侵略土地的破坏。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杀我同胞30万!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的行径最残酷!《亮剑》对日寇的屠杀中国人民的残酷只字没提,却侈谈“亮出战争残酷的一面”。“眼花缭乱……的拼杀画面”只是战斗的场面,它表现不了“战争对于世界的破坏力”。其实《亮剑》中的“拼杀画面”只是为了“紧张刺激而又引人入胜”,以此吸引眼球而已。“战争对于世界的破坏力”莫过于侵略者的狂轰滥炸。日寇当年扔下的炸弹、毒气弹,至今还在危害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朝鲜战争中,朝鲜被美国飞机炸的没有一个完整的城镇,所有的城镇都是一片瓦砾。过去的侵略者往被侵略的土地上,扔炸弹、毒气弹,现在的侵略者不仅扔这两种“弹”,还扔贫铀弹,屠杀被侵略国家的人民更残酷!给世界造成了空前的破坏力!统计资料表明,受贫铀弹污染的地区,每公斤土壤中的核放射性活度高达20——23·5万贝克,而所允许的核放射性活度仅为200贝克。贫化铀粉尘形成的烟雾弥散在空气中,容易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破碎的贫铀弹片散布在土壤和水体中,给人造成极大的危害。人吸入含有贫化铀的粉尘或摄入生长在污染区的农作物,可引发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各种癌症、畸形病变等。放射性微粒也可给水源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持续的时间会长达数百年以上(资料:见2003年4月16日,人民日报11版《战争对生态环境贻害无穷》)。这就是过去的侵略战争和今天的侵略战争,给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最大的灾难,也就是侵略战争最残酷的一面,对世界造成的最大的破坏力。写抗日战争的电视剧,不写侵略者的种种残暴,只写战斗中的伤亡,而战斗中的伤亡,又突出人民军队的伤亡——抗日战争中的骑兵连全被日寇歼灭;淮海战役中,楚云飞组织敢死队“冲上去”,电视屏幕的画面展示的是:人民解放军的阵地上,尸横遍野;孔捷说:抗美援朝二次战役我们一个师没打过美国一个营,战士一片一片倒,我孔捷对不起他们!——这就是《亮剑》亮出的“战争残酷的一面”!
该剧军事顾问的观点,笔者写了篇《从匪气谈起》作了评论,不再重赘述。
电视剧《亮剑》主创人员的观点是错误的,有害的。
写于2007年3月
2009年8八月改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