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
――湖南卫视《端午赋》观后感
杨戈琪
端午是中国唯一与诗人有关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除了缅怀那位伟大的诗人屈原,还会情不自禁地想念并羡慕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
英国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我一直觉得,这句话是对人类理想生活的最动人的描述。
什么是诗意地栖居?怎样才能诗意地栖居?《端午赋》通过优美的歌声、绚丽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诗意的要素。
“诗”的本质,是对现实人生的超越。要实现诗意的栖居,我们要有梦想。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直面人生,我们同时要学会仰望星空。晚会上,喻恩泰与郑诺用自我对话的方式为观众表演的独幕剧分别表现了“远行与蜗居”的冲突,“梦想与现实”的较量。其实,两个节目的内涵是一致的。因为我们的梦想就像民歌里唱的那位好姑娘,往往住在遥远的地方。远方的风景,常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梦境。我们无法想像,一个对远方丧失了兴趣的人,一个没有了梦,没有了憧憬与希望的人,他的人生该是怎样的苍白乏味。他一定会如弗洛斯特的诗所描写的那样:“就像大地冰封雪裹,再也看不到艳丽的花朵,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再也不能到蓝天翱翔。”
有梦想,才有热情。罗马神话里的门槛神亚奴斯有两张面孔,一张俯视足下,一张眺望远方,俯视脚下的脸苍白衰老,而注目远方的脸洋溢着勃勃生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神话。一个有梦想的人,一定是朝气蓬勃的。据说谷智鑫朗诵完《以梦为马》后,在微博上描述自己的感受“朗诵时心里像有一团火,因为我们的方向是太阳”。是的,心中有梦的人,一定能唤起对生活的无尽的遐思,一定能点燃自己理想的激情。“梦”,就像传说中带翼的天马,“以梦为马”,我们不仅能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我们还能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以锋为剑”,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剑”与“诗”有太多相似的品质。关于剑,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亚瑟王拔出石中的宝剑,根据神谕,他成为大不列颠之主;亚历山大拔剑砍断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而成为亚州之王。在传说中,剑似乎具有神奇的魔力,而诗,同样拥有这种神秘的力量。如果懂得了诗的真谛,你从此就会拥有一双洞察人生奥秘的慧眼,从此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红尘俗世的一切名利物欲,其复杂尤胜于格尔迪奥斯绳结,只有拥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灵,我们才能放弃,才能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新周刊》的创始人孙冕,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去周游世界。这个长不大的孩子,因为心中有诗意,所以能永远保持一颗天真的童心,快乐地生活着,并且把快乐传递给他身边所有的人。
达摩克利斯羡慕他的朋友西西里国王狄奥尼西奥斯,于是狄奥尼西奥斯让他坐在自己的王位上,达摩克利斯坐上王位之后,发现天花板上用马鬃悬挂着一柄锋利的宝剑,让他不寒而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剑不仅象征力量,还象征获得力量的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与诗结缘的人,也会被赋予神奇的力量,诗人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上帝赋予他美妙的歌声,他就必须为美丽的世界而歌唱,用他的心,用他的灵魂,用他全部的智慧与热情。明白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伟大的诗人屈原,为什么会为了理想九死而不悔;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诗人马骅,这位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为什么能放弃他大好的前途,远赴云南省梅里雪山下的藏区,在那偏僻的山村做一名义务的乡村教师。
关于剑,中国也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干将莫邪为楚王炼剑,三年而剑不成,后莫邪举身投入洪炉,以身殉剑,终于铸成稀世的宝剑。剑是剑师用自己的精魂铸造出来的,诗人也一样。你只有把你全部的精神,全部的生命奉献给它,你才能懂得诗的真谛。诗人都是殉道者。像屈原,他怀石自沉汨罗江,他的精神却成为千百年来我们对诗的最精粹的注解;像马骅,他把自己的生命留在澜沧江边,他的灵魂却永远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当我们的生活日益庸俗、日益粗糙的时候,能在心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已经是很奢侈的事儿了,非有大智慧者不能。湖南卫视在端午节推出这台晚会,重新唤起我们对诗的遥远而陌生的记忆。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诗人。但上帝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诗意地栖居,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心。传说地上每一个人都会对应天上的一颗星辰,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抛却贪欲妄求,去寻找到自己的那颗心,当我们的心欢快而热烈的跳动时,它就会像夜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穿透黑暗,把美丽的光洒向人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