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喜 欢 张 思 德

姜建勋 · 2011-06-2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6月20日02 版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  

没来由地喜欢上一个小伙子,实在是一种意外。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知道他的名字,也知道他的一些事迹,但的确说不上喜欢或者崇敬。等我喜欢上他的时候,他已经去世60年了。所以他永远不可能知道我对他的喜欢之情,那是全部的欣有赏还一种由衷的感激。  

还依稀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一身军装,脖子上挂着一条白毛巾,肩上一边背着枪,一边扛着一把锄头,袖子挽得老高,在连环画的封面上笑眯眯地望着远方。  

就这样在30年前,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张思德。  

假如那时也有评选,他是毫无疑问的年度风云人物。尽管他最高的职务只是一个班长,然而他年轻的微笑却随着党的最高领袖在追悼会上的致辞,融进一篇叫《为人民服务》的激情演说,成为一个政党的标杆,一个时代的标识,一种精神的符号。  

如果没有这一篇文章,人们也许至今还不知道他。他可能只是当年无数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战士之一,身影和声音早已被历史的时光淹没,然后默默在黄土地的一隅守护着自己心爱的家园。后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过这或许也正是张思德的本意。这个憨厚平和的小伙子,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英雄的名列,而且在岁月的流逝中更加熠熠闪亮。一代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批批天南海北的追随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的不尽怀念。  

诗人告诉我们: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  

感谢那部叫《张思德》的电影,把他的形象从我的脑海中唤醒并清晰起来,然后让我不可抑制真心实意地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  

公元2004年的秋天,我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途径搜寻着张思德的资料。在过去的三十年,他在我的脑海里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我无比熟悉这个名字却真的对他缺乏了解。而在此刻,我是那样渴望了解到他的一切。  

如果活着,他已经90多岁。但在我眼里,他是永远的29岁。  

我小心翼翼,一层层拂去历史的尘埃,搜寻小伙子的匆匆行迹:  

我看到了他背着行囊匆匆行走的身影。这个18岁参加红军,三过草地,三次负伤,多次立功的年轻老战士,在人手紧缺的延安经历了一次次工作变动,从通讯班长变成普通战士,从一线战士到领袖警卫,从南泥湾开荒到安塞烧炭,他都毫无怨言,愉快接受,开开心心地行走在奔赴新岗位的途中,那张略显黝黑的脸上,始终写满阳光灿烂的的笑容。  

我看到了他沉默憨厚中带一点倔强的神情。张思德不爱说话,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主见,他的憨厚中有着自己的坚持甚至些许倔强。长征过草地,为解决断粮困难,他坚持带头“尝百草”,在试尝一种野菜中毒后,他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管我,这草有毒,快告诉大家别采!”当通信兵,为了信件安全,面对敌人搜捕他毫不犹豫藏进一条臭水沟,忍着那敌人连靠近点都要紧捂鼻子的臭味,他一躲半天;为了信件不被雨淋湿,他把信件放进布鞋,把布鞋脱下夹在腋下,赤脚跑到目的地,信是干的,人却像从水里捞出来的。  

我看到了他热心于那些琐碎小事的忙碌和快乐。歌咏晚会突然停电了,他弯腰作梯,驮着战友换灯泡;汽车轮胎坏了,他背着轮胎跑了数里山路及时送到;老大娘的猪掉入河中,他奋不顾身跳入湍急的河水去追;夜里不睡觉,要去帮老炊事员磨豆浆,人家拒绝他,他就坐到门口为战友扎草鞋,一边扎一边笑……  

我就这样默默地看着,看着他精力旺盛地和战友们一起训练一起工作,快乐专注地做每一件事情;看着他激情满怀和战友们一起谈论前线那些叱咤沙场将领们的传奇,聆听勇士们的事迹;看着他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尽收眼底,把身边最普通的人和事装进心中,然后不声不响地把别人不愿干的活干得有滋有味,把那些最不起眼的工作干的尽善尽美。  

我恍然,这不就是我的伙伴、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的兄弟吗?  

英雄并不是始终与惊天动地划等号的。尘埃的扫落,让一个小伙子从超凡回归到平常。面对张思德,我没有面对其他英雄时的敬仰,却触摸到了一种细致的温暖和别样的温情,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快乐。他用最平常的方式,感染并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一种久违的真切感动,随着他的所为在我的心底一点一点泛起,并慢慢濡湿我的心田,模糊我的视线。  

于是我知道,一个人只要内心充实,就可以走得很远;只要内心有爱,就会充满力量。  

   

3  

最平常的姿态,却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最朴素的行为,却成为一个政党的最高宗旨。  

这是张思德没有想到的。  

 1944年9月8日 ,延安枣园一片肃穆悲痛,花圈层叠,挽幛风动,毛泽东的亲笔挽词高悬上空:“向为人民利益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哀乐声中,毛泽东缓步献上花圈,心情沉重,和他喜爱的战士告别。他酝酿着,应该和大家说些什么。  

许多次,我都在想,雄才大略气吞古今却又情感丰富充满诗人气质的毛泽东,在这次演讲之前,会想些什么?  

我想毛泽东应该会想起一些关于张思德的印象往事。他甚至会有一些恍惚,那个站在后车门上一丝不苟的小个子警卫,那个被他笑称为“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的憨厚小伙子,那个整天忙忙碌碌却一天到晚笑眯眯的小伙子,怎么一下子就离他而去了呢?  

我相信毛泽东还会想起另外一个名字。5年前,就在离这不远的窑洞,为纪念一个支持中国人民正义事业的国际友人,他挥笔写下了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他对所有共产党人的号召,年轻的张思德自觉按照领袖要求,用行动和生命践行了这一号召。这让毛泽东感到欣慰,也感到了哀伤。  

思绪宏大的毛泽东或许还会想的更远。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那些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一次次揭竿而起的青春面孔,那些在井冈山、草地雪山和万里长征途中倒下的不屈身影,都随着战士张思德的离去浮现在他面前。一张张熟悉或者陌生的脸孔,一个个仙去的英灵,转瞬间拔动了毛泽东的心弦,引发了他强烈的倾诉欲望。毛泽东此刻的情感,如同火山奔涌的岩浆,如同汹涌即将开闸的洪流,一触即发。  

他抬头,看到了台下肃立的张思德的战友们,看到了外围层层叠叠前来送别的群众,看到了23年来前赴后继为真理和正义牺牲的众多先烈,看到了仍然在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无私奉献的无数战友和同志。毛泽东习惯性地扬起了手臂,吐出了他饱含深情富有激情的声音: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历史就在这里定格。  

从百万人民军队的方队中脱颖而出,从无数共产党人的星海中浮显而起。革命军人张思德,就在这一瞬间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永恒。他把自己作为种子埋进了炭窑,最后却成长为一种精神,感动并滋润着一支军队,一个政党,一个民族。  

今天,在部队营房的墙上,张思德仍然笑意温暖。全军连以上单位可以悬挂图像的“解放军八英模”中,张思德排在首位。  

年轻的张思德,他想采撷的只是一片绿叶,历史却给了他整个春天。  

   

4  

浓重的湘音依然在枣园的上空回响。  

我聆听着,并在苦苦思索,张思德之死为什么会如此牵动毛泽东的心,让他如此悲恸?  

毛泽东的一生,参加的追悼会不多,在追悼会上讲话更是少之又少。但张思德的去世,似乎让他有些无法自已。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饱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从1921年建党、1927年建军,然后又经历了万里长征和浴血抗战,无数将士的血洒疆场,已经把共产党人锻铸得心志如铁。与其悲伤,不如复仇。化悲痛为力量,成为时代的常态。  

更何况,那是一个腥风血雨、战火纷飞的时代,战将如云,勇士如雨;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壮士百战去,马革裹尸还。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无数的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中华大地,信手拈来就是慷慨激昂之事,随口颂起俱是壮怀激烈之歌。相较之下,张思德的事迹实在要平常地多,感动之余总还是少了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成分。  

历史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张思德?  

769个字的《为人民服务》,我一字一句地揣摩了许多回。我希望能够从字里行间细细触摸到毛泽东的心路历程。终于,我的目光停留在了那两个字上:  

人民!  

1944年秋天的中国,抗日战争已经隐显出了胜利的曙光。当人们都期盼着即将来临的胜利时,毛泽东深邃的目光早已穿透了历史的帷幕。抗日战争的即将胜利已经难以给他太多的兴奋。他更多的是在考虑,正在成长并壮大着的中国共产党,接下来路在何方?他在沉思,需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让这个历程年轻却经历了太多风雨的革命政党,真正发展壮大并长久兴旺下去?在抵御外敌的战争时期,可以用保家卫国用民族独立解放的信念去赢得广泛支持,那么战争胜利之后呢,怎样才能让广大人民大众对党的支持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  

这些问题已经在毛泽东的脑海中盘缠太久。  

电闪雷鸣,石破天惊。张思德之死在一瞬间给了毛泽东拨云见日的感觉。恍如一间黑屋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毛泽东灵感泉涌激情四射。延安人民对张思德之死的巨大悲痛和缅怀赋予他灵感,给了他答案。是的,人民,只有赢得人民的信任,才能获得最大的支持;只有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让一个政党生存壮大和长久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只有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才能获得人民的真正信任和支持。毛泽东豁然开朗,他灼灼的目光穿越枣园、延安,穿越西北高原,他看到了一条向阳大道,那是一个政党革命和执政的成功之路,在真正充满光明和希望的道路。他豪情满怀,声音更加激扬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一次演讲的意义怎样评估都不为过。这是一个政党面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面对未来立下的铮铮誓言。正是这一承诺和誓言,成就了一个政党无限生命力取之不竭的源泉。数十年来,毛泽东激昂的声音在中国大地绕梁不绝,警示着一代代共产党人。  

因为这一承诺和誓言,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雄心壮志,中国人民触摸到了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和无私情怀。毛泽东的声音飞过大江南北,让黄土飞扬,无数的热血青年优秀分子风尘仆仆、跋山涉水奔涌延安而来;让枪支林立,无数的民众和士兵更加精神振奋、义无反顾奔赴前线;让电波纵横,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还偏居西北一隅的政党,小小窑洞焕发出强大磁力……  

一年后,“为人民服务”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  

从此,“为人民服务”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国共产党的头顶。  

因为张思德,一个政党的革命之路、执政之路变得更加清澈通畅,宽阔雄奇。  

我实在找不到不喜欢他的理由。  

5  

我终于来看他了,来看这个我喜欢的小伙子。  

在他去世66年后的国庆,我在枣园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上与他默默相对。广场中央,他高大伟岸的形象让我有稍许的陌生。中轴线上,29颗红星代表着他29年的短暂生命历程,两边的石碑上一边是他的生平,一边刻着《为人民服务》全文。“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在他身后熠熠闪光。广场两侧,树木密布,葱茏一片。  

张思德只活了29个春秋,人们却已经怀念了他近70年,还将永远地怀念下去。  

张思德是普通的,普通到如同那延河边的一粒砂,清凉山上的一株草。有太多的人会忽略他的存在。幸好有毛泽东。经常在延河边散步、在清凉山远望的毛泽东对这些沙砾、小草有着自己的认识。他深知,沙砾虽小,但千万粒细砂相聚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小草不起眼,但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伸展的就是无边春色。服务人民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惊天动地。犹如一曲乐章不可能都是最华美的片段,一幢大厦不可能都是最炫目的装帧。这些沙砾和小草,就是乐章中最基准的音调,大厦最坚实的基石。没有它们,就没有了乐章和大厦的存在。不能不佩服并感谢伟人睿智的目光,如果普通的张思德真的被我们忽略了,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悲哀,才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有些人,朝夕相处时也许熟视无睹,一旦离去,却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他的重量。  

英雄的意义在于精神的薪火相传。中国共产党能够从无立锥之地到建国执政,由最初的50名党员成为拥有7000万名党员的大党;中华民族能够用60年的时间从贫穷积弱到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实现人均GDP从建国之初不到100美元到4000美元的跨越,绝非侥幸所得。当年,张思德和他的战友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点燃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火;今天,一代代的张思德们: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徐虎、牛玉儒……这些繁如星空的名字,还有更多无法知道名字的人们,如同一支支火炬,跨越时空的阻隔,前赴后继,传递着为人民服务的火种,成为一个民族壮大的最强大动力。他们是普通的,却挺起了一个政党的脊梁;他们是平凡的,却撑起了共和国的巍巍大厦;他们是沉默的,却书写了让世界瞩目的奇迹。  

他们身上,汇聚的是人民的力量。  

人民的力量最强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朴素真理,但怎样去获取人民的支持却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中国共产党用90年的风风雨雨找到并牢牢攥紧了破译这个密码的钥匙。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生命的重量铭记并践行着那个神圣的承诺和誓言:  

无论风雨怎样变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为人民服务的追求不能变;  

无论个人得失荣辱,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不能变。  

我想起了中南海新华门照壁上那“为人民服务”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我想起了天安门前三军将士 “为人民服务” 那响彻云霄的宣言;我想起了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冰雪灾害、汶川灾区中那高高飘扬在最前沿的“为人民服务”的旗帜……  

只有毫无隔阂地融入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与人民肝胆相照;只有全心全意地服务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追随,汇聚起人民的力量。  

张思德与群众相濡以沫融为一体的灿烂笑脸,成为诠释一个政党对人民感情的最佳脚本,成为一个政党强大活力来源的生动注释。  

   

6  

时空,淹不没精神的薪火,隔不断思想的传承。  

我静静站着,一字一句复读着广场浮雕墙上张思德的故事和《为人民服务》的全文,每一个文字都是充满张力的符号。战争年代已远离我们,岁月的年轮会渐渐模糊我们的记忆,但英雄的影像却在时光的淘洗中越加清晰,成为历史最生动鲜活的碑文。  

每个人都只能有限地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精神却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永久传承,并化作一种巨大的感召力,长久陶冶和净化人的心灵,成为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时代发展到今天,生活斑斓多彩。人不必尽为张思德,花草树木各有春秋。然而,我们还是应该走近他,了解他,欣赏他。他的身上,拥有人类的精神共鸣。  

为什么,《张思德》这样一部主旋律的影片,一部普通人的影片,能够让那么多的人落泪,能够创造4000多万的票房,并在当年由观众投票产生的百花奖中一枝独秀独占鳌头?  

为什么,海南的那个企业家,能够心甘情愿自掏腰包40万元,一次又一次邀请所有的身边人去看电影《张思德》?  

为什么,张思德的墓前、张思德的纪念广场,一年到头都会有那么多的鲜花怒放?  

那是时代的呼唤,那是人民的心声,那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渴望。  

我们可以享受多彩的人生,却没有理由降低时代应有的精神高度。  

对真善美的期盼,对大爱和无私的赞美,对英雄的呼唤与追寻,是每一个时代共同的旋律。  

我抬起头,阳光下,身背木炭、微弯着腰的张思德正面带微笑看着前方。  

我实在是忍不住地更喜欢他了。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这是一股妖风
  3.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朝鲜领导落泪
  9.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0.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