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教诲,不学诗不会说话。然也。我记性较差,灵气也不够,面对诗词这样的信息不连续且常缺失的文体,是很少有来电感觉的,一般是敬而远之的。
昨晚偶尔听到京剧大家孟广禄先生的《菩萨蛮.黄鹤楼》,确实被震撼到了,一遍又一遍,根本停不下来。孟先生是大家嘛,气韵饱满,唱腔完美极有穿透力,非常享受。可仔细一听歌词,全词八句没有一句明白话,不是一般意义的用典生僻(全词没用一典),晦涩难懂,而是、就是密码!既是密码,必然确定是一一映射,每一句必有原像!密码体,行为人判断环境不够安全时常常采用此种表达方式,这在毛主席众多诗文当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密码体是不便发表和传播的,即使发表了读者也没法理解,还容易引起各种误会。不能发表和传播就是浪费时间,对于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来说浪费时间是奢侈的。联系到本词成于1927年春天(此时革命形势非常不好),30年后发表时毛主席如是说,然仅止于此。
有考据,杨开慧先烈是本词的第一位读者,她看后很快有了两点感受,一、润之太伤感了;二、“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很符合此时润之的心情和性格。 啊???都什么呀?怎样理解杨先生的最近距离的感受?可以设想一下,当你弄了一个密码样子的东西给老婆看,老婆看一眼就准确指出其关键,是怎样的感受!真正的知音!此生足矣!这位老婆大人得有多崇拜老公,得有多深刻关注老公的一言一行才能做得到!太难能可贵了!
事实的确如此,本词1957年发表至今已逾七十年了,很多名教授、名专家,如康某、赵新某(他们自称是毛主席的忠粉)……解读本词时也还是语焉不详的。有位网友(应该有不少)甚至发表感想说,“毛主席是一位伟人,他的诗文都非常好,但是这首词完全不知道好在哪里?”。不能苛责他们,密码总是难破的,密码破解是需要机缘巧合的。我以为解读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杨先生的两点感受是最合适的钥匙!先说杨先生第二点感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很符合此时润之的心情和性格。 什么心情和性格?两个字“不服”!具体是:比一比,斗一斗。跟谁比?茫茫九派也;跟谁斗?烟雨、龟蛇等反动势力。1927年春此时毛主席是不是这样的心情?是的,无疑是的;是不是这样的性格,是的,一惯是的。再说杨先生第一点感受__润之太伤感了!伤感什么?何以见得?此时润之的观点党内不受重视,党外无人能理解,更伤感的是随着反动势力的抬头,现在有话竟不能明说,不能明说!有话能明说对一个一心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是何等重要,所以杨先生看到密码一样的词,心疼之情溢于言表,不能自持。真正的知己啊!太难能可贵了!
回过头再看首联,“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几十年过去,各方家对此联的解读零零种种,不必赘述。“沉沉一线穿南北”是本词的关键,也是解读的难点。1927年以前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帝国主义层层压迫,国家积贫积弱,民众水深火热,一批有志之士正四方奔走积极寻求救国救民之策,毛主席也是其中一员。“沉沉一线穿南北”即是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目标把南北的有志之士隐隐约约连在了一起,但是具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何止九派主张?南派以国民党孙中山为代表的“三民主义”,还有吴晖稚的无政府主义,胡汉民、汪精卫也各有主张;北派以共产党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毛主席也有独家观点。这本正常,老人家一贯赞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何况此时老人家威重未持,自是不拒争论。但是“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些反动势力(为什么说是反动?因为这些人忘了初衷:救国救民)竟对合作伙伴动起了刀枪,动刀枪在毛主席眼里并不是十分了不得的事。老人家心痛的是:自己的同志竟然乖乖的配合,完全不可理喻!伤感啊。“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这句现在可以顺势直译:美好自然的中国已经离开很久了,中国只剩下地理意义上的中国了!“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中国啊,我不服!我要跟他们比一比,斗一斗,救国救民的目标一定要实现!
最后再强调一下,后世多把“茫茫九派”、“沉沉一线”解说成黄鹤楼周围的河流大川、京广铁路,这是无法与杨先生当时的感受相联系的。杨先生是毛主席真正的知音!而且是最近距离的知音,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忽视最近距离的感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