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媒体报道不仅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议题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这样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里,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对自己所处社会的认识和自己的政治立场,也无不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
生活在今天媒介环境里的每一个人都要重新认识媒体、重新认识新闻,掌握正确地批评、分析和估价媒体新闻报道的方法,了解媒体在国内外事务和公共政策中的作用,能够从政治变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找到一个理解媒体和新闻的角度。这是在网络化和全球化时代,一个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从各种类型的媒体获取新闻、分析和辨别新闻真伪的本领。
我们首先要认清媒体的真面目,其中有几个基本的观察媒体的出发点: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不是客观的,新闻是构造出来的,不是客观报道出来的;新闻是传递观点的,不是报道真相的;新闻是有立场的,不是以满足人民知情权为根本目标的,必要时,还会有意埋葬新闻真相;媒体是商业企业,新闻是商品;媒体对新闻的第一时间要求是为了获取金钱,与满足人民的知情权无关;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媒体都会采取不同的新闻报道框架、不同的新闻语境、不同的新闻立场。这个世界没有一家中立、全面、客观报道新闻的媒体。
对待每一条值得我们关注的新闻,我们都要能够迅速地进行新闻的政治解剖。在新闻政治解剖过程中,不断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这条新闻是给谁看的?换句话说,这条新闻的消费市场在哪里?
这条新闻是谁讲述的?换句话说,这条新闻是谁透露的,其立场是什么?
在这条新闻中听到的是谁的声音?在这条新闻中,没有听到谁的声音?
这条新闻使用了哪些正面的或负面的新闻用语?这些新闻用语对谁有利?
这条新闻会给谁带来政治上或经济上的好处?换句话说,该新闻产品制造背后有无利益集团的政治或经济动机、隐藏议程?
记者是否使用了模式化报道或新闻八股?如把复杂的事件或冲突简单化、标签化为“好人”与“坏人”或“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
谁是这条新闻的赢家,谁是输家?
我们还要学会对新闻进行技术解剖。在技术解剖过程中,要不断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新闻标题的用词是站在谁一边的?是谴责还是赞扬某人?新闻标题突出了什么细节?观点和框架是什么?新闻标题给读者的兴奋点在哪里?
在新闻选题上,重点报道了什么新闻?没有报道什么新闻?在版面、网页的安排上,什么新闻上头条和封面?什么新闻被埋在小角落里?
新闻图片的角度、用光、图片说明的用词是让读者喜欢某人,还是厌恶某人?
在新闻写作或画面选择上,突出报道了什么细节,遗漏了什么细节?
新闻媒体在报道某个人物时,是否使用了标签性语言?什么样的头衔和称呼?使用的语言是客观表述,还是主观价值判断?
在数字使用中是否夸大事实?如200人轻伤、1人死亡的事故中,被报道成“至少200人伤亡”?
消息和观点提供者的背景是否清楚?是否是消息提供者精心策划出来的?报道了什么人的观点,遗漏了什么人的观点?
媒体报道的是真正的新闻事件,还是伪新闻事件(剪彩、开幕、演讲、游行、示威、仪式)?
我们可以试着做这样一个媒介素养小练习;在某人微博中找一条商业媒体和主流媒体都没有报道或采用完全不同的框架报道的新闻事件,分析这个事件在政治、经济、或社会发展上的新闻价值、重要性、相关性、报道角度和叙事框架。你从这条新闻中听到的是谁的声音?从这条新闻受到的不同关注,讨论媒体多样化的重要意义。再在这个练习中,回答下面问题:为什么有些新闻被商业媒体和主流媒体突出报道?有些新闻被媒体埋没?这些商业媒体和主流媒体的报道标准是什么?他们代表谁的声音?如果这些媒体埋没了某些人群的声音,对这些人会有什么后果?这些媒体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不同报道框架,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我们还可以从媒体的房地产广告和有关地产的新闻报道态度中,发现地产商是如何控制媒体的。通过发现媒体背后的经济来源,了解其所属利益集团,深化对资本集团控制媒体理论的理解。
在新闻用语的分析上,如果我们比较《华盛顿邮报》和《人民日报》上的“阿拉伯人”、“穆斯林”、“巴基斯坦”、“中国人”、“中国企业”、“中国政府”、“共产党人”这些词语的使用语境,我们会发现,这些词在前者多是负面的,在后者多是正面的。
如果我们比较全球不同国家和不同性质的媒体,如比较中国、美国、埃及、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韩国、朝鲜的媒体和网络媒体对某重大事件的报道,会发现这些媒体的新闻报道会使用不同的新闻框架、新闻用语、新闻标题、新闻图片和新闻信源。
今天,全世界90% 以上的新闻来自西方通讯社、电视网和报纸。中国的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在全球新闻传播中,多半是新闻的二传手,甚至是三传手。面对来自国内、国外各种利益集团的新闻封杀,中国的记者编辑要想在职业上最终不被淘汰,别无选择,必须在新闻的生产中,能够用文字、图像和声音讲述好听的新闻故事,能够生产和制造新的媒介议程和新闻话语,能够揭露利益集团的新闻产品中隐藏的商业和政治议程,能够揭穿利益集团的新闻提供者的商业、政治或个人动机。而普通的中国人在新闻的消费中,能够发现媒介产品或新闻产品中的偏见、错误和虚假。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