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舆论战争

李希光:荒漠化的新闻生态

李希光 · 2013-12-28 · 来源:书摘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新闻变成了关于各行各业权贵的新闻,而不再是关于各行各业基层群众生活、工作追求的新闻。媒体和记者依靠收视率获得商业广告生存,去报道能吸引眼球的新闻。

  20年前,跟几个朋友驾着沙漠车,走进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行驶在无数的沙丘间。我们一路靠着一台卫星导航仪,三天之后才走出大沙漠。

  20年后,我们走进了另一片迷茫的大漠。人类已经陷在这片沙漠里不能自拔。这是一个垃圾信息和浅薄的娱乐产品塞满了整个人类生存时间和生存空间的新闻荒漠。在这片一望无际的新闻荒漠里,人们的营养不足不是由于耕地的荒漠化,而是由于新闻的荒漠化带来的认知匮乏,尤其对国内外重大事务越来越不知情。

  新闻报道不再具有传播知识、教育群众、满足人们知情权的功能。除非出现严重暴力事件、丑闻、绯闻,多数普通人生活的社区、城镇、乡村的民生得不到媒体的关注。在今天全盘商业化和资本化的中国新闻界,媒介只有聚焦富人关心的议程、喜欢的观点、需要的信息,才能获得广告和投资,才能求得生存。结果,关于国计民生重大发展的完整新闻、关于广大的中下层群众的故事和观点被忽视了,中国的新闻地图上,出现了大片的新闻沙漠。今天的新闻定义发生了变化。新闻变成了关于各行各业权贵的新闻,而不再是关于各行各业基层群众生活、工作追求的新闻。媒体和记者依靠收视率获得商业广告生存,去报道能吸引眼球的新闻。

  这片荒漠里的沙砾就是媒介每天生产的海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微博貌似提供了原生态的海量信息,但是经过名人微博的过滤、点评,经过权贵媒体的精心包装裁减,其对事件和对当事人的叙事框架和立场反应更有利于那些财富权贵阶层的政治和经济议程。比如,关于中低收入者的医疗保障问题、关于失业人群找工作的信息、关于民工租房和买房的新闻,无论是健康、理财、住房的信息,更多地是为有钱人提供的。

  仔细分析,在聚集了最多粉丝的各界明星人物的微博上、在最能引起关注的话题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所在的社区的新闻在蒸发,即使有这类的报道也是没有眼球价值,而更多被关注的话题、人物和故事,都是围绕一个个精英们设计的议题,经过媒体权贵、资本权贵、政界野心家操纵信息的传播和制作。今天的媒介生态,正在荒漠化,包括很多地方卫视,越来越远离当地的生态系统,甚至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绿洲。

  在新闻荒漠里,人民群众不使用,也越来越不信任传统的主流媒体。今天的新闻传播的主流信息,无论是事实还是观点,不再是记者深入采访调研获得的,而是通过社交媒体,如推特、微博,搜索聚合而来的。作为满足人民知情权中心的记者正在被社交媒体边缘化。新闻失去了应有的存在价值,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和新闻学院正在走向没落。

  表面上,人们被海水般的信息吞没, 然而,这种海水不会建筑绿洲,更多将形成的是像罗布泊式的坚硬的盐碱地。在充斥着虚假、欺骗性的、非建设性的信息沙漠里,人民群众,包括普通党员干部,每时每刻都在迷茫的沙海里,搜寻值得他们信任的信息,以便对当前时局和改革真相,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政治选择和包括个人的命运做出重要判断。

  传播新闻的出口看似无处不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 、短信。但这不意味着新型媒体将成为新闻的新绿洲。不错,有好几亿人在使用微博。但是,他们关注的那些名人、明星商人、明星记者、明星学者的微博能否与他们的生活所需发生共鸣?中低收入者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信息?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工人需要什么样的新闻?退休人员需要看什么样的新闻?青少年儿童需要看什么样的新闻?少数民族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解放军战士需要什么样的新闻?

  新型媒体依赖广告生存,他们聚焦在热点和富人(广告商的客户)关心的议题上。而普通百姓日常的和正常的生活,鲜有关注。人们越来越难看到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新闻。比如,家有病人的读者难以在新闻中获得权威的医药知识。新闻越来越远离知识性、科学性和教育性。新闻媒体不再聚焦国计民生、劳工待遇、国防安全、外交事务等,人们的关注点正在远离重大政策和事务。

  如果各种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为了获取广告收益,只关注富人社区、权贵阶层和有钱的消费者,媒体将最终丧失新闻的多样性、观点的多样性,这种信息、事实与观点的不对称传播,最终将在新闻传播领域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随着媒体越来越追求粉丝量、点击量、收视率、有钱的读者,新闻沙漠的面积将越来越大,新闻绿洲则越来越小。人民群众从今天的媒体上,越来越少地看到他们自身社区的身边的故事和深入报道,对民生缺乏深入讨论和思考。媒体的话题、关注点越来越单一,科技新闻、公共健康新闻越来越少。新闻记者不再是基层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而越来越成为顶层精英权贵们为了自己的政治议程,用一些蛊惑人心的空洞口号操纵民意的工具。

  由于基层群众的生活和意见被媒体忽视,关注民生的新闻绿洲越来越小。如果有关改革决策的信息和依据不是来自中国的基层百姓,没有关于他们生活、工作、看病、教育的完整和真实的报道,这种改革的目标和结果就会出现问题。新闻传播内容、议题、立场和民意就会被媒体资本集团操纵,从而影响中国的改革议程、改革的顶层设计者的立场。改革的驱动力不应该来自资本权贵,而是来自基层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人。改革的顶层设计者应该广泛听取基层的改革建议,把改革的权力回归于人民群众,而不是交给少数精英。

  今天媒体的问题是,媒体生存依赖广告,想方设法制造一些“为王的内容”提高广告价位;不断制造这样的媒体印象:我们的杂志读者都是有影响力的人,以及能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跨国企业老板、局长、院士、名牌大学教授)。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那些有人性关怀的知识分子,要开动脑筋,争取各界的支持,为中间阶层,特别是中下层人民群众开办自己的媒体,制造有利于这个阶层的改革话语和政治话语。

  为了防止自身在人性和道德上的滑坡,编辑记者们必须调整到一个正确的新闻立场和视角上来确定新闻选题。比如,不要总关注买车族,而是更多地关注中下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关注社区图书馆里的读书人、关注那些每天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上班的人。只有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传统的新闻大厦才不会倒塌。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5.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6.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7.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8.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9.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0.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