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舆论战争

新闻工作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李建新 · 2014-06-25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核心提示】马克思主义要求新闻工在采访、写稿、编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实践中认识、掌握、检验新闻传播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来是指导我们党新闻工作的思想武器。当前,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媒体的发展也需要寻找新突破,新闻工作更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像重视“枪杆子”一样重视“笔杆子”

  在当前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就舆论阵地而言,“话语权”的争夺一直呈激烈交锋状态。

  马克思主义尤其重视舆论与宣传的重要作用。在“笔杆子”与“枪杆子”的关系上,毛泽东指出,在舆论斗争和引导革命的实践中,“笔杆子”是与“枪杆子”具有等同功效的重要武器。1955年12月,毛泽东对新华社作出“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的指示。在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如乌克兰危机、马来西亚客机失联、南海问题、内地的暴恐事件等,全球媒体报道的新闻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事件本身,彰显了“笔杆子”的威力,说明在世界范围的舆论斗争中,“笔杆子”的威力甚至比“枪杆子”还要大。这也对我们的新闻传播坚持正确的报道视角,进一步有效地发挥引导国内舆论、影响世界舆论的重要作用,始终掌握主动权,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马克思主义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对当代新媒体的认识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谋划新闻工作的发展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工作更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客观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当代新闻工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随意听信网络谣言,要秉持调查研究的职业精神,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面对国际舆论的激烈竞争和复杂斗争,新闻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当代新闻报道更要善于发现和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瞎子摸鱼”的工作作风,必然会把新闻工作导入盲区、误区、禁区;“报纸应该成为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组织者”,新闻媒体要在社会中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完善、纯洁、打造有战斗力和传播力的新闻队伍的好方法、好途径。

  多极世界更要“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反映”

  当今世界是多极的、多元的,也是多彩的。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世界,离不开对现实世界的“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反映”。共产党人改变世界是从认识世界开始的。只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才能遵循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把握正确导向是新闻的灵魂。只有真实掌握了新闻事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社会和人民的普遍关切的新闻才具有新闻价值,才能正确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具体实践,满足人们精神交往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切弄虚作假的天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力量全部取决于金钱……这样,出版自由就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权。”对此,列宁在1921年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使报纸成为资本主义的企业,成为富人发财、向富人提供消息和消遣的工具,成为欺骗和愚弄劳动群众的工具。”可见,能否消灭资本独占,是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力的现实前提。

  新闻报道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通过新闻事件调查所获得的正确认识,能够还原整个新闻事件的真相,因此,新闻工作更加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好新闻就在记者“脚底下”

  马克思主义强调尊重客观规律,要求新闻工在采访、写稿、编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实践中认识、掌握、检验新闻传播的规律,循环往复、以臻完善。

  毛泽东曾经说过,好新闻就在记者的“脚底下”。在当今资讯和信息业如此发达的时代,真正的好新闻依然在记者的“脚底下”,而不是在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毛泽东早在1919年3月主编《湘江评论》时,就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极力倡导编写人员多编写“能反映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稿件。毛泽东在创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6期撰文说,《湘江评论》在“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

  新闻工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主体,新闻工的主观因素对新闻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革命战争才能取得胜利。同样,在新闻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新闻工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创作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好新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新闻工作涉及许多方面,现代社会又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记者如果因循守旧、套用从前,一味追求“短、平、快”,只能造成新闻生产“窄、庸、浮”等种种弊端。

  当传播环境发生变化、受众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新闻工尤其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如何顺应形势发展,尽快适应新媒体的环境,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找到驾驭它的方法,需要通过反复实践,把对新闻事件表面的、感性的初级认识升华为深刻的、理性的、全面的认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化和发展。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从根本上讲,同样是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唯有“一头汗两腿泥”才能使新闻真正接地气。

  用典型记录和引领时代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再访兰考,激发了焦裕禄精神的进一步弘扬,昭示了“典型报道”的无穷魅力。抓典型、树典型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报道、树立典型来“透析社会,解剖麻雀”,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其实质就是用典型来记录时代、引领时代的发展。

  典型报道是反映社会问题的切入点,优秀的新闻工往往能通过对典型报道要义的理析与捭阖,进而凸显社会现象中具有宏大叙事效果的价值指引。重视榜样、典型的作用,能够在社会成员中发挥带动后进、起到“辅导者、教师和促进者”的感召作用,从而推进社会建设与事业进步。

  马克思在《莱茵报审判案》中指出:报纸“是社会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无处不在的喉舌”。用典型记录和引领时代,抓住了新闻传播的内在本质和基本规律,能够转化为说服群众和鼓舞群众的物质力量,也是对毛泽东对于“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好诠释。

  (单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3.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4.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5.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6.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7.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8.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9.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