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副总编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传播研究中心首届论坛的演讲引发广泛关注。祝华新在该演讲中提出,加强对网上的新型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经济上给出路”, “为网友提供与政府对话的机会,用体制和主流政治生活来吸附边缘”。
关键是怎样的人算是祝华新眼中的“新型知识分子”?祝华新在演讲中将下岗工人、左翼网友统统贬斥为文革余孽,并称这些人“缺乏理性的思考”、“专业化程度极低”;相反,祝华新大力称赞右翼网友“智商优越”、“知识化、专业化程度很高”、“诚恳”、“具有道德反省和良知”。显然,那些高智商、高情商、具有“道德”和“良知”的右翼公知,将会成为祝华新首先试图“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人。
请注意,祝华新在这里所讲的“右翼网友”,绝不是抽象的,他指的是以李开复、薛蛮子、李承鹏、袁腾飞、作业本等人为代表的反共反华右翼公知。
比如薛蛮子是秦火火等水军账号的头领,长期在微博上从事反毛反共、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活动,祝华新却称赞薛蛮子为“对国事的坦诚,对弱势群体的热心,成为微博上一道犀利而温馨的风景”。
比如袁腾飞污蔑毛泽东为“人渣”、“法西斯恶魔”,污蔑前三十年中共对人民进行“大屠杀”,天安门广场应改为“大屠杀纪念馆”,而祝华新却极力替其辩护,还主张袁腾飞是一个启蒙者。
再比如反共大v作业本称赖宁、邱少云为烤肉,祝华新却称:“对@作业本虽然见仁见智,但常吃烧烤的他时常流露出的家国襟怀,让我们对这个时代不会失望。”
祝华新凭借自己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的职务,为这批疯狂反华反共势力撑起一把保护伞,任由这些反共言论传播扩散。同时,祝华新常年努力为这批反共势力搭建通往体制、权力的桥梁,希望这批人的政治主张(比如开放党禁、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私有化等)转化为国家的政治改革举措。
早在2010年,祝华新就说过,“我希望未来网络‘意见领袖’能走进中南海,和国家领导人直抒己见,转达民意。”近日,他无非是将这个旧观点重新表达出来,进一步把网络上的爱国网友、底层群众统统斥为文革余孽、低智商,而将卖国公知、资产阶级的代表悉数描绘成高智商、高道德的模范人物,从而将这批反共卖国公知贴上“新型知识分子”的标签,吸纳进政治主流与体制内部,其实质是反共卖国势力在网络阵地中不断失败、不断失去民众的大背景下,希望直接进入政治权力的中心,直接推动政治改革。祝华新的这次提议,是为了反共卖国势力能够不断地进入体制获得政治资源,不断地扩大政治权力,为最终推翻共产党,实现资本主义宪政而奠定人事基础。
那么,祝华新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否有其历史必然性呢?我们有必要看看祝华新的历史。
祝华新其人其事
80年代,祝华新在《人民日报》工作,积极配合王若望、方励之等民运人士搞反共活动,而受到邓小平的亲自批判。但祝华新不思悔改,在学潮期间与马立诚一起组织煽动《人民日报》内部员工参与动乱。学潮后曾受处分,被“留党察看”一年,后恢复党员权利。
1986年11月14日,方励之、李淑娴夫妇和刘宾雁商量在1987年春天举办一场“反右运动历史学术讨论会”,试图彻底否定反右运动,从而不仅仅彻底否定毛泽东和前三十年,也彻底否定邓小平,彻底否定中共。时任《人民日报》记者的祝华新积极配合方励之等人的阴谋活动,访问右派知名人士,编辑著名的《反右运动三十年》。邓小平质问道:“《人民日报》想干什么?”
1986年12月初,方励之等人阴谋鼓动和策划了中国科技大学学潮,并影响至全国。1986年12月30日上午,邓小平召集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胡启立、李鹏、何东昌谈话,他的谈话整理成文后题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当时表示:“王若望、方励之早就叫开除了,还留在党内干什么?方励之、刘宾雁等人发起反右派运动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就应该开除党籍。”祝华新也因积极配合方励之等人的行动而挨整。
不过,对于铁杆反共记者而言,简单处理丝毫不起作用。1989年学潮期间,祝华新成为《人民日报》内的反共领军人物,煽动内部员工参与动乱。著名民运人士、前《人民日报》记者、因参与89动乱坐牢四年吴学灿曾撰写回忆文章指出,今日的著名亲日亲美汉奸马立诚,以及祝华新这样的反共领军人物,当年都是煽动《人民日报》员工进行颠覆活动的动乱领袖。《人民日报》员工本来参与动乱的不多,但是在祝华新、吴学灿等人的煽动下,很多人被卷入其中:
【我与祝华新、张抒、张平力四人联名曾在五号楼一楼的评报栏贴过告示,时间大概是四月二十八日。那时候报社的人还没有开始单独游行。我们的告示是号召报社同仁行动起来,投入民主运动大潮。当时有人劝我和张平力,说我们平时自由化表现太多,组织报社的活动可能一开始就会受到报社领导的阻挠,增加运作的难度。于是,我不作为组织者,只作为参加者,积极参予张抒、祝华新组织的每一次行动。】
【学潮一开始,人民日报内部就已经火焰熊熊,随时都可能举起反抗专制的大旗。《世界经济导报》被查封,使原来不怎么表态的编辑记者也被激怒了。于是,有人振臂一呼,人民日报的编辑记者、印刷厂的工人、饭堂的炊事员、车队的司机甚至医务所的医生护士,呼拉拉几百人扛着人民日报的社旗,浩浩荡荡地走上了街头。同时,由评论部的马立诚(与凌志军合着《交锋》)、米博华发起了声援《世界经济导报》的签名。到我签名的时候,已经有六七百人签了名。
此后,在张抒、祝华新等人的组织带领下,人民日报的队伍一次又一次地走上街头,展示了人民日报反对一党专政的真实面貌。游行队伍高呼口号,赢得市民们的阵阵掌声。每次上街有一个口号是必定要反复呼喊的:“四.二六社论不是我们写的!”】
不过,当年参加学潮的人,也不全是坏人。但像祝华新这样的骨干分子,应该重点观察:看其是与美国和西方划清界限,彻底回到人民的怀抱,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更加彻底地卖身投靠了美国,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反共反毛、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祝华新显然属于后者。
祝华新曾写《人民日报:叫一声同志太沉重》系列《人民日报》历史札记,是他当年访问众多右派知名人士、全面否定反右运动的产物。在这篇长文里,祝华新对前三十年及毛泽东、胡乔木、吴冷西等人大肆丑化和攻击,而极力吹捧胡耀邦、赵紫阳、哈维尔、李锐、秦川、王若水、刘宾雁、胡绩伟、郑必坚等人,其目的是希望《人民日报》肃清毛泽东、胡乔木、吴冷西留下的社会主义遗产,按照赵紫阳、哈维尔、秦川、王若水、刘宾雁、胡绩伟等人的路线,将人民日报变成颜色革命及和平演变中国的喉舌。此文到1989年戛然而止,在其结尾处,还如此用曲笔替当年动乱翻案:【1989年初,《中国青年报》发表学者金观涛的一首小诗:“我们是最后的,然而却是不死的,理想主义者。” 一语成谶,这首小诗竟然成为1979-1989那一代年轻军人、知识分子、大学生的精神祭奠。如今,逢九之年的悲情都已远去,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历史像 一个真实性可疑的传说。但不能忘了,无论身着橄榄绿还是牛仔裤,他们的青春热血和精神境界都曾令当时的中国人民动容震撼。】
当年年轻的自由派记者今日已经成为老牌反共领军人物,成了美国敌对势力、网络第五纵队颠覆中国的重要棋子,是中国的悲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