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开前农民有没有饥饿感?是有的,我这里不表示异议。但是,这个饥饿也有饥饿的程度,是有一些饿,还是极饿极饿,那是不同的。一些文艺作品在描述改开前后的饥饿程度的时候,无限夸大是不对的,是违反事实的。只有恰当地表示改开前的饥饿程度才是正确的。我这个帖子要给出一个改开前后农民的饥饿程度的定量的描述,以后的文艺作品都应当以此为准,因为我是根据以往的支持改开的文章和资料,从逻辑上推论出来的程度。
我的定量的描述是,一个农民一个月吃五十斤粮食,是肯定吃饱的,这我有资料为证。而一个农民一个月吃三十斤粮食,是有饥饿感的,而改开前农民的饥饿感,可以用每月五十斤降为三十斤来描述,而不应当以五十斤降为十斤来描述,否则就是违反事实。
具体地说,当一个农民一个月五十斤粮食,又假设他每天三顿饭的饭量一样,五十除以一个月的九十顿饭,就是五点五两饭,大家可以现在就从超市购买五点五两面粉,自己动手做馒头,能够做多少呢?我认为能够做三个馒头,因此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三个馒头,是肯定吃饱的。那么改开前确实有饥饿,介理是三十斤粮食除以九十顿饭,是每顿三点三两饭,如果是三点三两面粉,那可以做上面能够吃饱饭的三个馒头中的两个馒头,就是说,早,中,晚各吃两个馒头,两个馒头肯定不够吃,要说“我饿呀饿呀!”肚子里有饥饿感,但是,仍然是两个馒头下肚以后的饥饿感,诸位网友可以现在就试验这种每顿三个馒头减为两个的饥饿感。这才是当年的事实。这样的事实描述,即肯定了改开的成绩,也不无限夸大过去的饥饿感,否则都是在伪造历史。
那么就要问,除了吃饭以外,菜呢?农民的吃菜改开以后有什么区别呢?答案是没有什么区别,改开前吃多少菜,有什么菜,改开后也一样,改开前吃多少肉,改开后,也吃多少肉。在这方面改开没有成绩,我们没有必要夸大改开的成绩。或者说,如果农民在改开前居然是每天只是吃盐水,那么改开以后也一定是。
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我是刨除了三年自然灾害,我指的改开前,就是1979年以前,但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以后的这段时间。尤其是改开前的1975年到1978年这段时间。我要证明这段时间农民吃的菜和肉,是和改开后一样的。我不是否认改开的成绩,但是认为也不应当夸大,改开的成绩,就是每顿从两个馒头上升到三个馒头,这个我已经夸奖了,已经肯定了,但是没有必要无限夸大成改开以后吃的肉都多了,这是不通的,原理不通。
改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我们一定要记住,如果都不知道改开的原理,那就是一笔糊涂帐。改开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果一种生产是农民自己为自己生产的,是生产来提高自己的收入的,他就会很卖力,如果一种生产是集体的生产,是大家一起在集体的地里干活的,他就不卖力,这个原理我们必须坚持,不理睬左派的喧嚣。
因此,如果改开是将集体的地给分了,分田到户,则分的那个田里的收成一定会上升,我们必须坚信这一点,这是改开的原理。
但是我们还必须坚信,就是改开前后,农民的原来的自留地的收成,一定不会增加,这也是改开的原理。就是说,自留地原来是什么收成,改开后仍然是什么收成。如果有人声称改开前后农民的原自留地的收成也大幅度增加,这就违反了原理,是造谣。因为,改开前自留地的收成就全归自己,他就已经尽全力去搞了,则改开在这方面应当没有任何进展。
同样我们相信,在改开前后,农民自己养的猪,养的鸡,生的鸡蛋,数目一定不会明显增加,因为原来这些东西都是自留的,都不是集体的,因此这部分就没有理由增加,农民原来对养自己的猪自己的鸡就很卖力,这一点改开前后无理由改变。因此认为农民在吃猪肉或者吃鸡蛋或者吃鸡肉方面改开后比改开前强,是无理由的,是造谣,这种造谣不利于让我们认清改开的原理。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改革的全部成果,其实就是把每顿只有两个馒头的饥饿感,改成了三个馒头的饱胀感,其它的并无改变,这才是改开的原理,才是分田到户的原理。因为我们并没有在血手印上看到有分鸡到户或者分猪到户这种事情,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分到户的,本来就不属于改开的范围。
下面就用小岗村为例子,从赞颂小岗村的文章提供的资料来说明农民改开前后的改善情况,即表扬改开的成果,也不夸大改开的成果,如下:
文章中说:“社员严金昌,全家7口人,1975年在家前屋后种了二三分地生姜,一二分地辣椒、大葱,自家的一二十棵柿子树看管的好,未让小孩乱摘,秋后烘一烘到集上卖了,并喂了2头肥猪,年收入八九百元。得的这些钱,主要是到小市场买点粮食养家活口”
因为这部分收入和分田到户没有关系,因此相信严金昌在1979年分田到户后,仍然只能够种二三分地生姜,一二分地辣椒、大葱,一二十棵柿子树,2头肥猪,因为这些产量和分田到户完全没有关系,因此无理由说严金昌在分田到户后这部分的产量增加,它们是不会增加的,增加的只是按血手印多承包的土地这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的增加确实有效果,值得表扬,使得他们全家每人每顿饭从两个馒头上升到三个馒头,其它的情况,吃肉的情况,吃菜的情况,吃鸡蛋的情况,并无改变。
我上面说的月五十斤和月三十斤,每顿三个馒头和两个馒头的差别,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仍然是从小岗村生产队的历史数据得到的。
文章中说:“入社的第一年景况还算不错,全队收了165000斤粮食,平均每人600斤口粮,留下种子,其余40000多斤都卖给了国家。这40000多斤粮食是小岗生产队合作化以来第一次、也是以后23年最后一次向国家作的贡献。”
这就已经说明了一年600斤口粮或者说一个月五十斤口粮或者说每顿饭三个大馒头是能够吃饱了的,因为这里是把小孩和老人及妇女都包括了的。
三十斤的数据从哪里来:文章中说:“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156个月份中,吃国家供应粮的是87个月,共吃供应粮达22.8万斤,占这13年的总产的65%,占集体分配口粮总数的79%;给生救款、社救款15000多元,占社员分配总额的54%;供应各类种子65000多斤。现有的10条牛,没有一条不是国家给钱买的。搜索过去用的犁耙等主要农具没有一件不是国家花的钱。“农民种田,国家给钱,缺吃少穿,政府支援”,这几句话用在这里是最贴切不过了。”
22.8万斤,是87个月的返销粮,站集体分配口粮的百分之79,因此集体分配口粮的百分之(100-79)就是百分之22,因此这87个月小岗村人自产且分配了的口粮应当有6万三千斤,就是说,小岗人在这87个月中,总共分配口粮为29.1万斤粮食,并不是红薯,是真正的粮食。因此这29.1万斤粮食,除以小岗村的100口人,就是每人87个月有2910斤粮食,再除以87,得数33.4斤,肯定是有饥饿感,代表了社会主义大锅饭不出活,这就是农民当时的惨状,但是也就是惨到此为止。不用担心返销粮没有钱买,因为上面讲了国家还拨款15000多元。
我这里的计算有错吗?如果没有,以后文人们不要造谣了,饥饿感是存在的,但是,记住这个数,就是原来三顿饭每顿三个大馒头才能饱的,现在只有两个大馒头,我饿,我饿呀,这种程度。
改开后的成绩是不容否定的,但是改开前的饥饿程度是不应夸大的,这才是我文章中的要点。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