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识”必须发展
写《“九二共识”也要与时俱进》,我了解了“九二共识”。当具体知道了海基会的口头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的口头表述要点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我十分吃惊地发现海协会的表述大有问题,不知道是哪些“高参”或“笔杆子”的大作!唠叨了十几年的“九二共识”,却没有认真了解过双方的表述吗,不知道海协会在说什么吗!
我认为,比较而言,海基会的表述是积极的,准确的,合乎逻辑;而海协会的表述则是保守的,不准确,不合逻辑。也许有人要质问我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我不须要先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是摆事实,讲道理。
海基会提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表述了两岸的共同点,都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都在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已经在“过程中”;但是在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障碍,这就是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的认知各有不同。直白地说就是:他们认为海峡两岸同属于“中华民国”,我们认为海峡两岸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一步说就是:他们所谓的“谋求国家统一”,是要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于“中华民国”,我们所谋求的国家统一,则是要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应当注意,这是为解决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中衍生的具体问题,海基会向海协会所作表述。它如实地反映了两岸交往的基础和障碍,是对现状的客观表述,其中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它把海峡两岸的交往和事务性商谈,摆在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也就首先阐明了海峡两岸的交往和事务性商谈,放在为谋求国家统一而进行的“过程中”,作为谋求国家统一事业的一方面。这就是说,海基会把它同海协会的交往和事务性商谈,不仅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且是作为实践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内容和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它提出“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既可以表示在这个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要“求同存异”,也可以看作是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
反观海协会的“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虽然肯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是两岸交往的共同基础,但是接下来的“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这句,却表示出“一个中国”不作为双方现在要谈的议题,“谋求国家统一”不是双方现在要做的事情,把两岸交往仅仅限于事务性商谈中,“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成了虚置的东西,没有作为现在两岸要“共同”进行的“过程”。对海基会的表述作了消极的回应。这样海协会的表述就出现矛盾:既然“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为什么却要提出“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呢?不明确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如何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中国”和“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如果我们只是分析两种表述本身,而不知道它们各自的表述者是谁,就一定会产生我的上述看法。就会认为前者鲜明地表示出谋求国家统一的一个中国观点,后者则把谋求国家统一和一个中国观点搁置一边,只谈经济文化的事务性问题,很近于国民党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
从中国共产党必须完成祖国统一事业的要求出发,应当检讨海协会的表述。“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的说法应当改变,“九二共识”必须发展,应当把两岸的交往和事务性商谈,放在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这才是“一个中国”理念的应有之义。
如果说,海协会的表述要点作为两个民间组织,还可以勉强说得过去的话,作为“党对党的意见交换”如“胡连会”,“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那就根本要不得,哪还是两个政党之间的“党对党的意见交换”!现在,国民党很快就上台执政,面对两个执政党之间必然要发生的谈判,“九二共识”的我方表述,必须发展。
我说海基会的表述是积极的,准确的,合乎逻辑,只是相对于海协会的表述而言。就它本身来说,只是提出问题,没有表示出要解决“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从马英九公开表示的一贯态度看,实际还是要把“一个中国”原则和“国家统一”问题搁置起来。
据报道,曾昭鹏(台北特派员)说,马英九将“九二共识”的操作日益清晰化,被外界视为凝聚内部共识的动作,同时也将复谈压力转嫁大陆。这段时间的马英九公开讲话,确实在将“九二共识”的操作日益清晰化。3月1日与陈水扁会面表达了他两岸恢复接触的立场:“现在来到了2008年,我们未来很快要和对方展开许多谈判,从直航、观光客、经贸,甚至到和平协定”,3月2日接受路透专访时又表示的更具体,说是五二○上任后他将立即着手推动直航、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并从今年七月起实施,会在年底全面开放兑换人民币。态度非常积极。但是对于“九二共识”,他坚持停留在“一中各表”上,明确表示“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各自表述,那对不起,我们不谈”。他还说:“我不会随随便便就把台湾出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爱台湾不会下于你,因此会好好地维护这个国家的主权”。可见,他只积极于台湾经济的发展,为台湾创造新台币六百亿的商机和四万个工作机会。希望台湾今年经济成长五%,明年达到成长六%的政见目标,并不积极于国家统一;他只是强调“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抛弃了“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承诺。
我认为,对此海协会也有责任。但是要指出,马英九只是强调“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抛弃了“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承诺,是历史的倒退。我们应当反对倒退,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是前进,要抛弃“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的消极回应,坚持和发展“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一切问题都要放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来解决。如果“九二共识”不发展,还是对海基会提出的“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的问题,维持海协会的这个回应:“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那么,中国共产党将和国民党一起承担没有“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
“九二共识”必须发展,应当实际地、而不是口头地把“谋求国家统一”作为两岸现在“共同努力”的进程。现在我们要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作积极的回应: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均坚持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现在认知各有不同,这是海峡两岸在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海峡两岸将在过程中,通过政党论坛和政府谈判,不断地接近,并最终达到统一。
现在是2008年了,我们不应当还停留在1992年的认识上,历史在发展,我们的认识也要发展。我们不否认马英九说的“一中各表”问题,但是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对“一个中国”的表述怎么不同,既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都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和“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我们就应当解决“一中各表”这个障碍。虽然可能是一时解决不了,但是必须要不断去解决,不能消极地搁置起来。只有消除“一中各表”这个障碍,两岸才可能真正和平发展。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