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与朋友的闲谈中,问道:“假如我们两个人各领兵十万对打,我们的装备与人员素质都差不多。现在我有一只一万人的部队突破了你的防线,进入了你的后方,你将如何对对付我的这一万人的部队呢?”
他是一个军事迷,他想都没有想,说道,“我最少会分五万人的部队去对付你这一万人的部队。”
“五万人?”我有些吃惊,“你可不要忘记了,在你的正面还有一只九万人的部队,你这五万人怕是守不住你的防线吧?”
“那没有办法,你这一万人的部队在我身后捣乱,打我补给线,我怎么受得了,所以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你这只一万人的部队给消灭了。”
我点了点头,“用五万人来消灭我这一万人的部队可能有点多,但是你最少要用三万人的部队,才有可能消灭我这一万人的部队,但是你正面的九万人可不会在那里占着不动,我会进攻。你的防线有被突破的风险。事实你这一战法,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出现过,这就是‘官渡之战’。这也是我玩一个叫《突袭》的游戏所得到了经验,当已方的防线被突破,并冲进一只部队后,往往要三到四倍的兵力才能将之消灭。”
朋友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的说法,我看他已经上当了,接着说:“那我们再看一看中国的抗日战争,当共产党突破日军的防线之后,做为抗日的主力——国民党的军队做了什么?”
他微微一愣,很快明白了,我要说什么。几天前我还曾同他争论过,抗日战争谁才是主力的问题。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一种观点,抗日战争是国民党的军队打下来的。共军只是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已。而我这位朋友虽说是一名共产党员,可是他也认同了这样的观点。必须承认,这样的观点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
我看他愣住了,就继续说道,“当共产党的军队突破日本人防线后,日军绝对象你一样,分兵去消灭,这只深入战后的队伍。而这时候,正是国民党的主力进行反攻的大好时候。可是反观整个抗战历史,国军没有打过一场进攻性质的战役。”
“你说得不对,徐洲会战原本就是一次进攻的战役。”
“我说的是战略上的,整个抗战历史,国民党一直都是处于防守的一方,而没进攻。反观共产党这一边,就算是他‘游而不击’也好,在战略上,他们是在进攻。他们就是那只为数不多的一万奇兵。孙子所说的:‘以正合,以奇胜’就是这个道理。更何况就算是共产党的军队不同日军打,只要在日军身后保持一个军事力量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胜利。”
我朋友点了点头:“卧榻之处,岂能容他人安睡。”
“就是这道理。”我说,“你再看蒋介石的抗战。抗战几乎就成了他消除异己的工具。最典型的就是川军。要装备没有装备,要补给没有补给,你说这仗怎么打?这不是要别人去送死吗?共产党这边也是一样的,要装备没有装备,要补给没有补给,只能自己想办法。坦白地说,我以前认为蒋介石是不抗日的,后来我觉得他是抗日的,再后来,我到觉得他那完全是假抗日。现在很多人说国民党死了多少多少人,但是你也不要忘了,还有嫡系与杂牌之分,真要这样算,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是国军呢。”
争论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出来的这样的观点,认为国民党才是抗日的主力,很多人以国军所牺牲的人数来说明,但这只能说明最基层士兵与中国的人民的为抗战所付出的代价,不能把这些都算成蒋介石的功劳。最典型的就是南京。有关南京的电影到是拍了不少,我也看了不少,不过,没有一部能让我满意。根据东史郎的日记记录,前一天城墙上还在打枪,第二就就没有人了,成箱了弹药与装备就丢了那里。事后,我才在其他资料上看到,当撤退的命令下来之后,团以上的军官直接就跑了!部队失去了建制成为了一盘沙!这算什么话?而这些,没有一部“南京”中有所表现。各种各样的“南京”版本中所做到的仅仅是谴责日军的暴行。个人认为,这样不够!还因应该反思,城为什么会破?为什么会被日本人从上海一路追到南京!
不过呢,还好,主流精英们没有这样的反思,他们要反思,只怕又反思到“中国人的劣根性”或是“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上去了。奇怪的是仅仅十多年后,还是同样的人民,在鸭绿江畔与当时的超级大美国所领导的联合国军部队敢于一战!并将他们赶过了“三八线”!为何会发生这样变化?还是我们的对手看得清楚,我们的对手告诉我们:我们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最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